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避免撞击的密码锁防丢伞的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19 21:28: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密码锁防丢伞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避免撞击的密码锁防丢伞的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密码锁防丢伞具(如中国专利局公开的专利申请号为2021219925692的“一种伞具防盗锁紧装置”(以下称对比专利))通常在滑环(滑动设置在伞杆上的连接伞骨并控制开伞和收伞的一种常见的伞具零件)上设置锁定件(对比专利中称为“插片”),在伞柄内设置用于锁定锁定件的密码锁等锁具,使得伞具必须在解锁后才能打开伞面使用,进而起到防丢作用。锁定操作时通常首先将伞具收拢,使得滑环上的锁定件逐渐靠近伞柄并最终与锁具上的锁定结构对应设置,然后再通过操作锁具,使锁定结构锁定锁定件。且通常现有的防丢伞技术在伞柄上还设有手拎绳,通过将手拎绳弯曲成环并固定锁止在伞柄上,方便将伞具锁定在固定物上,而手拎绳在收伞前必须为非锁定的展开状态,手拎绳的锁定也必须在收伞后才可以操作完成,否则锁定件就会撞击手拎绳的锁定端,即对锁定操作步骤有严格的顺序要求。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在手拎绳仍固定在伞柄上,或者在锁具并未将用于锁定锁定件的锁定组件解锁时,使用者就将伞具收拢,收伞时常常动作较快,较长的伞杆使锁定件在插入伞柄内部时可以达到很快的冲撞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在插入的瞬间,或多次撞击下损坏伞柄内的锁定组件,或者破坏锁定件和伞柄结构,大大降低了伞具的使用寿命,也影响了使用体验。
3.同时,现有的防丢伞具在收伞操作完成后,需要单独进行锁伞操作才能将伞具锁住进而不能打开,操作相对复杂不便。
4.此外,现有的手动伞具,伞柄上通常设置有卡接滑环的部件,目的是为了防止伞具收拢后滑环带动伞骨一起脱出伞柄进而影响收伞。上述部件的设置使得伞具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使模具成本相应增加。
5.因此,对于带有密码锁的防丢伞,其密码锁对滑环锁定件的锁定方式,非常有必要进行重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密码锁防丢伞易出现滑环上的锁定件撞击用于锁定锁定件的锁定组件导致相关零部件损坏进而降低使用寿命、伞具收拢后锁定伞具需要二次操作、伞具结构相对复杂导致模具成本增加等问题,提供一种避免刚性撞击的防丢伞的锁定装置,避免了伞具在锁定过程中锁定件与相关零部件的刚性撞击,实现伞具的收、锁操作同步完成,保证使用寿命,伞具操作更加便捷,简化结构,降低模具成本。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避免撞击的密码锁防丢伞的锁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伞杆一端的伞柄和滑动设置在伞杆上的滑环,滑环一侧设有向伞柄延伸的锁定件,伞柄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
有锁具,安装腔内还设有防撞锁止件,所述防撞锁止件与伞柄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防撞锁止件上设有防撞卡接结构,所述锁定件端部设有与防撞卡接结构斜面配合的锁定结构,收拢防丢伞时,防撞锁止件向远离锁定件的方向移动让位后复位,此时锁定结构与防撞卡接结构卡接;当锁具解锁时,锁具能够带动防撞锁止件向远离锁定件的方向移动让位,此时锁定结构与防撞卡接结构脱扣。
