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复合膜及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15:23: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膜及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复合膜包括转移膜和非转移膜,其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领域,因生产成本低廉、外观精美备受业内外人士青睐。在复合膜的应用中,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复合膜来装饰物体表面,具备美观或者阻热等功能的同时,复合膜还具备制作成本较为低廉的优点。
3.传统的复合膜通常能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图案(例如文字图案、卡通图案等等),但是,传统的复合膜通常只能呈现单一的图像效果(例如平面图像效果),因此,如何优化复合膜中呈现的图像效果是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
4.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膜及包装结构,以实现优化复合膜中呈现的图像效果的目的,使得复合膜能够呈现立体浮雕的视觉效果,并且本技术提供的复合膜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膜,包括:载体层;信息层,位于载体层沿复合膜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信息层包括沿复合膜的厚度方向设置的透光层、第一图案层及第二图案层;其中,第一图案层靠近载体层设置;其中,透光层设置于第一图案层背离载体层的一侧;其中,第二图案层设置于透光层背离载体层的一侧,且第二图案层和第一图案层分别表征同一多维物体相异的视面信息。
7.可选地,复合膜还包括透光保护层,设置于第二图案层背离载体层的一侧;和/或,透光金属层,设置于透光保护层和第二图案层之间,透光金属层包括铝层、铬层、镍层、铜层、铁层中的一种。可选地,载体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基膜和剥离层,剥离层位于基膜和信息层之间。
8.可选地,透光层的透光率为a,a≥98.7%;透光层为聚酯树脂层、环氧树脂层、糠醛树脂层、聚氟类树脂层或者硅醚树脂层。
9.可选地,透光层的干涂量为b,2g/m2≤b≤16g/m2;和/或,透光层沿厚度方向的尺寸为d1,1μm≤d1≤8μm;和/或,透光层的抗拉强度为e,e≥4mpa。
10.可选地,第一图案层沿厚度方向的尺寸为d2,0.5μm≤d2≤10μm;和/或,第二图案层沿厚度方向的尺寸为d3,0.5μm≤d3≤10μm。
11.可选地,第一图案层和第二图案层分别由图案涂料涂覆而成,图案涂料包括超支化聚酰胺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乳液、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酯单体、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
12.可选地,超支化聚酰胺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乳液、丙烯酸酯类单
体、丙烯酸酯单体、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的质量比为(40~60):1:1: (40~65):(1~5)。
13.可选地,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或者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或,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2-甲基丙烯酸甲酯、2-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者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或,活性稀释剂为丙烯酸正丁酯-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或者丙烯酸正丁酯
ꢀ‑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或,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或者2,2-二甲基-2-苯基苯乙酮。
14.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其设置有如上所描述的复合膜。
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膜和包装结构,其中,复合膜设置信息层包括第一图案层、第二图案层以及透光层,且透光层设置在在第一图案层和第二图案层之间,透光层能够使第一图案层和第二图案层产生距离感,其中,第一图案层和第二图案层分别表征同一多维物体相异的视面信息,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复合膜,看到的是该物体不同视角下的图案信息,使得观察者从视觉上看到的是该物体的多维图像(例如三维图像、四维图像等),呈现出立体浮雕的视觉的效果,另外,复合膜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生产,有效低降低了复合膜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19.图3为图1沿f-f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4的分解示意图;
22.图6为图4沿i-i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图7的分解示意图;
25.图9为图7的沿h-h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载体层;11、基膜;12、剥离层;2、信息层;21、第一图案层;22、透光层;23、第二图案层;3、透光保护层;4、透光金属层;
28.x、厚度方向。
