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帕金森患者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20 22:20: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康复锻炼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帕金森患者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帕金森病患者以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肢体和躯体逐渐变得僵硬,动作越来越慢,患者时常自觉手指灵活性下降,手腕僵硬、动作笨拙,双手在进行精细动作时协调性差,有的患者手部还会出现“路标现象”,当我们把患者的肘关节支起,前臂垂直放在桌面上,让患者手腕部尽量放松,正常人在此姿势下腕关节与前臂会出现大约90
°
的屈曲,而帕金森病患者腕关节却保持伸直位置,手指屈曲,就像是在铁路上竖立的路标,这是由于的腕关节周围的肌肉强直引起的;由于患者肢体肌肉僵硬,手部、腕部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写字困难,笔迹弯曲,写字越来越小,严重时无法完成扣扣子、系鞋带、使用餐具等精细动作,给患者和家人带来诸多麻烦现在通过锻炼患者的手部、腕部以及肘关节,以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但是现在患者锻炼起来动作不标准,简单的动作通常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同时锻炼进度较慢,也不便对对多个部分进行康复训练,需要他人从旁协助,达不到康复训练的目的,影响锻炼的效果和病程恢复的进度。
3.但是目前的帕金森患者自己在进行手部锻炼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1、帕金森患者自己在进行手部锻炼时,因为手部功能受限,导致动作不标准,影响锻炼效果;2、帕金森患者自己在进行手部锻炼时,锻炼进度较慢,不便对多个部分进行康复训练,需要他人从旁协助。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帕金森患者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在的帕金森患者自己在进行手部锻炼时动作不标准、及不便对多个部位进行锻炼的问题。
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内部中空的椅座,椅座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扇形盒,扇形盒前侧开设有通槽,扇形盒内经左右轴向的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一不完全齿轮前侧设有连杆,连杆前侧伸出通槽且设有前后方向的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上端相背侧分别设有前后贯通的固定盒,固定盒前侧铰接有前后方向的摇杆,两个第一不完全齿轮的相背侧分别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二不完全齿轮,摇杆可随第二不完全齿轮的转动而摆动;所述的摇杆前侧固定连接有开口朝后的容手盒,容手盒内上侧滑动连接压板,容手盒下侧开设四个上下贯通的滑槽,滑槽呈扇形排布,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柱,滑柱可位于患者相邻的两根手指之间,四个滑柱可将患者的五指撑开,压板可在容手盒内上下滑动,箱
体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矩形框,第一不完全齿轮与第二不完全齿轮可随矩形框的上下移动而依次转动。
6.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使用方便,锻炼的工作幅度统一标准,避免患者因手部功能受限导致的动作不标准影响锻炼效果,同时不需他人辅助即可完成手部、腕关节及肘关节的锻炼,提升锻炼效率和进度,增强锻炼的效果和病程恢复的进度。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8.图2是本发明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9.图3是本发明的局部剖切右视轴测图。
10.图4是本发明的局部剖切右视轴测图。
11.图5是本发明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12.图6是本发明的阶梯剖切俯视轴测图。
13.图7是本发明的局部剖切右视轴测图。
14.图8是本发明的局部剖切右视轴测图。