9.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在伞柄内设置了防撞锁止件,当伞具收拢时,锁定件向伞柄方向(即第一方向)移动并逐渐靠近防撞锁止件,当锁定件端部接触防撞锁止件时,锁定件与防撞锁止件斜面配合,防撞锁止件被逐渐下移的锁定件顶开让位,此时安装腔内的弹性件进入储能状态,直到二者斜面配合结束,防撞锁止件在弹性件释能的作用下回位,防撞卡接结构与锁定结构卡接,防撞卡接结构需要在锁具解锁后才能由锁具带动防撞锁止件将锁定件解锁,因此锁定件此时被锁定,从而实现了伞具被锁定而无法打开,此时无论锁具是否为锁止状态,收伞后锁定件都能使得防撞锁止件让位并固定锁定件,即无论在何时收伞,锁定件都不会与伞柄内的零部件刚性撞击(本技术中所述的刚性撞击是指锁定件与锁定结构直接撞击而无有效缓冲措施的撞击,是相对于本技术中的可以弹性复位的撞击而言的一种具有破坏作用的撞击方式,所力图避免的撞击是指这种刚性撞击),保证了各零件的使用寿命;而锁具的作用则是控制防撞锁止件与锁定件的脱扣,当锁具为锁止状态,防撞锁止件无法被锁具相关零件带动主动让位,从而无法使得防撞锁止件与锁定件脱扣,伞具无法打开,当锁具为解锁状态,例如当锁具为密码锁时输入了正确密码的情况下,锁具能够带动防撞锁止件移动让位,从而使得防撞锁止件与锁定件脱扣,伞具能够打开。本技术在保证防丢功能的同时,避免了锁定件与锁定结构的刚性撞击,提高了伞具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收伞的同时即完成了锁伞操作,不用再单独进行其它操作(如插入手拎绳)就可以同步完成对滑环的锁定,提高了操作便捷性,而且由于滑环的锁定件被防撞锁止件锁定,自然也就省去了传统伞具上伞柄与滑环互相卡接的结构,起到简化结构的作用。
10.所述锁具既可以是带壳的锁具或其主体部分,也可以是指以伞柄为壳体的锁具的核心部件,显然对于本技术而言,其并无实质性差别;所述滑环为连接伞骨用于将伞撑开的一种伞用零件;所述“锁具能够带动防撞锁止件”是指锁具被解锁时,锁具的相关零部件经传动作用将作用力传递到防撞锁止件使防撞锁止件运动;所述防撞锁止件的防撞卡接结构一般可设置为与锁定件接触的斜面结构,斜面的下部结构在复位后能够与锁定件卡接即可。
11.作为优选,收拢防丢伞时,所述锁定件沿第一方向靠近防撞锁止件,且所述锁定结构通过斜面配合使得防撞锁止件向远离锁定件的方向移动让位后,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防撞锁止件复位,此时锁定结构与防撞卡接结构卡接。
12.作为优选,所述锁定件为板状结构,所述锁定结构设置在锁定件宽度较窄的侧面上。
13.由于伞柄内部空间有限,板状结构的锁定件便于安装腔内部结构的布局,锁定结构既可以设置锁定件在宽度较宽的正面,也可以设置较窄在侧面上,优选设于侧面的原因为锁定件一般为滑环底部一侧的部分顺延向下延申的板状结构并深入到锁具安装腔中,锁定件空间较大的一侧恰好提供了较佳的锁具安装位置,尤其是机械密码锁,密码锁的轴宜于与锁定件较宽的面平行设置,与密码锁的轴运动方向平行的零部件容易在锁定件的侧面
与锁定件卡接或锁止,此时如果锁定结构设置在锁定件的正面,就需要通过斜面传递运动改变锁定结构的运动方向来锁止锁定件,这将显著降低传动效率,提升开锁按钮的操作力,零部件之间也易发生磨损,降低可靠性高。若密码锁的轴与锁定件较宽的面垂直,此时由于锁定件一般较宽,在伞柄的内部将不利于密码轮和轴的布置。同时,在锁定结构在侧面与锁定件卡接时,由于锁定件一般是宽而薄的板状结构,其容易在正面受力时变形,而不易在侧面受力时变形,侧面受力能够发挥锁定件在侧面的强度优势,使锁定件与锁定结构的结合更加稳定、可靠。锁定结构设置在锁定件宽度较窄的侧面上是指是指锁定结构在将锁定件锁住时,锁定结构在锁定件侧面部位的结构对锁定件的拔出进行限制。
14.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卡爪,所述防撞卡接结构为与卡爪斜面配合的防撞卡爪,所述卡爪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防撞卡爪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
15.当伞具收拢时,卡爪底端首先与防撞卡爪斜面配合将防撞锁止件顶开让位,斜面配合结束后防撞锁止件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复位,锁定件与防撞锁止件卡接。
16.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卡槽,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卡爪背离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防撞卡爪与所述卡槽卡接。
17.防撞锁止件复位后可迅速与卡槽卡接,且卡槽设置在锁定件中后可自然在锁定件端部形成卡爪,锁定件体积小、制作方便。
