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捷式盘式卷扬机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7:59: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卷扬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捷式盘式卷扬机。


背景技术:

2.卷扬机作为常见的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轻小型起重设备。而盘式卷扬机是通过卷盘来对绳索进行收放以提升、牵引重物,其常见于舞台幕布、吊景的吊装中。在一篇申请号为cn201721543656.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带转向轮的盘式卷扬机,其包括卷盘、减速机、电机以及转向轮,电机、减速机和卷盘依次连接,电机的一侧设有转向轮,转向轮与卷盘周面相对,该装置呈卧式结构,整体结构较长,占用空间大,不利于搬运且装置四周没有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搬运时的占用体积并且具有防护效果的便捷式盘式卷扬机。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捷式盘式卷扬机,包括固定框架、转动框架、卷扬机组件和转向轮组件,所述卷扬机组件设于固定框架内,所述转向轮组件设于转动框架内,所述固定框架包括两个固定侧框,所述转动框架包括两个转动侧框,两个所述固定侧框设于两个转动侧框之间,两个所述转动侧框分别与相邻的固定侧框可转动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框架还包括两个平行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侧框的下端连接;所述转向轮组件设于两个连接杆之间并沿连接杆长度方向可移动。
6.进一步地,所述卷扬机组件包括卷盘、减速器和驱动电机,所述卷盘设于减速器的一侧,所述卷盘和减速器之间的连线与连接杆平行,所述卷盘的周面与转向轮组件相对;所述驱动电机设于减速器的上端;所述减速器固定于两个固定侧框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卷扬机组件还包括编码器,所述减速器远离卷盘的一侧设有编码器。
8.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侧框呈c型,所述转动侧框的c型开口朝向固定框架。
9.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侧框包括第一竖直杆、第一水平杆和倾斜杆,所述第一竖直杆垂直于连接杆,所述第一竖直杆的下端与第一水平杆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杆中部与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杆远离第一竖直杆的一端与固定侧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杆的上端朝向固定侧框延伸有倾斜的倾斜杆。
10.进一步地,所述编码器的下端设有两个间隔的固定挡板;两个所述固定挡板垂直于连接杆;两个所述固定挡板之间的间隔长度与转向轮组件在连接杆长度方向的长度相适配。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侧框包括第二左竖直杆、第二右竖直杆、第二上水平杆和第二
下水平杆,所述第二左竖直杆和第二右竖直杆垂直于第二上水平杆、第二下水平杆之间,第二下水平杆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水平杆重合;所述第一水平杆的一端与第二下水平杆可转动连接;所述倾斜杆的远离第一竖直杆的一端设有第一锁付孔;所述第二左竖直杆上设有与第一锁付孔相对应的第二锁付孔;所述倾斜杆与第二左竖直杆通过螺栓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直杆靠近倾斜杆的一端设有第三锁付孔;所述第二右竖直杆上设有与第三锁付孔相对应的第四锁付孔;所述第一竖直杆与第二右竖直杆通过螺栓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转向轮组件和卷扬机组件分别设于转动框架和固定框架,在使用时,转动框架置于固定框架一侧,由卷扬机组件出绳经过转向轮调整出绳方向后输出;在需要收纳搬运时,将转动框架朝向固定框架转动,使得固定框架处于转动框架内,进而减小装置整体的体积,使得搬运更为便捷;同时固定框架及转动框架可以作为搬运时的受力件,使得搬运更为平稳。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便捷式盘式卷扬机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便捷式盘式卷扬机的使用时的俯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便捷式盘式卷扬机的收纳搬运时的结构示意图。
17.标号说明:
18.1、固定框架;11、第二左竖直杆;111、第二锁付孔;12、第二右竖直杆;121、第四锁付孔;13、第二上水平杆;14、第二下水平杆;2、转动框架;21、第一竖直杆;211、第三锁付孔;22、第一水平杆;23、倾斜杆;231、第一锁付孔;24、连接杆;3、卷盘;4、减速器;5、驱动电机;6、编码器;7、固定挡板;8、转向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0.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便捷式盘式卷扬机,包括固定框架1、转动框架2、卷扬机组件和转向轮组件8,所述卷扬机组件设于固定框架1内,所述转向轮组件8设于转动框架2内,所述固定框架1包括两个固定侧框,所述转动框架2包括两个转动侧框,两个所述固定侧框设于两个转动侧框之间,两个所述转动侧框分别与相邻的固定侧框可转动连接。
