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红火蚁诱集诱饵及其制备方法

2022-12-19 23:12: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红火蚁诱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火蚁诱集诱饵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红火蚁是原产于南美洲的重大入侵害虫,属膜翅目,蚁科,切叶蚁亚科,火蚁属。我国最早于21世纪初在台湾省发现,目前已侵入我国海南、广东、湖南、四川等省份的多个区(县)。红火蚁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破坏性大,属于杂食性害虫。红火蚁防控技术较为成熟,而对于该疫情的控制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快速发现它。在红火蚁种群较小且未在地表建立成型蚁丘的情况下,通过目测踏查难以发现,而使用诱饵诱集则能早期快速发现红火蚁。目前,火腿肠是监测红火蚁最为常用的诱饵,即将火腿肠切成薄片与烧烤签、培养皿、锡箔纸或是专用的诱集器搭配使用。然而,市售火腿肠是根据人的食用标准来设计的,其用料、工艺和添加的防腐剂对于诱集蚂蚁来说使用成本太高。而且,火腿肠切片之后在野外的保鲜性较差,其表面容易风干从而影响诱集效果。因此,亟待从饵料的品质、诱性持续时间、保质期、使用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从而开发并创制用于红火蚁监测的专用诱饵。
3.本团队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cn111406854a一种红火蚁监测专用诱饵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载体还是火腿肠(成本高),分层次添加其他物质,规避单独使用火腿肠的缺点,以火腿肠作为食诱剂存在成本高、诱饵开封后保质期短、易开裂且难以回收等问题。因此,目前需要开发一种既能有监测到红火蚁的发生情况,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开封后使用时间适当延长且易回收的红火蚁新型食诱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红火蚁诱集诱饵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红火蚁诱集诱饵,为块状固体诱饵,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制备用原料:原料肉12-14份、水85-90份、花生粉14-16份、玉米淀粉5-7份、卡拉胶1.5-2份,食用香精香料1-1.2份、亚硝酸钠0.01-0.05份、氯化钠0.25-0.5份、山梨酸钾0.05-0.1份、l-谷氨酸钠盐1份、复合磷酸盐0.1-0.5份、异抗坏血酸钠0.01-0.05份和靛蓝色食用色素0.001-0.005份;
6.所述复合磷酸盐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焦磷酸钠35%-40%、三聚磷酸钠35%-45%;六偏磷酸钠15%-30%。
7.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尺寸为1.5*1.5*0.8cm。
8.一种红火蚁诱集诱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一,原料肉去杂选精:原料肉选择鸡胸肉,剔除品质不佳的部分,冷却至3~5℃后继续加工;
10.步骤二,原料肉的腌制:首先将原料肉剪切成一立方厘米的小块,其次是制备腌制液,将小块的瘦肉放入腌制液中,混匀后于4℃条件下腌制24h;
11.步骤三,原料肉的绞制:将辅料按一定比例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腌制好的肉块中,与肉块一起混合绞制,过程中避免肉温过高,将肉与辅料混合绞制打浆至细腻的肉泥状;
12.步骤四,原材料的混合:将卡拉胶溶于水中,加热至微沸后将花生粉、玉米淀粉溶于液态胶体中,搅拌均匀后拌入肉泥,继续搅拌至均匀的流动状态,迅速倒入模具中进行冷却,冷却定型后将其切分成尺寸为1.5*1.5*0.8cm的立方体小块,随后将成品小块进行紫外灭菌;
13.步骤五,包装与贮存:将灭菌后的成品进行真空包装,然后低温贮存。
14.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一中所述原料肉需要冷却后继续进行加工;
15.步骤二中腌制液配方为:氯化钠2.5%、异抗坏血酸钠0.5%、乳酸钠0.3%、亚硝酸钠0.5%、山梨酸钾0.5%、复合磷酸盐1.5%,其中所述复合磷酸盐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焦磷酸钠35%-40%、三聚磷酸钠35%-45%;六偏磷酸钠15%-30%;肥肉的腌制液为相同百分含量的氯化钠溶液;
