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及导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7:38: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及导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2.对于急危重症新生儿,在出生后初期往往会伴随多种威胁生命的病症,尤其是在出生后1周内往往同时存在各种影响正常生命体征的医疗诊断,需要多种血管活性药、镇静药等抢救性治疗药品通过静脉通路给药来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同时对于新生儿喂养困难,亦需要静脉通路营养液体的输注来维持每日所需能量;对于休克或术后新生儿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需要进行动脉置管后进行监护,因此对于急危重症新生儿而言,建立动、静脉通道十分重要;脐动、静脉置管相对于外周动、静脉穿刺置管,有及时、无痛、快捷的优势,是日常抢救急危重症新生儿初期常用的给药途径及动脉测压监护措施。
3.在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在进行脐动、静脉置管后使用胶布粘接成桥状固定导管,在使用过程中胶布材质较柔软,也容易因氧化和粘黏皮肤分泌物导致倒塌,影响脐动、静脉的设置角度,甚至造成脱管的情况发生,给患儿带来安全隐患。
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在进行脐动、静脉置管后使用胶布粘接成桥状固定导管,在使用过程中胶布容易因氧化和粘黏皮肤分泌物导致倒塌,影响脐动、静脉的设置角度,甚至造成脱管的情况发生,给患儿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及导管固定器。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其中,所述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包括:
8.架体,所述架体包括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沿预定角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粘贴板,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粘贴板;
9.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架体分离设置,所述定位件的一侧设置有贴合层,所述贴合层用于固定脐动脉导管和脐静脉导管。
10.所述的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呈倒v字形布置,所述第一粘贴板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二粘贴板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一粘贴板和所述第二粘贴板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
11.所述的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第一粘贴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一粘贴板上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贴层;
12.所述第二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第二粘贴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二粘贴板上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粘贴层;
13.所述第一粘贴层和所述第二粘贴层为具有粘性的水胶体敷料。
14.所述的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15.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件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安装架转动连接,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安装架可拆卸卡合连接。
16.所述的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连接位置设置有承接部,所述承接部对应所述限位件所在的一侧凸出设置,所述承接部上设置有定位桩。
17.所述的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其中,所述定位桩上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固定脐动脉导管;
18.所述定位桩上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用于固定脐静脉导管。
19.所述的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其中,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和折叠部,所述折叠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贴合部和所述第二贴合部固定连接,所述折叠部用于固定脐动脉导管和脐静脉导管。
20.所述的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其中,所述折叠部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贴合部和所述第二贴合部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一贴合部、所述折叠部和所述第二贴合部呈h形状设置。
21.所述的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其中,所述贴合层为具有粘性的水胶体敷料。
22.一种导管固定器,其中,所述导管固定器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架体,并使二者呈一定角度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粘贴板和第二粘贴板将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固定在患儿脐部,可将置管后的脐动、静脉导管固定并进行聚拢,再通过定位件将脐动、静脉导管粘贴在患儿皮肤上,有效提高了对脐动、静脉导管的固定效果,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的同时,避免导管移动造成脱管,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在图1中的a节点结构放大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定位件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定位件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28.在图1至图4中:100、架体;110、第一安装架;111、第一粘贴板;112、第一粘贴层;113、限位件;114、限位槽;120、第二安装架;121、第二粘贴板;122、第二粘贴层;130、承接部;140、定位桩;141、第一卡槽;142、第二卡槽;200、定位件;210、第一贴合部;220、第二贴合部;230、折叠部;240、贴合层;300、脐动脉导管;400、脐静脉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1.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所述“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2.在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在进行脐动、静脉插管的过程中使用胶布粘接成桥状固定导管,在使用过程中胶布容易因氧化和粘黏皮肤分泌物导致倒塌,影响脐动、静脉的设置角度,甚至造成脱管的情况发生,给患儿带来安全隐患。
