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7:55: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箱房组装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


背景技术:

2.打包箱房又叫组合式箱房、集装箱房,是一种可随意移动并可重复使用的模块化建筑,绿色环保,节省人工,灵活多变,打包箱房坚固耐用,全部由钢质组成,具有很强的抗震、抗变形能力,密封性能好。
3.在打包箱房发货时分组装完成和未组装两种形式,组装成品体积大,大体积的成品运输不便,运输效率低,未组装相对组装成品在运输上占优势,但是需要送达目的地后现场组装,由于现场装置没有工厂齐备,所以组装速度慢,且危险性也随之提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打包箱房的就地组装速度慢。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所述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包括可折叠框架和用于将展开状态的可折叠框架进行固定的若干个三角稳定架,所述可折叠框架包括底框、顶框和四个竖直设置且呈矩阵状态分布的角柱,所述底框和顶框均呈能折叠的平行四边形状,每个角柱的上端均和与其相对应的顶框的转角处铰接,每个角柱的下端均和与其相对应的底框的转角处铰接,所述底框和顶框展开时每个转角处均通过三角稳定架固定,且每个三角稳定架均与角柱固定连接。
6.优选地,所述底框包括两个底框主梁、两个底框次梁和若干个与底框次梁平行的下支撑臂,两个底框主梁和两个底框次梁铰接组成平行四边形状,平行的两个底框主梁之间沿底框主梁的长度方向等间距且端部铰接设置若干个下支撑臂。
7.优选地,所述顶框包括两个与底框主梁平行的顶框主梁、两个与底框次梁平行的顶框次梁和若干个与顶框次梁平行的上支撑臂,两个顶框主梁和两个顶框次梁铰接组成平行四边形,平行的两个顶框主梁之间沿顶框主梁的长度方向等间距且端部铰接设置若干个上支撑臂。
8.优选地,所述底框主梁的端部通过第一铰接机构与角柱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机构包括与底框主梁固定连接的连接座、与角柱下端固定连接的连接件和水平的第三铰接栓,所述第三铰接栓的长度方向与底框主梁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连接座上固定连接两个竖直的沿第三铰接栓长度方向间距分布的且分别位于连接件两侧铰接板,连接件通过第三铰接栓与两个铰接板铰接。
9.优选地,所述底框主梁的端部通过第二铰接机构与角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机构的结构与第一铰接机构的机构一致。
10.优选地,所述铰接板上还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栓,连接栓固定在两个铰接
板上,且连接栓穿过连接件设置。
11.优选地,所述底框次梁、顶框次梁、上支撑臂、下支撑臂的结构相同,所述下支撑臂包括条状支撑主体和两个分别与条状支撑主体两端固定连接的短连接臂,条状支撑主体和两个短连接臂呈利于缩小折叠体积的z字型分布。
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其有益效果为:在安装地时能够快速的将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展开并且固定住展开状态的打包箱房框架,跳过了组装工作,提高了现场的安装效率,并且在折叠后运输方便。
13.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的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的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的可折叠框架折叠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的可折叠框架折叠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0.图6是本实用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的可折叠框架折叠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1.图7是本实用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的可折叠框架折叠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22.图8是本实用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的图7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三角稳定架;2、底框;3、顶框;4、角柱;5、底框主梁;6、底框次梁;7、下支撑臂;8、第一铰接栓;9、顶框主梁;10、顶框次梁;11、上支撑臂;12、第二铰接栓;13、连接座;14、连接件;15、第三铰接栓;16、铰接板;17、连接栓;18、条状支撑主体;19、短连接臂;20、第二铰接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6.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27.如图1-8所示,一种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所述可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包括可折叠框架和用于将展开状态的可折叠框架进行固定的若干个三角稳定架1,所述可折叠框架
