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附件、干燥设备及干燥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21:46: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干燥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附件、干燥设备及干燥组件。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风嘴附件只适配于仅通过高温气流实现干燥的传统干燥设备,若将传统的风嘴附件安装到通过流体对流、红外辐射、热交换共同作用实现干燥的干燥设备中,会严重阻碍热辐射的正常辐射,如此,不仅无法实现对物体的有效干燥,还会使附件温升较高,容易发生烫伤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附件、干燥设备及干燥组件。
4.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附件用于干燥设备。所述干燥设备包括壳体、气流产生元件及辐射源。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产生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产生辐射,且将所述辐射从出光部导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所述附件包括流体流动路径及反光单元。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具有入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入气口用于与所述气流出口连通,至少部分所述出射气流流经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并从所述出气口射出,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用于调整所述出射气流的至少一个气流参数,其中,所述气流参数包括:气流的流量、流速、出射方向、温度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反光单元位于所述出射光的光路上,且用于对射到所述反光单元上的所述出射光进行反射,以改变至少部分所述出射光的传输路径和功率密度。
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单元与至少部分所述出光部相对设置;或者所述反光单元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出光部。
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所述流体流动路径上设有所述反光单元。
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从所述入气口到所述出气口的方向上,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横截面减小。
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附件包括第一壳,所述第一壳形成所述流体流动路径。
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附件还包括第二壳,所述第一壳收容在所述第二壳内,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间隔设置。
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之间形成附加路径,外界气流能够在所述附加路径内流动。
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出射光的光路上的部分构造为所述反光单元;或者,所述第一壳的位于所述出射光的光路上的至少部分内表面构造为所述反光单元。
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附件还包括气流引导件,至少部分所述气流引导件位于所述
流体流动路径内,且用于引导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内的气流。
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出口形成为环形气流出口,所述气流引导件包括第一引导件,所述第一引导件的外壁面形成引导壁,所述引导壁构造为大体锥形壁,且在所述入气口到所述出气口的方向上定向,所述引导壁的顶点朝向所述出气口。
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出口形成为环形气流出口,所述气流引导件包括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二引导件的内侧面形成引导面,所述引导面包围至少部分气流,以将至少部分环形气流转向为层流。
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所述反光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引导件的外侧面。
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附件还包括附接部,所述附接部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和所述反光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附接部能够与所述干燥设备连接,以将所述附件连接于所述干燥设备。
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附接部用于套设于所述干燥设备的所述壳体,所述干燥设备上设有磁吸连接件,所述附接部上设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磁吸连接件可磁吸连接,以将所述附件安装于所述干燥设备。
1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吸连接部构造为环形,所述磁吸连接部和所述磁性件中的其中一者为铁质材料件,其中另一者为磁铁。
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单元为反光涂层、反光贴片、反光镀层和反光金属件中的至少一种。