33.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如图1和图3所示,该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包括:架体 100,所述架体100包括第一安装架110和第二安装架120,所述第一安装架110和所述第二安装架120沿预定角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110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粘贴板111,所述第二安装架12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粘贴板;定位件200,所述定位件200与所述架体100 分离设置,所述定位件200的一侧设置有贴合层240,所述贴合层240 用于固定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
3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安装架110和第二安装架120的架体100,并使二者呈一定角度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粘贴板111和第二粘贴板121将第一安装架110和第二安装架120固定在患儿脐部,可将置管后的脐动、静脉导管固定并进行聚拢,再通过定位件200将脐动、静脉导管粘贴在患儿皮肤上,有效提高了对脐动、静脉导管的固定效果,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的同时,避免导管移动造成脱管,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35.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的主体为架体100和定位件200,其中,架体100在使用时固定贴合在患儿的肚脐上方,用于对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进行承接固定,定位件200与架体100分体设置,在定位件200上设置有贴合层240,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肚皮区域粘贴定位件200,同时通过夹合的方式对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进行不同位点的固定,从而实现对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的设置位置和放置角度进行固定的效果,避免脐静脉导管400和脐静脉导管400受外力影响发生脱管的情况。
36.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架体100还包括第一安装架 110和第二安装架120,在实际设置时,第一安装架110和第二安装架120呈预定角度固定连接,具体为倒v字形状,通过第一安装架 110和第二安装架120,可对患儿的肚脐位置进行避让,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其他医护操作,另一方面,可分别将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固定在第一安
装架110和第二安装架120上,相较传统技术中使用胶布对脐静脉导管400和脐静脉导管400直接固定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第一安装架110和第二安装架120的固定效果更为稳定,能够保证脐静脉导管400和脐静脉导管400在肚脐中的固定角度,并且不会因时间推移发生塌陷,在进行安装时,医护人员可通过设置在第一安装架110下方的第一粘贴板111和设置在第二安装架 120下方的第二粘贴板121与患儿的皮肤接触贴合以形成安装状态,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37.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实际设置时,上述第一粘贴板111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架110上的一端,对应地,上述第二粘贴板 121同样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架120上的一端,且第一粘贴板 111和第二粘贴板121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由于第一安装架110和第二安装架120之间预设有一定的角度,因此第一粘贴板111和第二粘贴板121之间存在一定尺寸的预设距离,通过该预设距离,可对患儿的肚脐部位进行避让,同时降低了与患儿皮肤贴合过程中皮肤平整度的要求,有效提高粘贴的稳定性。
38.具体地,如图1所示,为进一步保证上述架体100在固定在患儿肚皮上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还优选将上述第一安装架110设置在第一粘贴板111沿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对应地,将第二安装板设置在第二粘贴板121沿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使架体100整体的重心尽可能落在结构的中心位置上,以避免架体100发生侧翻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第一粘贴板111和第二粘贴板121的长度方向对应第一安装架110和第二安装架120的侧面,因此能够形成限位以避免架体100发生翻转。
39.进一步地,在实际设置时,在上述第一粘贴板111上背离第一安装架110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粘贴层112,对应地,在第二粘贴板121 上背离第二安装架120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粘贴层122,第一粘贴层 112和第二粘贴层122在实际设置时优选采用水胶体敷料,水胶体敷料是由弹性的聚合水凝胶与合成橡胶和粘性物混合而成的敷料,具有吸收创面渗液的能力,以减少皮肤表层分泌物对架体100稳定性产生影响,同时敷料中的亲水性颗粒可形成类似凝胶的半固体物质,附着于患儿的皮肤上,有粘性,粘贴在皮肤上可以形成有效的皮肤保护屏障,可以有效减少局部组件对皮肤的压力性损伤及张力性水泡的产生。
40.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安装架110和第二安装架 120的下方设置第一粘贴板111和第二粘贴板121,第一粘贴板111 和第二粘贴板121上的第一粘贴层112和第二粘贴层122采用水胶体敷料制作,相较传统胶布可避免患儿皮肤贴合部位产生水泡、压疮等情况发生,从而防止患儿产生不适,提高患儿的治疗体验。
41.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件200的一侧设置的贴合层240优选同样采用水胶体敷料进行制作,以起到相同的对患儿保护的效果。
42.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第一安装架110上还设置有限位件113,限位件113 用于对脐动脉导管300进行限位,在限位件113上朝向第一安装架 11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114,限位件113的一侧边与第一安装架110 转动连接,另一侧边上设置有卡扣,与卡扣对应位置的第一安装架 110上设置有卡槽,通过卡扣与卡槽相互卡合连接,可实现将限位件 113在第一安装架110上可拆卸连接的效果,以便于医护人员将脐动脉导管300固定在限位件113内,对脐动脉导管300限制设置角度的同时起到对脐动脉导管300进行保护的效果。对应地,在实际设置时,第二安装架120的结构设置与第一安装架110的结构设置相同,同样设置有限位件113以用于对脐静脉导管400进行
角度限制和保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第一安装架110的设置对第二安装架120进行设置,或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第二安装架120的结构布置进行调节,对此本技术不进行限定。
