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檐口施工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8:22: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檐口施工的移动式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2.在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中,为了使建筑更富形态和动态感,会将建筑檐口设计成各种不规则的复杂造型,比如c型和s型等,甚至不同楼层还会采用错层设计,增加了施工难度。施工人员通常会采用搭设脚手架对檐口进行施工。这种搭设脚手架进行檐口施工的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脚手架搭设步骤繁琐,搭设拆卸工程量大,而且脚手架不能随意移动,使用时需要长时间固定设置在一个地方,对地面造成局部不能施工的影响,影响项目整体施工进度。如果需要把脚手架搬移别的地方施工,需要花较多时间重新拆卸安装。2、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占用较多地面空间,影响施工过程对施工人员的通行和材料运输。3、传统的脚手架为矩形框架,不适用于不规则的檐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搬移、占地空间小、且适用于不规则檐口的移动式操作平台。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用于檐口施工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包括框架、轮组和可调节固定底座;框架包括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固定连接;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在竖直方向依次从上到下地布置;上层框架与下层框架在水平方向相互错位地布置;轮组安装在所述下层框架的底部;和可调节固定底座安装在下层框架的底部,用于支撑框架。
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调节固定底座包括底座套管、伸缩支撑杆、和底座固定插销;底座套管包括第一安装通孔;伸缩支撑杆包括与第一安装通孔适配的第二安装通孔;底座套管固定设置在下层框架的底部;伸缩支撑杆插入到所述底座套管内,并可沿着底座套管移动,从而调整可调节固定底座高度;和底座固定插销可穿过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来将底座套管和伸缩支撑杆固定。
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层框架包括第一平面框架和可供施工人员站立的第一面板;第一平面框架与竖直方向垂直;第一面板的一侧边与第一平面框架的一边可旋转地连接;和第一面板的其余侧边搭接在所述第一平面框架上。
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层框架包括第一平面框架和护栏;护栏包括护栏套管、伸缩杆、护栏固定插销、和护栏横杆;护栏套管包括护栏套管通孔;伸缩杆包括伸缩杆通孔;第一平面框架与竖直方向垂直;护栏套管垂直地固定在第一平面框架上;伸缩杆插入到护栏套管里,并且可沿着护栏套管移动;护栏固定插销可穿过伸缩杆通孔和护栏套管通孔来将伸缩杆和护栏套管固定连接;和护栏横杆与伸缩杆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根伸缩杆与护栏横杆可旋转地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式操作平台还包括斜杆和竖杆;斜杆两端分别与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固定连接;竖杆两端分别与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固定连接;和斜杆与竖杆固定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斜杆两端分别与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焊接固定;竖杆两端分别与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焊接固定;和斜杆与竖杆焊接固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层框架包括多个第一通孔;下层框架包括多个第二通孔;所述斜杆包括多个斜杆通孔;所述竖杆包括多个竖杆通孔;多个第一通孔沿水平方向间隔地布置;多个第二通孔沿水平方向间隔地布置;多个斜杆通孔分别布置在斜杆两端和中间位置;多个竖杆通孔分别布置在所述竖杆两端和中间位置;螺栓组件可穿过第一通孔和对应的斜杆通孔来将上层框架和斜杆固定连接;螺栓组件可穿过第二通孔和对应的斜杆通孔来将下层框架和斜杆固定连接;螺栓组件可