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主机吸尘结构及智能扫洗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15:24: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扫地机器人吸尘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主机吸尘结构及智能扫洗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化科技的发展,家用的智能扫洗机器人成为必不可少的智能家居设备之一,智能扫洗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地面的清扫和拖洗作业,进而减少用户的家务工作量;智能扫洗机器人在同步运行扫地和拖洗功能时,但是扫地始终处于拖地的前端,目前智能扫洗机器人在进行请扫时,通常是通过负压将作业面上的灰尘吸入机载尘盒中,但是现有智能扫洗机器人的吸尘结构的风道仅仅延伸到主机底壳处,与底面之间存在较大的配合间隙,并且风道存在弯折导致存在阻挡问题,导致吸尘结构的负压不足,吸尘残留的问题。
3.因此,如何为智能扫洗机器人提供一种吸尘效果好的吸尘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机吸尘结构及智能扫洗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技术中智能扫洗机器人的吸尘结构吸尘效果差的问题。
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主机吸尘结构,所述主机吸尘结构安装于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底壳上,其包括:
6.吸尘仓,所述吸尘仓设置于所述主机底壳上,用于承载灰尘;
7.吸尘风道,所述吸尘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连通;
8.辅助胶条,所述辅助胶条设置于所述吸尘风道背离所述吸尘仓的一端处;
9.其中,所述吸尘风道和所述辅助胶条配合构成由吸尘仓至作业面的直道风腔。
10.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所述辅助胶条,进而可以衔接吸尘风道和工作地面之间的间隙,并形成直道风腔,既可以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吸力,又能避免风道存在台阶,阻挡灰尘进入吸尘仓,最终有效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
11.可选的,所述吸尘风道包括:
12.风道本体,所述直道风腔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中;
13.吸尘仓固定部,所述吸尘仓固定部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背离所述辅助胶条的一端处;
14.胶条连接部,所述胶条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背离所述吸尘仓固定部的一端处,所述胶条连接部包括前端固定部和后端固定部。
15.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胶条连接部,将所述风道本体与辅助胶条稳定连接,保障辅助胶条能够配合风道本体将直道风道延伸到作业面,既可以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吸力,又能避免风道存在台阶,阻挡灰尘进入吸尘仓,最终有效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
16.可选的,所述辅助胶条包括:
17.风道延伸胶条,所述风道延伸胶条设置于所述后端固定部处;
18.风道开口调节胶条,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设置于所述前端固定部处。
19.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延伸胶铁可以将直道风腔延伸到作业面,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用于调整所述直道风腔的开口面积,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所述直道风腔的开口处的吸尘压力,进一步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
20.可选的,所述风道延伸胶条包括:
21.延伸胶条本体,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直道风腔平齐设置;
22.第一环抱胶条,所述第一环抱胶条设置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的一端处;
23.第二环抱胶条,所述第二环抱胶条设置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的另一端处。
24.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的两端上设置第一环抱胶条和第二环抱胶条,进而能够在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进行扫洗作业时,所述第一环抱胶条和第二环抱胶条将延伸胶条本体两侧的灰尘引导至延伸胶条本体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
25.可选的,所述风道延伸胶条还包括:
26.支撑筋板,所述支撑筋板与所述后端固定部连接;
27.筋板连接部,所述筋板连接部均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第一环抱胶条和第二环抱胶条一体成型,且所述筋板连接部与所述支撑筋板连接。
28.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支撑基板,能够有效的提升所述风道延伸胶条的结构强度,防止所述风道延伸胶条因结构强度不足出现结构变形,保障风道的直线形结构,保障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
29.可选的,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第一环抱胶条和第二环抱胶条均包括风道延伸段和密封段;
30.所述风道延伸段与所述直道风腔平齐设置;
31.所述密封段设置于所述风道延伸段背离所述胶条连接部的一端处。
32.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段用于延伸所述直道风腔的长度,保障主机吸尘结构能够直接将风道延伸至作业面上,通过设置所述密封段进而能够进一步的缩短所述直道风腔与作业面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
33.可选的,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包括:
34.支撑基板,所述支撑基板与所述前端固定部连接;