43.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为进一步将上述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固定在架体100上,同时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梳理布置,在本实施例中还在第一安装架110和第二安装架120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承接部130,承接部130对应上述限位件113所在的一侧凸出设置,在限位件113上还设置有定位桩140,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可将从限位件113中穿出的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贴合在定位桩140上,再通过胶带缠绕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与架体100的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胶带绕设定位桩140,在此过程中胶带不会存在粘贴角度的变化,因此简单易实施,且能够保证对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的固定效果。
44.进一步地,为更为稳定地固定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在上述定位桩140上对应第一安装架1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141,在定位桩140上对应第二安装架1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槽142,通过第一卡槽141和第二卡槽142对脐动脉导管300 和脐静脉导管400的位置进行限制,便于医护人员通过胶带绑扎的同时,还使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之间的距离更为贴合,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对二者进行进一步的疏导布置。
45.经上述疏导布置后的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可相互贴合,此时,医护人员通过上述定位件200对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上的另一部位再进行固定,从而实现预防外力拉拽影响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对患儿肚脐连接关系的效果。
46.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述定位件200中具体包括第一贴合部210、第二贴合部220和折叠部230,其中折叠部2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贴合部210和第二贴合部220固定连接,且在实际设置时,折叠部230的宽度尺寸设置为小于第一贴合部210和第二贴合部220 的宽度尺寸,从而使定位件200的整体呈h形状设置,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定位件200的一侧设置有贴合层240,因此可将上述疏导后的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放置在折叠部230的对称中心,并将折叠部230左右对称进行贴合,形成对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 400的固定,此时第一贴合部210和第二贴合部220相互靠近,形成如图4所示的使用状态,医护人员将第一贴合部210和第二贴合部 220对应的贴合层240放置在患儿的肚皮上,并实现贴合,从而实现对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固定的效果。
47.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定位件200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对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进行进一步固定,以避免经外力触碰时对二者与肚脐的连接位置形成拉拽,另一方面经过折叠部230的托举,可使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不与患儿的皮肤直接接触,进而避免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滑动摩擦对患儿皮肤产生刺激,也可避免对患儿皮肤造成压力性损伤。
48.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脐动静脉导管组件在实际使用时先将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固定在架体100上,可实现长时间稳定支撑的效果,防止角度变化造成脱管,再通过定位件200粘贴固定,避免外力产生拉拽导致脱管,定位件200中的折叠部230还能够实现对脐动脉导管300和脐静脉导管400进行托举的效果,避免对患儿的皮肤造成压疮。
49.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导管固定器,该导管固定器包括上述实
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该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具体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沿预定角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粘贴板,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粘贴板;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架体分离设置,所述定位件的一侧设置有贴合层,所述贴合层用于固定脐动脉导管和脐静脉导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架体,并使二者呈一定角度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粘贴板和第二粘贴板将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固定在患儿脐部,可将置管后的脐动、静脉导管固定并进行聚拢,再通过定位件将脐动、静脉导管粘贴在患儿皮肤上,有效提高了对脐动、静脉导管的固定效果,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的同时,避免导管移动造成脱管,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5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件及导管固定器,其中,该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组价具体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沿预定角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粘贴板,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粘贴板;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架体分离设置,所述定位件的一侧设置有贴合层,所述贴合层用于固定脐动脉导管和脐静脉导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架体,并使二者呈一定角度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粘贴板和第二粘贴板将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固定在患儿脐部,可将置管后的脐动、静脉导管固定并进行聚拢,再通过定位件将脐动、静脉导管粘贴在患儿皮肤上,有效提高了对脐动、静脉导管的固定效果,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的同时,避免导管移动造成脱管,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51.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