包括底框2、顶框3和四个竖直设置且呈矩阵状态分布的角柱4,所述底框2和顶框3均呈能折叠的平行四边形状,每个角柱4的上端均和与其相对应的顶框3的转角处铰接,每个角柱4的下端均和与其相对应的底框2的转角处铰接,所述底框2和顶框3展开时每个转角处均通过三角稳定架1固定,且每个三角稳定架1均与角柱4固定连接。
28.当需要将折叠的打包箱房框架打开时,先将底框2和顶框3由折叠的平行四边形状展开呈矩形状,因为有角柱4的连接作用,所以底框2和顶框3是同步展开的,再将顶框3向上吊起,顶框3和底框2之间的距离增大,角柱4由水平状态转化为竖直状态,直至角柱4与底框2和顶框3垂直,再将若干个三角稳定架1安装在顶框3和底框2转角处,不仅将顶框3和底框2的展开状态固定住,而且每个三角稳定架1均与角柱4固定连接,将底框2或顶框3与角柱4固定住。
29.当打包箱房需要转移,将打包箱房框架进行折叠时,先吊住顶框3,将若干个三角稳定架1拆下,吊住顶框3慢慢下降,角柱4由倾斜状态向水平状态旋转,将顶框3放下后,将底框2和顶框3同步折叠成平行四边形形状,完成打包箱房框架的折叠。
30.所述底框2包括两个底框主梁5、两个底框次梁6和若干个与底框次梁6平行的下支撑臂7,两个底框主梁5和两个底框次梁6铰接组成平行四边形状,平行的两个底框主梁5之间沿底框主梁5的长度方向等间距且端部铰接设置若干个下支撑臂7。
31.将底框2展开时,拉动其中一个底框主梁5远离另一个底框主梁5移动,两个底框主梁5之间的间距增大,底框次梁6和若干个下支撑臂7逐渐向与底框主梁5垂直的方向旋转,直至底框主梁5与底框次梁6垂直,底框2的折叠状态见图5。
32.所述顶框3包括两个与底框主梁5平行的顶框主梁9、两个与底框次梁6平行的顶框次梁10和若干个与顶框次梁10平行的上支撑臂11,两个顶框主梁9和两个顶框次梁10铰接组成平行四边形,平行的两个顶框主梁9之间沿顶框主梁9的长度方向等间距且端部铰接设置若干个上支撑臂11。
33.将顶框3展开时,拉动其中一个顶框主梁9远离另一个顶框主梁9移动,两个顶框主梁9之间的间距增大,顶框次梁10和若干个下支撑臂7逐渐向与顶框主梁9垂直的方向旋转,直至顶框主梁9与顶框次梁10垂直,顶框3的折叠状态见图6。
34.所述底框主梁5的端部通过第一铰接机构与角柱4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机构包括与底框主梁5固定连接的连接座13、与角柱4下端固定连接的连接件14和水平的第三铰接栓15,所述第三铰接栓15的长度方向与底框主梁5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连接座13上固定连接两个竖直的沿第三铰接栓15长度方向间距分布的且分别位于连接件14两侧铰接板16,连接件14通过第三铰接栓15与两个铰接板16铰接。
35.当打包箱房框架折叠或者打开时,角柱4的下端需要与底框2的转角处旋转,由于第三铰接栓15的长度方向与底框主梁5的长度方向垂直,所以处于折叠状态时,角柱4是与底框主梁5平行的。
36.所述底框主梁5的端部通过第二铰接机构20与角柱4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机构20的结构与第一铰接机构的机构一致。
37.顶框主梁9、与顶框主梁9对应的两个角柱4和对应的底框主梁5组成能折叠的平行四边形,该平行四边形的折叠状态见图7。
38.所述铰接板16上还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栓17,连接栓17固定在两个铰接板
16上,且连接栓17穿过连接件14设置。
39.在打包箱房框架展开前,将连接栓17全部拆下,在打包箱房框架展开后,将连接栓17穿过角柱4后再与铰接板16固定连接,对角柱4启到预固定作用,使得打开箱房框架能够维持住展开的状态,为后面安装三角稳定架1创造条件。
40.所述底框次梁6、顶框次梁10、上支撑臂11、下支撑臂7的结构相同,所述下支撑臂7包括条状支撑主体18和两个分别与条状支撑主体18两端固定连接的短连接臂19,条状支撑主体18和两个短连接臂19呈利于缩小折叠体积的z字型分布。
41.条状支撑主体18和两个短连接臂19呈z字型分布,因为底框2需要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所以下支撑臂7的数量多,而下支撑臂7数量多不利于底框2折叠,z字型分布的下支撑臂7利用错位能够减小折叠后的体积。
42.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4.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