29.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30.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本技术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32.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u、 v或w”或者“u、v和/或w”意味着“以下任一个:u;v;w;u和v;u和w; v和w;u、v和w”。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33.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膜,包括:载体层1;信息层2,位于载体层1 沿复合膜的厚度方向x的一侧,信息层2包括沿复合膜的厚度方向x设置的透光层22和至少两层图案层;其中,透光层22设置于相邻的图像层之间;其中,至少两层图案层分别表征同一多维物体相异的视面信息。
35.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其中,信息层2包括沿复合膜的厚度方向设置的透光层22和至少两层图案层,其中,透光层22设置于相邻的图像层之间。例如,信息层2可以包括第一透光层、第一图案层21及第三图案层23,其中,第一图案层靠近所述载体层1设置,其中,第一透光层设置于第一图案层21背离载体层1的一侧,其中,第二图案层23设置于第一透光层背离载体层1的一侧;还例如,信息层2可以依次层叠的第一图案层21、第一透光层、第二图案层23、第二透光层、第三图案层。
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膜,信息层2中的透光层22将其两侧的图案层产生距离感,通过合理的设置各透光层22和图案层的距离,使得各图案层与透光层22叠加后显示出对应物体的多维浮雕效果。
37.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复合膜包括载体层1和信息层2,信息层2位于载体层1沿复合膜厚度方向x的一侧。信息层包括沿复合膜的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图案
层21、透光层22及第二图案层23。其中第一图案层21 靠近载体层1设置。其中,透光层22设置于第一图案层21背离载体层1的一侧。其中,第二图案层23设置于透光层22背离载体层1的一侧,且第二图案层23和第一图案层21分别表征同一多维物体相异的视面信息。
38.具体地,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分别表示同一多维物体相异的视面信息,由于同一多维物体相异的视面信息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之间设置透光层22,人眼看向第二图案层23时,透过透光层22能够同时看到第一图案层21,且由于透光层22的存在,人眼在观察复合膜时,对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产生距离感,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复合膜,看到的是同一物体不同视角下的图案信息,即产生多维效果(例如三维效果、四维效果),使得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具有立体浮雕的视觉效果。
3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膜,在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之间设置透光层22,其中,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表征同一多维物体相异的视面信息,透光层22具有一定的透光性,使得人眼在看向第二图案层23时,能够透过第二图案层23和透光层22同时看到第一图案层21,且对第一图案层21 和第二图案层23产生视觉上的距离感,从而人眼能够观察到复合膜中具有立体浮雕的视觉效果的图案。另外,本技术提供的复合膜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制造,有效地降低了复合膜的生产成本。
40.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膜上进行再次印刷,即在复合膜上再印刷出特定的印刷图案,以使复合膜中呈现的立体浮雕图像与印刷图像相互叠加,使得复合膜呈现出更加绚烂多彩的视觉效果。
41.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设置透光层22的透光率a≥98.7%,可以使分别从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的亮度差较小,不容易被人眼识别,如此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之间过渡的更加自然,人眼观察到的复合膜中立体浮雕的图案浑然一体,更加逼真。可选地,透光层22的透光率可以选择在98.7%~99.9%这个范围内,如此在使得复合膜产生立体浮雕的视觉效果的同时,对透光层22相关性能要求也较低,透光层22的可选择材料的种类更加多样化。
42.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复合膜还包括透光保护层3,透光保护层3设置于第二图案层23背离载体层1的一侧,即设置在复合膜的表面,具有保护信息层2 的功能,减小其受到的损坏或腐蚀。另外,透光保护层3具有一定的透光性,以便人眼透过透光保护层3看到分别从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反射出的光,即看到复合膜中具有立体浮雕效果的图案。可以理解的是,透光保护层3 可以是胶层。
43.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图案层21、透光层22、第二图案层23以及透光保护层3均可以通过涂布的工艺形成,也可以通过其它工艺形成,在此不做限制。
44.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在复合膜的加工过程中,可以沿复合膜的厚度方向x,依次逐层加工出第一图案层21、透光层22、第二图案层23以及透明保护层3。另外,也可以不按照上述的顺序加工,比如,可以先形成透光层22,再在透光层22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然后将形成的中间件与载体层1结合。
45.需要说明的是,复合膜中各膜层的加工顺序,并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合适的加工方法,以实际加工需求和加工条件合理安排。
46.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透光层22可以呈没有颜色的透明的状态,也可以呈现出一
定的色彩。当透光层22具有一定的色彩时,透光层22与第一图案层21 和第二图案层23叠加,使得复合膜呈现出更加绚烂的立体浮雕图案。