18.作为优选,所述锁定件为板状结构,所述锁定结构设置在锁定件宽度较宽的正面上,所述锁定结构为锁定孔,所述防撞卡接结构靠近锁定件的一侧设有斜面。
19.在一种实施例中锁定结构布置于正面,当伞具收拢时,锁定件底部首先与防撞卡接结构顶部斜面配合将防撞件顶开让位,斜面配合结束后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复位,防撞卡接结构插入锁定孔中。
20.作为优选,所述防撞锁止件上形成用于插接锁定件的插槽,插槽内壁上设有防撞卡接结构。
21.防撞锁止件可以为l形、u形、o形或“口”字形等多种形式(从伞杆向伞柄看的视角)。防撞锁止件为o形或“口”字形有利于防撞锁止件在伞柄中的稳定定,形成插槽后也有利于防撞锁止件与锁定件的卡接固定(但也可以在保留防撞卡接结构时尽量简化防撞锁止件的结构,如做成没有形成插槽的l形等形状,只要能够保证与锁定件卡接牢固即可)。
22.作为优选,所述防撞锁止件呈框型且内部形成插槽。
23.当锁定件插入插槽内,框型结构的防撞锁止件从四周合围锁定件,避免锁定件产生较大的形变,进一步保护锁定件,同时框型结构的四周能够为防撞锁止件提供可靠的固定支撑,使防撞锁止件与锁定件的卡接更加可靠、稳固。
24.作为优选,还包括手拎绳,手拎绳包括固定端和连接端,固定端固定在伞柄上,伞柄上设有用于插入连接端的插孔,安装腔内还设有锁绳件,所述锁绳件上对应插孔设有用于锁紧连接端的锁紧孔,锁紧孔朝向插孔侧的孔沿设有锥面,所述连接端上设有与锁紧孔适配的限位槽,当锁具解锁时,锁具能够带动所述锁绳件与防撞锁止件接触,以带动防撞锁止件向远离锁定件的方向移动让位,此时锁定结构与防撞卡接结构脱扣。
25.手拎绳的连接端插入插孔后,连接端继续向锁紧孔内移动,由于连接端在轴向移动过程中对锁紧孔孔沿的锥面形成侧向的推力,锁绳件与防撞锁止件同步移动让位,直到
连接端插入锁紧孔,弹性件将防撞锁止件和锁绳件复位,此时限位槽与锁紧孔配合,对连接端的轴向移动形成限位,连接端被固定,手拎绳形成环状结构,能够将伞具锁定在固定物上,由于锁绳件与防撞锁止件同步移动,无论锁具是否为锁止状态,都能将连接端插入伞柄中,操作更为方便;而当锁具解锁时,手拎绳和锁定件也能够同时解除固定;而在收伞时,锁定件也不会与锁绳件上的手拎绳撞击。
26.本技术锁绳件使用的现有技术,锁绳件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也可以采用卡位珠等现有技术,只需要手拎绳的端部在插入锁绳件时锁绳件能够实现对手拎绳端部的固定并在锁具解锁时能够拔出即可。
27.作为优选,所述锁具为机械密码锁,所述锁具上弹性连接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上设有从安装腔延伸至伞柄外的按钮,所述机械密码锁在密码轮的密码设置正确时通过按压按压部解锁,按压部带动防撞锁止件移动的方式包括直接推动、斜面传动或连杆传动。
28.本技术中的机械密码锁使用现有技术,按压部显然可以有多种方式带动防撞锁止件移动,直接推动、斜面传动、连杆传动(或经过其它的中间零件传动)均是常见的推动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对传动方式进行合理的变化。
29.作为优选,防撞锁止件为u型结构,u形结构端部设有斜面,所述锁具上弹性连接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通过所述斜面驱动防撞锁止件运动并解锁锁定件,u型结构的底边内侧设有防撞卡爪,防撞卡爪背离所述第一方向一侧设有偏向所述锁定件的斜面,锁定件对应防撞卡爪处设有锁定孔。
30.伞具按压部运动方向与防撞锁止件运动方向相同时,便于控制,但也可以通过斜面运动配合使防撞锁止件的运动方向与按压部的运动方向垂直,锁具按压方向与防撞锁止件脱扣时的运动方向垂直,以适应不同的伞柄内部结构。按压部上可以直接设置与u形结构端部设有的斜面相配合运动的斜面,也可以推动中间传动部件的斜面与u形结构端部设有的斜面配合运动。
