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新能源太阳能卷膜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21 10:18: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技术领域,具体为新能源太阳能卷膜器系统。


背景技术:

2.在使用温室大棚种植农作物时,需要根据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并结合大棚的气候条件,对薄膜进行收卷或展开,来实现棚内的温湿度进行调节和通风。
3.如申请号为cn202021598001.8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棚pe膜收卷装置,能够实现自动收卷,避免人工收卷时出现拉力过大而造成薄膜被撕裂的现象发生,但是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不便于对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进行调节。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新能源太阳能卷膜器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能源太阳能卷膜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能源太阳能卷膜器系统,包括控制箱和光伏组件,所述控制箱内固定连接有隔板,且隔板上方安装有蓄电池,用于光电转换的所述光伏组件设置于控制箱上方,所述光伏组件包括撑杆、底板、光伏板、滑框、滑槽、滑杆、撑板和升降杆,所述控制箱左上方固定连接有撑杆,且撑杆上方转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方固定连接有光伏板,且底板右下方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滑框,所述滑框中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下方固定连接有撑板,且撑板下方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光伏板通过线路与蓄电池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内左下方固定连接有控制板,且控制板上方安设有信号接收器,所述控制板通过线路与升降杆、外置卷膜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内下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底框,且底框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线路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块、插槽和接头,所述连接块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插槽,且连接块前方固定连接有接头。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插头和接卡,所述底框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插头,且底框前部固定连接有接卡。
10.进一步的,所述底框左侧的插头通过线路与蓄电池连接,且底框右侧的插头与市电线路连接,所述插头通过插槽与连接块卡合,所述接卡通过线路与外置卷膜器连接,且接卡与接头滑动卡合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底框上方设置有用于切换线路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卡轨、卡槽、卡块和卡板,所述底框上表面开设有卡轨,且卡轨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滑动连接有卡块,且卡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与连接块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吸附板、电磁铁、弹簧和立板,所述卡板上端固定
连接有吸附板,且吸附板左方设置有电磁铁,所述吸附板右方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右方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电磁铁通过线路与蓄电池连接,所述立板与底框固定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能源太阳能卷膜器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新能源太阳能卷膜器系统,通过各部分零件之间的配合,可以对光伏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光伏板可以更好的接受光照;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光伏组件的设置,在使用装置时,可以根据光照角度使用远程遥控器发送型号,控制板通过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升降杆进行升降,从而通过撑板带动滑杆在滑槽内移动,进而通过滑框带动底板在撑杆上转动,对光伏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光伏板可以更好的接受光照;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组件的设置,在使用装置时,可以通过连接组件为外置卷膜器进行供电,切换组件可以带动连接块移动,从而分别通过左右两侧的插槽与对应的插头连接,对供电方式进行切换,且在连接块移动的过程中,接头和接卡始终保持连通,保证切换前后的稳定供电;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的切换组件设置,在长时间无光照的情况下,蓄电池无法保证供电效果,此时电磁铁断电,弹簧便可通过吸附板带动卡板在卡轨内向右移动,从而带动连接块向右移动,将供电方式由蓄电池改为市电,卡块可通过卡槽对卡板进行限制,避免卡板偏斜导致连接块无法通过插槽与插头对接。