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18:15: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雾化产生气溶胶替代香烟供用户抽吸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2.雾化设备采用加热雾化的方式将待雾化溶液雾化成气溶胶供用户抽吸,从而替代香烟,减少在香烟燃烧产生的焦油等有害成分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3.为适配不同用户对抽吸口感的需求,市面上逐渐出现一些可以调节进气口与外界气流导通面积大小的雾化设备。通过调整气流导通面积的大小从而调整抽吸时的吸阻,适配不同用户的需求。
4.现有市面上可以调节吸阻的雾化设备,通常为开设多个不同导通面积的进气孔,通过封闭不同进气孔实现调整不同大小的吸阻。此时,吸阻档位固定,适配的用户群体存在限制。又或者通过设置一个较大的进气口,通过调整较大进气孔与外界的导通面积实现调整吸阻的大小。但是,因为进气孔内侧的气流通道高度的原因,当进气口从关闭至打开的初段调气行程中,初始吸阻变动巨大。例如从关闭到打开一个小口导通时,吸阻就从600降低至300,再进一步完全打开时,吸阻从300降低至200,因此,在整个调节的过程中,吸阻虽然可以无级调整,但吸阻的整个波动区间均属于较小的吸阻范围内,适合肺吸的用户。而无法同时满足口吸和肺吸两种用户群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设备,旨在适配不同用户对抽吸口感的需求。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设备,包括:
7.主体,其内设有雾化组件和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于所述雾化组件内部的雾化气流连通,另一端从所述主体的表面显露出形成进气口;
8.调气件,活动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调气件活动至第一位置时,遮盖所述进气口,所述调气件活动至第二位置时,开启所述进气口,所述调气件由所述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外界的导通面积逐渐增大;
9.所述气流通道包括与所述进气口正对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凸设有阻气坡,所述阻气坡包括朝向所述进气口的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进气口之间的距离沿所述调气件由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的轨迹逐渐增大;
10.所述进气口未被所述调气件遮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形成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进气通道。
11.可选地,阻气坡还包括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连接第二表面的最高处,且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进气口之间的距离不变;
12.所述调气件从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表面首先逐渐从所述进气口
显露于外界。
13.可选地,调气件包括挡气板、驱控部及两个支撑板,所述挡气板位于所述进气口内侧,所述驱控部安装于所述挡气板,并穿过所述进气口位于外界;所述两个支撑板间隔安装于所述挡气板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一表面抵接,且所述两个支撑板之间形成避让所述阻气坡的避让空间,所述阻气坡位于所述避让空间内。
14.可选地,第一表面为柔性材质制备,所述两个支撑板远离所述挡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弹性抵接,所述挡气板至少部分边缘与所述进气口内侧边缘抵接限位。
15.可选地,阻气坡与所述第一表面为柔性材质一体成型制备,所述两个连接板与所述阻气坡的两侧弹性抵接。
16.可选地,主体还包括气流触发传感器和柔性的密封座,所述密封座的一侧朝向所述进气口,并被配置为气流通道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密封座还设有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气流触发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槽内的气流从槽口被抽入至气流通道时,气流传感器被触发。
17.可选地,主体包括主机和底座,所述主机上端设有出雾口,下端呈开口状设置,所述主机的内部设有所述雾化组件及与之电性连接的电源,所述电源用于为雾化组件供电,驱动雾化组件内部存储的待雾化溶液雾化成气雾从出雾口排出,所述底座包括座体、所述气流触发传感器和所述密封座;
18.所述座体内设有安装空间,且座体的上端过盈密封插接于所述开口,座体的安装空间通过所述开口与主机内部雾化组件的内部雾化气路连通,形成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一部分,所述座体的下端面开设有连通外界和所述安装空间的所述进气口;
19.所述密封座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密封座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内周表面过盈密封,且密封座朝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与所述进气口所在座体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形成供所述调气件活动的活动空间;
