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倒三轮车的侧面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及倒三轮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3:27: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倒三轮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倒三轮车的侧面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倒三轮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倒三轮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与灵敏性也备受关注,现有的倒三轮车在过崎岖路面时,需要操控把手并倾斜车身进行避让,此时前两轮之间的间距就会变小,影响骑行者的安全性与操作灵敏性,同时还会造成骑行者体验感不好。
3.因此,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倒三轮车的侧面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倒三轮车的侧面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包括头管,所述头管的两侧分别设有能够跟随着车轮的高度位置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摆动的摇臂联动机构;所述摇臂联动机构包括上摇臂、下摇臂、侧杆和上摆臂,两个上摇臂、下摇臂和侧杆都分别位于头管的两侧,两个上摇臂、下摇臂远离头管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车架上,两个上摇臂、下摇臂靠近头管一端转动连接在侧杆上,所述上摆臂和两个上摇臂靠近头管一端通过球头拉杆铰接,两个侧杆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前叉避震。
7.优选地,两个上摇臂远离头管一端均转动连接在车架上的第一阶梯轴上,两个下摇臂远离头管一端均转动连接在车架上的第二阶梯轴上,两上摇臂靠近头管一端均转动连接在侧杆上的第一折弯钣金上,两个下摇臂靠近头管一端均转动连接在侧杆上的第二折弯钣金上。
8.优选地,所述上摆臂中部与车架旋转铰接,两侧上摇臂和下摇臂远离头管一端外侧分别设有一钣金,又有一螺栓穿过钣金分别锁紧于第一阶梯轴和第二阶梯轴。
9.优选地,还包括下摇臂机构,所述下摇臂机构包括集成悬架桥、上型材、下型材、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两个上型材、下型材、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位于集成悬架桥的两侧。
10.优选地,两个上型材远离头管一端均转动连接在集成悬架桥上端,两个下型材远离头管一端均转动连接在集成悬架桥下端。
11.优选地,靠近头管一端的上型材、下型材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上、下端相铰接。
12.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靠近上型材、下型材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叉避震转动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前叉避震在上下运动时,由于只存在竖直方向,因此两车轮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14.优选地,所述头管上端设有把手,所述前叉避震上安装有车轮。
15.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6.通过前叉避震在上下运动时,只存在竖直方向,来保证两车轮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增加了骑行者的安全性与操作灵敏性,同时还提高了骑行者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17.为了使能够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附图如下进行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摇臂机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4: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倒三轮车的侧面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包括头管1,所述头管1的两侧分别设有能够跟随着车轮11的高度位置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摆动的摇臂联动机构;所述摇臂联动机构包括上摇臂2、下摇臂3、侧杆4和上摆臂5,两个上摇臂2、下摇臂3和侧杆4都分别位于头管1的两侧,两个上摇臂2、下摇臂3远离头管1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车架6上,两个上摇臂2、下摇臂3靠近头管1一端转动连接在侧杆4上,所述上摆臂5和两个上摇臂2靠近头管1一端通过球头拉杆7铰接,两个侧杆4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前叉避震8。
24.由于头管1的两侧分别设有能够跟随着车轮的高度位置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摆动的摇臂联动机构;在骑行过程中,所述侧杆4、上摇臂2、下摇臂3和侧杆4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在车辆经过崎岖的路面时,上摇臂2和下摇臂3能够分别围绕第一阶梯轴22、第二阶梯轴23进行相应的摆动,从左侧面看,当左侧车轮9遇到地面凸起时,则侧杆4会随着左侧车轮9上移,对应的上摇臂2和下摇臂3会发生逆时针偏转,此时从正面看,上摇臂2带动球头拉杆7向上运动,球头拉杆7带动上摆臂5发生逆时针偏转,对应右侧车轮10会被带动向下运动,这样便形成一个侧面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因此转向柱12不会因为车轮11 的上移而被抬高;反之,从左侧面看,当左侧车轮9遇到地面凹陷时,则侧杆4会随着左侧车轮9下移,对应的上摇臂2和下摇臂3会发生顺时针偏转,此时从正面看,上摇臂2带动球头拉杆7向下运动,球头拉杆7带动上摇臂2发生顺时针偏转,对应右侧车轮10会被带动向上运动,因此,转向柱12不会因为车轮11的下移而整体下移。因此,本技术方案中因为侧面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的设置,解决了因地势崎岖不平而造成驾驶员的双手随之颠簸,影响骑行者操作灵敏性,同时还会造成骑行者体验感不好的问题。
25.本设计通过侧面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即使驾驶员行驶在崎岖不平的路面时,安装在转向柱12上的把手18依然处于一个水平位置,不会受到车轮11上下波动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个舒适的驾驶环境。
26.优选地,两个上摇臂2远离头管1一端均转动连接在车架6上的第一阶梯轴22上,两个下摇臂3远离头管1一端均转动连接在车架6上的第二阶梯轴23上,两上摇臂2靠近头管1一端均转动连接在侧杆4 上的第一折弯钣金20上,两个下摇臂3靠近头管1一端均转动连接
在侧杆4上的第二折弯钣金21上,这样能够达到更稳定的转动效果。
27.优选地,所述上摆臂5中部与车架6旋转铰接,两侧上摇臂2和下摇臂3远离头管1一端外侧分别设有一钣金13,又有一螺栓19穿过钣金13分别锁紧于第一阶梯轴22和第二阶梯轴23,这样能够使该机构更稳定、耐用。
28.优选地,还包括下摇臂机构,所述下摇臂机构包括集成悬架桥14、上型材15、下型材16、第一连杆 24、第二连杆17,两个上型材15、下型材16、第一连杆24、第二连杆17分别位于集成悬架桥14的两侧,这样能够保证该机构还具有转向功能。
29.优选地,两个上型材15远离头管1一端均转动连接在集成悬架桥14上端,两个下型材15远离头管1 一端均转动连接在集成悬架桥14下端,这样能够保证驾驶者在控制把手18转向时能够使用最小的力。
30.优选地,靠近头管1一端的上型材15、下型材16与所述第一连杆24的上、下端相铰接,这样能够保证上型材15、下型材16能够通过第一连杆24实现联动。
31.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17靠近上型材15、下型材16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叉避震8转动连接,这样能够使前叉避震8通过第二连杆17与与第一连杆24相互转动连接。
32.优选地,所述前叉避震8在上下运动时,由于只存在竖直方向,因此两车轮11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这样能够保证骑行者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33.优选地,所述头管1上端设有把手18,所述前叉避震8上安装有车轮11。
34.综上,本技术方案中,当倒三轮车在路面不平的地面行驶时,本侧面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能够使驾驶员与把手18保持同一平面。如:当驾驶员在路面上行驶时,左侧前轮9遇到障碍物,左侧车轮9受到向上的作用力,使左侧杆4产生一向上作用力,左边上摇臂2、下摇臂3在左侧杆4的带动下向上运动,进而带动球头拉杆7向上运动,此时从正面看,球头拉杆7带动上摆臂5逆时针偏转,对应右侧车轮10会被带动向下运动,这样便形成一个侧面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但转向柱12不受影响,始终与把手18保持一个左右平衡的状态,从而减少驾驶员经过崎岖路面的颠簸,同时提高了驾驶员的操作灵敏度,提升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35.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