31.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防撞锁止件,在保证防丢功能的同时,可靠避免了收伞时锁定件与伞柄内零部件的刚性撞击,提高了伞具的使用寿命;(2)收伞的同时完成锁定滑环,实现收伞、锁伞同步完成,提高使用便捷性和使用体验;(3)收伞时利用防撞锁止件实现对滑环的锁定,避免了常规伞具滑环卡接结构的设计,简化相关结构设计;(4)锁定结构设置在锁定件侧面,节省和有效利用伞柄内部空间的同时,利用锁定件侧面强度提升锁止稳定性和可靠性;(5)通过锁定件与伞柄卡接,即便锁具为解锁状态,收伞后也能始终保持收拢状态;(6)无需输入正确密码也能将手拎绳连接端插入伞柄,实现锁止,降低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34.图3是安装腔内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防撞锁止件和锁绳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锁定件与防撞卡爪卡接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第二伞柄部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是防撞锁止件和锁绳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9.图8是防撞锁止件和锁定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40.图中:1、第一伞柄部,12、套帽,2、滑环,3、手拎绳,31、限位槽,32、环形槽,4、锁定件,41、卡爪,411、第一斜面42、卡槽,43、锁定孔,5、防撞锁止件,51、插槽,52、防撞卡爪,521、第二斜面,53、联动弹簧,54,斜面,6、锁绳件,61、锁紧孔,62、复位弹簧,7、第二伞柄部,71、插孔,8、锁具,81、按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42.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避免撞击的密码锁防丢伞的锁定装置,包括滑环2、伞柄、手拎绳3、锁定件4和套帽12,滑环2滑动套接在伞杆上,弧形板状的锁定件4设置在滑环2上并向伞柄延伸,伞柄设置在伞杆的一端,伞柄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伞柄部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伞柄部7,第一伞柄部1和第二伞柄部7之间形成安装腔。
43.如图3所示,安装腔内设有锁具8、防撞锁止件5和锁绳件6,锁具8为机械密码锁(包含密码轮等零件,采用现有的机械密码锁技术),锁具8上弹性连接有按压部81,按压部81上设有从安装腔延伸至第二伞柄部7外的按钮(密码轮设置正确时可以被按动,密码轮设置不正确时无法按动),按压部81的按钮一侧板状结构与锁绳件6贴合设置。
44.如图4所示,锁绳件6与防撞锁止件5间隙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撞锁止件5和锁绳件6可以一体化设置,节省模具成本),防撞锁止件5远离锁绳件6的一端与伞柄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具体地,弹性件为套设在防撞锁止件5上的联动弹簧53,联动弹簧53端部与第二伞柄部7内壁抵接。防撞锁止件5呈框型且内部形成插槽51,锁定件4与插槽51插接,插槽51靠近联动弹簧53的一侧内壁设有防撞卡接结构,具体地,如图4、图5所示,防撞卡接结构为防撞卡爪52,其顶面为朝向锁定件向下倾斜的斜面,锁定件4底端宽度较窄的两侧设有与防撞卡爪52斜面配合的锁定结构,具体地,锁定结构包括卡爪41和卡槽42,卡槽42设置在卡爪41上方,卡爪41顶面即卡槽42的侧壁,卡爪41底面设有第一斜面411、防撞卡爪52顶面设有第二斜面521,第一斜面411与第二斜面521均沿第一方向向内倾斜。收拢防丢伞时,无论锁具8是否为锁止状态,防撞锁止件5向联动弹簧53方向平移让位后复位,此时卡爪41与防撞卡爪52卡接,如图5所示。且由于防撞锁止件5与锁绳件6间隙配合,在平移让位的过程中防撞锁止件5与锁绳件6分离(若锁绳件6与防撞锁止件5铸为一体,则是二者一同与按压部对二者的施力面分离),锁绳件6静止不动,仍能保证锁绳状态(若锁绳件6与防撞锁止件5铸为一体,由于手拎绳的连接端比较轻且一般为钢丝结构,在金属弹性应力下仍能够保持不动,锁绳件复位后即恢复对手拎绳连接端的锁定)。
45.锁定件端部向伞柄下移(即沿第一方向移动)时与防撞锁止件的斜面作用进而推动防撞锁止件的斜面远离锁定件,并在防撞卡接结构复位后使锁定件的卡槽与防撞卡接结构卡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只需要锁定件的局部突出到防撞锁止件局部的下侧即可实现这种卡接,进而限制锁定件沿伞杆轴线向上移动并脱离伞柄)。锁定件的端部应保证下移过程能够与斜面有效接触,斜面的角度一般设置为与伞杆轴线夹角为15