16.步骤三中的辅料为食用香精香料,浓度为0.8%-1%、l-谷氨酸钠盐0.5%;步骤4)中卡拉胶浓度为2%-2.5%;花生粉:玉米淀粉:肉泥=3:1:4;
17.步骤五中的包装过程为先紫外灭菌,再进行真空包装,最后加上外包装。
18.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的载体是完全脱离成品火腿肠,根据自身选择原料进行配置,在保证引诱效果的情况下把成本降低70%。
19.鸡肉作为主要风味物质可以用于快速吸引红火蚁;食用香精香料作为辅助风味物质可以增强肉类的风味;花生粉不仅作为主要载体,还具有独特的香味可以辅助快速吸引红火蚁,且载体的存在有效延长了诱饵的使用时间,有助于更准确的监测红火蚁的发生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红火蚁的诱集诱饵,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制备用原料:原料肉12-14份、水85-90份、花生粉14-16份、玉米淀粉5-7份、卡拉胶1.5-2份,食用香精香料1-1.2份、亚硝酸钠0.01-0.05份、氯化钠0.25-0.5份、山梨酸钾0.05-0.1份、l-谷氨酸钠盐1份、复合磷酸盐0.1-0.5份、异抗坏血酸钠0.01-0.05份和靛蓝色食用色素0.001-0.005份;红火蚁诱集诱饵为块状固体诱饵;其尺寸为1.5*1.5*0.8cm。
22.所述山梨酸钾的作用是防腐,所述山梨酸钾为颗粒状,以c6h7o2k计,以干基计w%为98.0~101.0。
23.所述卡拉胶的作用的增稠剂、稳定剂,所述卡拉胶为粉末状。
24.所述食用香精为膏体,食用香料为粉末状,其作用是增加肉质香味。
25.所述复合磷酸盐为粉末状,每1g复合磷酸盐包括六偏磷酸钠0.2g,三聚磷酸钠0.4g,焦磷酸钠0.4g,作为红火蚁新型食诱剂中的水分保持剂。
26.所述亚硝酸钠为粉末状,用作猪肉和鸡肉的护色剂。
27.所述氯化钠优选为分析纯氯化钠;所述氯化钠的作用是用于增味物质。
28.所述异抗坏血酸钠为粉末状,用作防腐剂。
29.所述玉米淀粉用作诱饵载体以及增稠、使载体质地更加细腻。
30.所述花生粉为诱饵的主载体,有增味作用。
31.所述食用色素为粉末状,作用是改变诱饵颜色,以免田间误食。
32.所述l-谷氨酸钠盐为颗粒状,作用是用作增味物质。
33.所述红火蚁诱饵为块状固体;其尺寸为1.5*1.5*0.8cm,由定制模具冷却定型,并由定制切块设备切分。
34.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红火蚁诱集诱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1)原料肉去杂选精:原料肉选择鸡胸肉,剔除品质不佳的部分,冷却至3~5℃后继续加工。
36.2)原料肉的腌制:首先将原料肉剪切成一立方厘米的小块,其次是制备腌制液,将小块的瘦肉放入腌制液中,混匀后于4℃条件下腌制24h。
37.3)原料肉的绞制:将辅料按一定比例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腌制好的肉块中,与肉块一起混合绞制,过程中要避免肉温过高,将肉与辅料混合绞制打浆至细腻的肉泥状。
38.4)原材料的混合:将卡拉胶按一定比例溶于水中,加热至微沸后将花生粉、玉米淀粉按一定比例溶于液态胶体中,搅拌均匀后拌入肉泥,继续搅拌至均匀的流动状态,迅速倒入模具中进行冷却,冷却定型后将其切分成尺寸为1.5*1.5*0.8cm的立方体小块,随后将成品小块进行紫外灭菌。
39.5)包装与贮存:将灭菌后的成品进行真空包装,然后低温贮存。
40.步骤1)中所述原料肉需要冷却后继续进行加工;
41.步骤2)中所述瘦肉的腌制液配方为:氯化钠2.5%、异抗坏血酸钠0.5%、乳酸钠0.3%、亚硝酸钠0.5%、山梨酸钾0.5%、复合磷酸盐1.5%,其中所述复合磷酸盐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焦磷酸钠35%~40%、三聚磷酸钠35%~45%;六偏磷酸钠15%~30%;肥肉的腌制液为相同百分含量的氯化钠溶液;
42.步骤3)中的辅料为食用香精香料,浓度为0.8%~1%、l-谷氨酸钠盐0.5%;
43.步骤4)中卡拉胶浓度为2%~2.5%;花生粉:玉米淀粉:肉泥=3:1:4;
44.步骤5)中的包装过程为先紫外灭菌,再进行真空包装,最后加上外包装。
4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红火蚁诱集诱饵在延长监测时间中的应用。
46.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红火蚁诱集诱饵在野外使用技术的应用。
47.优选的,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红火蚁诱集诱饵插在红火蚁专用监测诱集器上,使用时将诱集器在田间放置15~20min。1~20min后将诱集器上的诱饵取下并做回收处理,避免其他人或动物的田间误食。
