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

2022-12-21 09:59: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


背景技术:

2.西洋参是一种人参不能代替的、具有特殊治疗价值的贵重补益药品,性寒、味苦,入心、肺、肾,有退热清火、补阴、生津降压之功能。而现代社会中西洋参的种植价值以野生为贵,野外林地补种次之,农田种植则最差,因为纯野生的西洋参较为稀少,目前,在国家非粮地政策的指导下,药效较好的林地补种的西洋参成为未来西洋参产业发展的主要利用对象,但是野外林地多为交通和其它辅助设施不便的地方,所以,需要设计一种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用来解决不便携带,对林下的地块适应性强,以及能够不利用电力或机械能来对西洋参进行播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方便携带,对林下的地块适应性强,能够不利用电力或机械能来对西洋参进行播种。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5.一种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6.回弹机构,用于播种西洋参时增加回弹力,所述回弹机构包括固定板和撑杆,所述固定板底面开设有盲孔,所述撑杆与所述盲孔滑动连接,所述撑杆顶面与所述盲孔底面之间固接有弹簧,所述撑杆底端转动连接有辅助组件;所述撑杆中部固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
7.播种机构,用于播种西洋参,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筒,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播种筒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播种筒内腔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播种筒内腔均分为两个分腔,所述分腔中部设置有漏料组件,所述漏料组件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分腔底端设置有冲击组件。
8.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撑脚,所述撑脚顶面与所述撑杆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撑脚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竖直设置并与所述撑杆底端侧面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板倾斜朝向远离所述撑杆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靠近所述撑杆的一侧面与所述撑杆相适配。
9.优选的,所述漏料组件包括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与所述分腔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隔板上方用于放置西洋参的种子,所述中隔板顶面开设有通孔,所述中隔板底面和顶面分别设置有绕轮和卷簧盒,所述绕轮顶面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适配的导料孔;所述绕轮和所述卷簧盒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卷簧盒与所述中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绕轮侧面绕设有卷绳,所述卷绳的一端贯穿所述播种筒侧壁并与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冲击组件包括连接筒和冲击头,所述连接筒顶端与所述分腔侧壁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底面与所述冲击头顶面固接并连通;所述冲击头中空设置,所述冲击头侧面开设有翻孔,所述翻孔内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与所述冲击头内腔底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翻板与所述翻孔相适配,所述翻板远离所述冲击头的一侧面与所述冲击头外侧壁相平齐,所述翻板靠近所述冲击头的一侧面倒有圆角。
12.优选的,所述播种筒的顶端固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分腔顶端开口;所述盖板相对侧面分别固接有把手。
13.优选的,所述分腔内还固接有若干配重块。
14.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相对侧面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拉杆通过所述滑槽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能够手动按压冲击的播种装置,实现了在不便开展机械化种植的田地进行西洋参的播种。
