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银行钢板防护墙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7:16: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银行钢板防护墙。


背景技术:

2.银行用的钢板防护墙,一般安装在正常的墙体旁侧,或者作为隔断,直接安装在地面上,远离墙体。其中,安装在墙体旁侧的钢板墙,会将墙体上面的开关面板所遮挡,后续则需要在钢板墙上面开槽,再将墙体上面的开关面板及线路拉出,安装在钢板墙的开槽上面。这种结构中,本身墙体内预留的线路较短,还需要延长接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应直接远离墙体的钢板墙,则需要后续电工从吊顶的上方将线路放入到钢板墙内部,并且这一组线路还需要正对着需要安装开关面板处,如果说开关面板较多的话,则每一个开关面板处都需要从顶部引一条线路到钢板墙内部,安装非常的不方便,同时,也会影响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银行钢板防护墙,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美观性及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安装的便利性。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银行钢板防护墙,包括钢板墙,所述钢板墙内预埋有线路,所述线路的两端分别与外部线路连接;
5.所述钢板墙包括多组立柱及多组墙体模块,相邻立柱之间构成安装间距,每组所述安装间距内安装有多组墙体模块,多组所述钢板墙由下至上依次堆叠;
6.每组所述安装间距内的至少一组墙体模块内预埋有线盒,所述线盒内预埋有连接线路,所述线盒的一侧设有连接器公端,所述线盒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器母端,所述连接线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器公端及连接器母端相连;所述墙体模块的连接器公端与旁侧所述安装间距内的墙体模块上的连接器母端插接配合,相邻所述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将相邻所述连接线路连接,并组成所述线路,最外端所述连接器公端及最外端所述连接器母端分别与外部线路连接。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柱底部安装于地面上,上方所述墙体模块的底面抵于下方所述墙体模块的顶面上。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柱的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墙体模块的侧壁卡设于所述凹槽内。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柱上设有通孔正对所述连接器公端及连接器母端设置,所述通孔与所述凹槽相连通,所述连接器公端或连接器母端插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旁侧所述墙体模块的连接器母端或连接器公端插接配合。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器母端的外端面与所述墙体模块的外端面齐平设置,所述连接器公端的外端设置于所述墙体模块的外部,所述连接器公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旁侧所述墙体模块的连接器母端插接配合,或所述连接器公端穿过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与外部线路连接。
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器公端的外端面与所述墙体模块的外端面齐平设置,所述连接器母端的外端设置于所述墙体模块的外部,所述连接器母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旁侧所述墙体模块的连接器公端插接配合,或所述连接器母端穿过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与外部线路连接。
12.上述技术方案中,预埋有所述线盒的墙体模块外壁上可开具插座孔,所述插座孔与所述线盒连通,且所述插座孔上安装有插座,所述插座与所述线盒内的连接线路相连。
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墙体模块包括钢筋网及设置于钢筋网外部的装饰面板,所述线盒预制于所述装饰面板的后侧。
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中在钢板墙内预埋线路,线路的端部则与外部线路进行连接,这样直接预埋线路,能够提高后续线路安装连接的便利性,降低操作人员的安装难度,同时提高美观性,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16.2.本实用新型中钢板墙由多组墙体模块安装在立柱上面,在需要安装插座处的墙体模块内部预埋线盒,在线盒内预埋连接线路,并且连接线路的两端设置连接器公端及连接器母端,这样相邻墙体模块能够经过连接器公端及连接器母端进行快速的插接配合,实现墙体模块之间线路的连接,提高安装的效率,保证安装质量及安装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2中一组墙体模块的局部放大图。
20.其中:1、钢板墙;2、立柱;3、墙体模块;4、线盒;5、连接线路;6、连接器公端;7、连接器母端;8、横梁;9、凹槽;10、通孔;11、插座孔; 12、插座;13、钢筋网;14、装饰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2.实施例一:参见图1~3所示,一种银行钢板防护墙,包括钢板墙1,所述钢板墙内预埋有线路,所述线路的两端分别与外部线路连接;
