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煤矿通风用压缩空气分风器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4:45: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风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通风用压缩空气分风器。


背景技术:

2.在煤矿底部,由于距离底面较深,需要用煤矿通风机将空气吹入煤矿内部,保证煤矿内部的空气流通,而本装置是在矿井下双风机因其中一台风机出现故障,另一台自动开启时,能够自动切换到相应的管道,通过大小不同的管道对空气压缩挤压隔板,防止吹出的空气从另一个风机进风口排出,保证井下正常通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现有的分风器内部通过可以转动的隔板在两个进风口处进行转动,通过另一个进风口吹出的风进行挤压,对另一管道口进行关闭,但是由于内部缺少限位固定的结构,导致挡风隔板在不同安装姿态,由于重力容易导致挡风隔板出现乱晃的情况,与分风器内部碰撞从而导致发出噪音和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矿通风用压缩空气分风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煤矿通风用压缩空气分风器,包括分风器装置主体,所述分风器装置主体包括有进风管一,所述进风管一的一侧设置有进风管二,所述进风管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风管,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转动固定装置、弹力支撑装置,所述转动固定装置包括有转动圈,所述转动圈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固定圆柱,所述固定圆柱的一侧设置有弹簧、弹力支撑环。
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固定装置的外壁与防护外壳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固定装置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挡风板,所述弹力支撑装置的一侧与防护外壳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管二。
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圆柱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圆柱的固定槽内壁与弹力支撑环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弹力支撑环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挤压轮一。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挤压轮一的外壁与转动圈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弹力支撑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挤压轮一的一侧设置有挤压轮二,所述转动圈的内壁一侧开设有固定槽。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力支撑装置包括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一侧内壁活动连接有移动滑杆,所述移动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挡柱。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力环,所述弹力环的外壁与移动滑杆的另一端外壁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滑杆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一端与固定套筒的内壁固定连
接。
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矿通风用压缩空气分风器,采用防护外壳、转动固定装置、挡风板、弹力支撑装置、转动圈、固定圆柱、挤压轮一、弹簧、弹力环、挤压轮二和固定槽之间的配合,空气通过进风管一或者进风管二其中一个吹入调节装置的内部,挡风板进行挤压通过转动固定装置进行转动,弹簧和弹力支撑环的弹力对挤压轮一进行挤压,当挡风板转动到挤压轮二或者挤压轮一的一侧时,对转动圈和固定圆柱之间进行固定,防止挡风板在防护外壳的内部出现晃动,利用挡风板对进风管一或者进风管二进行关闭,防止不同姿态安装的分风器装置主体,由于重力导致挡风板在防护外壳的内部乱晃,从而发出噪音。
14.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矿通风用压缩空气分风器,采用、固定套筒、移动滑杆、弹力环、滑动槽和滑动柱之间的配合,当挡风板由于挤压在防护外壳的内部转动,当挡风板转动到一侧时,对支撑挡柱造成碰撞,使得支撑挡柱通过移动滑杆对固定套筒的内部移动挤压,使得移动滑杆利用滑动槽在滑动柱的表面滑动,从而对弹力环挤压,利用弹力环的弹力对移动滑杆进行弹力支撑,从而通过支撑挡柱对移动的挡风板进行弹力支撑,减少挡风板转动时的碰撞,减少噪音的产生和提高装置的寿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调节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转动固定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弹力支撑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19.