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凯氏定氮仪消化管称量辅助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分析天平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4:32: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称量辅助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凯氏定氮仪消化管称量辅助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分析天平。


背景技术:

2.电子分析天平,称量精度高,数值显示速度快且清晰准确,还具有自动检测系统。目前国内电子分析天平称量装置基本没有配备天平称量辅助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导致待测样品发生倾洒现象,导致称量结果不准确,并且倾洒样品会对电子分析天平造成污染。尤其针对凯氏定氮仪消化管的辅助测量需求,市面上所配备的称量辅助装置的尺寸和型号有限,满足不了企业实验室的日常检测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凯氏定氮仪消化管称量辅助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分析天平来解决了使用电子分析天平检测凯氏定氮仪消化管时容易发生样品倾洒的技术问题。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凯氏定氮仪消化管称量辅助装置,包括消化管套筒和消化管底托;所述消化管套筒安装于所述消化管底托的上方,所述消化管底托用于保持所述消化管套筒的竖立状态;所述消化管底托由底托本体和支脚一体成型构成;所述支脚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支脚分布于所述底托本体的外周,所述底托本体设有半球形接触凹面,所述半球形接触凹面用于与凯氏定氮仪消化管的底面相抵接。
6.可选地,所述半球形接触凹面的中部贯穿形成第一中空部,所述第一中空部的内壁开设有减重槽,所述减重槽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所述减重槽设有至少两个,若干个所述减重槽等距间隔排列。
7.可选地,所述支脚的个数为三个,三个所述支脚等距间隔地分布于所述底托本体的外周;所述减重槽设有三个;所述减重槽与所述支脚正相对设置。
8.可选地,所述消化管套筒的筒壁开设有三个观察孔位,三个所述观察孔位分别等距间隔排布,且所述观察孔位与所述支脚正相对设置。
9.可选地,所述支脚的上表面设有贯穿所述支脚的第二中空部。
10.可选地,所述底托本体的上表面的外周设有第一倒角,所述底托本体在与所述支脚相连处设有第一圆角过渡,所述支脚的上表面与外周之间设有第二倒角,所述支脚32b的外周的转角处设有第二圆角。
11.可选地,所述消化管套筒和所述消化管底托一体成型。
12.可选地,所述称量辅助装置的材质为聚乙烯。
13.使用所述凯氏定氮仪消化管称量辅助装置的电子分析天平,包括电子分析天平和所述称量辅助装置;所述称量辅助装置的消化管底托放置于所述电子分析天平的秤盘,所
述称量辅助装置的半球形接触凹面的最低端与所述秤盘的上表面留有间隔区间。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5.凯氏定氮仪消化管可以穿入消化管套筒,放置于消化管底托上保持竖立,消化管套筒可以防止凯氏定氮仪消化管受风吹或其他外力因素而左右晃动,从而避免了待测样品倾洒的现象的发生,更具体的,半球形接触凹面与凯氏定氮仪消化管的底部同样为半球形状,能够平稳地承托凯氏定氮仪消化管,支脚的设置进一步的保证了称量辅助装置放置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应用过程的拆解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分析天平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称量辅助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称量辅助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电子分析天平2、称量辅助装置3、凯氏定氮仪消化管1、秤盘22、消化管套筒31、消化管底托32、底托本体32a、支脚32b、半球形接触凹面32a1、观察孔位31a、第一中空部32a2、减重槽32a5、第二中空部32b1、第一倒角32a3、第一圆角32a4、第二倒角32b2、第二圆角32b3。
具体实施方式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5.如图3-4所示的凯氏定氮仪消化管称量辅助装置,所述称量辅助装置3包括消化管套筒31和消化管底托32;所述消化管套筒31安装于所述消化管底托32的上方,所述消化管底托32用于保持所述消化管套筒31的竖立状态;所述消化管底托32由底托本体32a和支脚32b一体成型构成;所述支脚32b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支脚32b分布于所述底托本体32a的外周,所述底托本体32a设有半球形接触凹面32a1,所述半球形接触凹面32a1用于与凯氏定氮仪消化管1的底面相抵接。
