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叶瓣可自动涨开的滑道式涨壳锚头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8:57: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涨壳锚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叶瓣可自动涨开的滑道式涨壳锚头。


背景技术:

2.21世纪是地下工程发展的鼎盛时期,地下空间资源为城市化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近50年来,我国在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城市地下铁道、水工隧道及大型地下洞室的建设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尚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3.经检索,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6256921u,申请日:2016-11-29,公开了一种叶瓣可自动涨开的滑道式涨壳锚头,涉及涨壳锚头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叶瓣可自动涨开的滑道式涨壳锚头;该实用新型,通过滑道式涨壳锚头在孔中保证叶瓣能够自动涨开,在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或额外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利用弹簧的可压缩性,使弹簧推动叶瓣涨开,产生机械锚固力,从而解决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涨壳锚头无法涨开叶瓣的问题。
4.但该装置仍存在以下缺陷:
5.一、该装置在对倾斜度较大的孔洞进行混凝土填充时,由于从尾部灌入混凝土,导致灌入的混凝土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进而影响到装置在对此类孔洞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不紧实的问题。
6.二、该装置在孔洞内发生位置失准时无法有效的调整其位置,导致装置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的效率降低,进而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叶瓣可自动涨开的滑道式涨壳锚头,解决了装置在部分孔洞内混凝土填充不紧密和孔洞内涨壳锚头调整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叶瓣可自动涨开的滑道式涨壳锚头,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圆筒状设置,且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纹管,所述第一壳体靠近第三通孔的一侧内壁开设有螺纹槽,且所述螺纹槽与螺纹管螺纹连接;
9.所述螺纹管靠近第三通孔的一侧连通安装有导管,且所述导管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锚头,所述锚头为锥形设置,且所述锚头贴合连接有第一叶瓣和第二叶瓣,所述第一叶瓣和第二叶瓣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凸块,且若干组凸块均为扇环状设置;所述第一叶瓣和第二叶瓣均包括本体壳体,且两组所述本体壳体的外壁均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孔,若干组所述第一通孔均与两组所述本体壳体连通。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靠近第一叶瓣和第二叶瓣的一端开设有两组滑轨,且两组所述滑轨分别与第一叶瓣和第二叶瓣滑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叶瓣靠近第一叶瓣的两侧壁设有若干组转轴,且若干组所述转轴均沿第二叶瓣的中轴线对称设置,若干组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均设置在第一叶瓣两侧壁的底部。
12.优选的,所述第二叶瓣靠近若干组所述转轴的两侧壁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组凹槽,且若干组所述凹槽与若干组所述转轴为一一对应设置,若干组所述转轴均与若干组所述凹槽的内壁活动贴合。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叶瓣的内壁嵌入安装有第一弹力带,且所述第一弹力带的两端均与若干组转轴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第二叶瓣的内壁嵌入安装有第二弹力带,且所述第二弹力带的两端均与若干组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靠近第一叶瓣和第二叶瓣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一组空心滑腔,且两组所述空心滑腔均与若干组第一通孔连通,两组所述空心滑腔远离第一叶瓣和第二叶瓣的一端均连通安装有一组接口。
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叶瓣可自动涨开的滑道式涨壳锚头,通过导管、螺纹管、两组空心滑腔、两组接口和若干组第一通孔的配合使用,解决了装置在倾斜角度较大的钻孔上混凝土填充不紧实的问题,还提升了装置在对倾斜度较大的孔洞进行混凝土填充时的紧密性。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叶瓣可自动涨开的滑道式涨壳锚头,通过第一弹力带、第二弹力带、若干组转轴和若干组凹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装置在孔洞内发生位置失准时的调整便捷。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23.图中:101、第一壳体;102、限位环;103、螺纹管;104、第一叶瓣;105、第二叶瓣;106、第一通孔;107、挡板;108、转轴;109、空心滑腔;110、第二通孔;111、第三通孔;112、螺纹槽;113、滑轨;114、接口;115、凸块;116、导管;117、锚头;118、凹槽;119、第一弹力带;120、第二弹力带。
