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有杆泵减载抽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6:43: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用的抽油装置,是一种有杆泵减载抽油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油田生产中,有的油井的油层深,能量差,井筒内的液面离井口深,需要把抽油泵下很深才能抽到油(这种情况在现场称为深抽)。当抽油泵下深后,抽油机和抽油杆承受的载荷增大。
3.为了减小抽油机和上部抽油杆的载荷,技术人员研制了减少抽油杆载荷的装置,如中国专利:2012202957131《抽油杆减载装置》,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技术方案。其上柱塞的外径小于下柱塞的外径,平衡孔使下柱塞上部压力低于下部压力,在面积差和压力差作用下,下柱塞的下部有一个向上的液压力,使连接在出油接头之上的抽油杆的负荷减小,也使抽油机的载荷减小,可以增加下泵深度或提高排量。又如中国专利:2021210389276《一种液压减载抽油装置》也能达到上述专利的作用。还有中国专利:2020215044925《一种液压减载抽油装置》也能达到上述专利的作用。
4.在上述三项专利中,其下部抽油泵抽出的井液都要通过其上的两个柱塞的内部流出,抽出的井液占据了中心通道,不能配合空心抽油杆向中心通道下入设备和打入液体,不能配套过泵加热技术进行稠油开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有杆泵减载抽油装置,减小抽油杆柱和抽油机上行时的拉力,并能配合空心抽油杆向中心通道下入设备或打入液体,能与过泵加热技术配套进行稠油开采。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上空心杆接头、上泵筒、上柱塞、分流接头、下泵筒、下柱塞、下空心杆接头,上泵筒的泵径小于下泵筒的泵径,上柱塞在上泵筒内,上柱塞与上泵筒配合密封,下柱塞在下泵筒内,下柱塞与下泵筒配合密封,上泵筒的下部与分流接头的上螺纹连接,分流接头的下螺纹与下泵筒的上部连接,上柱塞的下部与下柱塞的上部连接,分流接头上有侧向联通孔,所述的侧向联通孔与上泵筒的下部、下泵筒的上部相通,上柱塞的上部连接上空心杆接头,下柱塞的下部连接下空心杆接头,分流接头的侧壁上设置出油通道,所述的出油通道的上端与分流接头的上端面相通,所述的出油通道的下端处于分流接头的下螺纹与下泵筒的上部连接处之上,上油管的下部与分流接头的上部连接,连接处处于所述的侧向联通孔之上,上油管与上泵筒之间形成上出油通道,所述的上出油通道的下端与所述的出油通道相通,下油管的上部与分流接头的中螺纹连接,连接处处于所述的侧向联通孔之下、所述的出油通道的下端之上,下油管与下泵筒之间形成下出油通道,所述的下出油通道的上端与所述的出油通道相通。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在安装处产生向上的推力,使上柱塞之上的抽油杆的载荷减小,抽油机的载荷减小,从而可以增加下泵深度或提高排量。上空心杆
接头、上柱塞、下柱塞、下空心杆接头为空心结构,上空心杆接头的上部连接空心抽油杆,下空心杆接头的下部连接空心抽油杆,使其本实用新型的内部能通过电缆,将电缆下至本实用新型之下,也能将降黏、清蜡的流体打入本实用新型之下,适合稠油井使用。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9.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1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上空心杆接头1、上油管2、上泵筒3、上柱塞4、分流接头5、下油管6、下泵筒7、下柱塞8、下空心杆接头9,上泵筒3的泵径小于下泵筒7的泵径,上柱塞4在上泵筒3内,上柱塞4与上泵筒3配合密封,下柱塞8在下泵筒7内,下柱塞8与下泵筒8配合密封,上泵筒3的下部与分流接头5的上螺纹连接,分流接头5的下螺纹与下泵筒7的上部连接,上柱塞4的下部与下柱塞8的上部连接,分流接头5上有侧向联通孔5-1,所述的侧向联通孔5-1与上泵筒3的下部、下泵筒7的上部相通,上柱塞4的上部连接上空心杆接头1,下柱塞8的下部连接下空心杆接头9,分流接头5的侧壁上设置出油通道5-2,所述的出油通道5-2的上端与分流接头5的上端面相通,所述的出油通道5-2的下端处于分流接头5的下螺纹与下泵筒7的上部连接处之上,上油管2的下部与分流接头5的上部连接,连接处处于所述的侧向联通孔5-1之上,上油管2与上泵筒3之间形成上出油通道2-1,所述的上出油通道2-1的下端与所述的出油通道5-2相通,下油管6的上部与分流接头5的中螺纹连接,连接处处于所述的侧向联通孔5-1之下、所述的出油通道5-2的下端之上,下油管6与下泵筒7之间形成下出油通道6-1,所述的下出油通道6-1的上端与所述的出油通道5-2相通。