15.图9是本发明中左侧的容手盒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16.图10是本发明中左侧的容手盒的阶梯剖切右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8.由图1至图10给出,包括内部中空的椅座1,椅座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扇形盒2,扇形盒2前侧开设有通槽,扇形盒2内经左右轴向的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不完全齿轮3,第一不完全齿轮3前侧设有连杆,连杆前侧伸出通槽且设有前后方向的支撑板4,两个支撑板4的上端相背侧分别设有前后贯通的固定盒5,固定盒5前侧铰接有前后方向的摇杆6,两个第一不完全齿轮3的相背侧分别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二不完全齿轮7,摇杆6可随第二不完全齿轮7的转动而摆动;所述的摇杆6前侧固定连接有开口朝后的容手盒8,容手盒8内上侧滑动连接压板9,容手盒8下侧开设四个上下贯通的滑槽10,滑槽10呈扇形排布,滑槽10内滑动连接有滑柱11,滑柱11可位于患者相邻的两根手指之间,四个滑柱11可将患者的五指撑开,压板9可在容手盒8内上下滑动,箱体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矩形框12,第一不完全齿轮3与第二不完全齿轮7可随矩形框12的上下移动而依次转动。
19.为了使摇杆6可随第二不完全齿轮7的转动而摆动,所述的固定盒5内铰接有前后方向的横杆13,横杆13与摇杆6后侧分别开设有前后方向且左右贯通的腰形槽,第二不完全齿轮7与横杆13前侧分别偏心设有左右轴向的插柱14,第二不完全齿轮7上的插柱14插入横杆13后侧的腰形槽内,横杆13上的插柱14插入摇杆6后侧的腰形槽内。
20.为了使压板9可在容手盒8内上下滑动,所述的椅座1内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驱动齿轮15,驱动齿轮15位于第一不完全齿轮3下方,容手盒8上开设有空腔,空腔内经光轴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盘齿轮16,光轴上同轴设有控制盘17,控制盘17上开设有d形槽18,容手盒8内开设有上下方向且与空腔连通的竖槽,压板9上设有左右轴向的压
杆19,压杆19穿过竖槽插入d形槽18内,椅座1下侧转动连接有与转盘齿轮16对应的从动齿轮20,从动齿轮20与驱动齿轮15上分别同轴设有带轮,两个带轮经皮带连接。
21.为了使四个滑柱11可将患者的五指撑开,所述的容手盒8下侧开设有与滑槽10连通的活动腔,滑柱11下端插入活动腔内,活动腔内滑动连接有弧形的推板21,推板21前侧的弧形面可与四个滑柱11保持接触,转盘齿轮16上开设有扇形槽22,活动腔经横槽与空腔连通,推板21一侧设有伸出活动腔的l形杆23,l形杆23穿过横槽且插入空腔内,l形杆23位于转盘齿轮16与控制盘17之间,l形杆23上侧设有左右轴向且插入扇形槽22内的插杆24。
22.为了带动矩形框12上下移动,所述的椅座1内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轴向且上下对应的同步轮25,两个同步轮25经同步带26连接,同步带26上设有插入矩形框12内的矩形块27,椅座1下侧经机座设有前后轴向的电机,电机输出端与下侧的同步轮25固定连接。
23.为了使驱动齿轮15、第一不完全齿轮3及第二不完全齿轮7可随矩形框12的上下移动而依次转动,所述的椅座1后端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基板28,两个基板28的相对侧分别与矩形框12固定连接,基板28前端左右两侧自内向外分别设有齿板29、齿杆30及齿条31,齿板29可与驱动齿轮15啮合,齿杆30可与第一不完全齿轮3啮合,齿条31可与第二不完全齿轮7啮合。
24.为了使齿杆30与第一不完全齿轮3啮合与限位,所述的第一不完全齿轮3上的轮齿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占四分之一,齿杆30的前端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平面,平面位于齿杆30上轮齿的齿根与齿顶之间,第一不完全齿轮3两侧的两个轮齿可与齿杆30上的平面接触。
25.为了使齿条31与第二不完全齿轮7啮合与限位,所述的第二不完全齿轮7上的轮齿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占二分之一,齿条31的前端上侧设有平面,平面位于齿条31上轮齿的齿根与齿顶之间,第二不完全齿轮7两侧的两个轮齿可与齿条31上的平面接触。
26.为了使装置顺畅的运行,所述的滑槽10内设有弹簧,弹簧位于其对应侧的滑柱11前方,支撑板4上设有软垫,齿板29与齿条31的轮齿部分分别与齿杆30上下两侧的平面部分对应,齿板29的轮齿部分位于齿杆30轮齿部分的下方,齿条31的轮齿部分位于齿杆30轮齿部分的上方。
27.本发明在使用时,先使患者坐在椅座1上双手分别插入容手盒8内,手背位于压板9下方,滑柱11位于患者相邻的两个手指之间,手部呈自然放松状态,小臂位于支撑板4上,用固定带将患者手腕向与支撑板4缠绕固定,启动电机,电机顺时针转动,电机输出端带动下侧的同步轮25顺时针转动,下侧的同步轮25经同步带26带动矩形框12向下移动,矩形框12带动两个基板28向下移动,基板28带动齿板29、齿杆30及齿条31向下移动,齿板29与驱动齿轮15啮合,使得驱动齿轮15顺时针转动,同时第一不完全齿轮3与齿杆30下侧的平面接触,第一不完全齿轮3不发生转动,第二不完全齿轮7与齿条31下侧的平面接触,第二不完全齿轮7不发生转动;驱动齿轮15经皮带与带轮带动从动齿轮20顺时针转动,使得转盘齿轮16逆时针转动,插杆24此时在扇形槽22的圆弧部分滑动,插杆24与转盘齿轮16圆心之间的距离不变,同时转盘齿轮16经光轴带动控制盘17逆时针转动,使得压杆19在d形槽18内滑动,压杆19带动压板9向下移动对患者手背进行压平,使得患者手部从自然放松状态变成平展状态,当插杆24在扇形槽22的切线部分内滑动时,插杆24与转盘齿轮16圆心的距离逐渐增大,插杆24经l形杆23带动推板21向前移动,推板21推动四个滑柱11向前移动并挤压弹簧,滑柱11向前移