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框剖视右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控制箱;2、隔板;3、蓄电池;4、光伏组件;401、撑杆;402、底板;403、光伏板;404、滑框;405、滑槽;406、滑杆;407、撑板;408、升降杆;5、控制板;6、信号接收器;7、底框;8、连接组件;801、连接块;802、插槽;803、接头;804、插头;805、接卡;9、切换组件;901、卡轨;902、卡槽;903、卡块;904、卡板;905、吸附板;906、电磁铁;907、弹簧;908、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如图1和图4所示,新能源太阳能卷膜器系统,包括控制箱1和光伏组件4,控制箱1内固定连接有隔板2,且隔板2上方安装有蓄电池3,用于光电转换的光伏组件4设置于控制箱1上方,光伏组件4包括撑杆401、底板402、光伏板403、滑框404、滑槽405、滑杆406、撑板407和升降杆408,控制箱1左上方固定连接有撑杆401,且撑杆401上方转动连接有底板402,底板402上方固定连接有光伏板403,且底板402右下方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滑框404,滑框404中部开设有滑槽405,且滑槽405内滑动连接有滑杆406,滑杆406下方固定连接有撑板407,且撑板407下方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升降杆408,光伏板403通过线路与蓄电池3连接,控制箱1内左下方固定连接有控制板5,且控制板5上方安设有信号接收器6,控制板5
通过线路与升降杆408、外置卷膜器连接,通过光伏组件4的设置,在使用装置时,可以根据光照角度使用远程遥控器发送型号,控制板5通过信号接收器6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升降杆408进行升降,从而通过撑板407带动滑杆406在滑槽405内移动,进而通过滑框404带动底板402在撑杆401上转动,对光伏板403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光伏板403可以更好的接受光照。
2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控制箱1内下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底框7,且底框7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线路的连接组件8,连接组件8包括连接块801、插槽802和接头803,连接块801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插槽802,且连接块801前方固定连接有接头803,连接组件8还包括插头804和接卡805,底框7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插头804,且底框7前部固定连接有接卡805,底框7左侧的插头804通过线路与蓄电池3连接,且底框7右侧的插头804与市电线路连接,插头804通过插槽802与连接块801卡合,接卡805通过线路与外置卷膜器连接,且接卡805与接头803滑动卡合连接,通过连接组件8的设置,在使用装置时,可以通过连接组件8为外置卷膜器进行供电,切换组件9可以带动连接块801移动,从而分别通过左右两侧的插槽802与对应的插头804连接,对供电方式进行切换,且在连接块801移动的过程中,接头803和接卡805始终保持连通,保证切换前后的稳定供电。
2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底框7上方设置有用于切换线路的切换组件9,切换组件9包括卡轨901、卡槽902、卡块903和卡板904,底框7上表面开设有卡轨901,且卡轨901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卡槽902,卡槽902内滑动连接有卡块903,且卡块903之间固定连接有卡板904,卡板904与连接块801固定连接,切换组件9还包括吸附板905、电磁铁906、弹簧907和立板908,卡板904上端固定连接有吸附板905,且吸附板905左方设置有电磁铁906,吸附板905右方固定连接有弹簧907,且弹簧907右方固定连接有立板908,电磁铁906通过线路与蓄电池3连接,立板908与底框7固定连接,通过的切换组件9设置,在长时间无光照的情况下,蓄电池3无法保证供电效果,此时电磁铁906断电,弹簧907便可通过吸附板905带动卡板904在卡轨901内向右移动,从而带动连接块801向右移动,将供电方式由蓄电池3改为市电,卡块903可通过卡槽902对卡板904进行限制,避免卡板904偏斜导致连接块801无法通过插槽802与插头804对接。
26.综上,该新能源太阳能卷膜器系统,使用时,首先根据图1、图2、图3和图4中所示的结构,在使用装置时,可以根据光照角度使用远程遥控器发送型号,控制板5通过信号接收器6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升降杆408进行升降,从而通过撑板407带动滑杆406在滑槽405内移动,进而通过滑框404带动底板402在撑杆401上转动,对光伏板403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光伏板403可以更好的接受光照,在长时间无光照的情况下,蓄电池3无法保证供电效果,此时电磁铁906断电,弹簧907便可通过吸附板905带动卡板904在卡轨901内向右移动,从而带动连接块801向右移动,使得连接块801与左侧的插头804脱离,并通过插槽802与右侧的插头804对接,同时接头803跟随连接块801在接卡805内滑动,将供电方式由蓄电池3改为市电,卡块903可通过卡槽902对卡板904进行限制,避免卡板904偏斜导致连接块801无法通过插槽802与插头804对接,且在连接块801移动的过程中,接头803和接卡805始终保持连通,保证切换前后的稳定供电。
2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
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