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保温门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9:31: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温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保温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增大采光通风面积、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越来越多建筑物选择采用大面积玻璃门窗,但是,由于建筑外窗的传热和空气渗透,其热损失大约占整栋建筑热损失的一半,因而为了保持室内的舒适度,建筑物内空调系统的能耗非常大。
3.现在市面上的保温门产品多种多样,不过大同小异都是将门的框体和扇体内部设置多个空腔,之后在空腔内部塞入保温材料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此种门窗与普通门窗相比虽然确实保温性能有着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门框和门扇的连接部位却并没有做任何处理,热量依然容易通过该部位流失,保温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保温门,旨在解决普通的保温门由于门框和门扇的连接部位却并没有做任何处理,热量依然容易通过该部位流失,保温效果并不理想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保温门,包括门框机构和门扇机构;
6.所述门框机构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前端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隔热条,两个所述第一隔热条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后端表面和所述第二框体的前端表面之间形成第一隔热腔,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的底端均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安装条,所述第一框体上表面的前端沿其长度方向竖向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后侧表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扣条,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热框,所述第一隔热框的后端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扣条;
7.所述门扇机构包括第一扇体和第二扇体,所述第一扇体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扇体的前端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隔热条,两个所述第二隔热条与所述第一扇体的后端表面和所述第二扇体的前端表面之间形成第二隔热腔,所述第二扇体的后端表面沿其长度方向竖向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前侧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卡扣条,所述第一扇体上表面的前端沿其长度方向竖向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后侧表面的顶端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前侧表面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卡扣条,所述第二扇体的底端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热框,所述第二隔热框的前端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卡扣条相对应的第五卡扣条。
8.优选的,所述第一框体的内部、所述第一隔热框的内部、所述第一扇体的内部和所述第二隔热框的内部均沿其长度方向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隔热棉条。
9.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热腔的内部和所述第二隔热腔的内部均沿其长度方向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二隔热棉条。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框体的内部和所述第二扇体的内部均沿其长度方向可拆卸地设置有支撑钢衬。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扣条的内部和所述第三卡扣条的内部均沿其长度方向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胶条,所述第二卡扣条的内部和所述第五卡扣条的内部均沿其长度方向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二胶条。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扇体和所述第二扇体的上表面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三卡扣条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有保温玻璃,两个所述第三卡扣条与所述保温玻璃的前后表面之间均设置有耐候胶层。
13.优选的,所述保温玻璃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扇体和所述第二扇体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垫块。
14.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保温门,通过设置第一隔热框和第二隔热框,该保温门在关闭时,第一卡扣条的部位与第一扇体的前端搭接,第三卡扣条的部位与第二框体的后端搭接,在第一胶条的作用下,对扇体和框体的连接部位进行第一重密封,同时第一隔热框和第二隔热框将扇体与框体连接处的空腔部位填满,同时第一隔热框后端和第二隔热框前端的第二胶条相互接触,对框体和扇体的连接部位进行第二重密封,提高了框体和扇体之间的密封效果,同时在第一隔热框和第二隔热框内部的第一隔热棉条的作用下,框体与扇体的连接部位的保温效果也得到了保障,从而提高了整个保温门的保温效果,提高了该门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门扇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门框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第一隔热条;4、第一隔热腔;5、安装条;6、第一安装板;7、第一卡扣条;8、第一隔热框;9、第二卡扣条;10、第一扇体;11、第二扇体;12、第二隔热条;13、第二隔热腔;14、第二安装板;15、第三卡扣条;16、第四卡扣条;17、第三安装板;18、限位条;19、第二隔热框;20、第五卡扣条;21、第一隔热棉条;22、第二隔热棉条;23、支撑钢衬;24、第一胶条;25、第二胶条;26、支撑垫块;27、保温玻璃;28、耐候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保温门,包括门框机构和门扇机构。