11.上空心杆接头1、上柱塞4、下柱塞8、下空心杆接头9为空心结构,上空心杆接头1的上部连接空心抽油杆,下空心杆接头9的下部连接空心抽油杆,使其本实用新型的内部能通过电缆,将电缆下至本实用新型之下,也能将降黏或清蜡的流体打入本实用新型之下。将电缆下于本实用新型之下后通过加热电缆,可以增加稠油温度,降低其黏度,提高其流动性,防止抽油通道堵塞。将降黏或清蜡的流体经本实用新型内部向下输入后,能降低稠油或高含蜡原油的黏度,提高其流动性,防止抽油通道堵塞。本实用新型之下的抽油泵采出的井液经所述的下出油通道6-1、所述的出油通道5-2、所述的上出油通道2-1流至本实用新型之上的油管内。
12.上空心杆接头1、上柱塞4、下柱塞8、下空心杆接头9也可以为实心结构,用于不必通过空心抽油杆降黏的抽油井,能提高减载抽油装置的柱塞强度,增大流道,防止减载抽油装置的上柱塞4被砂、垢等杂物埋、卡。
13.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抽油管柱上(抽油泵与井口之间),上柱塞4的直径小于下柱塞7的直径,下柱塞7的上端面承受安装本实用新型处的套管压力,上柱塞7的上端面、下柱塞4的下端面承受安装本实用新型处的油管内的压力,油管压力为安装本实用新型处至井口段的液柱压力,而安装本实用新型处的套管压力一般情况下为零(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深抽井,深抽井的动液面都较低,动液面基本上处于本实用新型之下)。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在管柱的安装处产生向上的推力,使上柱塞之上的抽油杆的负荷减轻,抽油机的负荷减轻。
14.柱塞与泵筒配合密封是指符合gb/t 18607标准中规定的要求。泵径是指抽油泵泵筒的内径。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杆泵减载抽油装置,包括上空心杆接头(1)、上泵筒(3)、上柱塞(4)、分流接头(5)、下泵筒(7)、下柱塞(8)、下空心杆接头(9),上泵筒(3)的泵径小于下泵筒(7)的泵径,上柱塞(4)在上泵筒(3)内,上柱塞(4)与上泵筒(3)配合密封,下柱塞(8)在下泵筒(7)内,下柱塞(8)与下泵筒(7)配合密封,上泵筒(3)的下部与分流接头(5)的上螺纹连接,分流接头(5)的下螺纹与下泵筒(7)的上部连接,上柱塞(4)的下部与下柱塞(8)的上部连接,分流接头(5)上有侧向联通孔(5-1),所述的侧向联通孔(5-1)与上泵筒(3)的下部、下泵筒(7)的上部相通,其特征是:上柱塞(4)的上部连接上空心杆接头(1),下柱塞(8)的下部连接下空心杆接头(9),分流接头(5)的侧壁上设置出油通道(5-2),所述的出油通道(5-2)的上端与分流接头(5)的上端面相通,所述的出油通道(5-2)的下端处于分流接头(5)的下螺纹与下泵筒(7)的上部连接处之上,上油管(2)的下部与分流接头(5)的上部连接,连接处处于所述的侧向联通孔(5-1)之上,上油管(2)与上泵筒(3)之间形成上出油通道(2-1),所述的上出油通道(2-1)的下端与所述的出油通道(5-2)相通,下油管(6)的上部与分流接头(5)的中螺纹连接,连接处处于所述的侧向联通孔(5-1)之下、所述的出油通道(5-2)的下端之上,下油管(6)与下泵筒(7)之间形成下出油通道(6-1),所述的下出油通道(6-1)的上端与所述的出油通道(5-2)相通。

技术总结
一种有杆泵减载抽油装置,上泵筒的泵径小于下泵筒的泵径,上泵筒、分流接头、下泵筒依次连接,上柱塞与下柱塞连接,分流接头上有侧向联通孔,所述的侧向联通孔与上泵筒的下部、下泵筒的上部相通,上柱塞的上部连接上空心杆接头,下柱塞的下部连接下空心杆接头,分流接头的侧壁上设置出油通道,上油管的下部与分流接头的上部连接,连接处处于所述的侧向联通孔之上,上油管与上泵筒之间形成上出油通道,所述的上出油通道的下端与所述的出油通道相通,下油管的上部与分流接头的中螺纹连接,连接处处于所述的侧向联通孔之下、所述的出油通道的下端之上,下油管与下泵筒之间形成下出油通道,所述的下出油通道的上端与所述的出油通道相通。通。通。


技术研发人员:熊兴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恒泰举升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4
技术公布日:2023/1/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