20.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干燥组件包括干燥设备和附件。所述干燥设备包括壳体、气流产生元件及辐射源。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产生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产生辐射,且将所述辐射从出光部导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所述附件包括流体流动路径及反光单元。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具有入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入气口用于与所述气流出口连通,至少部分所述出射气流流经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并从所述出气口射出,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用于调整所述出射气流的至少一个气流参数,其中,所述气流参数包括:气流的流量、流速、出射方向、温度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反光单元位于所述出射光的光路上,且用于对射到所述反光单元上的所述出射光进行反射,以改变至少部分所述出射光的传输路径和功率密度。
21.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干燥设备与附件可适配。所述干燥设备包括壳体、气流产生元件及辐射源。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产生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产生辐射,且将所述辐射从出光部导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所述附件包括流体流动路径及反光单元。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具有入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入气口用于与所述气流出口连通,至少部分所述出射气流流经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并从所述出气口射出,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用于调整所述出射气流的至少一个气流参数,其中,所述气流参数包括:气流的流量、流速、出射方向、温度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反光单元位于所述出射光的光路上,且用于对射到所述反光单元上的所述出射光进行反射,以改变至少部分所述出射光的传输路径和功率密度。
22.本技术的附件、干燥设备及干燥组件,通过附件中的反光单元对射到其上的出射
光进行反射,以改变至少部分出射光的传输路径和功率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附件严重阻碍热辐射的正常辐射,从而能够实现对物体的有效干燥,同时还可以通过附件的流体流动路径对出射气流的至少一个气流参数进行调节,有利于提升与该附件配置的干燥设备的干燥效果,可以使干燥设备在不改变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输出至待干燥物体的辐射的参数和气流的参数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同时可以减缓附件的温升,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23.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4.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5.图1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干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中的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中的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图3所示的附件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29.图5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中的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图5所示的附件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
31.图7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干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33.1000-干燥组件;
34.100-附件;
35.11-反光单元;
36.21-流体流动路径;22-附加路径;
37.211-入气口;212-出气口;221-附加入口;222-附加出口;
38.31-第一壳;32-第二壳;
39.40-气流引导件;41-第一引导件;411-引导壁;42-第二引导件;421-引导面;
40.50-附接部;51-磁性件;
41.61-第一连接桥;62-第二连接桥;
42.200-干燥设备;
43.210-壳体;220-风道;230-气流产生元件;240-辐射源;260-出光部;
44.2201-气流入口;2203-气流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4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46.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8.传统的干燥设备(例如吹风机)中,通过输出高温气流烘烤待干燥物体(如头发),从而蒸发待干燥物体上的水份,实现对待干燥物体的干燥,为了适应特定物体或满足特殊体验,传统风嘴附件被设计,传统风嘴附件适配于传统干燥设备,用来调节高温的气流,使得调节后的气流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49.随着干燥技术的发展,采用红外辐射干燥物体的干燥设备应运而生。在这类干燥设备中,通过辐射源产生包括红外辐射在内的辐射,并向外发射辐射,通过风机等气流产生源产生高速气流,并向外发射气流,从而通过热辐射吸收水份,利用高速气流加速待干燥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实现对待干燥物体的干燥。采用红外辐射干燥物体的干燥设备不会对待干燥物体进行高温烘烤,因此可以使头发等待干燥物体免于高温烘烤造成的损伤。
