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2-12-26 11:37: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壳体(1)、多个裸电芯(2)和多个盖板(3);其中,所述壳体(1)顶端开口且其内部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4),多个所述隔板(4)将所述壳体(1)内部分隔成多个安装腔(10),每个所述安装腔(10)内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裸电芯(2);所述盖板(3)密封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0)的顶端,且所述盖板(3)与所述裸电芯(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内部中空,隔板(4)内部沿安装腔(10)深度方向平行间隔固定设置有多条筋板(41),所述筋板(41)为弹性材质,多条筋板(41)将隔板(4)内部分割为多条直形流道(40);所述壳体(1)与所述隔板(4)相连接的一个侧壁上设有进水孔(120),所述进水孔(120)对应的壳体(1)侧壁内部开设有与所述进水孔(120)相连接的进液腔室(121),所述进液腔室(121)与所述直形流道(40)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壳体(1)远离进水孔(120)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孔(140),所述出水孔(140)对应的壳体(1)侧壁内部开设有与所述出水孔(140)相连接的出液腔室(141),所述出液腔室(141)与所述直形流道(40)的出液端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隔板(4)均为金属材质,包括底板(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底铝板水平布置,所述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15)依次围合且垂直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15)底部均与底板(11)垂直连接,第一侧板(12)与第三侧板(14)平行相对,第二侧板(13)与第四侧板(15)平行相对,隔板(4)与第二侧板(13)平行,隔板(4)底端与底板(11)焊接成型,隔板(4)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12)、第三侧板(14)一体焊接成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41)的长度与隔板(4)的长度相等,所述进水孔(120)开设在第一侧板(12)外侧面上,所述进液腔室(121)位于第一侧板(12)内;所述出水孔(140)开设在第三侧板(14)外侧面上,所述出液腔室(141)位于第三侧板(14)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13)及第四侧板(15)和隔板(4)的内部结构相同,且第二侧板(13)及第四侧板(15)的两端分别与进液腔室(121)和出液腔室(141)连通。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室(121)内沿第一侧板(12)高度方向上平行间隔固定设置有多条进液分流板(1211),多条所述进液分流板(1211)将进液腔室(121)分隔为多条进液流道(1212),所述直形流道(40)的进液端分别与进液流道(1212)相连通,所述进液腔室(121)内还竖直设置有贯通多条所述进液分流板(1211)的进液汇流通道(1213),所述进水孔(120)与进液汇流通道(1213)相连接。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腔室(141)内沿第三侧板(14)高度方向上平行间隔固定设置有多条出液分流板(1411),多条所述出液分流板(1411)将出液腔室(141)分隔为多条出液流道(1412),所述直形流道(40)的出液端分别与出液流道(1412)相连通,所述出液腔室(141)内还竖直设置有贯通多条所述出液分流板(1411)的出液汇流通道(1413),所述进水孔(120)与出液汇流通道(1413)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三侧板(14)顶端内侧壁向下凹陷形成有用于安装盖板(3)的台阶(s)。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2)为卷绕式结构或叠片式结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极柱(31)和负极柱(32),裸电芯(2)的顶端设有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所述正极柱(31)与所述正极极耳(21)电连接,所述负极柱(32)与和所述负极极耳(22)电连接。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上设有安全阀(33)和注液孔(3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壳体、多个裸电芯和多个盖板;壳体顶端开口且其内部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多个安装腔,每个安装腔内分别设置一个裸电芯;盖板密封设置在安装腔的顶端,且与裸电芯相连接;隔板内部中空,隔板内部沿安装腔深度方向平行间隔固定设置有多条筋板,筋板为弹性材质,多条筋板将隔板内部分割为多条直形流道;壳体与隔板相连接的两侧板内部分别设置有进液腔室和出液腔室,直形流道的进液端和出液段分别与进液腔室和出液腔室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即可显著提升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又可以吸收裸电芯膨胀形变;还可以实现对隔板内部循环通入冷却液,从而实现对裸电芯有效换热。热。热。


技术研发人员:王韬 蒋远富 徐超强 李博一 程胜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3
技术公布日:2022/12/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