20.所述密封座设有连通所述安装空间和所述活动空间的过气口,所述过气口与所述进气口错位设置,以使密封座朝向进气口的表面至所述过气口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与座体对应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二部分。
21.可选地,底座还包括电路板,所述座体还设有充电插入口,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密封座背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且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充电插入口的一侧电性集成有充电插接母座,所述充电插接母座穿过所述密封座插接于所述充电插入口,所述密封座套接于所述充电插接母座的外周,且密封座的下端弹性过盈密封所述充电插入口内侧的边沿,上端弹性过盈抵接于所述电路板。
22.可选地,进气口为环绕所述充电插入口的弧形孔,所述挡气板为与所述进气口适配的扇环形的板块。
23.可选地,座体的底壁沿所述进气口的延伸方向还凸设有两个围板,两个围板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延伸方向的两侧,且两个围板相对的两个表面之间形成供所述挡气板滑动的滑动空间。。
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气流通道正对进气口的第一表面凸设有阻气坡,所述阻气坡包括朝向所述进气口的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进气口之间的距离沿所述调气件由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的轨迹逐渐增大;即,伴随调气件的开启程度,所述
阻气坡与进气口的之间的距离同步也逐渐增大,因此进气口未被所述调气件遮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形成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进气通道逐渐增大。避免调气件从关闭到打开的初期阶段(例如完全关闭到开启百分之十)时,吸阻削弱较大,导致难以适配口吸的现象产生,有效适配不同用户对口感的需求。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设备座体和调气件与主机的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设备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设备中底座的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底座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密封座的连接结构侧视示意图;
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密封座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3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座体和调气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调气件开启至第一阶段(口吸)时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3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调气件开启至第二阶段(肺吸)时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35.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3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7.附图标号名称附图标号名称1000雾化设备3211活动空间100主体322阻气坡10主机3221第二表面11出雾口3222第三表面12开口323过气口13雾化组件324安装槽14电源33电路板20气流通道331充电插接母座30底座40进气通道31座体50调气件311进气口51挡气板312充电插入口52驱控部313围板53支撑板32密封座531避让空间321第一表面60气流触发传感器
ꢀꢀꢀꢀ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40.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2.请参阅图1至图10,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设备1000,包括:主体100和调气件50,所述主体100包括主机10和底座30,所述主机10的一端设有与雾化组件13内部雾化气路连通的出雾口11,另一端呈开口12状设置,以供底座30安装。主机10的内部设有雾化组件13和气流通道20以及为雾化组件13提供电能的电池,例如:可充电电池。所述雾化组件13在电能的驱动下产生热量,将雾化组件13存储的待雾化溶液加热雾化成气雾后通过主机10的出雾口11排出至外界,从而替代香烟供用户抽吸。所述底座30开设有进气口311,所述气流通道20用于将进气口311与雾化组件13内部气流连通,从而为雾化组件13提供工作气流;此处,气流通道20可为主机10内部设置的独立的导气通道,也可以为电池与主机10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气流通道20,在此本技术技术方案不做限定。