50.图1示意了一种采用红外辐射干燥物体的干燥设备200。该干燥设备200包括壳体210、气流产生元件230及辐射源240。壳体210内部设有风道220,风道220具有气流入口2201和气流出口2203。气流产生元件230设置在壳体210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2203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辐射源240设置与壳体210并产生辐射,且将辐射从出光部260导向壳体210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
51.干燥设备200通过流体对流、红外辐射、热交换的共同作用实现对物体的干燥,简言之,干燥设备200通过风、光、热共同作用于待干燥物体。干燥设备200可以是吹风机、干手机、干衣机、干身机、烘干机等,本技术实施例以干燥设备200为吹风机为例进行说明。
52.具体而言,干燥设备200输出的出射气流具有气流参数,干燥设备200输出的出射光具有辐射参数。
53.出射光照射到物体时会使物体升温,辐射参数具体可包括辐射总功率、辐射功率密度、传输路径、光场分布等。其中,辐射总功率与辐射源的工况输入数据相关,如电流、电压等;辐射的传输路径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为向外发散的直线;功率密度表示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在辐射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辐射照射面积越小,功率密度越大;光场分布包括出射光所产生的斑点的位置以及斑点大小。下文提及的辐射的参数也是做如此解释,不再赘述。
54.出射气流可以带走待干燥物体上的水滴以及待干燥物体周围湿润的空气,加快待干燥物体与环境空气的热交换。其中,出射气流的气流参数可包括气流的流量、流速、出射方向、温度、湿度、成分等,气流参数与气流产生元件的工况数据以及气流出口的构造相关,气流的温度和湿度还与辐射有关。下文提及的气流的参数也是做如此解释,不再赘述。
55.在干燥设备200的使用过程中,同样存在适应特定物体以及满足特殊体验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若将传统风嘴附件安装到通过风、光、热共同作用实现干燥的干燥设备中,传统的风嘴附件会严重阻碍热辐射的正常辐射,尤其会严重阻碍光的正常辐射,使干燥设备输出到待干燥物体的风、光、热无法实现对物体的有效干燥,同时传统风嘴附件会吸收大量辐射能量而发热,产生较高的温升,热量的积累会随使用时长的增加而持续增加,此时使用者操作附件很容易被高温的传统风嘴附件烫伤,严重时会使传统风嘴附件因高温而出现变形甚至熔化等现象,安全性差。
56.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附件100,用于上述通过风、光、热共同作用实现干燥的干燥设备200,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干燥设备200干燥物体以吹风机吹干头发为例进行说明,附件100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干燥设备以干燥其他待干燥物体的原理和过程,与本技术的示例类似,对此不再一一详述。
57.结合图2-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附件100可以包括反光单元11及流体流动路径21。流体流动路径21具有入气口211和出气口212,入气口211用于与干燥设备200的气流出口2203连通,至少部分出射气流流经流体流动路径21并从出气口212射出,流体流动路径21用于调整出射气流的至少一个气流参数。其中,气流参数包括:气流的流量、流速、出射方向、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58.可以理解,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且干燥设备200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干燥设备200的出射气流中的至少一部分经流体流动路径21调整后出射至待干燥物体,出射气流在附件100中的流动方向是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下文提及的流动方向也是做如此解释,流体流动路径21对于在其内部流动的出射气流具有约束控制作用,从而能够对出射气流中的至少部分的气流参数进行调整,使出射至待干燥物体上的气流能够满足不同需求。例如,可以增大气流的流量,降低流速,改变出射方向,提高温度,降低湿度,改变气流成分等。对于气流参数的调整,不限于上述示例中描述的过程和结果,可以是其他过程,还可以是单一参数的调整或者多个任意参数的复合调整,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可以理解的,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59.反光单元11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且用于对射到反光单元11上的出射光进行反射,以改变至少部分出射光的传输路径和功率密度。可以理解,反光单元11位于出射光直接照射到的位置上,即反光单元11被出射光直接照射。出射光从干燥设备200射出后,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形成的光场分布是确定的,干燥设备200配置附件100后,附件100的反光单元11可以对射到反光单元11上的出射光进行反射,从而改变出射光的传输路径,进而改变射到待干燥物体上的出射光的传输路径、功率密度等参数,使得照射到待干燥物体上的出射光与未配置附件100时的不同。