35.基板连接部,所述基板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基板连接;
36.调节斜条部,所述调节斜条部与所述基板连接部一体连接,且所述调节斜条部背离所述基板连接部的一端朝向所述风道延伸胶条倾斜设置。
37.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斜条部能够有效的调节所述直道风腔的口部的面积,进一步的提升所述直道风腔的口部处的吸附压力。
38.可选的,所述吸尘仓包括:
39.吸尘仓体,所述吸尘仓体设置有尘室,以及分别与所述吸尘风道和尘室连通的吸尘口;
40.上端盖,所述上端盖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铰接,所述上端盖的另一端与所述吸
尘仓体卡接;
41.下端盖,所述下端盖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铰接,所述上端盖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卡接;
42.尘仓夹层盖,所述尘仓夹层盖设置于所述尘室中,且与所述吸尘仓体的内壁铰接,所述尘仓夹层盖用于将所述尘室隔离为吸尘室和通气室,且所述尘仓夹层盖上设置有负压通气槽孔;
43.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负压通气槽孔中。
44.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上端盖和下端盖,进而可以在特殊情况下手动清理所述吸尘仓体中的灰尘;通过设置尘仓夹层盖和过滤件,进而可以将灰尘与吸附负压动力源的隔离开,避免灰尘进入吸尘室中后,直接进入吸附负压动力源,损坏吸附负压动力源的结构。
45.可选的,所述吸尘仓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通气室连通的风机孔,所述主机吸尘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机孔处的吸尘风机;
46.所述吸尘仓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吸尘室连通的单向阀孔,所述吸尘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单向阀孔处的固定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单向阀组件和下端盖卡接件;所述固定架包括朝向所述吸尘室的单向阀固定部和背离所述吸尘室的卡接件固定部;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单向阀转轴、扭簧和密封挡板,所述单向阀转轴设置于所述单向阀固定部上,所述密封挡板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单向阀转轴上,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单向阀转轴上,且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密封挡板和单向阀固定部上;所述下端盖卡接件包括卡接件转轴、卡接板和复位弹性件;所述卡接件转轴设置于所述卡接件固定部上,所述卡接板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卡接件转轴上,所述复位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卡接板的上端之间,所述卡接板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下端盖卡接的端盖卡扣。
47.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所述单向阀组件,进而可以控制在风机运行时,主机吸附灰尘时密封所述单向阀孔,保障所述吸尘仓、集成风道和辅助胶条之间形成负压压力,进而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同时,在配合基站自动清洁所述吸尘仓中的灰尘时,所述风机并不运行,风机通道处于密封状态,此时,所述单向密封阀打开,进而使得所述吸尘仓、吸尘风道、辅助胶条和基站之间形成负压气路循环,提升基站对主机自动收集灰尘的效果。
48.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其中,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包括如上的主机吸尘结构。
49.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通过采用上述主机吸尘结构,进而具备较佳的灰尘收集效果。
附图说明
50.图1是本技术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1.图2是本技术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与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底壳的配合关系立体示意图;
52.图3是本技术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与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底壳的配合关系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53.图4是本技术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54.图5是本技术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的部分零部件的剖视示意图;
55.图6是本技术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56.图7是本技术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57.附图标记说明:
58.10、主机吸尘结构;11、吸尘仓;12、吸尘风道;13、辅助胶条;14、直道风腔;15、吸尘风机;20、主机底壳;111、吸尘仓体;112、上端盖;113、下端盖;114、尘仓夹层盖;115、过滤件;116、固定架;117、单向阀组件;118、下端盖卡接件;1111、尘室;1112、吸尘口;1113、吸尘室;1114、通气室;1115、风机孔;1116、单向阀孔;1141、负压通气槽孔;1161、单向阀固定部;1162、卡接件固定部;1171、单向阀转轴;2、扭簧;1173、密封挡板;1181、卡接件转轴;1182、卡接板;1183、复位弹性件;1184、端盖卡扣;121、风道本体;122、吸尘仓固定部;123、胶条连接部;1231、前端固定部;1232、后端固定部;131、风道延伸胶条;132、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11、延伸胶条本体;1312、第一环抱胶条;1313、第二环抱胶条;1314、支撑筋板;1315、筋板连接部;1316、风道延伸段;1317、密封段;1321、支撑基板;1322、基板连接部;1323、调节斜条部。