22.门框机构包括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第一框体1的后端与第二框体2的前端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隔热条3,两个第一隔热条3与第一框体1的后端表面和第二框体2的前端表面之间形成第一隔热腔4,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的底端均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连
接有安装条5,第一框体1上表面的前端沿其长度方向竖向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6,第一安装板6后侧表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扣条7,第一框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热框8,第一隔热框8的后端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扣条9;
23.门扇机构包括第一扇体10和第二扇体11,第一扇体10的后端与第二扇体11的前端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隔热条12,两个第二隔热条12与第一扇体10的后端表面和第二扇体11的前端表面之间形成第二隔热腔13,第二扇体11的后端表面沿其长度方向竖向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4,第二安装板14前侧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卡扣条15,第一扇体10上表面的前端沿其长度方向竖向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板17,第三安装板17后侧表面的顶端和第二安装板14前侧表面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卡扣条16,第二扇体11的底端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热框19,第二隔热框19的前端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卡扣条9相对应的第五卡扣条20。
24.第一框体1的内部、第一隔热框8的内部、第一扇体10的内部和第二隔热框19的内部均沿其长度方向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隔热棉条21。
25.第一隔热腔4的内部和第二隔热腔13的内部均沿其长度方向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二隔热棉条22。
26.第一卡扣条7的内部和第三卡扣条15的内部均沿其长度方向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胶条24,第二卡扣条9的内部和第五卡扣条20的内部均沿其长度方向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二胶条25。
27.在本实施方式中,门框机构中第一框体1和第二扇体11通过两个第一隔热条3相互连接,第一隔热条3起到隔热的效果,从而实现保温的目的,同时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均为空心,在其内部可插入第一隔热棉条21进一步提升门框机构的保温效果。
28.门扇机构同理,第一扇体10和第二扇体11也均为空心结构,两者内部可插入第一隔热棉条21,提高自身的保温效果。
29.第一隔热条3和第二隔热条12为同种材料,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30.当该保温门关闭时,门框机构中的第一卡扣条7搭接于门扇机构中的第一扇体10的前端,门扇机构中的第三卡扣条15搭接于门框机构中第二框体2的后端,在第一胶条24的作用下,使门扇机构与门框机构的连接处得到第一重密封,同时第一隔热框8的后端与第二隔热框19的前端上的第二胶条25相互接触,使门扇机构和门框机构的连接处得到第二重密封,同时第一隔热框8和第二隔热框19将门扇机构和门框机构之间的空腔填满,在第一隔热框8和第二隔热框19内部的第一隔热棉条21的作用下,门框机构和门扇机构的连接处部位的保温效果得到了保障,从而提高了整个保温门的保温效果。
31.进一步的,第二框体2的内部和第二扇体11的内部均沿其长度方向可拆卸地设置有支撑钢衬23。
32.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钢衬23起到支撑效果,提高门扇机构和门框机构的强度。
33.进一步的,第一扇体10和第二扇体11的上表面且位于两个第四卡扣条16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有保温玻璃27,两个第四卡扣条16与保温玻璃27的前后表面之间均设置有耐候胶层28。
34.保温玻璃27的底端与第一扇体10和第二扇体1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垫块26,第一扇体10和第二扇体11的上表面均沿其长度方向竖向固定连接有限位条18。
35.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温玻璃27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36.耐候胶层28起到连接的效果,可将保温玻璃27固定安装于门扇机构的内部,限位条18起到限位的效果,使保温玻璃27在安装时不会产生偏差,支撑垫块26起到支撑效果,使保温玻璃27与门扇机构的表面不会直接接触,防止刚性碰撞对保温玻璃27造成损坏。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在将该保温门关闭后,通过两个第一胶条24和两个第二胶条25使门框机构与门扇机构之间的连接部位得到双重的密封,提高了连接处的密封效果,同时通过第一隔热框8和第二隔热框19将门框机构和门扇机构之间的连接处填满,在第一隔热框8和第二隔热框19内部的第一隔热棉条21作用下,门框机构和门扇机构的连接处的保温效果也得到了保障,从而提高了整个门的保温效果。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