动使得患者手指舒展;当插杆24滑动至距离转盘齿轮16圆心最远距离时,插杆24此时在扇形槽22的圆弧部分滑动,插杆24与转盘齿轮16圆心之间的距离不变,此时将患者手指展开至最大,转盘齿轮16继续转动,当插杆24在扇形槽22的圆弧部分内滑动时,压杆19在d形槽18内滑动,使得压板9向上移动,不再对患者手背进行压平,当插杆24在扇形槽22的切线部分内滑动时,插杆24与转盘齿轮16圆心的距离逐渐减小,插杆24经l形杆23带动推板21向后移动,在弹簧作用力下滑柱11复位,患者手指聚集收拢,压板9与滑柱11恢复到初始状态,患者手部从平展状态变成自然放松状态,对患者手部进行锻炼;矩形框12继续向下移动,齿板29与驱动齿轮15脱离啮合,齿杆30与第一不完全齿轮3啮合,使得第一不完全齿轮3顺时针转动,第一不完全齿轮3经连杆带动支撑板4向上摆动,同时转盘齿轮16与从动齿轮20脱离啮合,将患者小臂抬起锻炼患者肘关节,在抬起的同时因为第二不完全齿轮7与第一不完全齿轮3同轴,第二不完全齿轮7上的插柱14插入横杆13后侧的腰形槽内,第二不完全齿轮7此时在齿条31的限制下不发生转动,在支撑板4向上摆动的同时,横杆13顺时针摆动,使得摆杆逆时针摆动,摆杆带动容手盒8逆时针摆动,容手盒8带动患者手部向下摆动,当支撑板4转动至竖直状态,此时患者小臂与水平面垂直时,此时患者手部、小臂及大臂呈z字形,容手盒8带动患者手部摆动对患者腕关节进行锻炼;矩形框12继续向下移动,第一不完全齿轮3与齿杆30脱离啮合与齿杆30上侧的平面接触,使得第一不完全齿轮3不发生转动,齿条31与第二不完全齿轮7啮合,使得第二不完全齿轮7顺时针转动,使得横杆13逆时针转动,横杆13带动摆杆顺时针转动,摆杆带动容手盒8顺时针转动,容手盒8带动患者手部向后摆动,当矩形框12移动至最下侧距离时,第二不完全齿轮7顺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经横杆13与摆杆的作用,使得容手盒8带动患者手部向后摆动,此时患者手部、小臂及大臂呈u字形,同步轮25继续转动,使得矩形块27在矩形框12内滑动,使得矩形块27向上移动;矩形框12向上移动,使得齿条31带动第二不完全齿轮7逆时针转动,横杆13顺时针转动,横杆13带动摆杆逆时针摆动,使得摆杆带动容手盒8向前摆动,第二不完全齿轮7逆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经横杆13与摆杆的作用,使得容手盒8带动患者手部向前摆动,对患者腕关节进行锻炼,此时患者手部、小臂及大臂呈z字形,当齿条31与第二不完全齿轮7脱离啮合,第二不完全齿轮7与齿条31下侧的平面接触,此时第二不完全齿轮7不发生转动,齿杆30与第一不完全齿轮3啮合,使得第一不完全齿轮3逆时针转动,使得支撑板4向下摆动,将患者手臂放下复位,同时第二不完全齿轮7此时在齿条31的限制下不发生转动,在支撑板4向上摆动的同时,横杆13逆时针摆动,横杆13带动摆杆顺时针转动,摆杆带动容手盒8向上摆动,当支撑板4转动至水平状态,此时患者小臂与水平面平行时,此时患者手部、小臂及大臂呈一字形,容手盒8带动患者手部摆动对患者腕关节进行锻炼;此时转盘齿轮16重新与从动齿轮20啮合,当第一不完全齿轮3与齿杆30下侧的平面接触时,齿板29重新与驱动齿轮15啮合,因为d形与扇形槽22为对称设置,使得当转盘齿轮16反转时,不影响对患者的手部进行压平和展开,当转盘齿轮16转动一周复位后,此时矩形框12移动至最上侧位置回到初始状态,此上为一个循环,先对患者手部进压平和舒展,再将患者手部恢复到自然放松状态,再抬起患者小臂,同时逐渐向下摆动患者手部,使患者手臂呈z字形,再向后摆动患者手部,使患者手臂呈u字形,然后向前摆动患者手部,使患者手
臂呈z字形,放下患者小臂的同时逐渐向上摆动患者手部,使患者手臂回到一字形,在对患者手部进行压平和舒展,再对患者手部放松,循环以上动作对患者手部功能性、腕关节及肘关节进行锻炼。
2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1、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设置了容手盒、压板、推板及滑柱,通过驱动齿轮的带动,使得压板向上移动,滑柱在推板的作用力在滑槽内滑动,对患者手部进压平和舒展,再将患者手部恢复到自然放松状态,对患者手部进行锻炼,提高手掌和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2、设置了支撑板、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二不完全齿轮、横杆及摆杆,通过第一不完全齿轮转动带动患者小臂上下摆动,对患者的肘关节进锻炼,减缓患者肢体僵直,同时通过第二不完全齿轮转动,使得横杆与摆动带动容手盒摆动,对患者腕关节进行锻炼,避免腕关节周围的肌肉强直;3、锻炼的工作幅度统一标准,避免患者因手部功能受限导致的动作不标准影响锻炼效果,同时不需他人辅助即可完成手部、腕关节及肘关节的锻炼,提升锻炼效率和进度,增强锻炼的效果和病程恢复的进度。
29.可见,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现在的帕金森患者自己在进行手部锻炼时动作不标准、及不便对多个部位进行锻炼的问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