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稀果子羹的制备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2023-01-14 15:16: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稀果子羹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稀果子羹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稀果羹(又称“稀果干儿”)是一道传统回族特色饮品,是不少回族同胞从小就喜欢的零食。
3.稀果羹是由杏干、柿饼子以及黑枣制成,酸酸甜甜,健康美味。有常温有冰镇,任君选择,清热下火,属盛夏必点饮品,然而,目前在制作稀果羹时,仍是采用人工熬制的方式进行制作;
4.然而在对原料进行熬制时,需要人工不断的搅拌,否则会发生糊锅的情况,同时在对原料进行熬制时,锅内冒出的气泡会使最上层原料发生迸溅,迸溅的原料会落到搅拌的人手上,从而出现烫手的情况。
5.鉴于此,为了缓解上述缺陷带来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研发了一种稀果子羹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稀果子羹的制备装置,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用于熬制稀果子羹;
7.锅盖,所述锅盖设置在锅体上,且锅盖用于对锅体进行封盖;所述锅盖与锅体之间通过螺纹或则卡扣连接;所述锅盖上安装有锅把;
8.还包括,熬制机构,所述熬制机构包括,
9.马达,所述马达固定安装在锅把内,且马达的驱动轴贯穿锅盖;
10.第一转筒,所述第一转筒通过联轴器与马达驱动轴连接;
11.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筒内滑动连接有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通过弹簧与第一转筒内腔滑动连接;
12.套环,所述第一转杆远离第一转筒的一端套设有套环;
13.第一弧形板,所述套环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一弧形板;
14.第二转筒,所述第一转筒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均匀布置的第二转筒;
15.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筒内滑动连接有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通过弹簧与第二转筒内腔滑动连接;
16.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转杆远离第二转筒的一侧设有第二弧形板;
17.所述锅盖上表面内壁中开设有三个观察槽,且观察槽从俯视方向看为扇形;三个所述观察槽均贯穿锅盖内壁;三个所述观察槽两两之间,位于观察槽内壁中均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与观察槽连通;所述放置槽的形状与观察槽的形状相同;所述观察槽内滑动连接有挡板,且挡板从俯视方向看为扇形;所述挡板上表面均固连有拉杆;所述锅盖内壁中,
位于锅盖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转环,且挡板均与转环连接;
18.所述挡板为玻璃板;
19.所述放置槽槽口处固连有橡胶条;
20.所述第一转筒表面固连有第一防护层,且第一防护层另一侧与第一转杆表面固连;
21.所述第二转筒表面固连有第二防护层,且第二防护层另一侧与第二转杆表面固连;
22.所述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为食品级硅胶材料制成;
23.所述锅盖下表面固连有环形橡胶层;
24.所述套环与第一转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通过螺纹与第二转杆啮合。
25.一种稀果子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稀果子羹的制备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6.s1:选取杏干、柿饼、黑枣、苹果、梨以及山楂片,随后将原料清洗干净后备用;
27.s2:清洗干净后的原料,利用粉碎机进行粉碎,随后将原料放入锅体内;
28.s3:当原料放入过体内后,再将冰糖、白砂糖凉白开倒入锅体内,随后将锅盖盖在锅体上;
29.s4:随后对锅体进行加热,并启动马达转动对熬制的原料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得到稀果子羹。
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31.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稀果子羹的制备装置及方法,通过采用设置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以及可在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内滑动的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熬制机构放入锅体内后,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推出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从而可以使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与锅体的底部和侧壁抵接,从而可以使该熬制机构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的锅体。
