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抗惯性力的压力表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4:27: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压力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抗惯性力的压力表。


背景技术:

2.便携式打气筒是一种通过活塞方式驱动空气移动的空气泵,其通常会设置于出气端设置压力表,用于检测被充气的物体内所充入的气体的压力,从而减少在充气过程中所充入的气体的压力过大,避免物体损坏的情况的发生。
3.而便携式打气筒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移动,也会因使用不当而掉落至地面上,在移动及掉落时会因惯性而导致压力表的显示数值出现误差,影响压力表的使用。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在压力表检测的过程中,不易受到惯性的影响,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抗惯性力的压力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抗惯性力的压力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高抗惯性力的压力表,包括表壳、转动连接于表壳上的指针、用于检测压力的波登管及联动的联动机构,所述波登管连接于表壳上,所述波登管呈两端开口设置,所述波登管的一端与表壳外连通,所述波登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封闭其开口的封口塞,封口塞包括封口部、延伸部及连接部,所述封口部嵌设于波登管内并将波登管的开口封闭,所述延伸部与连接部垂直设置,所述延伸部与封口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联动机构连接,所述联动机构与指针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延伸部与连接部呈垂直设置,从而增加了连接部与延伸部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压力表产生快速移动而使压力表受到惯性的作用时,封口塞自身不易产生形变,从而使压力表的检测结果不易受到影响。
9.可选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连接于指针的齿轮、转动连接于表壳的齿条及连接于齿条一端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齿条的一端与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杆带动齿条转动,进而带动连接于指针上的齿轮转动,使指针在波登管形变之后可进行转动,从而对压力的数值进行指示。
11.可选的:所述齿条包括依次连接的啮合部、中间部及形变部,所述啮合部与齿轮保持啮合,所述啮合部呈弧形设置,所述啮合部的弧形的轴线与齿条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中间部与表壳转动连接,所述形变部远离中间部的一端与连接杆转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的齿条将波登管细微的形变进行方法,从而使指针可转动更大的角度,使指针的读数的变化更加清晰。
13.可选的:所述形变部呈u型,所述形变部的槽口朝向连接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指针受到限定无法转动时,形变部可产生细微的形变,从而使波登管因受力而形变时不易受到阻碍波登管形变的力,使波登管在使用时不易受到
影响。
15.可选的:所述表壳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指针及齿轮皆固定于转动杆上,所述转动杆上同轴固定有涡卷弹簧,所述涡卷弹簧远离转动杆的一端与表壳固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涡卷弹簧对指针施加阻碍其转动的弹力,在指针受到齿条施加的驱动其转动的力而产生转动后,保证齿条与齿轮相互施力的位置的侧壁保持抵接,使指针的位置可保持稳定而不易产生晃动,使读数的过程更加方便。
17.可选的:所述转动杆同轴固定有矫正板,所述矫正板设置于涡卷弹簧与齿轮之间。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涡卷弹簧舒张复位时,利用矫正板阻碍涡卷弹簧朝向齿轮与齿条的连接处的移动,使涡卷弹簧不易进入齿轮与齿条之间,从而使压力表的使用过程保持稳定。
19.可选的:所述表壳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涡卷弹簧远离转动杆的一端设置于限位槽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槽对涡卷弹簧远离转动杆一端的位置进行限定,使涡卷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其一端的位置不易发生改变,从而使涡卷弹簧的使用过程更加稳定。
