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计算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7:47: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支架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计算机支架。


背景技术:

2.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中出现了一种平板电脑,平板电脑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配合支架以便于使用者进行输入,但是现有支架只能对单一规格平板电脑进行配套使用,适用范围较小。
3.因此,提出一种计算机支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计算机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设置风机,所述安装腔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护板,所述护板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夹持结构;其中,所述夹持结构包括两个设置于底座两侧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两个所述夹持板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底座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两个均设置于底座内部的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用于同步带动两侧夹持板移动;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设置于底座的底部,且调节结构用于对底座的角度调节,通过启动风机,从而在风机的作用下能够将底座底部的空气吸入安装腔的内部,并通过底座顶部的通风孔排出,已达到对平板电脑进行散热的效果。
5.优选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块顶部的滑块,所述滑块与底座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滑块靠近夹持板的一侧与底座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设置用于滑块的复位。
6.优选的,所述辅助结构还包括两个转动连接于底座内壁的齿轮,所述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齿条,两个所述齿条以齿轮为中心对称分布,通过拉动一侧的齿条移动,从而能够通过齿轮带动另一齿轮做相反运动。
7.优选的,两个所述齿条的相背端分别与相邻所述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与底座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拉动一侧的夹持板使连接块和滑块移动,进而在齿条和齿轮的相互配合下带动另一侧的夹持板做相反运动,能够达到增加两个夹持板间距的效果,以便于对不同大小的平板电脑进行夹持。
8.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开设于底座底部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安装槽的形状相匹配,且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内底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卡槽,支撑板能够收纳在安装槽的内部,在收纳时有效减少了装置体积。
9.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卡槽的内壁卡接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卡槽和收纳腔并与安装槽的内壁铰接,且辅助板的形状与收纳腔的形状相匹配,通过辅助
板与卡槽卡接,从而使得辅助板、支撑板和底座之间形成三角结构,使得支撑更加稳定,收纳时辅助板能够收纳在收纳腔的内部,进一步减少了装置体积以便于收纳。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通过设置夹持结构,能够在夹持结构的作用下对不同规格的平板电脑进行夹持,有效提高了支架的适用范围,只需要在放置平板电脑时拉动一侧的夹持板远离底座,在夹持结构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另一侧的夹持板同时远离底座,进而能够增加两个夹持板的间距从而可放置不同大小的平板电脑在底座上,松开夹持板后能够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夹持板复位夹持平板电脑,避免使用过程中滑动的情况,操作简便;
12.2、通过设置调节结构,能够根据使用者实际需求调节底座与放置桌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对平板电脑的支撑角度,以便于使用者使用时更加舒适,支撑板、辅助板和底座之间形成三角形使得支撑更加稳定,同时收纳时辅助板收纳在支撑板上的收纳腔内,支撑板收纳在安装槽内,有效减少了体积以便于收纳存放。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立体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持结构与底座的连接示意图;