60.该反射过程与出射光在反光单元11上的入射角以及反光单元11的法线相关,且满足光线的反射定律,这对于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反光单元11对于出射光的参数的调整,可以是调整干燥设备200的出射光中的部分光束的参数,例如调整其中三分一的出射光,或者调整干燥设备200的出射光中二分之一的出射光,也可以是干燥设备200的全部出射光,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61.如此,照射到待干燥物体上的热辐射的分布可以被改变,配合干燥设备的出射气流,利于实现高效干燥。同时,反光单元11对于反射光的反射能够减少附件100对出射光的吸收,以避免附件100因吸收大量热辐射而产生高温,防止出现辐射能量灼烧熔化附件100的现象,从而提高安全性。
62.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附件100,可以通过其中的反光单元11对射到反光单元上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改变至少部分出射光的传输路径和功率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附件100严重阻碍热辐射的正常辐射,从而能够实现对物体的有效干燥,同时还可以通过流体流动路径21对出射气流的至少一个气流参数进行调节,有利于提升干燥设备200的干燥效果,可以使干燥设备200在不改变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输出至待干燥物体的辐射的参数和气流参
数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可以减缓附件的温升,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提升安全性。
6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反光单元11可以覆盖至少部分出光部26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设备200的出光部260位于干燥设备200机体的前端,附件100被配置于干燥设备200时,反光单元11位于干燥设备200的前方并覆盖至少部分出光部260。其中,反光单元11可以覆盖一部分出光部260,例如覆盖一半出光部260,即经由该被反光单元11覆盖的一半出光部260射出的出射光会直接照射到反光单元11上;或者,反光单元11可以覆盖全部出光部260,经由出光部260射出的出射光全部直接照射到反光单元11上。当然反光单元11还可以覆盖出光部260的其他比例部分,例如三分之一、五分之一四等,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如此,反光单元11覆盖的出光部260的部分能够直接对经由该部分被反光单元11覆盖的出光部260射出的出射光进行调整,以改变至少部分出射光的传输路径和功率密度。
64.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光单元11还可以与至少部分出光部260相对设置,所谓相对设置,可以是正向相对,即经由出光部260射出的出射光直射到反射单元11,也可以是斜向相对,即经由出光部260射出的出射光斜射到反光单元11。反光单元11可与部分出光部260相对设置,也可与全部出光部260相对设置。如此,经由出光部260出射的至少部分出射光能够射到反光单元11上,反光单元11对射到其上的出射光进行反射,从而改变至少出射光的传输路径和功率密度。
65.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光单元11还可以设于出射光的光路的其他位置,在此不作限制,只需要保证至少部分反光单元11能够接收到出射光即可。
66.可选地,反光单元11可以由带有反射物质的不透光材料制成。例如,反光单元11可以为反光涂层、反光贴片、反光镀层和反光金属件中的至少一种。这样,反光单元11的制备选择多,利于控制成本。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对出射光提供反射作用的,是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且朝向出光部260的反光单元11的表面,即附件100上与出光部260相对的表面,可见,反光单元11可以是整体提供反光作用,也可以是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且朝向出光部260的表面提供反光作用,例如表面涂反光层、表面电镀反光层、表面贴反光膜、表面设置经过抛光处理的金属反光层等,对此可以综合考虑需求、效果、成本等因素适应性设计,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定。
6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部分流体流动路径21上可设有反光单元11,由此,利于空间布局,可以减小附件的体积,减轻质量。可以理解,可以是一部分流体流动路径21上可以设有反光单元11,也可以是全部流体流动21路径上设有反光单元11。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且干燥设备100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干燥设备200的出射光进入附件100后,至少有部分出射光能够射到位于流体流动路径21的反光单元11上,此时位于流体流动路径21的反光单元11能够对射到其上的出射光进行反射,以改变传输路径和功率密度,具体的改变过程与上文中所述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流体流动路径21的横截面减小,也即出气口212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入气口211的横截面的面积,由此,流体流动路径21能够对进入其内的气流进行汇聚。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且干燥设备200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出射气流能够从较大的入气口211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后,由较小的出气口212出射至外界。一方面能够调整出射气流的出射方向,即对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
的出射气流进行汇聚;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出射气流的流动速度(即加快流速)。由此,流体流动路径可以调整出射气流的气流参数。