穿过第一通孔和对应的竖杆通孔来将上层框架和竖杆固定连接;螺栓组件可穿过第二通孔和对应的竖杆通孔来将下层框架和竖杆固定连接;和螺栓组件可穿过斜杆通孔和对应的竖杆通孔来将斜杆和竖杆固定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式操作平台还包括配重;配重设置在下层框架远离上层框架一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式操作平台还包括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第一爬梯的两端分别与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固定连接;和第二爬梯固定设置在下层框架里。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包括安装有轮组的框架,所以可以随意移动,只需要在施工时将框架移动到需要施工的地方,不需要占用过大的地面空间,而且可调节固定底座的设计可用于支撑框架,调节固定底座与地面接触产生的静摩擦力防止框架移动,保证了施工安全,相互错位的上层框架与下层框架使得整个操作平台适用于不规则檐口,尤其是错层建筑的突出檐口。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一实施方式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一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9.附图标记如下:10-上层框架、11-第一平面框架、12-护栏、121-护栏套管、122-伸缩杆、123-护栏横杆、13-第一面板、20-下层框架、21-第二平面框架、22-第二面板、30-轮组、40-可调节固定底座、50-配重、60-斜杆、70-竖杆、80-加强横杆、90-第一爬梯、和100-第二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21.图1-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檐口施工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包括框架、轮组30和可调节固定底座40。框架包括在竖直方向(图示z轴方向)依次上下布置的,并且固定连接的上层框架10和下层框架20。轮组30安装在下层框架20的底部,使得整个操作平台是可移动的,即使使用占用空间小的框架,也可以用在大空间的施工,而不需要搭设大空间的脚手
架,施工人员只需要将移动式操作平台移动到需要施工的檐口,从而不需要在不同檐口重新搭设脚手架,方便了施工。而且不需要施工时,也可将操作平台移开,不会长时间占用该局部空间,减少对整体项目施工影响。可调节固定底座40安装在框架的底部,用于抬高框架使得框架由可调节固定底座40支撑,当可调节固定底座40被调整到一定高度时,可调节固定底座40的一端与地面接触受力,另一端则支撑整个框架,此时可调节固定底座40与地面接触产生的静摩擦力能够防止框架移动,从而将整个框架固定放置在地面。当需要移动框架时,则需要调整可调节固定底座40,使得可调节固定底座40不再与地面接触,而轮组30与地面接触,从而能方便移动框架。同时为了方便加工错层建筑的檐口,上层框架10和下层框架20在水平方向(图示x轴方向)上相互错位的。具体来说,错层建筑的不同层的檐口的突出长度不一样,相互错位的上、下层框架10、20,使得上层框架10边缘可突出于下层框架20。使用时,下层框架20是放置在下层楼面位置的,而边缘突出于下层框架20的上层框架10则是可用于加工突出的上层楼面的檐口。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整个框架由可调节固定底座40支撑固定在地面时,可调节固定底座40与地面是接触的,并且处于受力状态,从而可调节固定底座40与地面能产生静摩擦力来防止框架移动。轮组30可与地面接触,这样也能给框架提供一定支撑。轮组也可不与地面接触,整个框架仅由可调节固定底座40提供支撑力,具体可参照图4。
2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可调节固定底座40包括底座套管和伸缩支撑杆,底座套管固定设置在框架的底部,而伸缩支撑杆一端插入到底座套管内,另一端则用于与地面接触。通过移动伸缩支撑杆,可以调节底座的高度,当调节到所需高度时,固定插销穿过底座套管和伸缩支撑杆的安装通孔来将两者固定。当需要移动整个操作平台时,调整伸缩支撑杆,使得其不与地面接触,仅由轮组30与地面接触,这样框架就可以移动了。当需要固定整个框架在地面时,调整伸缩支撑杆,使得伸缩支撑杆与地面接触,并且伸缩支撑杆处于受力状态,此时,伸缩支撑杆与地面之间会产生静摩擦力,从而限制了框架的移动。