47.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为了让复合膜中的立体浮雕图案产生金属光泽,增强立体浮雕图案的亮度和立体感,复合膜还包括透光金属层4,透光金属层4设置于透光保护层3靠近第二图案层23的一侧,即透光金属层4 设置于透光保护层3和第二图案层23之间。
48.需要说明的是,透光金属层4具有一定的透光性,防止遮住立体浮雕图像。
49.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透光金属层4的厚度为1nm~100nm,比如透光金属层4的厚度可以在5
±
0.4nm之间,以保证透光金属层4的透光性能。
50.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透光金属层4可以为铝层、铬层、镍层、铜层或者铁层。可以理解的是,透光金属层4的材质不做限制,可以根据需要的金属色泽选择对应的金属;透光金属层4可以通过电镀的工艺形成,也可以通过涂布等工艺形成,当透光金属层4为铝层时,可以通过电化铝工艺形成。
51.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载体层1作为承载第一图案层21、透光层22、第二图案层23以及透光保护层3的载体,根据复合膜的应用场景不同,载体层1的结构也不尽相同。复合膜可以是转移膜,也可以是非转移膜。如图1至图3所示的复合膜为非转移膜,而如图4至图9所示的复合膜为转移膜。当复合膜为非转移膜时,载体层1和第一图案层21不可剥离。当复合膜为转移膜时,载体层1的至少部分能够从复合膜上剥离下来。
52.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至图6所示,载体层1包括基膜11和剥离层 12,剥离层12位于基膜11和信息层2之间。此时,复合膜为转移膜,剥离层 12作为复合膜中第一图案层21、透光层22、第二图案层23以及透光保护层3 与基膜11剥离的介质。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基膜11从复合膜上剥离后,可以通过剥离层12将复合膜贴合在物体表面,展现出立体浮雕的视觉效果。
53.具体地,剥离层12可以选用有机硅树脂,在受热状态下有机硅树脂熔融,从而有利于第一图案层21等从基膜11上剥离。剥离层12的厚度可以在 1.1nm~3.6nm之间,如此具有较好的剥离性能。
54.透光层22的材料不做限制,只要满足对应的透光率a,并使得第一图案层 21和第二图案层23产生距离感即可。
55.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透光层22为聚酯树脂层、环氧树脂层、糠醛树脂层、聚氟类树脂层或者硅醚树脂层。此时透光层22的固化温度在120℃~180℃之间,耐热性好,耐热区间为70℃~210℃,弹性形变小、分切性佳的合成树脂,如此有利于提高透光层22的性能稳定性,并有利于在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 23之间产生距离感,即具有立体浮雕的视觉效果。
56.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透光层22的干涂量为b,2g/m2≤b≤16g/m2,比如,可以为2g/m2、5g/m2、8g/m2、10g/m2、12g/m2、15g/m2或者16g/m2等。如此设置,透光层22在能够使得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形成立体浮雕的视觉效果的同时,透光层22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能。
57.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6和图9所示,透光层22沿厚度方向x 的尺寸为d1,1μm≤d1≤8μm,比如可以为1μm、2μm、4μm、5μm、6μm或者8μm 等。设置透光层22的厚度满足上
述条件,透光层22在使复合膜的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形成立体浮雕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透光层22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使得复合膜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
58.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复合膜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的拉伸作用,透光层22作为设置在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之间的膜层,其结构和性能稳定性对复合膜的立体浮雕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复合膜在后续加工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透光层22的抗拉强度为 e,e≥4mpa。如此,在复合膜后续的加工过程中,即使其受到一定的拉伸等作用,依然能够保持透光层22结构的稳定性。
59.应当理解的,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2的厚度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在复合膜中产生立体浮雕的视觉效果即可。
60.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6和图9所示,第一图案层21的厚度d2范围为0.5μm~10μm,比如第一图案层21的厚度d2可以为0.5μm、1μm、2μm、 5μm、6μm、8μm或者10μm等。设置第一图案层21的厚度d2在上述范围内,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一图案层21与载体层1和透光层22的结合性能,使得其结合的更加紧密。另外,如此设置还能够使得转移膜中形成的立体浮雕的图像更加真实。
61.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6和图9所示,第二图案层23的厚度d3范围为0.5μm~10μm,比如,第二图案层23的厚度d3可以为0.5μm、1μm、2μ m、5μm、6μm、8μm或者10μm等。同第一图案层21一样,设置第二图案层23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二图案层23与透光层22的结合性能,使得二者的结合更加紧密。另外,如此设置还能够使得转移膜中形成的立体浮雕的图像更加真实。