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6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6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2.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主机吸尘结构10,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安装于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底壳20上,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在进行扫洗作业时,为了方便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在作业面上移动,通常配置有主动轮和从动轮,并且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底壳20必然朝向所述作业面,并且与作业面之间存在配合间隙,这就现有主机吸尘结构10通常是大间隔悬空吸附灰尘,导致现有障碍物布局坐标信息的主机吸尘结构10吸尘残留;也就是说,本技术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10也是通过智能扫洗机器
人的主机底壳20处吸取作业面上的灰尘,至于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底壳20结构则为现有技术,所述主机底壳只需要能够承载本技术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10,且能够保障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能够从其上吸取作业面上的灰尘即可。
63.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4和图5,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包括:吸尘仓11、吸尘风道12和辅助胶条13;所述吸尘仓11设置于所述主机底壳上,用于承载灰尘,即暂时存储从作业面上吸取的灰尘等垃圾;所述吸尘风道12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11连通,也就是说,所述吸尘风道12是所述吸尘仓11向外延伸的一个可以通风和灰尘的通道,作业面上的灰尘通过吸尘风道12进入所述吸尘仓11中;所述辅助胶条13设置于所述吸尘风道12背离所述吸尘仓11的一端处,也就是说,所述辅助胶条13设置于所述吸尘风道12与作业面的配合间隙处,可以将吸尘风道12延伸至作业面,缩小作业面与吸尘风道12之间的配合间隙,风道直接延伸至作业面上或者更一部的接近所述作业面,进一步的提升所述吸尘风道12和辅助胶条13在所述作业面处的负压压力,提升灰尘吸取效果,避免灰尘残留;同时,所述吸尘风道12和所述辅助胶条13配合构成由吸尘仓11至作业面的直道风腔14;也就是说,所述吸尘风道12和所述辅助胶铁配合行程有作业面至集成仓的直道风腔14,进而相对于现有风道有台阶或者折弯的结构,能够有效的避免在风道中形成阻挡效应,避免气流在集成风道和辅助胶条13内出现风速骤降,避免造成灰尘二次沉降,气的负压气流以稳定风速带动灰尘依次经辅助胶条13和吸尘风道12进入吸尘仓11中,保障灰尘吸附效果。即通过设置所述辅助胶条13,进而可以衔接吸尘风道12和工作地面之间的间隙,并形成直道风腔14,既可以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吸力,又能避免风道存在台阶,阻挡灰尘进入吸尘仓11,最终有效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效果。
64.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尘风道12包括:风道本体121、吸尘仓固定部122和胶条连接部123;所述直道风腔14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121中,即所述风道本体121为所述吸尘风道12的设置风道的主要部分;所述吸尘仓固定部122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121背离所述辅助胶条13的一端处,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尘仓11设置于所述吸尘风道12的风道本体121上,即所述吸尘仓11通过所述吸尘风道12间接安装于所述主机底壳上,当然也可以适应性的替换为直接将所述吸尘仓11安装于所述主机底壳上;所述胶条连接部123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121背离所述吸尘仓固定部122的一端处,即所述吸尘仓固定部122和胶条连接部123分别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121相对的两端处,所述胶条连接部123包括前端固定部1231和后端固定部123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前段固定部和后端固定部1232是以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进行扫洗作业时的行进方向为基准进行限定,即沿所述扫洗作业时的行进方向,所述前段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后端固定部1232的相对前端。
65.可以理解,通过设置胶条连接部123,可以将所述风道本体121与辅助胶条13稳定连接,保障辅助胶条13能够配合风道本体121将直道风道延伸到作业面,既可以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吸力,又能避免风道存在台阶,阻挡灰尘进入吸尘仓11,最终有效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效果。
66.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胶条13包括:风道延伸胶条131和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设置于所述后端固定部1232处,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用于延伸所述直道风腔14,缩小风道本体121与作业面的配合间隙;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设置于所述前端固定部1231处,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用于调
整所述直道风腔14的开口尺寸,例如通过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缩小所述知道风腔的开口尺寸,进而增加所述知道风腔的开口处的吸附压力,提升吸尘效果。也就是说,所述风道延伸胶铁可以将直道风腔14延伸到作业面,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用于调整所述直道风腔14的开口面积,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所述直道风腔14的开口处的吸尘压力,进一步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效果。