32.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稀果子羹的制备装置及方法,当马达在转动时,马达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一转筒转动,在第一转筒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转杆和设置在第一转杆上的第一弧形板转动,在第一弧形板转动时,会与锅体底部接触,从而在转动时会对锅体底部进行刮壁和搅拌,从而防止原料出现糊锅的情况,同时,在第一转筒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二转筒转动,在第二转筒转动的过程中,同样调动第二转杆和第二弧形板转动,在第二弧形板转动的过程中,可以使第二弧形板对锅体侧壁刮壁和搅拌,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原料的搅拌效果,防止出现糊锅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防止人工搅拌时原料会迸溅到工作人员的手上,出现烫手的情况。
附图说明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4.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35.图2是本发明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36.图3是本发明锅盖和熬制机构的立体图;
37.图4是本发明锅体的立体图;
38.图5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39.图6是本发明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
40.图7是本发明图5中c处局部放大图;图8-10是本发明中所制得稀果子羹的检测报告图;
41.图中:1、锅体;11、锅盖;12、锅把;13、橡胶层;2、熬制机构;21、马达;22、第一转筒;23、第一转杆;24、套环;25、第一弧形板;26、第二转筒; 27、第二转杆;28、第二弧形板;3、观察槽;31、放置槽;32、挡板;33、拉杆;34、转环;35、橡胶条;4、第一防护层;41、第二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42.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稀果子羹的制备装置,
43.包括,锅体1,所述锅体1用于熬制稀果子羹;
44.锅盖11,所述锅盖11设置在锅体1上,且锅盖11用于对锅体1进行封盖;所述锅盖11与锅体1之间通过螺纹或则卡扣连接;所述锅盖11上安装有锅把 12;
45.还包括,熬制机构2,所述熬制机构2包括,
46.马达21,所述马达21固定安装在锅把12内,且马达21的驱动轴贯穿锅盖 11;
47.第一转筒22,所述第一转筒22通过联轴器与马达21驱动轴连接;
48.第一转杆23,所述第一转筒22内滑动连接有第一转杆23,且第一转杆23 通过弹簧与第一转筒22内腔滑动连接;
49.套环24,所述第一转杆23远离第一转筒22的一端套设有套环24;
50.第一弧形板25,所述套环24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一弧形板25;
51.第二转筒26,所述第一转筒22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均匀布置的第二转筒26;
52.第二转杆27,所述第二转筒26内滑动连接有第二转杆27,且第二转杆27 通过弹簧与第二转筒26内腔滑动连接;
53.第二弧形板28,所述第二转杆27远离第二转筒26的一侧设有第二弧形板 28;
54.所述锅盖11上表面内壁中开设有三个观察槽3,且观察槽3从俯视方向看为扇形;三个所述观察槽3均贯穿锅盖11内壁;三个所述观察槽3两两之间,位于观察槽3内壁中均开设有放置槽31,且放置槽31与观察槽3连通;所述放置槽31的形状与观察槽3的形状相同;所述观察槽3内滑动连接有挡板32,且挡板32从俯视方向看为扇形;所述挡板32上表面均固连有拉杆33;所述锅盖 11内壁中,位于锅盖11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转环34,且挡板32均与转环34连接;
55.所述挡板32为玻璃板;
56.所述放置槽31槽口处固连有橡胶条35;
57.所述第一转筒22表面固连有第一防护层4,且第一防护层4另一侧与第一转杆23表面固连;
58.所述第二转筒26表面固连有第二防护层41,且第二防护层41另一侧与第二转杆27表面固连;
59.所述第一防护层4和第二防护层41为食品级硅胶材料制成;
60.所述锅盖11下表面固连有环形橡胶层13;
61.所述套环24与第一转杆2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28通过螺纹与第二转杆27啮
合;
62.具体实施时,首先,将粉碎后的原料倒入锅体1内,随后将冰糖、白砂糖放入锅体1内,随后将锅盖11盖在锅体1上,若锅盖11与锅体1之间是通过卡扣卡接,则直接通过卡扣使锅盖11和锅体1连接,若锅盖11与锅体1之间通过螺纹啮合,则直接转动锅盖11使之与锅体1连接,随后对锅体1进行加热,同时工作人员控制马达21转动,且锅盖11上设置的马达21可以通过连接导线与外界电源连接,或者在锅盖11上设置移动电源均可;
63.在工作人员将锅盖11盖在锅体1上时,工作人员将锅盖11以及熬制机构2 对准锅体1,并将第二转杆27向第二转筒26内按压,从而可以使第二转杆27 推入第二转筒26内,随后推动熬制机构2向下移动,此时,第一转杆23和第一弧形板25会先进行锅体1内,随后第二弧形板28进行锅体1内,当第二弧形板 28进入锅体1内后,此时停止按压第二转杆27,此时第二转杆27在第二转筒 26内弹簧的作用力下向外滑动,从而可以使第二弧形板28抵住锅体1侧边,随后继续向下推动,在继续推动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转杆23和第一弧形板25与锅体1底部抵接,并将第一转杆23压入第一转筒22内,当锅盖11移动至与锅体 1贴合后,将锅体1和锅盖11连接;
