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9:24: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


背景技术:

2.根据我国统计到目前为止65岁以上的人群已接近3亿,同时,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人群至伤至残至死的首位原因。此外,跌倒后,还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是髋关节骨折,脊椎骨折,股骨颈骨折,头部重创,脑出血等。接下来所产的治疗费和日后看护照顾给家庭带沉重的负担,以及也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此外,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会因为进行其他活动出现意外摔倒受伤情况,然而,在任何一个跌倒的人都不会知道这一跌倒瞬间会产生多大伤害,出现多大的严重后果。
3.就目前而言,防摔跌产品中基本上是以拐杖,防滑鞋,扶椅等为主。在衣服穿着领域当中,我们常穿的衣服大部分均以装扮、时常为主,然而,摔倒后,衣服对身体的保护作用非常有限,具有防护功能的衣服更加少之又少,基本处于空白领域。
4.本发明人有鉴于此,遂以多年来对服装领域掌握的知识和理论,以及相关经验加以设计,从产品的结构优化进行考量,经过多次试验、改良,作出的发明创造。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现有穿着衣服在人摔倒后无法对人体起到防护作用的缺陷,提供一种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其包括:防护衣本体,所述防护衣本体为一条围布衣,围布衣的两边为围合边,在其上端设有腰部束缚结构,以及在围布衣上设有一层可充放气的气囊层,该气囊层设有进排气口,同时,在围布衣的外表面设置了向腰部方向弹出展开的防护气垫,该防护气垫与气囊层连通,并且在二者的连通通道内设置了向防护气垫控制供气的单向阀。
7.作为一种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优选方案,其防护气垫设有排气口。
8.作为一种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优选方案,其围布衣的内表面中部与围合边的任意一边通过跨下扣带连接。
9.作为一种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优选方案,其防护气垫沿着围布衣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在其弹出展开后形成弧形垫。
10.作为一种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优选方案,其还包括:进排气机构,该进排气机构为轻便式,与进排气口进行固接,并且可随身携带。
11.作为一种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优选方案,其防护气垫藏于带开口的收纳袋中。
12.作为一种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优选方案,其收纳袋的开口处设有柔软的遮挡布片。
13.作为一种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优选方案,其气囊层表面设有以网状形式分布排列的缓冲区块,并且在气囊层充气后,其表面呈格网状浮凸,或者缓冲区块呈条状排列浮
凸。
14.作为一种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优选方案,其防护气垫表面设有以网状形式分布排列的缓冲区块,并且在防护气垫充气后,其表面呈格网状浮凸,或者缓冲区块呈条状排列浮凸。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防护衣本体上设置可充放气的气囊层,以及与该气囊层连通的防护气囊垫,并且在二者连通通道设置单向阀。在使用前,气囊层和头部防护气囊垫处于没气状态,使用时,将防护衣本体围着人体下身,然后,往气囊层进行充气,使其呈鼓起的缓冲体,当人体的屁股落地的一瞬间,气囊层起来缓冲作用,从而减少人体屁股及其周边区域的骨骼、筋骨所受到的伤害,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气囊层受到人体落地时的强大冲击力和挤压力,将气体迅速挤压防护气垫,防护气垫接收到气体后,便会迅速弹出展开形成腰部防护垫,保护头腰部筋骨、关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可以在人摔倒后对身体的屁股、腰部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降低人体受伤程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衣本体展开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衣本体使用状态结构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层的表面结构图。
19.附图标记:1—围布衣;2—绑带;3—气囊层;4—防护气垫;5—进排气机构;6—跨下扣带;7—单向阀;8—收纳袋;9—遮挡布片;30—缓冲区块;31—进排气口;40—排气口;50—吹气球;51—放气阀;52—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件防护衣本体,防护衣本体为一件呈“围布”状的围布衣,使防护衣本体可围在人体下身。围布衣可采用已知的服装面料、布料等材料,经过裁剪、针织等工艺缝制而成,其中,布料可为棉布、麻布、丝绸、呢绒、皮革、化纤混纺等等,而面料也可为梭织面料、针织面料等等。