17.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弹簧的回弹力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既能够提高种植的效率也能够适应林下复杂的种植地,提高了林下土地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漏料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播种筒和固定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端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固定板;2、撑杆;3、弹簧;4、拉杆;5、滑槽;6、撑脚;7、第一限位板;8、第二限位板;9、播种筒;10、分隔板;11、中隔板;12、绕轮;13、卷簧盒;14、卷绳;15、连接筒;16、冲击头;17、翻板;18、盖板;1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由图1-4所示,一种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包括:
27.回弹机构,用于播种西洋参时增加回弹力,回弹机构包括固定板1和撑杆2,固定板
1底面开设有盲孔,撑杆2与盲孔滑动连接,撑杆2顶面与盲孔底面之间固接有弹簧3,撑杆2底端转动连接有辅助组件;撑杆2中部固接有拉杆4,固定板1相对侧面分别开设有滑槽5,拉杆4两端分别贯穿固定板1,且拉杆4通过滑槽5与固定板1滑动连接,滑槽5顶面与拉杆4可拆卸连接,实现了滑槽5给予拉杆4以限位;辅助组件包括撑脚6,撑脚6顶面与撑杆2底端转动连接,撑脚6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7和第二限位板8,第一限位板7竖直设置,并与撑杆2底端侧面相适配,第二限位板8倾斜朝向远离撑杆2的一侧设置,第二限位板8靠近撑杆2的一侧面与撑杆2相适配,自然状态下,撑脚6能够与撑杆2成一定角度设置,此时,第二限位板8的限位面与撑杆2侧面相抵触设置,避免撑脚6旋转角度过大,无法支撑整个装置。
28.播种机构,用于播种西洋参,播种机构包括播种筒9,播种筒9的顶端固接有盖板18,盖板18用于封闭分腔顶端开口;盖板18相对侧面分别固接有把手19。固定板1与播种筒9外侧面固定连接,播种筒9内腔设置有分隔板10,分隔板10将播种筒9内腔均分为两个分腔,分腔中部设置有漏料组件,漏料组件与拉杆4固定连接,分腔底端设置有冲击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回弹机构能够使播种机构冲击到地面时,能够利用弹簧3的回弹力将整个装置弹起,降低人工拉起所需的力量,提高工作效率。漏料组件包括中隔板11,中隔板11与分腔侧壁固定连接,中隔板11上方用于放置西洋参的种子,中隔板11顶面开设有通孔,通孔实现了分腔的上段和下段的连通,绕轮12顶面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适配的导料孔,导料孔与通孔间隔连通;中隔板11底面和顶面分别设置有绕轮12和卷簧盒13,绕轮12和卷簧盒13的输入轴固定连接,卷簧盒13与中隔板11固定连接;绕轮12侧面绕设有卷绳14,卷绳14的一端贯穿播种筒9侧壁并与拉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卷绳14与播种筒9侧壁滑动连接,便于卷绳14在绕轮12转动时能够自由伸缩。
29.冲击组件包括连接筒15和冲击头16,连接筒15顶端与分腔侧壁底端固定连接,连接筒15底面与冲击头16顶面固接并连通;冲击头16中空设置,冲击头16侧面开设有翻孔,翻孔内设置有翻板17,翻板17与冲击头16内腔底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当冲击头16冲击进入林下的地面时,土壤的挤压会将翻板17扣入翻孔内,并且当冲击头16离开地面时,翻板17会翻出翻孔;翻板17与翻孔相适配,翻板17远离冲击头16的一侧面与冲击头16外侧壁相平齐,提高冲击头16冲击入地面的效率,翻板17靠近冲击头16的一侧面倒有圆角,便于西洋参的种子落入冲击头16冲击出的坑洞中。
30.进一步的,分腔内还固接有若干配重块(附图未表示)。配重块能够增加冲击头16的冲击力度。
31.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32.当对西洋参进行播种时,将西洋参的种子灌入分腔内中隔板11上方部分,大量的西洋参的种子还能够给予本装置作为配重使用。如果随着西洋参的种子的减少,本装置回弹力不足,则还可以在分腔底端加配重。用手持两个把手19,将本装置抬起一定高度用力向地面贯入,初始情况下,撑脚6的底面低于冲击头16,则撑脚6先行与地面接触,当第一限位板7与撑杆2限位接触后,撑脚6继续给予撑杆2推力,撑杆2挤压弹簧3压缩,并且过程中冲击头16也冲击进入地面,在冲击头16与底面接触过程中,翻板17被土壤挤压翻回至翻孔内,至与冲击头16相应的外侧面平齐,直至冲击头16冲击到位。期间,在撑杆2挤压弹簧3压缩过程中会带动拉杆4向上移动,拉杆4拉动卷绳14,卷绳14带动绕轮12,绕轮12转动给予卷簧盒13输入弹性势能,并且在冲击头16冲击到位以及拉杆4也与滑槽5顶面相抵触时,绕轮12正好
转动至导料孔与通孔相连通,此时,西洋参的种子由通孔进入导料孔进而落入到冲击头16内。冲击头16冲击到位后,弹簧3的回弹力反向推挤撑杆2进而实现播种机构向上弹起,过程中翻板17在可回弹的铰链的作用下翻开,落入冲击头16中的种子借此机会,从冲击头16中进入冲击后的坑洞,实现了西洋参的播种。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