48.所述红火蚁诱集诱饵优选的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保存:将红火蚁诱集诱饵成品存储于低温下,保质期为6个月。
49.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红火蚁诱集诱饵在延长监测时间中的应用。
50.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红火蚁诱集诱饵在野外使用技术的应用。
51.优选的,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投红火蚁诱集诱饵插在红火蚁专用监测
诱集器(zl201920459910.4)上,使用时将诱集器在田间放置15~20min。1~20min后将诱集器上的食诱剂取下并做回收处理,避免其他人或动物的田间误食。
52.所述红火蚁诱集诱饵的使用温度优选为28℃,湿度优选为66%,光照条件优选为光照14h、黑暗10h。
5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4.实施例1一种红火蚁诱集诱饵的制备
55.1、原料肉的选取:选择鸡胸肉,剔除品质不佳的部分,然后将鸡胸肉分别切成体积为一立方厘米的小块,冷却至3~5℃后继续加工。
56.2、腌制液各组分的称取、溶解:用电子称量仪依次称取腌制液的各个组分(如表1所示),总计7.9g称取后倒入250ml烧杯中,加入200ml 25℃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5min,使其充分溶解为清液;该部分能使得肉的品质得到最佳处理。
57.表1腌制液组分各称取的克数及浓度
58.序号组分名称浓度称取的重量(g)1山梨酸钾0.25%0.52异抗坏血酸钠0.3%0.63氯化钠2.5%5.04六偏磷酸钠0.1%0.25三聚磷酸钠0.2%0.46焦磷酸钠0.2%0.47亚硝酸钠0.4%0.8
59.3、肉的腌制:往上述腌制液中加入处理好的鸡胸肉小块,腌制时间为24h,腌制温度为4℃。
60.4、肉泥制备:另外配制辅料溶液,准确称取2g食用香料、8g食用香精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取腌制好的肉共200g于绞肉机中,加入辅料溶液,混合绞制成均匀的肉泥。
61.5、准确称取花生粉15g、玉米淀粉5g于250ml烧杯中,另外称取2g卡拉胶于另一烧杯中,加入85ml蒸馏水将其充分溶解,而后进入微波炉将卡拉胶溶液加热至微沸,将花生粉和玉米淀粉倒入微沸的卡拉胶溶液中并搅拌均匀,混匀后倒入模具中,常温冷却3min至定型。
62.6、将定型后的固体块状诱饵脱模,而后用切刀将其切分成1.5*1.5*0.8cm的小块,紫外灭菌后装入袋中进行真空包装。
63.实施例2实施例1的红火蚁诱集诱饵的保存
64.固体的红火蚁诱集诱饵制作完毕后,应储在干燥阴凉处进行常温储存,保存期为6个月。
65.实施例3实施例1的红火蚁诱集诱饵的使用方法及应用效果
66.1、使用方法
67.将所述投红火蚁诱集诱饵插在红火蚁专用监测诱集器(zl201920459910.4)上,使
用时将诱集器在田间放置15~20min。1~20min后将诱集器上的诱饵取下并做回收处理,避免其他人或动物的田间误食。
68.所述红火蚁诱集诱饵的使用温度优选为28℃,湿度优选为66%,光照条件优选为光照14h、黑暗10h。
69.2、应用效果
70.采用本专利所述的红火蚁诱集诱饵于田间监测红火蚁的发生情况,用同等规格的火腿肠小块作为对照诱饵。将同一块田地均等划分为6个格子,每个格子中呈两点式放置诱集器,两个诱集器上分别放置本发明中所述红火蚁诱集诱饵和火腿肠块,两个诱集器距离50cm。在诱集器插完后的5min、10min、15min时分别统计诱饵上红火蚁的数量(见表2)。
71.表2两种诱饵对红火蚁的引诱效果
[0072] 5min10min15min本专利(诱集诱饵)4.00
±
0.58a a7.50
±
0.62a b13.00
±
1.83a c对照(火腿肠块)4.50
±
0.89a a8.50
±
0.56a b10.17
±
0.65b b
[0073]
表中同列数据后相同小写字母或者同行数据后相同大写字母表示相互差异不显著(p》0.05)
[0074]
从红火蚁诱饵诱集组与对照火腿肠块组比较可以看出,短时间内即5min两种诱饵均能快速吸引红火蚁,数量上无明显差异;到15min时,本专利诱集诱饵诱到的红火蚁数量要比火腿肠块的多。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种诱饵上的红火蚁数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本专利诱饵的诱集效果则更为明显。
[0075]
由表3可以看出,本专利诱集诱饵制作成本明显要比火腿肠块的低,成本降低58%。
[0076]
表3诱饵成本分析
[0077][007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