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壳体101。
25.所述第一壳体101为圆筒状设置,且所述第一壳体1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102,所述第一壳体101的内壁设置有螺纹管103,且所述第一壳体101远离限位环1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叶瓣104和第二叶瓣105,所述第二叶瓣105远离第一壳体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07,且所述第二叶瓣105靠近第一叶瓣104的两侧壁设有若干组转轴108,若干组所述转轴108均沿第二叶瓣105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若干组所述转轴108的另一端均设置在第
一叶瓣104两侧壁的底部;
26.所述第一叶瓣104和第二叶瓣105均包括本体壳体,且两组所述本体壳体的外壁均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孔106,若干组所述第一通孔106均与两组所述本体壳体连通;
27.所述第一壳体10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110,且所述第一壳体10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三通孔111,所述螺纹管103均与第二通孔110和第三通孔111的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101靠近第三通孔111的一侧内壁开设有螺纹槽112,所述螺纹管103与螺纹槽112螺纹连接;
28.所述第一壳体101靠近第一叶瓣104和第二叶瓣105的一端开设有两组滑轨113,且两组所述滑轨113分别与第一叶瓣104和第二叶瓣10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1靠近第一叶瓣104和第二叶瓣105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一组空心滑腔109,且两组所述空心滑腔109均与若干组所述第一通孔106连通,两组所述空心滑腔109远离第一叶瓣104和第二叶瓣105的一端均连通安装有一组接口114;
29.所述螺纹管103靠近第三通孔111的一侧连通安装有导管116,且所述导管116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锚头117,所述锚头117为锥形设置,且所述锚头117均与第一叶瓣104和第二叶瓣105贴合连接,所述第一叶瓣104和第二叶瓣105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凸块115,且若干组凸块115均为扇环状设置;
30.所述第二叶瓣105靠近若干组所述转轴108的两侧壁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组凹槽118,且若干组所述凹槽118与若干组所述转轴108为一一对应设置,若干组所述转轴108均与若干组所述凹槽118的内壁活动贴合;
31.所述第一叶瓣104的内壁嵌入安装有第一弹力带119,且所述第一弹力带119的两端均与若干组所述转轴10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叶瓣105的内壁嵌入安装有第二弹力带120,且所述第二弹力带120的两端均与若干组所述转轴10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32.工作原理:当装置开始工作时,首先将第一壳体101插入墙壁事先开凿的孔洞中,当第一壳体101完全进入孔洞内时,操作人员一手握持住第一壳体101,另一只手握住螺纹管103,两手同时用力并通过旋转螺纹管103带动锚头117,使锚头117向操作人员站立方向滑动并带动第一叶瓣104和第二叶瓣105撑开,通过第一叶瓣104和第二叶瓣105的撑开,使装置对孔洞内提供支撑力,首先将填充物接口与两组接口114连通安装,通过若干组第一通孔106的设置,使装置可以便捷的对孔洞内进行混凝土填充,尤其针对倾斜度较高的钻孔,通过直接灌注混凝土的方法可能使孔洞内的混凝土无法填充紧实;
33.进一步的,操作人员亦可通过与螺纹管103连通后将混凝土填充物(减水剂等)注入,从而使本装置的孔洞在灌入混凝土后更加稳定、安全;
34.当装置在孔洞内部署完毕后,通过若干组转轴108、第一弹力带119和第二弹力带120的配合使用,使装置可在钻孔处进行持续的涨开,通过反向旋转螺纹管103,使第一叶瓣104和第二叶瓣105向内收缩,从而使装置解除对钻孔处的支撑,方便了操作人员对定位失准的涨壳锚头进行调整;
35.当对失准的涨壳锚头进行调整时,再次通过旋转螺纹管103,使锚头117与挡板107解除,通过锚头117与挡板107的接触,使若干组转轴108弯折,并使若干组转轴108与若干组凹槽118的内壁贴合,并最终将装置整体移出孔洞,以完成对失准涨壳锚头的调整;
36.通过导管116、螺纹管103、两组空心滑腔109、两组接口114和若干组第一通孔106
的配合使用,不急使装置可以对孔洞内进行扩张,还使装置可以通过螺纹管103对孔洞内的混凝土添加填充物,不仅提升了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还提升了装置在对倾斜度较大的孔洞进行混凝土填充时的紧密性;
37.通过第一弹力带119、第二弹力带120、若干组转轴108和若干组凹槽118的配合使用,使装置在孔洞内发生位置失准或操作人员将钻孔位置钻错时,方便了装置的取出及位置调整,不仅提升了装置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的准确性,还提升了装置整体的兼容性。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