69.可选地,在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流体流动路径212的横截面可以是逐渐减小的,如此能够使流体流动路径21更加平滑,在对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的出射气流的汇聚过程中,有利于使大部分出射气流平滑汇聚至待干燥物体,从而可提升该附件100配置的干燥设备200的干燥效率,而且利于降低风阻噪音,提升使用体验。
70.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4所示,流体流动路径21由附件100的内表面形成,流体流动路径21具有入气口211和出气口212。入气口211与干燥设备200的气流出口2203连通,以使至少部分出射气流流经流体流动路径21并从出气口212射出。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附件100包括第一壳31,第一壳31形成流体流动路径。可以理解,第一壳31的内壁面形成的空腔即为流体流动路径21,至少部分出射气流可以进入第一壳31内,受第一壳31的内壁面的约束和控制。
72.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6所示,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壳32,第一壳31可以收容在第二壳32内,第一壳31与第二壳32可间隔设置,以减缓热量传递。进一步地,第一壳31与第二壳32之间可形成附加路径22,外界气流能够在附加路径22内流动,一方面,附加路径22可以阻隔第一壳31内气流的热量以及第一壳31的热量直接向第二壳32传导,减慢第二壳32的温升速度,避免使用者操作附件100时触碰第二壳32发生烫伤等安全事故;另一方面,附加路径22还可以允许外界的气流流动,从而通过附加路径22调整出射气流的至少一个气流参数。
73.例如,在图3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附加路径22具有附加入口221和附加出口222,其中,外界的气流可以从附加入口221进入附加路径22,并从附加出口222流出附加路径22,从附加出口222流出的气流与流体流动路径21流出的气流可以在出气口212处汇合,通过附加路径22将外界气流引入流体流动路径21,使得出射气流与引入的外界气流汇合,从附件100输出的气流即被调整,可以改变温度、成分等参数,使干燥设备200在不改变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输出至待干燥物体的气流能够满足不同需求。
7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4所示,第一壳31的至少部分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的部分构造为反光单元11,可以理解,可以是第一壳31的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的一部分构造为反光单元11,也可以是第一壳31的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的全部构造为反光单元11,例如,第一壳31的一部分镀有反光镀层,或者第一壳31整体为反光金属件,出射光进入附件100后,部分出射光被反光单元11反射,从而改变传输路径和功率密度。
75.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31的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的至少部分内表面构造为反光单元11,也即第一壳31的至少部分与出光部260相对的内表面构造为反光单元11,例如第一壳31的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的一部分内表面涂设反光涂层,或者第一壳31的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的全部内表面贴设反光贴膜,出射光进入附件100后,部分出射光可以被第一壳31的内表面反射,改变传输路劲和功率密度。
76.可以理解,由于第一壳31的一部分构造为反光单元11,相较于在流体流动路径21上额外设置反光单元11,能够减少元件数量,从而可以减小附件100的尺寸,减轻质量。
77.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且干燥设备200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干燥设备200形成的至少部分出射气流及至少部分出射光均经由流体流动路径21后
出射至外界。由于出气口212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入气口211的横截面的面积,如此在出射光在流体流动路径21内没有损失或者损失较小,从附件100射出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大于进入所述附件100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在一个示例中,干燥设备200出射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为0.03w,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的情况下,所有出射光和出射气流均能够进入附件100的流体流动路径21内,出射光和出射气流均从出气口212出射至外界,从附件100射出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为0.06w。
7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请参阅图5和图6,附件100中还可包括气流引导件40。至少部分气流引导件40位于流体流动路径21内,且用于引导流体流动路径21内的气流。由此,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的出射气流可以在气流引导件40以及流体流动路径21的共同作用下流动,气流引导件40可以对气流的流速、流向进行辅助引导,使得出射到待干燥物体的气流更符合期待,且气流引导件40可以使气流的流动趋于平滑,利于控制风阻噪音,可以提升使用体验。
79.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出口2203形成为环形气流出口,结合图5和图6所示,气流引导件40可以包括第一引导件41,第一引导件41的外壁面形成引导壁411,引导壁411构造为大体锥形壁,且在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定向,引导壁41的顶点朝向出气口212。可以理解,出射气流在流体流动路径21中流动时,气流在第一引导件41的外部流动,流动方向会被引导壁411改变,大体锥形且顶点朝向出气口212的第一引导件41可以将气流引导为趋于汇聚,则从出气口212出射至待干燥物体的气流可以表现为较集中,这种情况下,配合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减缩的流体流动路径21,可以实现气流的汇聚,满足待干燥物体局部高效干燥的需求,而且,引导壁411的引导可以使气流的流动更平滑,可降低风阻噪音。
