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炒茶机锅体的制作方法

2022-12-26 11:30: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茶机锅体。


背景技术:

2.在炒茶的时候,炒茶机因效率比人工炒茶有所提高进而广泛的被适用,但是炒茶的过程中多使用简单的炒茶机锅体旋转搅拌(在锅体内多设置搅拌叶),这种翻炒很容易出现不均匀,无法保证炒茶机内的茶叶在叶片上的温度和靠近锅体边缘的温度一致,同时均匀设置的搅拌叶无法模拟茶叶在炒制时(手工)翻滚散落的情形,进而无法实现翻炒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保证炒茶机锅体内茶叶受热均匀的一种炒茶机锅体。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炒茶机锅体,它包括锅体,锅体一端和动力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滚轮滑动连接;所述锅体通过动力机构和滚轮实现在机架上旋转,茶叶在锅体内充分受热,所述锅体与滚轮连接端设置拱圈,拱圈实现对锅体边缘部分的加固,同时拱圈下方滑动连接滚轮,拱圈内部设置和滚轮相匹配的轨道;所述锅体底部设置呈圆形,其一侧固定焊接链轮,链轮通过链条连接动力机构;所述锅体内部设置有叶片,通过叶片对茶叶进行均匀搅拌加热;所述叶片底部抽壳,其底部一体成型在锅体上,锅体外部对应叶片的位置上设置和叶片底部相匹配的内凹槽。
5.进一步的,所述叶片包括关于锅体中心位置两侧设置的大叶片和小叶片,大叶片的长度大于小叶片;所述大叶片、小叶片的高度自锅开口方向向里发生渐变,大叶片自外向内高度递减,小叶片自外向内高度递增;所述小叶片远离锅开口侧的厚度设置为10mm-12mm,用于储存更多热量利于茶叶加热;小叶片靠近锅开口侧的厚度设置为6mm-8mm,用于快速散热;小叶片顶端自外向内从110度到180度逐渐过渡,利于茶叶从里面向外推出。
6.再进一步的,靠近所述拱圈位置处的锅体后方设置挡火圈,所述挡火圈向着锅体中间位置偏移使得火焰不容易外泄。
7.进一步的,靠近所述拱圈位置处的锅体前方设置前档口,所述前档口焊接在锅体的顶端,用于防止飞灰自锅口进入锅体内部。
8.特别的,所述挡火圈和前档口之间的锅体设置有收口,用于限制锅体内部热量的扩散;所述收口向着锅体内部偏移10
°‑
20
°

9.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0.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锅体内叶片的改造,实现锅体内茶叶的均匀受热,通过设置抽壳的叶片将其和锅体形成一体化,避免叶片和锅体的一体成型造成的锅体内部和叶片的温度差异从而使得茶叶粘贴于锅体而焦糊,同时渐变的设置叶片高度来实现茶叶的翻滚均匀。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半剖视图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小叶片示意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大叶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18.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炒茶机无法炒茶均匀的问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炒茶装置的叶片固定或者设置在炒茶机内部,随着炒茶机锅体的旋转,叶片旋转或者随着动力机构旋转,在实际炒茶过程中因叶片的材质以及结构的问题,其与炒茶机锅体的内壁温度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也不能较快的热量传递给茶叶,因此想到减少叶片的质量在叶片一面抽壳,进而为了和锅体相匹配在锅体也开有与叶片相匹配的内槽;参阅图1-6(其中图5、6为锅体自中心轴面的剖视图)所示,其主要部分如下:
19.一种炒茶机锅体,它包括锅体100,锅体一端和动力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滚轮滑动连接;锅体100通过动力机构和滚轮实现在机架上旋转,茶叶在锅体100内充分受热,锅体100与滚轮连接端设置拱圈101,拱圈101实现对锅体100边缘部分的加固,同时拱圈101下方滑动连接滚轮,拱圈101内部设置和滚轮相匹配的轨道;而拱圈101也可以让锅体不容易变形,更大程度消除因为应力产生的锅体变形,其内部设置和滚轮相匹配的轨道可作为滚轮部分的轨道,同时让滚轮离开锅体让其温度低于锅体部分,滚轮寿命增加,而拱圈101的设置更能解决在炒制过程中冷热交替引起的锅体变形而滚轮分离的情况;
20.锅体100底部设置呈圆形,其一侧固定焊接链轮102,链轮102通过链条连接动力机构,圆形的锅底使得鲜叶在底部自然散落,不会堆积,配合转动及俯仰角度使茶叶翻炒更均匀,受热更均匀;
21.锅体100内部设置有叶片200,通过叶片200对茶叶进行均匀搅拌加热;叶片200底部抽壳,其底部一体成型在锅体100上,锅体100外部对应叶片200的位置上设置和叶片200底部相匹配的内凹槽300,将叶片200抽壳能够少叶片200的质量同时保证了叶片的温度,让鲜叶有更充分的受热,提高了锅内温度加热和散热的速度需要,为了减少茶叶在叶片200和锅体100之间的堆积,避免叶片和锅体的一体成型造成的锅体内部和叶片的温度差异从而使得茶叶粘贴于锅体而焦糊,叶片200均以圆角和锅体100接触;
22.为了配合茶叶翻滚散落,同时茶叶能够在里外冷热在一圈内形成交替混合,需要将茶叶能够翻飞的同时保证叶片表面的温度一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建立锅体100内部靠近叶片位置的温度场,在温度场等温线处渐进的形成叶片的外部轮廓,由于等温线较稠密的方向上坡度较大,而较稀疏的方向上坡度较小的特点将叶片200包括关于锅体中心位置两侧设置的大叶片201和小叶片202,大叶片201的长度大于小叶片202;大叶片201、小叶片202的高度自锅开口方向向里发生渐变,大叶片201自外向内高度递减,小叶片202自外
向内高度递增,小叶片外向内高度4公分到20公分递增;
23.同时小叶片202远离锅开口侧的厚度设置为10mm-12mm(a1),用于储存更多热量利于茶叶加热;小叶片202靠近锅开口侧的厚度设置为6mm-8mm(a2),用于快速散热;小叶片202顶端自外向内从110(b1)度到180(b2)度逐渐过渡,利于茶叶从里面向外推出彻底解决了锅底部茶叶不能快速推出的难题。
24.以下为实现叶片的修改对锅体100进行加固和挡火:拱圈101位置处的锅体100后方设置挡火圈103,挡火圈103向着锅体100中间位置偏移使得火焰不容易外泄;靠近拱圈101位置处的锅体100前方设置前档口104,前档口104焊接在锅体100的顶端,用于防止飞灰自锅口进入锅体100内部;在挡火圈103和前档口104之间的锅体100设置有收口105,用于限制锅体内部热量的扩散,同时收口105向着锅体100内部偏移10
°‑
20
°

25.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