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压开关水阀的制作方法

2023-01-02 08:00: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压开关水阀。


背景技术:

2.在内高压生产中,向增压缸体内部充水需要经过一个单向阀,当增压缸体内部压力为无压液体的时候,液体在水泵驱动下通过单向阀向增压缸体内注满,当增压缸体启动将缸体内部水压缩到高压后,单项阀由于缸体侧比水泵注水侧压力高单向阀体被反向关闭。且由于水的洁净度不够,单项阀体内部的球体经常被细小颗粒划伤进而高压的时候起不到密封作用,也就无法保持增压缸体内部的高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压开关水阀,具有不受水的洁净度影响且便于控制和不易损坏的特点。
4.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高压开关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6.阀体,所述阀体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中部位置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并形成台阶部,沿所述台阶部的内圈设有第一密封面;和
7.阀芯,至少部分的所述阀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且封堵部分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阀芯的一端设有凸出于所述阀芯端面的封堵部,所述封堵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密封面配合的第一密封部,所述阀芯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
8.在上述高压开关水阀中,在第一位置时,所述阀芯侧壁能够封堵所述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面密封配合。
9.在上述高压开关水阀中,沿着远离阀芯的方向,所述第一密封面呈逐渐缩小的喇叭口状。
10.在上述高压开关水阀中,所述高压开关水阀还包括盖板,所述阀芯的另一端设有凸出于所述阀芯端面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阀芯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盖板设有通孔,围绕所述通孔,所述盖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密封部配合的第二密封面,所述驱动部至少部分穿过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面配合抵靠密封。
11.在上述高压开关水阀中,在朝向远离第一流道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密封面呈逐渐缩小的喇叭口状。
12.在上述高压开关水阀中,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对应且连通的沉孔,所述沉孔与所述通孔连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阀芯的另一端能够进入所述沉孔内。
13.在上述高压开关水阀中,所述盖板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圈。
14.在上述高压开关水阀中,所述阀体上开设有适配盖板尺寸的容置槽,所述阀盖安
装在所述容置槽内。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6.本技术采用的是面面接触的密封方式,在水流动过程中,即使水的洁净度不够,即使对阀芯表面以及第一密封面表面造成划伤,也会因为面面接触的形式,大大的降低了泄露的可能性。尤其是在400mpa的高压下,其密封性能够满足长时间使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技术中阀芯处于第一位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中阀芯处理第二位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
22.2、阀体;21、第一通道;211、第一流道;212、第二流道;213、台阶部;2131、第一密封面;22、第二通道;23、容置槽;
23.3、阀芯;31、封堵部;311、第一密封部;32、驱动部;33、第二密封部;
24.4、盖板;41、通孔;42、第二密封面;43、沉孔;
25.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图1中的p1为进水方向,p2为出水方向,一般情况下,p1位置处于低压状态,而p2则处于低压或者高压状态,在p2处于低压状态时,可打开阀芯3对p2位置进行补水。
28.图1中a标记则为阀芯的移动方向。
29.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高压开关水阀,包括阀体2和阀芯3,阀体2具有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第一通道21与第二通道22的中部位置相连通,第一通道21包括第一流道211和第二流道212,第一流道211与第二流道212相连并形成台阶部213,沿台阶部213的内圈设有第一密封面2131;至少部分的阀芯3滑动设置在第一通道21内且封堵部31分的第一通道21,阀芯3的一端设有凸出于阀芯3端面的封堵部31,封堵部31设有与第一密封面2131配合的第一密封部311,阀芯3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密封部311与第一密封面2131抵靠密封,在第二位置时,第一通道21与第二通道22相连通。
30.在传统的用于内高压的单向阀门中,内部的球体及其容易损坏,而且内高压中的高压水的压力大于100mpa的情况下,只要在球体表面有任何的损坏情况下,增压缸体内的高压力就无法维持住,从而导致加工零部件失败。尤其是在400mpa以上的高压下,球体的损坏情况也更加严重。传统的单向阀在使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内部的球体就会损坏,导致压力难以为维持。
31.本技术中,高压开关水阀的第一通道21的第一流道211用于连接增压缸体,增压缸
体在p2位置处,第二通道22的一端用于连接水泵,水泵在p1位置处,在增压缸体中需要补水过程中,可从第一流道211的进行注入水,水从第二通道22流出,在对增压缸体内部填充满水之后,则可驱动阀芯3的移动,通过阀芯3移动至第一位置,阀芯3上的第一密封部311将与第一密封面2131紧密抵靠配合,从而实现密封,然后可以使增压缸体中的水进行增压,在增压缸体后续使用后,重新需要对增压缸体内注水时,则重新使阀芯3复位至第二位置即可,驱动阀芯3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使第一通道21与第二通道22能够连通。
3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阀芯3的一端连接液压缸以进行驱动。
33.在增压缸体一侧的压力处于增压状态时,阀芯3封闭第二流道212,在第一通道21处则为正常压力。
34.本技术采用的是面面接触的密封方式,在水流动过程中,即使水的洁净度不够,即使对阀芯3表面以及第一密封面2131表面造成划伤,也会因为面面接触的形式,大大的降低了泄露的可能性。尤其是在400mpa的高压下,其密封性能够满足长时间使用的特点。
35.进一步的,沿着远离阀芯3的方向,第一密封面2131呈逐渐缩小的喇叭口状。在第一流道211、第二流道212内表面无毛刺,比较光滑。采用该锥形的结构密封,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36.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通道22与第二流道212相连通,第一通道21垂直于第二通道22。
37.具体地,高压开关水阀还包括盖板4,阀芯3的另一端设有凸出于阀芯3端面的驱动部32,驱动部32与阀芯3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部33;盖板4设有通孔41,围绕所述通孔41,所述盖板4设有与第二密封部33配合的第二密封面42,驱动部32至少部分穿过通孔41;在第二位置时,第二密封部33与第二密封面42通过面面配合密封。
38.在水泵对增压缸体内注入水过程中,阀芯上的第二密封部与盖板上的第二密封面通过面与面的抵靠配合的方式进行密封,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避免从第二通道的朝向盖板一端泄露出。
39.优选的,在朝向远离第一流道的方向上,第二密封面呈逐渐缩小的喇叭口状。
40.具体地,盖板4上设有与第二流道212对应且连通的沉孔43,沉孔43与通孔41连通;在第二位置时,阀芯3的另一端能够进入沉孔43内。
41.能够在阀芯3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至少部分的阀芯3能够进入到沉孔43内,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将阀芯3直接插入至沉孔43内,然后再将阀芯3插入到第二流道212内,从而使第二流道212和沉孔43能够较为精准的对齐。
42.具体地,盖板4与阀体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圈5。降低液体从盖板4和阀体2之间泄露的可能性。
43.具体地,阀体2上开设有适配盖板4尺寸的容置槽23,盖板4安装在容置槽23内。使盖板4能够隐藏起来,外观上更好。从而在盖板4安装过程中,使盖板4上的通孔41、沉孔43与第二流道212能够精准的对齐,在受到较大的压力时,也不会移动位置。
44.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5.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
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6.以上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技术领域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4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