80.可选地,第一引导件41可以构造为图6示意的塞子,塞子的外壁形成引导壁411,塞子可以是大体锥形的实心体或空心体,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的情况下,塞子可与干燥设备200的气流出口2203位置对应,出射气流进入附件100后沿塞子的外壁面流动,即气流被塞子的外壁面形成的引导壁411引导。如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且成本低廉。
81.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出口2203(如图1所示)形成为环形气流出口。气流引导件40可以包括第二引导件42。第二引导件42的内侧面形成引导面421。引导面421包围至少部分气流,以将至少部分环形气流转向为层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环形气流、层流应为广义理解,即气流的轮廓的大体形状,环形气流通常为没有明显的长度和宽度区分,层流一般为轮廓为扁平状。环形气流出口可以是圆形出口,或者可以是具有内壁和外壁的环形出口。其中,第二引导件42的内侧面(也即引导面421)可以包围一部分出射气流,例如位于中心的部分出射气流,或者,引导面421可以包围全部出射气流,使由引导面421包围的出射气流被第二引导件42转向,从环形气流转向为层流,即在不改变干燥设备200的运行参数的情况下,附件可以将至少部分环形气流转向为层流,有利于提升干燥效果。
82.可选地,在图6示意的实施例中,第二引导件42为中空的套筒,套筒用于包围干燥设备200的风道220的气流出口2203,以使至少部分出射气流能够进入套筒。套筒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朝向出气口212减小,也即越靠近出气口212,套筒的相对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就越小。套筒沿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定向,套筒的朝向出气口212的一端
(即图示的前端)为开口,以使进入套筒内的出射气流能够由该开口出射入套筒。其中,套筒的相对的两个之间间距逐渐减小的侧壁的内表面即为第二引导件42的引导面421。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的情况下,套筒可包围干燥设备200的风道220的气流出口2203,出射气流能够进入套筒内,并在套筒的两个侧壁之间流动,流动过程中,引导面421对气流起到约束控制作用,使出射气流由环形气流转向为层流,随后从套筒的开口处射出套筒。可以理解,相比于呈环形的气流,层流的流速较大且气流较集中,可以加快待干燥物体局部位置的干燥速度,满足特殊的干燥需求。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套筒可以大体呈鸭嘴型,即在朝向出气口212的方向上,套筒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减小,连接于该间距减小的两个侧壁之间的相对的另外两个侧壁之间内的间距不变,由此,可以降低风阻噪音。
84.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设备200的出光部260可以围绕气流出口2203,如图5和图6所示,至少部分反光单元11可以设于第二引导件42的外侧面,以在出射光照射到第二引导件42的外侧面的情况下,对照射到第二引导件42上的出射光进行反射,能够改变出射光的传输路径和功率密度,而且还可以阻碍第二引导件42吸收热辐射,从而减缓发热,避免附件100因局部高温而出现变形甚至熔化的现象,可以提升安全性。
85.进一步地,结合图5和图6所示,反光单元11可以同时设置于第二引导件42的外侧面和第一壳31的内表面,如此,进入附件100的出射光中,照射到第二引导件42的外侧面上的部分被设置于第二引导件42的外侧面上的反光单元11反射,照射到第一壳31的内表面上的部分被设置于第一壳31的内表面上的反光单元11反射,改变了传输路径,从而使得出射至待干燥物体上的出射光的传输路径和功率密度等辐射参数发生变化。当然,当第一壳31上的反光单元11将部分出射光反射向第二引导件42时,第二引导件42上的反光单元11会继续对该部分被反射的光线进一步反射,同样当第二引导件42上的反光单元11将部分出射光反射向第一壳31时,第一壳31上的反光单元11会继续对该部分被反射的光线进一步反射,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不再赘述。
86.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反光单元11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引导件41的外侧面,即至少部分反光单元11也可以设置于引导壁411上,当有出射光射到引导壁411上的反光单元11时,反光单元11可以对入射至其上的出射光进行反射,在此不作限制。
87.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引导件41和第二引导件42可以是独立作用,亦可共同作用。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塞子可以收容在中空的套筒内,以使引导壁411与引导面421相对。如此,不仅能够将至少部分呈环形的出射气流转向为层流,还能够引导出射气流沿引导壁411流动。其中,塞子和套筒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塞子和套筒的具体结构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塞子和套筒的共同作用,可以从内侧和外侧同时约束气流,使得出射至待干燥物体的气流更符合期待,进一步满足干燥需求。