21.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转向轮组件8和卷扬机组件分别设于转动框架2和固定框架1,在使用时,转动框架2置于固定框架1一侧,由卷扬机组件出绳经过转向轮调整出绳方向后输出;在需要收纳搬运时,将转动框架2朝向固定框架1转动,使得固定框架1处于转动框架2内,进而减小装置整体的体积,使得搬运更为便捷;同时固定框架1及转动框架2可以作为搬运时的受力件,使得搬运更为平稳。
22.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框架2还包括两个平行的连接杆24,所述连接杆2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侧框的下端连接;所述转向轮组件8设于两个连接杆24之间并沿连接杆24长度方向可移动。
23.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转动框架2的连接杆24设置,由连接杆24作为转向轮组件8的支撑件,同时转向轮组件8沿连接杆24长度方向可移动。在转动框架2朝向固定框架1转动时,如果不将转向轮组件8进行移动,则由于卷扬机组件的卷盘3在工作时需要与转向轮组件8相对,容易导致转向轮组件8朝向卷扬机组件转动时产生干涉,需要调整转向轮组件8与卷扬机组件的距离;而通过转向轮组件8的可移动地设置,可以将转向轮组件8移动至不与卷扬机组件相对,则在转动框架2朝向固定框架1转动时无需担心转向轮组件8与卷扬机组件的干涉。
24.进一步地,所述卷扬机组件包括卷盘3、减速器4和驱动电机5,所述卷盘3设于减速器4的一侧,所述卷盘3和减速器4之间的连线与连接杆24平行,所述卷盘3的周面与转向轮组件8相对;所述驱动电机5设于减速器4的上端;所述减速器4固定于两个固定侧框之间。
25.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卷盘3在减速器4一侧的设置,卷盘3与减速器4之间连线的设置以及驱动电机5在减速器4上端的设置,使得卷扬机组件整体呈l型,为立式状态,相比卧式状态,大大减小了占用空间。具体地,在转向轮组件8的移动上,可以将转向轮组件8移动至与减速器4远离卷盘3一侧相对,来避免转动框架2朝向固定框架1转动后可能发生的干涉。
26.进一步地,所述卷扬机组件还包括编码器6,所述减速器4远离卷盘3的一侧设有编码器6。
27.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编码器6来对卷扬机组件的出绳速率进行控制。
28.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侧框呈c型,所述转动侧框的c型开口朝向固定框架1。
29.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编码器6设于减速器4远离卷盘3一侧,如果编码器6较大,凸出于固定侧框,则通过转动侧框的c型设置,能够避免转动侧框在转动时与凸出于固定侧框的编码器6进行干涉。
30.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侧框包括第一竖直杆21、第一水平杆22和倾斜杆23,所述第一竖直杆21垂直于连接杆24,所述第一竖直杆21的下端与第一水平杆22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杆22中部与连接杆24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杆22远离第一竖直杆21的一端与固定侧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杆21的上端朝向固定侧框延伸有倾斜的倾斜杆23。
31.由上述描述可知,转动侧框由第一竖直杆21、第一水平杆22和倾斜杆23组成,由第一水平杆22与固定侧框可转动连接,而倾斜杆23在转动后,其一端能够抵接于地面,形成稳定三角结构来保证结构的稳定。
32.进一步地,所述编码器6的下端设有两个间隔的固定挡板7;两个所述固定挡板7垂直于连接杆24;两个所述固定挡板7之间的间隔长度与转向轮组件8在连接杆24长度方向的长度相适配。
33.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编码器6下端设置的固定挡板7,使得转向轮组件8移动至减速器4远离卷盘3一侧并朝向固定框架1转动后,转向轮组件8能够落入固定挡板7之间,由固定挡板7对转向轮组件8进行固定,防止其沿连接杆24滑动。
3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侧框包括第二左竖直杆11、第二右竖直杆12、第二上水平杆13和第二下水平杆14,所述第二左竖直杆11和第二右竖直杆12垂直于第二上水平杆13、第二下水平杆14之间,第二下水平杆14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水平杆22重合;所述第一水平杆22的一端与第二下水平杆14可转动连接;所述倾斜杆23的远离第一竖直杆21的一端
设有第一锁付孔231;所述第二左竖直杆11上设有与第一锁付孔231相对应的第二锁付孔111;所述倾斜杆23与第二左竖直杆11通过螺栓连接。
35.由上述描述可知,固定侧框由第二左竖直杆11、第二右竖直杆12、第二上水平杆13和第二下水平杆14组成,由第二下水平杆14与第一水平杆22可转动连接,实现转动侧框朝向固定侧框的转动;由第二左竖直杆11上的第二锁付孔111与倾斜杆23上的第一锁付孔231之间的螺栓连接,实现转动框架2和固定框架1在使用时的固定。
3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直杆21靠近倾斜杆23的一端设有第三锁付孔211;所述第二右竖直杆12上设有与第三锁付孔211相对应的第四锁付孔121;所述第一竖直杆21与第二右竖直杆12通过螺栓连接。
37.由上述描述可知,由第一竖直杆21上设置的第三锁付孔211与第二右竖直杆12上设置的第四锁付孔121之间的螺栓连接,实现转动框架2和固定框架1在转动后收纳搬运时的固定。同时针对性地将转动框架2和固定框架1在使用时和搬运时的锁付孔设于不同的位置,以适配状态改变后的结构受力。
38.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39.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在传统的带有转向轮的盘式卷扬机中,其在搬运时由于整体长度较长,占用空间大,则搬运难度大;且没有设置防护结构来避免搬运过程或安装过程中的碰撞。