24.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式操作平台还包括设置在下层框架20远离上层框架10一侧配重50,请参考图1。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个框架重心往建筑内部偏移,从而增加了整个操作平台的安全性。而且配重50里面的配重的大小可以根据承重而定,从而保证整个操作平台不会倾倒。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操作平台会设置护栏12。具体来说,护栏12设置在上层框架10与竖直方向垂直的第一平面框架11上。护栏12包括多根护栏套管121、多根伸缩杆122、护栏横杆123、和护栏固定插销。护栏套管121和伸缩杆122设有相互适配的通孔。护栏套管121垂直地固定在第一平面框架11上,伸缩杆122的一端插入到护栏套管121里,并且可沿着护栏套管121移动,从而调整整个护栏12高度,护栏固定插销可穿过伸缩杆122的通孔和护栏套管121的通孔将伸缩杆122和护栏套管121固定连接。护栏横杆123则是分别与多根伸缩杆122连接,从而将不同伸缩杆122连接成一个整体,而护栏横杆123也可充当把手使用。
26.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根伸缩杆122分别可旋转地连接在护栏横杆123的不同位置。这样的设计使得护栏横杆123能与第一平面框架11成角度布置。当整个框架用在突出的檐口时,靠近檐口的伸缩杆122的高度低于远离檐口的伸缩杆122的高度。从而在保证护栏不
与檐口产生干涉的同时,也能尽量地在远离檐口处给施工人员具有较高高度的护栏,提高了安全性。
2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上层框架10和下层框架20是通过斜杆60和竖杆70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两者错位。具体来说,斜杆60两端分别与上层框架10和下层框架20固定连接,而竖杆70两端也分别与上层框架10和下层框架20固定连接,从而上层框架10和下层框架20就固定连接起来。整个框架的斜杆60、和竖杆70相互之间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方式固定连接,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固定和螺栓组件穿过对应的通孔将其相互固定。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加强整个框架稳定性,整个操作平台还包括沿着前后方向(图示y轴方向)布置的加强横杆80,这些加强横杆80可用来连接位于不同前后位置的斜杆60和竖杆70,从而加强整个框架连接强度。
2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层框架10包括第一通孔,下层框架20包括第二通孔,斜杆60则包括多个分别布置在斜杆60两端和中间位置的斜杆通孔,竖杆70则包括多个分别布置在竖杆70两端和中间位置的竖杆通孔。螺栓组件穿过对应的通孔将其相互固定。譬如,当需要将框架与斜杆60固定连接时,一组螺栓组件穿过上层框架10的第一通孔和对应的斜杆通孔,就可将上层框架10与斜杆60固定连接,另一组螺栓组件则穿过下层框架20的第二通孔与对应的斜杆通孔,就可将下层框架20与斜杆60固定连接。
3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操作平台的适用面更广,上层框架10与下层框架20之间的错位程度是可调节的。具体来说,多个第一通孔在上层框架10沿水平方向间隔地布置和多个第二通孔在下层框架20沿水平方向间隔地布置。当需要对较突出的檐口施工时,需要上层空间10与下层框架20错位比较多,此时可将竖杆70的一端与上层框架10靠近下层框架20的第一通孔连接,而另一端则与下层框架20靠近上层框架10的第二通孔连接,这样可获得较大错位程度。当需要对突出程度小一点的檐口施工时,此时可将竖杆70的一端与上层框架10远离下层框架20的第一通孔连接,而另一端则与下层框架20远离上层框架10的第二通孔连接,这样就可以减少上层框架10与下层框架20的错位程度。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层框架10包括第一平面框架11和可供施工人员站立的第一面板13。第一面板13的一侧边与第一平面框架11的一边可旋转地连接,其余侧边则搭接在第一平面框架11上。与第一平面框架11铰接的第一面板13,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更方便地爬上上层框架10。当施工人员从底部往上爬时,可以翻开第一面板13,然后从翻开的位置爬上上层框架10内部,然后再盖上第一面板13,并且站在上面施工。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下层框架20设有与第一面板类似结构的第二面板22。第二面板22的一侧边与下层框架20的第二平面框架21的一边可旋转地连接,其余侧边则搭接在第二平面框架21上。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操作平台还包括第一爬梯90和第二爬梯100。第一爬梯90的两端分别与上层框架10和下层框架20固定连接。从而方便施工人员从下层框架20爬到上层框架10,同时第一爬梯90能起到增强第二爬梯100和上层框架10连接强度的作用。而第二爬梯100固定设置在下层框架20里,除了方便施工人员外,也能起到增强整个下层框架20的稳定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