64.通过采用设置第一转筒22和第二转筒26,以及可在第一转筒22和第二转筒26内滑动的第一转杆23和第二转杆27,熬制机构2放入锅体1内后,第一转杆23和第二转杆27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第一弧形板25和第二弧形板28推出第一转筒22和第二转筒26,从而可以使第一弧形板25和第二弧形板28与锅体 1的底部和侧壁抵接,从而可以使该熬制机构2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的锅体1;
65.当马达21在转动时,马达21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一转筒22转动,在第一转筒22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转杆23和设置在第一转杆23上的第一弧形板 25转动,在第一弧形板25转动时,会与锅体1底部接触,从而在转动时会对锅体1底部进行刮壁和搅拌,从而防止原料出现糊锅的情况,同时,在第一转筒 22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二转筒26转动,在第二转筒26转动的过程中,同样调动第二转杆27和第二弧形板28转动,在第二弧形板28转动的过程中,可以使第二弧形板28对锅体1侧壁刮壁和搅拌,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原料的搅拌效果,防止出现糊锅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防止人工搅拌时原料会迸溅到工作人员的手上,出现烫手的情况。
66.同时又由于套环24与第一转杆23螺纹连接,第二弧形板28与第二转杆27 通过螺纹连接,当熬制原料的锅体1的规格不同时,可以将套环24从第一转杆 23上转下,同时将第二弧形板28从第二转杆27上转下,随后更换长度与锅体1 适配的第一弧形板25和第二弧形板28,在此过程中可以使该熬制机构2更好的适配锅体1,在熬制搅拌时,可以更好的防止出现糊锅的情况;
67.具体的,由于锅盖11将锅体1盖住,在利用熬制机构2对原料进行搅拌时,可以防止迸溅的原料飞出锅体1,从而出现烫手的情况,同时由于锅盖11内壁中开设有三个扇形的观察槽3和三个放置槽31,且转动连接有挡板32,当锅盖 11盖在锅体1上后,工作人员利用拉杆33将挡板32从放置槽31转至观察槽3 内,从而可以对观察槽3进行封住,从而防止原料通过放置槽31迸溅出来,且锅体1内产生的气体可以通过锅盖11本身自带的出气孔喷出,且由于挡板32为玻璃板,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挡板32观察锅体1内原料熬制的情况,从而防止原料出现过分熬制的情况,同时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拉杆33将挡板32转入放置槽 31内,从而可以
将观察槽3打开,观察锅体1内原料的熬制情况;
68.更具体的,由于放置槽31槽口处固连有橡胶条35,当利用挡板32无法看清锅体1内的情况时,此时利用拉杆33将挡板32转入放置槽31内,在转入的过程中挡板32会与放置槽31内的橡胶条35接触并刮蹭,从而可以将挡板32上的水滴刮落,防止挡板32上的水滴过多影响对锅体1内原料的观察,同时当需要放出锅体1内产生的水蒸气时,可以将三个挡板32均转入放置槽31内,从而将观察槽3打开放出水蒸气,当锅体1内的原料熬制完成后,此时工作人员可以转动挡板32,在挡板32转动的过程中可以与橡胶条35刮蹭,从而可以将挡板 32上的水滴刮落,从而减少锅盖11内表面沾附水滴的量,当将锅盖11从锅体1 上拿下时,可以减少从锅盖11上滴落的水滴,防止过多的水滴从锅盖11上滴落至工作人员的手上;
69.进一步的,由于第一转筒22和第一转杆23连接处设有第一防护层4,由于第二转筒26和第二转杆27连接处设有第二防护层41,且第一防护层4和第二防护层41均为食品级硅胶材料制成,当第一转杆23和第二转杆27在第一转筒 22和第二转筒26内伸长和收缩时,此时第一防护层4和第二防护层41跟随第一转杆23和第二转杆27伸长和收缩,从而可以防止原料进入第一转筒22与第一转杆23的连接处,放置原料进入第二转筒26与第二转杆27的连接处;
70.由于盖下表面固连有环形橡胶层13,当锅盖11盖在锅体1上时会挤压橡胶层13,从而可以提高锅盖11与锅体1的连接程度。
71.一种稀果子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稀果子羹的制备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2.s1:选取杏干、柿饼、黑枣、苹果、梨以及山楂片,随后将原料清洗干净后备用;
73.s2:清洗干净后的原料,利用粉碎机进行粉碎,随后将原料放入锅体1内;
74.s3:当原料放入过体内后,再将冰糖、白砂糖凉白开倒入锅体1内,随后将锅盖11盖在锅体1上;
75.s4:随后对锅体1进行加热,并启动马达21转动对熬制的原料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得到稀果子羹,搅拌时间根据原材料的用来进行选择,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76.最后,为了验证本发明采用上述方式加工的稀果子羹,其具体的营养分布情况,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77.将熬制完成的稀果子羹装袋,且每袋的规格为250克,并准备5袋样品进行送检,其中检测的项目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碳水化合物、能量和钠,具体检测报告如图8-10所示:
[0078][0079][0080][0081]
根据检测报告可知,采用本发明加工得到的,稀果子羹的检测结果为:在 250g稀果子羹中,营养占比如下:
[0082]
水分,89.9g/100g;蛋白质,0.19g/100g;脂肪,0.1g/100g;碳水化合物, 9.8g/100g;能量,174kj/100g;钠,13.1mg/100g,所以,采用本发明上述方式加工稀果子羹的过程中,既能保证加工安全性和加工适用性,且加工得到的稀果子羹中营养成分符合检测标准。
[0083]
上述实施例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
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