16.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17.图中:1、底座;101、护板;102、通风孔;103、风机;2、夹持结构;201、夹持板;202、滑块;203、弹簧;204、齿轮;205、齿条;3、调节结构;301、安装槽;302、辅助板;303、支撑板;304、收纳腔;30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具体实施时:如图1-4所示,一种计算机支架,包括:底座1,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的安装腔,安装腔的内壁设置风机103,安装腔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102,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护板101,护板10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夹持结构2;其中,夹持结构2包括两个设置于底座1两侧的夹持板201,夹持板201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两个夹持板201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连接块,连接块与底座1的底部滑动连接;夹持结构2还包括两个均设置于底座1内部的辅助结构,辅助结构用于同步带动两侧夹持板201移动;调节结构3,调节结构3设置于底座1的底部,且调节结构3用于对底座1的角度调节,底座1用于平板电脑的放置,圆弧形的护板101与底座1能够形成托腔,在调节底座1倾斜放置时能够通过托腔托住平板电脑避免平板电脑滑落,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启动风机103,从而在风机103的作用下能够将底座1底部的空气吸入安装腔的内部,并通过底座1顶部的通风孔102排出,已达到对平板电脑进行散热的效果。
20.如图1-4所示,辅助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块顶部的滑块202,滑块202与底座1
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滑块202靠近夹持板201的一侧与底座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03,辅助结构还包括两个转动连接于底座1内壁的齿轮204,齿轮204的表面啮合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齿条205,两个齿条205以齿轮204为中心对称分布,两个齿条205的相背端分别与相邻滑块202的表面固定连接,齿条205与底座1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拉动一侧的夹持板201能够带动连接块和滑块202沿着底座1的内壁滑动,在此过程中滑块202挤压与之连接的弹簧203,当松开夹持板201后能够在弹簧203的作用下复位,在拉动一侧夹持板201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滑块202带动与之连接的齿条205同步移动,从而通过齿条205带动齿轮204转动并驱动另一齿条205反向移动,进而达到带动另一侧的滑块202和连接块挤压与之连接的弹簧203,并使另一侧的夹持板201同步做反向运动,从而达到两个夹持板201相互远离的效果,增加了两个夹持板201的间距,再将平板电脑放置在底座1后松开夹持板201即可在弹簧203的作用下带动夹持板201复位,从而夹持住平板电脑的两侧,避免使用过程中平板电脑滑动影响使用的情况。
21.如图1-4所示,调节结构3包括开设于底座1底部的安装槽301,安装槽301的内壁铰接有支撑板303,支撑板303与安装槽301的形状相匹配,且支撑板303的顶部开设有收纳腔304,收纳腔304的内底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卡槽305,其中一个卡槽305的内壁卡接有辅助板302,辅助板302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卡槽305和收纳腔304并与安装槽301的内壁铰接,且辅助板302的形状与收纳腔304的形状相匹配,根据实际需求转动支撑板303调节支撑板303与底座1之间的角度,从而达到改变放置好平板电脑倾斜角度的效果,同时转动辅助板302使其插入相邻卡槽305的内部,并使支撑板303的底部与桌面接触,在平板电脑和底座1的重力作用下使辅助板302与卡槽305紧密卡接,进而达到对底座1与支撑板303角度固定的效果,需要收纳时,先取下平板电脑,再抬起该支架向下拉动支撑板303使得卡槽305与辅助板302分离,将辅助板302翻转收缩至安装槽301的内部,再翻转支撑板303至安装槽301的内部,在此过程中辅助板302能够收纳至收纳腔304的内部,有效减少了装置体积,以便于收纳存放。
2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拉动一侧的夹持板201带动与之连接的连接块和滑块202沿着底座1的内壁滑动,同时滑块202挤压弹簧203并在齿轮204和齿条205的相互配合下,能够带动另一侧的夹持板201同步做反向运动,从而达到两个夹持板201相互远离的效果,增加了两个夹持板201的间距,再将平板电脑放置在底座1后松开夹持板201即可在弹簧203的作用下带动夹持板201复位,从而夹持住平板电脑的两侧,避免使用过程中平板电脑滑动影响使用的情况,根据实际需求转动支撑板303调节支撑板303与底座1之间的角度,从而达到改变放置好平板电脑倾斜角度的效果,同时转动辅助板302使其插入相邻卡槽305的内部,并使支撑板303的底部与桌面接触,在平板电脑和底座1的重力作用下使辅助板302与卡槽305紧密卡接,进而达到对底座1与支撑板303角度固定的效果,需要收纳时,先取下平板电脑,再抬起该支架向下拉动支撑板303使得卡槽305与辅助板302分离,将辅助板302翻转收缩至安装槽301的内部,再翻转支撑板303至安装槽301的内部,在此过程中辅助板302能够收纳至收纳腔304的内部,有效减少了装置体积,以便于收纳存放。
2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