图中:1、分风器装置主体;2、调节装置;3、进风管一;4、进风管二;5、出风管;21、防护外壳;22、转动固定装置;23、挡风板;24、弹力支撑装置;221、转动圈;222、固定圆柱;223、挤压轮一;224、弹簧;225、弹力支撑环;226、挤压轮二;227、固定槽;241、固定套筒;242、移动滑杆;243、弹力环;244、滑动槽;245、滑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1.实施例1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通风用压缩空气分风器,分风器装置主体1,分风器装置主体1包括有进风管一3,进风管一3的一侧设置有进风管二4,进风管一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风管5,调节装置2包括有防护外壳21,防护外壳2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固定装置22、弹力支撑装置24,转动固定装置22包括有转动圈221,转动圈22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固定圆柱222,固定圆柱222的一侧设置有弹簧224、弹力支撑环225,转动固定装置22的外壁与防护外壳2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转动固定装置2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挡风板23,弹力支撑装置24的一侧与防护外壳21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防护外壳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管二4,通过进风管二4和进风管一3分别连接主副压缩风机上,通过不同的压缩风机启动,使得空气通过进风管一3或者进风管二4其中一个吹入调节装置2的内部,使得对挡风板23进行挤压通过转动固定装置22进行转动,利用转动
圈221在固定圆柱222的外壁部转动,弹簧224和弹力支撑环225的弹力对挤压轮一223进行挤压,当挡风板23转动到挤压轮二226或者挤压轮一223的一侧时,防止挡风板23在防护外壳21的内部出现晃动,对挡风板23的位置进行限位,利用挡风板23对进风管一3或者进风管二4进行关闭,从而在不同的压缩风机开启后,对通风管进行调整,从而防止空气通过另一进风口排出,且防止不同姿态安装的分风器装置主体1,由于重力导致挡风板23在防护外壳21的内部乱晃,从而发出噪音
23.实施例2
24.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固定圆柱222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圆柱222的固定槽内壁与弹力支撑环225的两端固定连接,弹力支撑环225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挤压轮一223,挤压轮一223的外壁与转动圈221的内壁活动连接,弹力支撑环22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224,挤压轮一223的一侧设置有挤压轮二226,转动圈221的内壁一侧开设有固定槽227,通过挤压轮一223和挤压轮二226对固定槽227进行挤压,对转动圈221和固定圆柱222之间进行固定,从而对挡风板23转动后的位置进行限位。
25.实施例3
26.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弹力支撑装置24包括有固定套筒241,固定套筒241的一侧内壁活动连接有移动滑杆242,移动滑杆2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挡柱246,固定套筒24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力环243,弹力环243的外壁与移动滑杆242的另一端外壁活动连接,移动滑杆242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244,滑动槽24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滑动柱245,滑动柱245的一端与固定套筒241的内壁固定连接,当挡风板23由于挤压在防护外壳21的内部转动,当挡风板23转动到一侧时,对支撑挡柱246造成碰撞,使得支撑挡柱246通过移动滑杆242对固定套筒241的内部移动挤压,使得移动滑杆242利用滑动槽244在滑动柱245的表面滑动,从而对弹力环243挤压,利用弹力环243的弹力对移动滑杆242进行弹力支撑,从而通过支撑挡柱246对移动的挡风板23进行弹力支撑,减少挡风板23转动时的碰撞,减少噪音的产生和提高装置的寿命。
27.下面具体说一下该煤矿通风用压缩空气分风器的工作原理。
28.如图1-4所示,首先通过进风管二4和进风管一3分别连接主副压缩风机上,通过不同的压缩风机启动,使得空气通过进风管一3或者进风管二4其中一个吹入调节装置2的内部,使得对挡风板23进行挤压通过转动固定装置22进行转动,利用转动圈221在固定圆柱222的外壁部转动,弹簧224和弹力支撑环225的弹力对挤压轮一223进行挤压,当挡风板23转动到挤压轮二226或者挤压轮一223的一侧时,通过挤压轮一223和挤压轮二226对固定槽227进行挤压,对转动圈221和固定圆柱222之间进行固定,从而对挡风板23转动后的位置进行限位,防止挡风板23在防护外壳21的内部出现晃动,对挡风板23的位置进行限位,利用挡风板23对进风管一3或者进风管二4进行关闭,从而在不同的压缩风机开启后,对通风管进行调整,从而防止空气通过另一进风口排出,且防止不同姿态安装的分风器装置主体1,由于重力导致挡风板23在防护外壳21的内部乱晃,从而发出噪音,当挡风板23由于挤压在防护外壳21的内部转动,当挡风板23转动到一侧时,对支撑挡柱246造成碰撞,使得支撑挡柱246通过移动滑杆242对固定套筒241的内部移动挤压,使得移动滑杆242利用滑动槽244在滑动柱245的表面滑动,从而对弹力环243挤压,利用弹力环243的弹力对移动滑杆242进行
弹力支撑,从而通过支撑挡柱246对移动的挡风板23进行弹力支撑,减少挡风板23转动时的碰撞,减少噪音的产生和提高装置的寿命。
29.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