67.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包括:延伸胶条本体1311、第一环抱胶条1312和第二环抱胶条1313;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的上表面与所述直道风腔14平齐设置,进而避免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与所述风道本体121之间存在配合台阶,保障所述气流流速平稳通过延伸胶条本体1311和风道本体121,有效避免在风道本体121和延伸胶条本体1311上形成折弯或台阶凸起结构,避免上述结构对气流形成阻力,造成气流速度骤降,灰尘自所述气流中沉降,影响吸尘效果;所述第一环抱胶条1312设置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的一端处;所述第二环抱胶条1313设置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的另一端处。也就是说,通过在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的两端上设置第一环抱胶条1312和第二环抱胶条1313,进而能够在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进行扫洗作业时,所述第一环抱胶条1312和第二环抱胶条1313将延伸胶条本体1311两侧的灰尘引导至汇聚在延伸胶条本体1311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效果。
68.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4,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还包括:支撑筋板1314和筋板连接部1315;所述支撑筋板1314与所述后端固定部1232连接,所述支撑基板1321既增加了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的整体结构强度,又方便了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的安装;所述筋板连接部1315连接均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第一环抱胶条1312和第二环抱胶条1313一体成型,且所述筋板连接部1315与所述支撑筋板1314连接,可知,所述筋板连接部1315用于将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第一环抱胶条1312和第二环抱胶条1313连接在所述支撑筋板1314上。也就是说,通过设置支撑基板1321,能够有效的提升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的结构强度,防止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因结构强度不足出现结构变形,保障风道的直线形结构,保障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效果。
69.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6,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第一环抱胶条1312和第二环抱胶条1313均包括风道延伸段1316和密封段1317;所述风道延伸段1316与所述直道风腔14平齐设置;所述密封段1317设置于所述风道延伸段1316背离所述胶条连接部123的一端处。
70.可以理解,所述延伸段用于延伸所述直道风腔14的长度,保障主机吸尘结构10能够直接将风道延伸至作业面上,通过设置所述密封段1317进而能够进一步的缩短所述直道风腔14与作业面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效果。
71.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4,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包括:支撑基板1321、基板连接部1322和调节斜条部1323;所述支撑基板1321与所述前端固定部1231连接,所述支撑基板1321既增强了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的结构强度,又能方便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的装配操作;所述基板连接部1322与所述支撑基板1321连接,用于将所述调节斜条部1323安装在所述支撑基板1321上;所述调节斜条部1323与所述基板连接部1322一体连接,且所述调节斜条部1323背离所述基板连接部1322的一端朝向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倾斜设置。可以理解,所述调节斜条部1323能够有效的调节所述直道风腔14的口
部的面积,进一步的提升所述直道风腔14的口部处的吸附压力。
72.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4至图7,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尘仓11包括:吸尘仓体111、上端盖112、下端盖113、尘仓夹层盖114和过滤件115;所述吸尘仓体111设置有尘室1111,所述尘室1111用于容置吸入的灰尘,以及分别与所述吸尘风道12和尘室1111连通的吸尘口1112,即作业面的灰尘通过吸尘风道12和吸尘仓体111上的吸尘口1112进入尘室1111中;所述上端盖112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111铰接,所述上端盖112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111卡接,可知,所述上端盖112可以相对所述吸尘仓体111转动,当需要人工清理吸尘仓体111中的灰尘时,可以便捷的开启所述上端盖112;所述下端盖113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111铰接,所述上端盖112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111卡接,可知,所述下端盖113可以相对所述吸尘仓体111转动,当需要人工清理吸尘仓体111中的灰尘时,可以便捷的开启所述下端盖113;所述尘仓夹层盖114设置于所述尘室1111中,且与所述吸尘仓体111的内壁铰接,可知,所述尘仓夹层盖114也可以相对所述吸尘仓体111转动,更进一步的方便尘室1111中的灰尘,所述尘仓夹层盖114用于将所述尘室1111隔离为吸尘室1113和通气室1114,可知,所述吸尘室1113用于承载灰尘,所述通气室1114中并不承载灰尘,即负压源并不直接接触容置灰尘的吸尘室1113,而是由通气室1114进行中转,进而有效的避免灰尘被吸入负压源中,有效的保障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正常运行,且所述尘仓夹层盖114上设置有负压通气槽孔1141,所述过滤件115设置于所述负压通气槽孔1141中;也就是说,通过设置上端盖112和下端盖113,进而可以在特殊情况下手动清理所述吸尘仓体111中的灰尘;通过设置尘仓夹层盖114和过滤件115,进而可以将灰尘与吸附负压动力源的隔离开,避免灰尘进入吸尘室1113中后,直接进入吸附负压动力源,损坏吸附负压动力源的结构。