43.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调气件50活动安装于所述主体100的底座30,例如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主体100、或者通过滑槽滑动安装于主体100的底座30。当所述调气件50活动至第一位置时,遮盖所述进气口311,从而使气流通道20与外界隔绝。当所述调气件50活动至第二位置时,开启所述进气口311。此处开启所述进气口311指所述调气件50活动至未遮盖所述进气口311,即进气口311被完全打开与外界连通的状态。所述调气件50由所述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气口311与所述外界的导通面积逐渐增大。
44.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20包括与所述进气口311正对的第一表面321,所述第一表面321凸设有阻气坡322,所述阻气坡322包括朝向所述进气口311的第二表面3221,且所述第二表面3221与所述进气口311之间的距离沿所述调气件50由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的轨迹逐渐增大;所述进气口311未被所述调气件50遮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表面3221之间形成与所述气流通道20连通的进气通道40。即,伴随调气件50的开启程度,所述阻气坡322与进气口311的之间的距离同步也逐渐增大,因此进气口311未被所述调气件50遮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表面3221之间形成与所述气流通道20连通的进气通道40逐渐增大。本技术有效避免调气件50从关闭到打开的初期阶段(例如完全关
闭到开启百分之十)时,吸阻削弱较大,直接由口吸的大吸阻变成肺吸的小吸阻,导致习惯口吸的消费群体难以对口吸吸阻的大小进行调节的现象产生,通过设置阻气坡322有效适配不同用户对口感的需求。
45.进一步地,如图3结合图5、图9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阻气坡322还包括第三表面3222,所述第三表面3222连接第二表面3221的最高处,且所述第三表面3222与所述进气口311之间的距离不变;所述调气件50从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表面3222首先逐渐从所述进气口311显露于外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3221最高处延伸出与进气口311所在平面平行的表面,形成第三表面3222,使得第三表面3222与进气口311之间的距离一致,即,此处形成的进气通道40高度一致,并且相对较小。为便于描述,定义从调气件50关闭进气口311至活动至第二表面3221从进气口311显露时为第一阶段,进一步活动至进气口311完全打开为第二阶段。因此,当调气件50在第一阶段活动时,由于进气通道40的高度一致,可供气流流动的区域仅受到进气口311开启程度的影响,且此处较小的进气通道40使得调节时,吸阻削弱量较小,便于口吸用户对口吸状态下的吸阻进行调节。当调气件50在第二阶段活动时,由于第二表面3221与进气口31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因此,第二表面3221与进气口311之间形成的进气通道40逐渐增大,此时,可供气流流动的区域不仅随进气开口12开启程度增大,还随着第二表面3221与进气口311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因此,在此段进行调节时吸阻削弱量较大,便于肺吸用户对肺吸状态下的吸阻进行调节。
46.具体地,如图3、图4结合图7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调气件50包括挡气板51、驱控部52及两个支撑板53,所述挡气板51位于所述进气口311内侧,所述驱控部52安装于所述挡气板51,并穿过所述进气口311位于外界,从而形成供用户操控的手柄,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驱控部52不仅限于穿过进气口311位于外界,例如,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控部52也可与进气口311外侧齐平或位于进气口311内的方式也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同时为便于用户操控,可在驱控部52的外侧表面凸设有若干骨位增强与用户手指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支撑板53间隔安装于所述挡气板51朝向所述第一表面321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一表面321抵接。此时,挡气板51的另一端与进气口311的内侧边沿抵接,驱控部52穿过所述进气口311时,被进气口311内壁限位,从而防止调气件50发生晃动的现象产生。所述两个支撑板53之间形成避让所述阻气坡322的避让空间531,所述阻气坡322位于所述避让空间531内,因此滑动时不会与阻气坡322发生干涉,并且,两个支撑板53也可通过阻气坡322实现定位导向,防止调气件50发生偏位,导致滑动不畅的现象产生。
