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台式净饮机的出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18:00: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台式净饮机,特别涉及一种台式净饮机的出水结构。


背景技术:

2.为了方便使用,人们把净水设备设计为可放置在台面上使用的台面净饮机。台面净饮机通过水泵加压增加水流流速,水压较大,在出水口处容易形成旋流,从出水口流出形成的水柱发生偏摆。用户在接水过程中,水会洒离接水容器落到桌面上,使用不便,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台式净饮机的出水结构。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台式净饮机的出水结构,包括:
6.外壳,其内部设有水腔;
7.出水部,设置在所述外壳底部,所述出水部与所述水腔连通;
8.进水部,设置在所述外壳上部,所述进水部与所述水腔连通;
9.第一挡流板,两个所述第一挡流板从所述水腔底部向上沿左右两侧内壁相对延伸,两个所述第一挡流板之间间隔形成第一流道;
10.第二挡流板,从所述水腔顶部沿所述水腔左右两侧内壁向下延伸而成,所述第二挡流板与所述水腔底部之间间隔形成第二流道;其中,
11.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位于所述进水部、所述出水部之间。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台式净饮机的出水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水经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时依次受到第一挡流板的横向挡流作用和第二挡流板的纵向挡流作用,形成十分稳定的水流后往出水部方向进行流动,能够有效避免水从出水部排出时发生偏摆而洒离装水容器如水瓶等。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下壳和盖合在所述下壳顶部的端盖,所述下壳和所述端盖之间形成所述水腔,所述出水部设置在所述端盖上,两个所述第一挡流板从所述下壳的内壁相对延伸一体成型,所述进水部设置在端盖上,所述第二挡流板在所述端盖底部向下延伸一体成型。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第一挡流板在所述水腔内为对称设置。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挡流板所在位置靠近所述进水部,沿水腔内的水流方向,所述第二挡流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流板的下游。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水部包括主出水口和副出水口,所述主出水口从所述外壳底部向下延伸而成,所述副出水口的下部从所述外壳底部环绕于所述主出水口向下延伸设置,所述副出水口上部设有若干与其下部连通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在所
述水腔底部向上延伸且上部开口。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若干所述溢流管环绕所述主出水口的中轴线等间距分布。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顶部设有与所述水腔连通的排气口,沿水腔内的水流方向,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第一挡流板和所述第二挡流板的下游。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截面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俯视图。
24.附图标记:外壳100;水腔101;下壳110;端盖120;出水部200;主出水口210;副出水口220;溢流管221;进水部300;第一挡流板400;第一流道410;第二挡流板500;第二流道510;排气口600。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水结构,其应用在台式净饮机上。出水结构包括外壳100、出水部200、进水部300、第一挡流板400和第二挡流板500。
27.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100内部为中空的水腔101,进水部300设置在外壳100上部,出水部200设置在外壳100底部,出水部200和进水部300均与水腔101连通。纯净水通过进水部300进入到水腔101内,然后通过出水部200排出供用户使用。该出水结构相当于一个纯净水中转装置。其中,第一挡流板400和第二挡流板500设置在水腔101内。如图2和图3所示,靠近进水部300的位置,两个第一挡流板400从水腔101的底部,分别沿水腔101的左右两侧的内壁向上延伸,且两个第一挡流板400左右相对设置,两个第一挡流板400之间留有一定间距的间隔,形成第一流道410,如图3所示虚线表示的区域为第一流道410。沿水流动的方向,第二挡流板500位于第一挡流板400的下游方向。第二挡流板500从水腔101的顶部沿水腔101的左右两侧内壁向下延伸而成,且第二挡流板500的底边与水腔101的底部具有一定间距,形成第二流道510,如图2所示虚线表示的区域为第二流道510。
28.使用时,该出水结构安装在台式净饮机上,其进水部300与台式净饮机的过滤装置连接,过滤装置过滤后的纯净水经过水泵加压后从进水部300进入水腔101内。纯净水刚进入水腔101内时,在加压作用下水以较高速度喷射水腔101底部,水流碰触到水腔101的侧壁后会形成乱流或旋流。水往出水部200方向流动时,两侧的第一挡流板400对水进行挡流,水
从第一流道410流出,水经过第一流道410后在横向上形成稳定的水流,在第二流道510下方往出水部200流动排出。由于进水速度较快,水在流出第一流道410前,水位快速上升且高于第二挡流板500的底侧,第二挡流板500在高度方向上对水流进行挡流。即水经过第一流道410和第二流道510时依次受到第一挡流板400的横向挡流作用和第二挡流板500的纵向挡流作用,形成十分稳定的水流后往出水部200方向进行流动,能够有效避免水从出水部200排出时发生偏摆而洒离装水容器如水瓶等。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外壳100包括下壳110和端盖120,下壳110为上敞口,端盖120可拆卸的安装在下壳110顶部。端盖120下方的下壳110内部即为水腔101。如图2所示,进水部300呈中空柱状设置在端盖120上,进水部300上下两端开口。出水部200则设置在下壳110底部,出水部200上下两端开口。第一挡流板400在下壳110内壁上延伸而出,且第一挡流板400与下壳110内壁一体成型。第二挡流板500在端盖120底部向下延伸而出,且第二挡流板500与端盖120一体成型。当端盖120盖合后,第二挡流板500左右两侧边可抵接在下壳110的左右侧壁上。拆卸端盖120后能对下壳110内部,即对水腔101进行清洗。
30.为了进一步提高水从第一流道410出来后的稳定性,两个第一挡流板400在水腔101内左右对称设置,水受到相同的挡流作用。优选的,进水部300所在位置相对于两个挡流板之间的正中位置。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水部200主要分为主出水口210和副出水口220,如图2和图3所示,主出水口210从外壳100底部向下延伸而出,呈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柱状结构,水腔101中的水主要从主出水口210向外排出。副出水口220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副出水口220的下部从外壳100外侧底部向下延伸而出,呈中空且下端开口的柱状结构,副出水口220的下部同轴环绕于主出水口210设置。副出水口220的上部位于水腔101内,副出水口220的上部主要由若干溢流管221组成,溢流管221从外壁内侧底部向上延伸而成,每个溢流管221的上部开口,可在溢流管221的上端开口,溢流管221的下端与副出水口220的下部连通。进水速度比出水速度快,水腔101中的水位不断升高,到水位高于溢流管221上部开口所在高度时,水腔101中的水会从溢流管221通过副出水口220排出。
32.进一步的,各溢流管221的分布位置为环绕于主出水口210的中轴线等间距分布,水通过副出水口220排出时形成副水柱,水从主出水口210形成的主水柱。由于各溢流管221等间距分布,多条副水柱与主水柱同时发生汇流,主水柱周向受力均匀,能避免副水柱将主水柱引发偏斜。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外壳100的顶部,即端盖120处设有排气口600,排气口600呈上下开口且中空柱状结构,从端盖120外侧向上延伸而成。排气口600与水腔101连通,利用排气口600将水腔101与外环境连通。
3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