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13:05: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2.节温器总成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重要零部件,其主要用于在发动机达到一定温度后,开启大循环降低发动机温度。
3.公开号为cn20930881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集成水道式节温器总成,其解决了节温器一体性差的技术问题,但上述技术仍存在以下问题:上述节温器总成虽在节温器壳体上集成了发动机出水管、小循环出水管、暖风出水管和膨胀水箱出水管,其节温器壳体主要分为三个腔体,导致其整体布置结构仍需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发动机和整车布置,另一方面是现有节温器总成在装配及拆卸过程中操作过程繁杂,有必要对其做出进一步改进,为此,我们推出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及工程机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及工程机械,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节温器总成占用空间大、装配及拆卸过程繁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节温器总成,用于连接发动机缸盖出水口、水泵、散热器、暖风水箱以及增压器,该节温器总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开口与所述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可拆卸连接,第一腔体远离开口的一侧设有进水口;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通过进水口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节温器;第一出水管口,所述第一出水管口设在第一腔体的一侧并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一出水管口靠近第一腔体的一侧还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出水管口远离第一腔体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输入端连通;第一进水管口,所述第一进水管口设在第一腔体远离第一出水管口的一侧并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口与所述暖风水箱连通;第二出水管口,所述第二出水管口设在第二腔体远离第一出水管口的一侧并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口与所述水泵连通;第二进水管口,所述第二进水管口设在第二出水管口的一侧并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口与所述增压器连通;所述第二腔体远离第一腔体的开口端还设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散热器的输出端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管口上设有可拆卸的第二管道。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水管口上设有可拆卸的第三管道。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水管口与第三管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与第三管道之间还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节温器为蜡式节温器。
11.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孔上安装有水温传感器。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开口的外围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
13.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节温器总成。
14.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发动机,包括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节温器总成,因而其具有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节温器总成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5.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节温器总成;或包括如本技术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发动机。
16.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工程机械,包括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节温器总成,因而其具有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节温器总成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或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工程机械,包括如本技术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发动机,因而其具有如本技术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发动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上集成了发动机大小循环、暖风水箱进水、增压器回水所需的管路接口,便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的布置;该节温器总成的整体结构布置紧凑,进一步缩小了占用空间,并且与冷却系统的其它设备连接时,其部分管路布置的朝向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换调整。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一侧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一侧结构示意图。
24.图标:100-壳体,110-第一腔体,111-进水口,112-第一出水管口,113-螺纹孔,114-第一进水管口,115-第二密封圈,120-第二腔体,121-第二出水管口,122-第二进水管口,200-节温器,300-第一管道,400-第二管道,500-第三管道,510-第一密封圈,600-安装座,700-水温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
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温器总成,用于连接发动机缸盖出水口、水泵、散热器、暖风水箱以及增压器,该节温器200总成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一腔体110,所述第一腔体110的开口与所述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可拆卸连接,第一腔体110远离开口的一侧设有进水口111;第二腔体120,所述第二腔体120通过进水口111与第一腔体110连通,所述第二腔体120内设有节温器200;第一出水管口112,所述第一出水管口112设在第一腔体110的一侧并与第一腔体110连通,第一出水管口112靠近第一腔体110的一侧还设有螺纹孔113,所述第一出水管口112远离第一腔体110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输入端连通;第一进水管口114,所述第一进水管口114设在第一腔体110远离第一出水管口112的一侧并与第一腔体110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口114与所述暖风水箱连通;第二出水管口121,所述第二出水管口121设在第二腔体120远离第一出水管口112的一侧并与第二腔体120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口121与所述水泵连通;第二进水管口122,所述第二进水管口122设在第二出水管口121的一侧并与第二腔体120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口122与所述增压器连通;所述第二腔体120远离第一腔体110的开口端还设有第一管道300,所述第一管道300与散热器的输出端连通。
2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节温器总成,通过在壳体100上集成了发动机大小循环、暖风水箱进水、增压器回水所需的管路接口,便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的布置;该节温器总成的整体结构布置紧凑,进一步缩小了占用空间,并且与冷却系统的其它设备连接时,其部分管路布置的朝向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换调整。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0.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进水管口114上设有可拆卸的第二管道400;所述第二管道400,所述第二出水管口121上设有可拆卸的第三管道500;所述第二管道400、第三管道500以及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一管道300均优选采用pa66 gf30材质制造,所述第二管道400在本实施例中的朝向优选朝壳体100的内侧延伸,所述第三管道500在本实施例中的朝向优选朝壳体100的下方延伸,上述管道的具体朝向也可根据发动机的布置结构进行调整,在此不再赘述。
31.例如,同样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出水管口121与第三管道50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510;所述第一密封圈510用于防止第二出水管口121与第三管道500连接处渗漏,所述第三管道500与壳体10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32.例如,同样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腔体120与第三管道500之间还设有安装座600,所述安装座600与壳体100之间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60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安装座600与所述第三管道500之间焊接,所述安装座600靠近第二腔体120的一端开口与节温器200的尺寸大小匹配,安装座600靠近第三管道500的一端开口与第三管道500的尺寸大小匹配,其目的是由于第三管道500的朝向与第二腔体120之间角度较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制造、节约生产成本。
33.例如,所述节温器200为蜡式节温器,蜡式节温器的内部填充有感温蜡,其在达到
一定温度时融化膨胀,以推动蜡式节温器的顶杆打开阀门,实现发动机的大循环,蜡式节温器属于本领域常规设备,在此不再赘述。
34.例如,同样如图2所示,所述螺纹孔113上安装有水温传感器700,所述水温传感器700内部包含有热敏电阻,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用于反馈发动机水温,水温传感器700同样属于本领域常规设备,在此不再赘述。
35.例如,同样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腔体110开口的外围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115,所述第二密封圈115用于增强该节温器总成的密封性能。
36.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节温器总成。
37.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发动机,包括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节温器总成,因而其具有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节温器总成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38.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节温器总成;或包括如本技术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发动机。
39.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工程机械,包括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节温器总成,因而其具有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节温器总成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或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工程机械,包括如本技术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发动机,因而其具有如本技术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发动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40.如图1至图4所示,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41.当发动机刚启动冷却液温度较低时,蜡式节温器的阀门关闭,冷却液从发动机缸盖后端流出并从壳体100上的进水口111依次流入第二出水管口121和第三管道500,随后流向发动机水泵,完成发动机冷却液的小循环;
42.当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后,蜡式节温器内的感温蜡融化开启阀门,发动机冷却液开始进行大循环,具体为一部分冷却液从第一出水管口112流向整车散热器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再流入第一管道300,然后依次通过蜡式节温器的阀门、第二出水管口121、第三管道500流向水泵,完成大循环,此时进水口111未完全关闭,上述的小循环也同时存在;
43.随着冷却液温度进一步升高,蜡式节温器200的阀门下移直至完全堵住进水口111,此时发动机只进行大循环。
44.除了上述描述之外,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45.(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46.(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