47.具体地,第一表面321为柔性材质制备,例如硅胶或柔性橡胶等,在本技术中选用硅胶材质制备。所述两个支撑板53远离所述挡气板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321弹性抵接,所述挡气板51至少部分边缘与所述进气口311内侧边缘抵接限位,在第一表面321弹性的作用力下,挡气板51压紧于所述进气口311内侧的边缘,从而增强驱控部52滑动时的阻尼手感,并且防止支撑板53与第一表面321硬接触导致滑动时出现摩擦声。
48.进一步地,如图4结合图8、图9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阻气坡322与所述第一表面321为柔性材质一体成型制备,所述两个连接板与所述阻气坡322的两侧弹性抵接,从而进一步提升滑动时的效果,并且装配的精确性,确保进气通道40大小的精确性,防止装配时两个支撑板53与阻气坡322之间的间隙不一致,气流从阻气坡322和两个支撑板53之间的间隙流出,导致同批次的产品口感的一致性较弱的现象产生。并且伴随调气件50从第一位置
活动至第二位置时,由于阻气坡322为倾斜设置,因此与两个支撑板53的接触面逐渐减小,因此阻尼逐渐降低,从而使得调气件50在第一阶段调节时,阻力较大且削弱较小,调节更为精确,避免波动一下滑动较大的行程,当调气件50调节至第二阶段时,阻力较小,且削弱较大,便于肺吸大气流的调节,并且从手感上能让用户辨识到从口吸调节成了肺吸。
49.具体地,如图3、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底座30包括座体31、气流触发传感器60和柔性的密封座32。所述座体31内设有安装空间,且座体31的上端过盈密封插接于所述开口12,座体31的安装空间通过所述开口12与主机10内部雾化组件13的内部雾化气路连通,形成所述气流通道20的第一部分,所述座体31的下端面开设有连通外界和所述安装空间的所述进气口311。
50.所述密封座32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密封座32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内周表面过盈密封,且所述密封座32的一侧朝向所述进气口311,并与所述进气口311所在的座体31内壁之间间隔设置,形成供所述调气件50活动的活动空间3211;所述密封座32设有连通所述安装空间和所述活动空间3211的过气口323,所述过气口323与所述进气口311错位设置,以使密封座32朝向进气口311的表面至所述过气口323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表面321,且所述第一表面321与座体31对应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气流通道20的第二部分。所述密封座32还设有安装槽324,且所述安装槽324的槽口与所述气流通道20连通,所述气流触发传感器60安装于所述安装槽324内,安装槽324内的气流从槽口被抽入至气流通道20时,气流传感器被触发。此处,采用密封座32供气流触发传感器60安装,并被配置为气流通道20的第一表面321,无需额外设置其他柔性的零部件构建气流通道20的第一表面321,结构紧凑,减少产品零部件的数量,提升加工装配效率。
51.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底座30还包括电路板33,所述座体31还设有充电插入口312,所述电路板33安装于所述密封座32背离所述进气口311的一侧,且所述电路板33朝向所述充电插入口312的一侧电性集成有充电插接母座331,所述充电插接母座331穿过所述密封座32插接于所述充电插入口312,所述密封座32套接于所述充电插接母座331的外周,且密封座32的下端弹性过盈密封所述充电插入口312内侧的边沿,上端弹性过盈抵接于所述电路板33。此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座32套接于所述充电插接母座331的外周,且密封座32的下端弹性过盈抵接所述充电插入口312内侧的边沿,上端弹性过盈抵接于所述电路板33,从而将充电插入口312与充电插接母座331之间的间隙围成密闭空间。以使外界气流仅可通过进气口311流入至气流通道20的第二部分后经过所述过气口323、气流通道20的第一部分流入至雾化组件13的内部雾化气路。并且所述电路板33位于所述密封座32背离充电插入口312的一侧,从而对调气件50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调气件50受力朝向座体31内部偏位出现卡键的现象产生。
52.进一步地,如图8结合图9所示,为增强产品美学性能,所述充电插入口312位于所述座体31下端端面的中心,使得雾化设备外周表面完整,避免充电插入口312位于主机10侧壁导致刮手的现象产生。且充电插入口312设于座体31的下端,当插入充电线后不会影响用户握持使用。进一步地,为增大进气口311的面积以及调气件50的滑动行程,实现大范围气流调节,所述进气口311为环绕所述充电插入口312的弧形孔,所述挡气板51为与所述进气口311适配的扇环形的板块。相对矩形孔具备更大的滑动形成,从而使气流可调节区间变得更大,满足更多用户对不同进气量所形成的吸阻口感需求。
53.可选地,如图7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使调气件50的挡气板51滑动平稳,所述座体31内部安装空间的底壁沿所述进气口311延伸的方向还凸设有两个围板313,两个围板313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进气口311延伸方向的两侧,并与所述进气口311的造型适配成弧形。两个围板313相对的两个表面之间形成供挡气板51滑动的滑动空间,因此当用户对驱控部52施加作用力时,两个围板313对所述挡气板51进行限位导向,使得挡气板51滑动平稳,避免偏位卡键的现象产生。
5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