88.请参阅图2和图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附件100还可以包括附接部50,附接部50与流体流动路径21和反光单元1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附接部50能够与干燥设备200连接,以将附件100连接于干燥设备20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部50与流体流动路径21的入气口211连接。由此,可以通过附接部50与干燥设备200之间的连接将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方便快捷。
89.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部50可以与干燥设备200可拆卸连接,如此方便随时连接或
拆卸将附件100与干燥设备200,便于根据干燥需求选择干燥设备200单独使用或配置附件100使用。
90.其中,附接部50可以与干燥设备200通过磁吸、卡合、螺纹配合中的至少一种实现可拆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部50用于套设于干燥设备200的壳体210,干燥设备200上设有磁吸连接件,附接部50上设有磁性件51,磁性件51与磁吸连接件可磁吸连接,以将附件100安装于所述干燥设备200,实现附件与干燥设备的便捷安装。
91.可选地,磁吸连接部可构造为环形,其中,磁吸连接部和磁性件51中的其中一个为铁质材料件,另一个为磁铁。例如,干燥设备200上设有铁环,附件上100设有磁铁,通过磁铁与铁环的磁吸作用可以将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且磁吸连接部构造为环形,可以使磁性件51在任意角度与干燥设备适配,还可以在配置附件100时旋转附件100,调整附件100与干燥设备200之间的角度,使用体验更佳。
92.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磁性件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在附件100的周向上间隔设置,例如多个磁性件51在附件的周向上均匀间隔设置,如此有利于附件100与干燥设备200的稳定连接。
93.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部50也可以与干燥设备200固定连接,例如附接部50与干燥设备200的壳体210固定连接,如此能够使二者的连接稳定牢固,避免脱落。
9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和图6所示,附接部50可以是第二壳32的一部分,附接部50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桥61与第二引导件42连接,第二引导件42可通过第二连接桥62与第一引导件41连接,从而将各结构链接为一体,方便使用者操作。其中,第一连接桥61和第二连接桥62可以是在周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从而增加连接强度,提高提高性。
95.请参阅图7,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干燥组件1000。干燥组件1000包括干燥设备200和附件100。其中,干燥设备200包括:壳体210、气流产生元件230及辐射源240。壳体210内部设有风道220,风道220具有气流入口2201和气流出口2203;气流产生元件230设置在壳体210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2203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辐射源240设置于壳体210并产生辐射,且将辐射从出光部260导向壳体210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附件100可以为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附件100,至少部分附件100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以使至少部分出射光的辐射参数可以经过上述的反光单元11调整,且至少部分出射气流的气流参数可以被上述的流体流动路径21调整。
96.如此,干燥设备200发射的至少部分出射光能够进入附件100中,反光单元11对射到其上的出射光进行反射,以改变至少部分出射光的传输路径和功率密度,以避免附件100严重阻碍热辐射的正常发射,同时,附件10中的流体流动路径21还可以对出射气流的至少一个气流参数进行调节,从而在实现对物体的正常干燥的同时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97.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干燥设备200,该干燥设备200与附件100可适配,其中,附件100为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方式描述的附件100。如图1所示,干燥设备200包括壳体210、气流产生元件230及辐射源240,壳体210内部设有风道220,风道具有气流入口2201和气流出口2203,气流产生元件230设置在壳体210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2203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辐射源240设置于壳体并产生辐射,且将辐射从出光部260导向壳体210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其中,出射光可以经过上述实施方式描述的附件100的反光单元11调整,出射气流可以经过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附件100的流体流动路径21等结构
调整。
98.可以理解,通过适配附件100,可以利用附件100在不改变干燥设备200的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调整辐射参数,同时调整气流参数,而且,相同的干燥设备200配置不同的附件100后辐射参数及气流参数的调整结果可以不同,当然,还可以结合上文描述的实施例对辐射参数和气流参数进行调整,使得到达待干燥物体上的出射光和出射气流满足不同需求。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适应性设置。
9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0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0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