°
至45
°
为佳(并不限制一定在此范围内),角度越小,推动防撞锁止件需要的力度越小,但易导致有效卡接部分将变小,容易发生卡接脱扣;角度越大,推动防撞锁止件需要的力度越大,但有利于有效卡
接部分变大。防撞卡接结构及锁定结构相互配合的各自的斜面,一般为具有一定面积的坡面,不易导致锁定件在与防撞锁止件接触时局部受力过大,有利于保护锁定件,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防撞卡接结构上设置的圆弧面或圆倒角面来代替常规的平整斜面。
46.无论锁具是否为锁止状态,收伞后锁定件都能使得防撞锁止件让位并固定锁定件,即无论在何时收伞,锁定件都不会与伞柄内的零部件撞击,保证了各零件的使用寿命;而锁具的作用则是控制防撞锁止件与锁定件的脱扣,当锁具为锁止状态,防撞锁止件无法被锁具相关零件带动主动让位,从而无法使得防撞锁止件与锁定件脱扣,伞具无法打开,当锁具为解锁状态,例如当锁具为密码锁时输入了正确密码的情况下,锁具能够带动防撞锁止件移动让位,从而使得防撞锁止件与锁定件脱扣,伞具能够打开。本技术在保证防丢功能的同时,避免了锁定件与锁定结构的刚性撞击,提高了伞具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收伞的同时即完成了锁伞操作,不用再单独进行其它操作就可以同步完成对滑环的锁定,密码错误的情况下也能在收伞时完成锁定,提高了操作便捷性,而且由于滑环的锁定件被防撞锁止件锁定,自然也就省去了传统伞具上伞柄与滑环互相卡接的结构,起到简化结构的作用。
47.在另一实施例中,锁定结构也可以设置在锁定件4宽度较宽的正面上。
48.如图4、图6所示,手拎绳3包括固定端和连接端,固定端固定在第二伞柄部7上,第二伞柄部7上设有用于插入连接端的插孔71,锁绳件6上对应插孔71设有用于锁紧连接端的锁紧孔61,锁紧孔61朝向插孔71侧的孔沿设有锥形(也可以不是锥形)斜面,连接端上设有与锁紧孔61适配的限位槽31。
49.手拎绳的连接端插入插孔后,连接端继续向锁紧孔内移动,由于连接端在轴向移动过程中对锁紧孔孔沿的锥形斜面形成侧向的推力,锁绳件向防撞锁止件移动,并带动防撞锁止件一起移动让位,直到连接端插入锁紧孔,弹性件将防撞锁止件和锁绳件复位,此时限位槽与锁紧孔配合,对连接端的轴向移动形成限位,手拎绳在伞柄处形成环状结构,能够将伞具锁定在固定物上,由于锁绳件与防撞锁止件同步移动,无论锁具是否为锁止状态,都能将连接端插入伞柄中,操作更为方便;当锁具8输入正确密码解锁时,按压部81能够被向内按压,从而带动锁绳件6和防撞锁止件5共同向联动弹簧53的方向移动让位,此时卡爪与防撞卡爪脱扣,锁定件可被拔出,伞具可打开,同时,限位槽与锁紧孔脱扣,手拎绳连接端可从插孔和锁紧孔中拔出,从而能够从固定物上被解下。
50.如图7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防撞锁止件5为l形结构,相比于框型结构,省略了靠近伞柄壁一侧以及远离防撞卡爪一侧的板状结构,结构较为简易,节省材质。
51.如图8(同时结合图3)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防撞锁止件5为u型结构,u形结构端部设有斜面54,锁具8上弹性连接有按压部81,斜面54朝向锁具8设置,按压部81(按压部上设置对应的斜面或按压部推动带有斜面的中间传动件(如锁绳件等)即可,图8中未示出,此为常见做法)通过斜面54驱动防撞锁止件5运动并解锁锁定件4,u型结构的底边内侧设有防撞卡爪52,防撞卡爪52顶部为向内向下倾斜的斜面,锁定件正面对应防撞卡爪52处设有锁定孔43。当伞具收拢时,锁定件端部通过与防撞卡爪的斜面配合顶开防撞锁止件,直到防撞锁止件弹性复位,防撞卡爪插入锁定孔中,锁定件无法向上拔出;当锁具8输入正确密码解锁时,按压部81能够被向内按压,从而带动锁绳件6和防撞锁止件5共同向复位弹簧62的方向移动让位,此时让位方向与按压方向垂直,此时防撞卡爪与锁定孔43脱扣,锁定件可被拔出,伞具可打开。
52.应当指出的是,本技术中所述的锁止或锁定的概念,并非单指对锁定件或手拎绳连接端进行的一种简单固定,而是指锁定件或手拎绳的连接端被物主固定并被锁住后,他人在没有解锁密码或解锁钥匙的情况下无法解除锁定或锁止进而起到防丢作用的一种特定操作或状态。
5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