23.所述钢板墙包括多组立柱2及多组墙体模块3,相邻立柱之间构成安装间距,每组所述安装间距内安装有多组墙体模块,多组所述钢板墙由下至上依次堆叠;
24.每组所述安装间距内的至少一组墙体模块内预埋有线盒4,所述线盒内预埋有连接线路5,所述线盒的一侧设有连接器公端6,所述线盒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器母端7,所述连接线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器公端及连接器母端相连;所述墙体模块的连接器公端与旁侧所述安装间距内的墙体模块上的连接器母端插接配合,相邻所述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将相邻所述连接线路连接,并组成所述线路,最外端所述连接器公端及最外端所述连接器母端分别与外部线路连接。
25.在本实施例中,线路包含强弱电,钢板墙由多组墙体模块组成,这样在组装的时候,能够进行模块化的快速组装,其中,按照设计,在需要安装插座的地方,将横向的这一排墙体模块都选择预埋有线盒及连接线路的墙体模块,其他的墙体模块无需采用具有预埋线
盒及连接线路,这样能够降低成本。安装的时候,直接通过连接器公端及连接器母端的插接配合,实现相邻墙体模块上面连接线路的连通,从而最外端的连接器公端及连接器母端能够与外部线路进行连接。
26.其中,所述立柱底部安装于地面上,上方所述墙体模块的底面抵于下方所述墙体模块的顶面上,最底部所述墙体模块的底面抵在地面上。整体安装完成之后,再钢板墙的最顶部安装横梁8,横梁与立柱的顶部进行连接,限制墙体模块朝上移动,起到限位作用。
27.所述立柱的侧壁上设有凹槽9,所述墙体模块的侧壁卡设于所述凹槽内。
28.在本实施例中,在钢板墙安装的时候,安装方式为:以钢板墙横向安装为例,先将最右边的立柱安装在地面上之后,然后将一组墙体模块放在地面上,并且朝右推动,使得该组墙体模块的右端插入到立柱左侧的凹槽内,然后再安装下一组墙体模块,将下一组墙体模块放在下方的墙体模块顶面上,然后朝右移动,使得该组墙体模块的右端插入到立柱左侧的凹槽内,由下至上依次安装,直至安装到预定数量的墙体模块之后,再安装下一组立柱,将立柱朝右推动,使得右侧多组墙体模块的左侧都卡在该组立柱右侧的凹槽内之后,再将该组立柱的底部与地面固定连接,然后再将墙体模块与该组立柱进行连接,如此循环,直至最左侧的立柱安装完成之后,可以再将横梁安装在多组立柱的顶部,将墙体模块限位,实现钢板墙的安装。其中,根据需要安装插座的位置,在墙体模块安装的时候安装好。并且处在钢板墙中部的立柱,两侧均有凹槽,用于对两侧的墙体模块进行限位,而最外侧的立柱,可以只有正对墙体模块侧的立柱具有凹槽,也可以两侧都具有凹槽,可以在钢板墙安装完成之后,再对最外侧的立柱做一个装饰板,用于增加美观性。
29.参见图2、3所示,所述立柱上设有通孔10正对所述连接器公端及连接器母端设置,所述通孔与所述凹槽相连通,所述连接器公端或连接器母端插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旁侧所述墙体模块的连接器母端或连接器公端插接配合。
30.其中,通孔可以提前开孔,也可以现场根据位置再进行现场开孔,用于连接器公端或者连接器母端穿过,与旁侧的连接器母端或连接器公端进行插接配合,实现相邻连接线路的连接。
31.参见图2、3所示,所述连接器母端的外端面与所述墙体模块的外端面齐平设置,所述连接器公端的外端设置于所述墙体模块的外部,所述连接器公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旁侧所述墙体模块的连接器母端插接配合,或所述连接器公端穿过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与外部线路连接。
32.在本实施例中,处在钢板墙中部的墙体模块,其连接器公端会穿过通孔与旁侧的墙体模块的连接器母端插接配合,而处在最边缘的墙体模块模块,其连接器公端穿过通孔处在立柱的外部,与外部线路连接,其中,外部线路上面也会设置对应的连接器公端及母端,用于与钢板墙最外端的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公端进行插接配合,这样能够提高安装的便利性。
33.其中,预埋有所述线盒的墙体模块外壁上可开具插座孔11,所述插座孔与所述线盒连通,且所述插座孔上安装有插座12,所述插座与所述线盒内的连接线路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插座孔后续进行开孔即可,根据插座所需安装位置进行开孔即可,插座可以用于电器供电,或者网线插接、电话线连接、闭路电视线连接等。
34.参见图1~3所示,所述墙体模块包括钢筋网13及设置于钢筋网外部的装饰面板
14,所述线盒预制于所述装饰面板的后侧。这样线盒被装饰面板所遮挡,不会影响美观性。
35.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说钢板墙靠近墙体设置,则装饰面板为一组,处在钢筋网的外侧,钢筋网会正对着墙体,不会外露,不影响其美观性。如果说钢板墙直接远离墙体安装,则装饰面板为两组,分别处在钢筋网的两侧,这样钢筋网不会外露,更加美观,装饰面板采用钢板,立柱也采用钢材料制成。
36.实施例二:一种银行钢板防护墙,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似,不同点在于:所述连接器公端的外端面与所述墙体模块的外端面齐平设置,所述连接器母端的外端设置于所述墙体模块的外部,所述连接器母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旁侧所述墙体模块的连接器公端插接配合,或所述连接器母端穿过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与外部线路连接。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