26.具体的,凯氏定氮仪消化管1可以穿入消化管套筒31,放置于消化管底托32上保持
竖立,消化管套筒31可以防止凯氏定氮仪消化管1受风吹或其他外力因素而左右晃动,从而避免了待测样品倾洒的现象的发生,更具体的,半球形接触凹面32a1与凯氏定氮仪消化管1的底部同样为半球形状,能够平稳地承托凯氏定氮仪消化管1,支脚32b的设置进一步的保证了称量辅助装置3放置的平稳性。
27.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半球形接触凹面32a1的中部贯穿形成第一中空部32a2,所述第一中空部32a2的内壁开设有减重槽32a5,所述减重槽32a5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所述减重槽32a5设有至少两个,若干个所述减重槽32a5等距间隔排列。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空部32a2的设置可以减小半球形接触凹面32a1与凯氏定氮仪消化管1的底部的接触面积,减少磨损;第一中空部32a2和减重槽32a5可以减轻称量辅助装置3的重量,节省材料。
29.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支脚32b的个数为三个,三个所述支脚32b等距间隔地分布于所述底托本体32a的外周;所述减重槽32a5设有三个;所述减重槽32a5与所述支脚32b正相对设置。
30.在本实施例中,减重槽32a5与支脚32b分别设有3个,且减重槽32a5与支脚32b一一对应正相对设置,使得称量辅助装置3底部重量分布均匀,不会出现某侧偏重而影响称量的问题。
31.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消化管套筒31的筒壁开设有三个观察孔位31a,三个所述观察孔位31a分别等距间隔排布,且所述观察孔位31a与所述支脚32b正相对设置。
32.在本实施例中,消化管套筒31的侧面开设多个观察孔位31a,一是为了使用者在抓取称量辅助装置3时,观察孔位31a可以增加与手部的摩擦力,避免打滑导致称量辅助装置3掉落和样品撒落的问题;二是为了使用者在称量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孔位31a看到样品的导入情况,在称量过程中尽量将导入的样品置于凯氏定氮仪消化管1的底部,可以使后续样品与消化的试剂充分接触,提高消化的效率,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33.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支脚32b的上表面设有贯穿所述支脚32b的第二中空部32b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中空部32b1的设置可以减轻称量辅助装置3的重量,节省材料。
34.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底托本体32a的上表面的外周设有第一倒角32a3,所述底托本体32a在与所述支脚32b相连处设有第一圆角32a4过渡,所述支脚32b的上表面与外周之间设有第二倒角32b2,所述支脚32b的外周的转角处设有第二圆角32b3。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倒角的目的是为了去除锐边、毛刺,取拿更安全;设置圆角有利于模具制造,提高模具强度。
35.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消化管套筒31和所述消化管底托32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消化管套筒31和消化管底托32一体成型构成称量辅助装置3,不采用锁紧件或卡位件的可拆卸连接方式组合而是采用了一体成型工艺,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连接更牢靠;在生产过程中,整体结构进行模具设计和生产出模,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有助于批量生产和推广使用。
36.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称量辅助装置3的材质为聚乙烯。在本实施例中,聚乙烯材质的质地轻盈、耐酸碱、耐腐蚀、经久耐用,在使用过程中,聚乙烯材质的称量辅助装置3不会对电子分析天平2的秤盘22造成磨损,对电子分析天平2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延长了电子分析天平2的使用年限。
37.如图1或图2所示,使用所述凯氏定氮仪消化管称量辅助装置的电子分析天平,包括电子分析天平2和所述称量辅助装置3;所述称量辅助装置3的消化管底托32放置于所述电子分析天平2的秤盘22,所述称量辅助装置3的半球形接触凹面32a1的最低端与所述秤盘22的上表面留有间隔区间。
38.具体的,称量辅助装置3的半球形接触凹面32a1的最低端与秤盘22的上表面留有间隔区间,可以防止凯氏定氮仪消化管1的底部与秤盘22磕碰造成磨损。此外,目前大部分电子分析天平最大的载重一般为220克,对电子分析天平的所使用的称量辅助装置的重量要求比较严格,本实施例中,采用聚乙烯材质制备而成的称量辅助装置3的重量(67克)加上凯氏定氮仪消化管1的重量(143g)不超过220克,完全符合电子分析天平最大的载重为220克的重量要求。
39.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