4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捷式盘式卷扬机,包括固定框架1、转动框架2、卷扬机组件和转向轮组件8,所述卷扬机组件设于固定框架1内,所述转向轮组件8设于转动框架2内。
4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固定框架1包括两个固定侧框和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侧框远离转动框架2的一侧设有固定杆,两个固定杆分别连接两个固定侧框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转动框架2包括两个转动侧框以及两个平行的连接杆24,所述连接杆2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侧框的下端连接;所述转向轮组件8设于两个连接杆24之间并沿连接杆24长度方向可移动。
42.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所述固定侧框设于两个转动侧框之间,两个所述转动侧框分别与相邻的固定侧框可转动连接。
43.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转动侧框呈c型,所述转动侧框的c型开口朝向固定框架1。
44.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转动侧框包括第一竖直杆21、第一水平杆22和倾斜杆23,所述第一竖直杆21垂直于连接杆24,所述第一竖直杆21的下端与第一水平杆22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杆22中部与连接杆24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杆22远离第一竖直杆21的一端与固定侧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杆21的上端朝向固定侧框延伸有倾斜的倾斜杆23。
45.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固定侧框包括第二左竖直杆11、第二右竖直杆12、第二上水平杆13和第二下水平杆14,所述第二左竖直杆11和第二右竖直杆12垂直于第二上水平杆13、第二下水平杆14之间,第二下水平杆14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水平杆22重合;所述第一水平杆22的一端与第二下水平杆14可转动连接;所述倾斜杆23的远离第一竖直杆21的一端设有第一锁付孔231;所述第二左竖直杆11上设有与第一锁付孔231相对应的第二锁付孔111;所述倾斜杆23与第二左竖直杆11通过螺栓连接。
46.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竖直杆21靠近倾斜杆23的一端设有第三锁付孔211;所
述第二右竖直杆12上设有与第三锁付孔211相对应的第四锁付孔121;所述第一竖直杆21与第二右竖直杆12通过螺栓连接。
47.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卷扬机组件包括卷盘3、减速器4、驱动电机5和编码器6,所述卷盘3设于减速器4的一侧,所述卷盘3和减速器4之间的连线与连接杆24平行,所述卷盘3的周面与转向轮组件8相对,所述减速器4远离卷盘3的一侧设有编码器6;所述驱动电机5设于减速器4的上端;所述减速器4固定于两个固定侧框之间。
48.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编码器6的下端设有两个间隔的固定挡板7;两个所述固定挡板7垂直于连接杆24;两个所述固定挡板7之间的间隔长度与转向轮组件8在连接杆24长度方向的长度相适配。
49.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转向轮组件8包括底座、两个转动板及可转动地设于两个转动板之间的转向轮,两个所述转动板垂直设于底座上;所述底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24可移动连接。
5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转动框架2置于固定框架1一侧,由驱动电机5提供牵引动力,由减速器4和编码器6的配合,使得卷盘3以一定速率进行出绳,绳索经由转向轮进行出绳角度调整进而输出。
51.此时的转动框架2的倾斜杆23的第一锁付孔231与固定框架1的第二左竖直杆11的第二锁付孔111螺栓连接,转动框架2和固定框架1由此固定连接。
52.在需要收纳搬运时,将转向轮组件8沿着连接杆24长度方向移动至减速器4远离卷盘3一侧并解除倾斜杆23与第二左竖直杆11的连接,然后将转动框架2朝向固定框架1转动,直至转动框架2的第一竖直杆21与固定框架1的第二左竖直杆11垂直。
53.此时的转向轮组件8落入编码器6下侧的两个固定挡板7之间进行限位,防止转向轮组件8沿连接杆24长度方向移动;而倾斜杆23则倾斜抵接地面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结构,而后将第一竖直杆21的第三锁付孔211与第二右竖直杆12的第四锁付孔121螺栓连接,实现转动后的转动框架2和固定框架1的固定连接。
54.相比原先使用状态的结构,收纳搬运时的结构将固定框架1套设于转动框架2内,大大减小了占用空间,便于搬运;同时结合卷扬机组件的立式设置,进一步减少占用空间。
5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捷式盘式卷扬机,通过将转向轮组件和卷扬机组件分别设于转动框架和固定框架,在使用时,转动框架置于固定框架一侧,由卷扬机组件出绳经过转向轮调整出绳方向后输出;在需要收纳搬运时,将转动框架朝向固定框架转动,使得固定框架处于转动框架内,进而减小装置整体的体积,使得搬运更为便捷;同时固定框架及转动框架可以作为搬运时的受力件,使得搬运更为平稳。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