62.应当理解的,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可以通过涂布工艺形成,形成二者的涂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 也可以通过模压等工艺形成,再此不做限制。
63.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分别由图案涂料涂覆而成,图案涂料包括超支化聚酰胺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乳液、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酯单体、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如此制备出的图案涂料具备较好的光泽、丰满度、硬度、弹性以及耐化学腐蚀性等,涂覆后分别形成的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的结合性和稳定性较佳,使得复合膜展现出更加逼真、色彩更加鲜亮的立体浮雕图案。
64.可以理解的是,图案涂料中超支化聚酰胺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乳液、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酯单体、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的质量含量的比值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复合膜具体的色彩和图案的需求,配置出各组分合适的配比。
65.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超支化聚酰胺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乳液、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酯单体、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的质量比为 (40~60):1:1:(40~65):(1~5)。按照上述比例配置出的图案涂料,具有较好的光泽、丰满度、硬度、弹性以及耐化学腐蚀性等,进一步提高第一图案层21 和第二图案层23分别与相邻膜层的结合性能,进而提高复合膜的结构稳定性,并使得复合膜呈现出色彩更加饱满、鲜亮的三维浮雕图案。
66.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制备涂覆涂料的方法包括:量取超支化聚酰胺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乳液,加入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酯单体、活性稀释剂及光引发剂充分混匀后,即得到涂覆涂料。其中,超支化聚酰胺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乳液的质量份数为40~60份,具体地,可以为40份、45份、50份、55份或者60份等。丙烯酸酯
类单体的质量份数为1份,丙烯酸酯单体的质量份数为1份,活性稀释剂的质量份数为40~65份,具体地,可以为40份、45份、50份、55份、60份或者65份等。光引发剂的质量份数为1~5份,具体地,可以为1份、2份、3份、4份或者5份等。
67.可以理解的是,图案涂料中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酯单体、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的具体类型均不作限制,以实际需求选取。
68.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或者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如此,有利于提高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 的耐候性能以及二者分别与相邻的膜层之间的附着力,进一步提高复合膜的结构稳定性。
69.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2-甲基丙烯酸甲酯、2-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者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选用上述物质,能够与图案涂料中的其它组分具有更好的更合的聚合性能,且制备出的涂案涂料的具有优越的耐高温氧化性能,有利于提高复合膜的结构稳定性。
70.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稀释剂为丙烯酸正丁酯-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或者丙烯酸正丁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如此制备出的图案涂料具有较好的浸透力,形成的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 具有较好的韧性。
71.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或者2,2-二甲基-2-苯基苯乙酮。采用上述成分作为光引发剂,引发效率高、稳定性好,且图案涂料在形成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的过程中,固化速率较高,形成的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的结构较为稳定。
7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装结构,设置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膜。
7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结构,由于设置有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膜,从而使得包装结构呈现出特定图案的多维浮雕的效果,可根据包装产品的不同,设置对应的第一图案层21和第二图案层23,以使得包装结构呈现出高端感。
7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设置有复合膜的包装结构进行再次印刷,即在复合膜上印刷出特定的印刷图案,以使复合膜中呈现的立体浮雕图像与印刷图像相互叠加,使得包装结构呈现出更加华丽多彩的视觉效果。
7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