22.如图1所示,围布衣的上部具有腰部束缚结构,其腰部束缚结构为一条绑带,通过该绑带可将围布衣绑在人体骨盆和腰之间,使围布衣能覆盖到腰和大腿之间的人体部位。此外,腰部束缚结构还可以为扣带、橡皮筋等类型的任意一种,或者其他能将围布衣固定在下身的现有束缚结构。围布衣的内表面缝合了一层可充放气的气囊层3,该气囊层也可以缝合于围布衣的外表面,或者围布衣的夹层。气囊层的表面具有一进排气口31,通过该进排气口可对气囊层进行充气或者放弃操作,而且进排气口可采用盖子、类似球嘴的橡胶垫和气阀的任意一方式进行封闭。气囊层充气后,在人体后背落地时,下身及屁股部位受到气囊层的缓冲,使该部位的筋骨、关节的受伤程度降低,从而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围布衣的外表面上方还缝合了向腰部方向弹出展开的防护气垫4,该防护气垫与气囊层3连通,并且在二者的连通通道内设置了一个单向阀7,通过单向阀向防护气垫进行供气,当单向阀受到气压冲
击后,其阀门打开,气体迅速从气囊层窜入防护气垫内,并且持续充气,此时,防护气垫便会迅速向人体的腰部方向弹出展开,对腰部形成一块防护垫,使腰部落地后产生缓冲作用,以免被撞伤。此处的防护气垫和气囊层的连通通道的宽度可根据气量大小进行设计,而且使用的单向阀也可根据气压需求调节阀门的松紧度,以实现控制防护气垫的弹出展开速度。
23.另外,上述防护气垫4的表面还设置了排气口40,该排气口也可采用盖子、类似球嘴的橡胶垫和气阀的任意一种方式进行封闭,通过该排气口对防护气垫进行放气,使其恢复扁平状,可进行平铺,也可卷起、折叠收起或收纳。
24.进一步的,围布衣的内表面中部与其围合边的一边通过跨下扣带6连接。此外,围合边的另一边也可以与围布衣的内表面中部使用跨下扣带连接。通过跨下扣带与围布衣内侧之间对大腿形成合围,当人体在活动或摔倒时,使围布衣不会被掀开而离开下身,从而增强摔倒时的防护性。
25.在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上述防护气垫4沿着围布衣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基于围布衣围在下身时形成弧形面,由此,防护气垫弹出展开后会形成弧形垫,通过该弧形垫对腰部形成包覆保护,使得腰部的保护更全面,防护性更好。
26.在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围布衣的外表面还设置了开口的收纳袋8,该收纳袋位于防护气垫4的弹出部位,可对防护气垫进行收纳隐藏。防护气垫使用时,可从收纳袋弹出展开,不用的时候,也可对防护气垫起到保护性作用,以防被刮破损坏。另外,收纳袋的开口处同时设置了一片柔软的遮挡布片9,通过遮挡布片可使收纳袋的开口隐匿起来,同时,遮挡布片兼作服装的装饰面料,其设计造型可多样化,对收纳袋的开口进行优化,使其搭配各种围布衣样式时更加协调。
27.在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上述的进排气口31与一进排气机构5直接固接,进排气机构为吹气球50,吹气球通过软管52与进排气口相通,且在软管具有一放气阀51。使用时,通过反复挤压吹气球,不断往气囊层内进行充气,使其呈鼓起状,而放气阀可对气囊层进行放气操作。该手动的进排气机构体积较小,可随身携带,使气囊层随时随地进行充气或放气,而且直接固接可避免后片进排气机构忘记携带的问题。当然,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进排气机构也可以采用插拨方式进行连接充气,便于分离携带。另外,进排气机构还可以采用便携式的电动充气泵替代。
28.在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气囊层3表面设有以网状形式分布排列的缓冲区块30,缓冲区块的形状为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和六边形等。在气囊层内部充气后,其表面呈现格网状浮凸。在另一实施中,见图3,缓冲区块30以条状形式排列分布,当气囊层充气后,其表面呈现条状排列浮凸。通过气囊层表面的浮凸设计,可以使下身均匀分担所承受的冲击力,更好的保护下身体各个部位的筋骨、关节,防护性更加好。
29.在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防护气垫4表面也设有与气囊层相同的格网状浮凸,或者条状排列浮凸作为缓冲面。
30.上述所应用的气囊层、防护气垫可采用tpu复合膜材料制成,或者充气面料,如:尼龙布、降落伞布等。
31.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还可以与其他具有摔倒防护功能的上身防护衣形成上下连体的一体化应用,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可拆出单独系于身上使用,从而增加使用便利性和特殊情况下应用。
32.本实用新型充气式摔倒下身防护衣的工作过程:当人体落地后,首先人体落地部位会被气囊层防护,然而,气囊层快速排出部分气体进入防护气垫,这个过程是一个缓冲过程,即弹簧效应,气囊层内的气体不会全排出,会留下一部分,而另一部分气体即快速进入防护气垫,形成充气状态,由于防护气垫体积相对小些所以进入的气体少于气囊层,从而保存了气囊层的气体不被放尽,而防护气垫也得到所需的气体,最终,气囊层和防护气垫都均具有气体存在而起到保护作用。
33.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