21.可选的:所述表壳内设置有安装杆,所述中间部能够与安装杆抵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杆对齿条的转动幅度进行限制,从而在波登管收缩之后齿条仍能保持与齿轮的啮合,齿条与齿轮之间不易产生脱离,使联动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持稳定。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将延伸部与连接部呈垂直设置,从而在压力表掉落等快速移动之后,延伸部与连接部之间不易产生变形,从而使压力表的检测结果不易受到影响;
25.2、通过矫正板对涡卷弹簧的复位过程中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定,阻碍涡卷弹簧朝向齿轮与齿条的连接处的移动,从而使涡卷弹簧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压力表结构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联动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
29.图中,1、表壳;11、表盘;12、表罩;2、指针;3、波登管;4、联动机构;41、齿轮;42、齿条;421、啮合部;422、中间部;423、形变部;43、连接杆;5、接头;51、安装板;52、安装杆;521、限位槽;53、转动杆;54、安装环;541、安装槽;55、涡卷弹簧;56、矫正板;6、封口塞;61、封口部;62、延伸部;6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高抗惯性力的压力表,如图1所示,包括呈一端开口设置的表壳1、用于指示的指针2、将压力转换为形变的波登管3及用于带动指针2转动的联动机构4。表壳1内同轴固定有将其开口封闭的表盘11,表壳1的开口处还同轴固定有封闭其开口的表罩
12,表罩12嵌设于表壳1的开口处。表壳1内使用螺栓连接有接头5,接头5的一端穿设于表壳1远离开口的端面,且接头5呈中空设置,其位于表壳1外的一端呈开口设置。呈两端开口设置的波登管3焊接于接头5上,波登管3与接头5的内腔连通。如图2所示,波登管3呈圆弧设置,波登管3的轴线与表壳1的轴线重合,波登管3远离接头5的一端开口处固定有将其开口封闭的封口塞6。封口塞6包括一体成型的封口部61、延伸部62及连接部63,封口部61呈等腰梯形设置,其短边所处的一端嵌设于波登管3的开口内并将波登管3的开口封闭,延伸部62设置于封口部61远离波登管3的一端。连接部63设置于延伸部62相邻于封口部61且垂直于波登管3轴线的侧壁,且连接部63垂直于波登管3的轴线设置,并且封口塞6的厚度为八毫米。通过增加封口塞6的厚度,从而增强了封口塞6的抗变形强度,并且连接部63、延伸部62及封口部61皆呈直板设置,在封口塞6受到惯性的作用时其整体形状及形态不易发生改变,从而使压力表的检测精度不易受到影响。
32.如图2所示,接头5上使用螺栓固定有两块安装板51,相邻安装板51之间留有间隙,两块安装板51之间通过铆接设置有两根安装杆52,两根安装杆52均设置于安装板51的上方,且两根安装杆52之间留有间隙。表盘11使用螺栓固定于安装板51远离接头5开口的一点,两块安装板51上共同穿设有转动杆53,转动杆53与安装板51转动连接,且转动杆53的轴线与表盘11的轴线重合。指针2套设于转动杆53远离接头5的一端,且指针2与转动杆53的连接处设置有瞬干胶,通过瞬干胶将指针2与转动杆53进行连接,从而在指针2受到惯性的作用时,指针2与转动杆53之间不易产生相对的转动,使压力表的测量过程更加准确。
33.如图3所示,联动机构4设置于相邻安装板51之间,联动机构4包括同轴固定于转动杆53上的齿轮41、转动连接于安装板51上的齿条42及连接于齿条42一端的连接杆43,齿轮41设置于表盘11远离指针2的一侧。齿条42包括依次一体成型的啮合部421、中间部422及形变部423,啮合部421呈弧形设置,啮合部421的弧型的轴线与齿条42的转动轴线重合,且啮合部421与齿轮41保持啮合。中间部422与安装板51转动连接,形变部423远离中间部422的一端与连接杆43转动连接,连接杆43远离形变部423的一端与连接部63转动连接。连接杆43呈直板状,其厚度为八毫米,从而在连接杆43受到惯性的作用时其整体形变不易发生改变,使压力表的测量精度不易受到影响。形变部423呈u型设置,形变部423的槽口朝向连接杆43,使形变部423在受到的外力导致指针2无法转动时,形变部423仍可产生细微的形变,使指针2不易因受到过大的力而折断。
34.如图2和图3所示,转动杆53上同轴一体成型有安装环54,安装环54上同轴开设有安装槽541,安装槽541内同轴套设有驱动转动杆53复位的涡卷弹簧55,涡卷弹簧55靠近其自身轴线的一端与安装槽541内壁固定。安装杆52上皆同轴开设有限位槽521,涡卷弹簧55远离转动杆53的一端嵌设于限位槽521内,从而对涡卷弹簧55的一端位置进行限定。安装环54远离表盘11的一端同轴固定有矫正板56,矫正板56的直径大于涡卷弹簧55的最大直径,且矫正板56设置于涡卷弹簧55与齿轮41之间。利用矫正板56对涡卷弹簧55朝向齿轮41的移动进行阻碍,使涡卷弹簧55在回弹时不易直接进入齿轮41与啮合部421之间,从而使涡卷弹簧55的使用过程不易受到影响。
35.如图3所示,为了使啮合部421不易与齿轮41脱离连接,中间部422能够抵接于未连接涡卷弹簧55的安装杆52上,中间部422连接于啮合部421的一端,从而使中间部422与啮合部421形成朝向安装杆52的凹槽,凹槽的底面能够与安装杆52抵接,从而在啮合部421带动
指针2转动时,啮合部421不会直接与齿轮41脱离连接,从而使联动机构4的使用过程保持稳定。
36.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检测时波登管3内充气,从而产生远离其轴线方向的形变,封口塞6及联动杆带动齿条42转动,进而带动齿轮41连接的指针2转动,实现对气压的检测,当波登管3内气压降低之后其恢复原状,指针2在涡卷弹簧55施加的弹力的作用下复位。
37.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