7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尘仓体11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通气室1114连通的风机孔1115,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机孔1115处的吸尘风机15;可知,所述吸尘风机15即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负压源,所述吸尘风机15通过所述风机孔1115连接所述通气孔,在通过所述过滤件115和负压通气槽孔1141为所述吸尘室1113提供负压源。
7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尘仓体111上还设置有单向阀孔1116,所述单向阀孔1116与所述吸尘室1113连通;所述吸尘仓11还包括固定架116、单向阀组件117和下端盖卡接件118;所述固定架116设置于所述单向阀孔1116处,所述单向阀组件117和下端盖卡接件118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16上;可知,所述单向阀组件117用于单向控制所述单向阀孔1116的通断,当所述主机吸尘机构通过基站进行自动清理吸尘仓11中的灰尘时,所述风机15处于关机状态,此时,所述风机孔1115和风机15的通道处于密闭状态,此时基站吸取吸尘仓11中的灰尘时,所述吸尘仓11中处于负压状态,此时若不向所述吸尘仓11中补充新空气,则集成仓中不会建立气流循环,则会导致基站不能彻底吸取集成仓中的灰尘;也就是说,通过在所述吸尘仓体111上设置单向阀孔1116和单向阀组件117,进而可以在基站对所述吸尘仓11进行自动清洁时,所述单向阀打开建立吸尘仓11、集成风道、辅助胶条13和基站的负压气路循环,提升基站对主机自动收集灰尘的效果;通过设置下端盖卡接件118,进而方便卡接所述下端盖113。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进行吸尘作业时,所述风机15运行,所述吸尘仓11通过所述集成风道和辅助胶条13与外部空气连通,因此,虽然所述吸尘仓11中处于负压状态,所述单向阀组件117并不会被负压开启。
7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116包括单向阀固定部1161和卡接件固定部1162;
所述单向阀固定部1161朝向所述吸尘室1113设置,所述卡接件固定部1162背离所述吸尘室1113设置,也就是说,所述单向阀组件117和下端盖卡接件118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16相对的两端面上,既方便单向阀组件117和下端盖卡接件118的装配,有可以有效的降低单向阀组件117和下端盖卡接件118的空间占用。
7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阀组件117包括单向阀转轴1171、扭簧1172和密封挡板1173;所述单向阀转轴1171设置于所述单向阀固定部1161上,所述密封挡板1173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单向阀转轴1171上,也就是说,所述密封挡板1173可以相对所述单向阀转轴1171摆动,所述扭簧1172套设于所述单向阀转轴1171上,且所述扭簧117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密封挡板1173和单向阀固定部1161上,可知,所述扭簧1172用于控制所述密封挡板1173是否相对所述密封挡板1173转动,所述密封挡板1173用于密封所述单向阀孔1116。
7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端盖卡接件118包括卡接件转轴1181、卡接板1182和复位弹性件1183;所述卡接件转轴1181设置于所述卡接件固定部1162上,所述卡接板118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卡接件转轴1181上,所述复位弹性件1183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16和所述卡接板1182的上端之间,所述卡接板1182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下端盖113卡接的端盖卡扣1184,可知,所述卡接板1182可以相对所述卡接件转轴1181转动,所述复位件弹簧用于控制所述卡接板1182卡接于所述下端盖113上。
78.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所述单向阀组件117,进而可以控制在风机15运行时,主机吸附灰尘时密封所述单向阀孔1116,保障所述吸尘仓11、集成风道和辅助胶条13之间形成负压压力,进而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效果;同时,在配合基站自动清洁所述吸尘仓11中的灰尘时,所述风机15并不运行,风机15通道处于密封状态,此时,所述单向密封阀打开,进而使得所述吸尘仓11、吸尘风道12、辅助胶条13和基站之间形成负压气路循环,提升基站对主机自动收集灰尘的效果。
79.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其中,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包括如上的主机吸尘结构10。可知,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通过采用上述主机吸尘结构10,进而具备较佳的灰尘收集效果。
80.综上所述,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主机吸尘结构及智能扫洗机器人,所述主机吸尘结构安装于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底壳上,其包括:吸尘仓,所述吸尘仓设置于所述主机底壳上,用于承载灰尘;吸尘风道,所述吸尘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连通;辅助胶条,所述辅助胶条设置于所述吸尘风道背离所述吸尘仓的一端处;其中,所述吸尘风道和所述辅助胶条配合构成由吸尘仓至作业面的直道风腔。可知,通过设置所述辅助胶条,进而可以衔接吸尘风道和工作地面之间的间隙,并形成直道风腔,既可以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吸力,又能避免风道存在台阶,阻挡灰尘进入吸尘仓,最终有效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
81.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