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逆作业法地下工程墙体接茬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12:13: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逆作业法地下工程墙体接茬装置。


背景技术:

2.地下建(构)筑物逆作法施工工法的原理是:地下多层建(构)筑物逆作法施工是建筑深基坑施工中,主体地下结构与基坑支护结构相结合的一种施工方法。即永久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围护结构相结合、永久结构竖向构件与基坑支撑临时立柱相结合、永久结构梁板与基坑水平支撑相结合。在完成地下连续墙或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以及工程桩和逆作支撑柱桩后,地下室结构自上而下施工,利用已完成的围护结构和楼板结构自身的能力对基坑形成支护能力,地上结构在完成
±
0.000结构后向上施工。
3.通常逆作业法地下工程墙体的施工中,先将地下室的顶板和梁进行浇筑,然后在钻孔灌注桩上植筋并在植入的钢筋上绑扎地下室墙体的钢筋,然后安装地下室墙体浇筑模板,随后浇筑混凝土至模板内,完成地下室墙体的施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逆作法施工的墙体和梁非一次性浇筑完成,导致梁的下挂部分和墙之间接茬部分经常连接不充分,容易出现缝隙,从而容易导致土体内的水从钻孔灌注桩之间的缝隙流墙体后从地下室梁的下挂部分和后浇连续墙之间的连接处渗出。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在浇筑后浇连续墙时,地下室梁的下挂部分与后浇连续墙的顶部能充分结合,减少水从后浇连续墙和地下室梁的下挂部分接茬处渗出,本技术提供一种逆作业法地下工程墙体接茬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逆作业法地下工程墙体接茬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逆作业法地下工程墙体接茬装置,包括若干模板和若干第一立杆,所述模板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标高高于顶板下挂梁的底部标高,所述支撑板与顶板下挂梁之间留有空间,若干相邻所述模板之间通过若干第一连接组件连接,若干相邻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立杆设置有用于支撑模板的支撑组件,所述模板与地下室底板的上翻梁紧抵。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混凝土从支撑板与下挂梁之间的灌入下挂梁、上翻梁、支护桩和模板围成的空间内,并将混凝土灌至超过下挂梁底部标高部分,从而完成后浇连续墙的浇筑,待混凝土达到初凝时间后,拆除模板,然后将多余的伸出下挂梁混凝土凿除。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超过了下挂梁的底部,使后浇混凝土与下挂梁充分结合,从而减少后浇连续墙与下挂梁底部之间接茬不紧密导致渗漏的现象。
9.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销钉和销片,所述模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块,相互拼接的两个所述模板上相邻的第一连接块一一对应,所述销片从两个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块穿过,所述销钉穿过销片,并且所述销钉与销片卡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销钉卡紧销片,使两块相邻的第一连接块相互紧抵,从而使两块相邻的模板之间相互紧抵,加强了模板之间的连接,减少在浇筑后浇连续墙的过程中出现涨摸和漏浆的情况。
11.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螺杆,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块,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二连接块一一对应,所述连接螺杆从两个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块穿过,所述连接螺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与第二连接块紧抵。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螺杆两端的固定螺母分别紧抵两块第二连接块,从而使两块连接块相互抵紧,进而使两块支撑板之间相互紧抵,减少在浇筑后续连续墙的过程中出现漏浆的情况。
13.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和调节套管,所述第一立杆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调节套管设置在第一立杆上,所述调节套管与第一调节孔连通,所述第一调节孔内穿设有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与调节套管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座螺栓连接在模板上,所述支撑座与第一调节螺杆从调节套管伸出的一端转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第一调节螺杆,第一调节螺杆推动支撑座抵着模板,从而实现了对模板的支撑,减少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冲击力过大导致模板坍塌的情况。
15.可选的,所述第一立杆上设置有斜杆,所述斜杆远离第一立杆的一端设置在地下室底板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杆为第一立杆提供支撑作用,减少在浇筑混凝土时第一立杆出现倒塌的情况,提高了第一立杆的稳固性。
17.可选的,所述第一立杆上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开设有第一孔洞,所述斜杆上开设有第二孔洞,所述第一孔洞内穿设有第二立杆,所述第二立杆穿过第二孔洞并固定在地下室底板上,所述第二立杆靠近地下室顶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调节螺杆远离第二立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抵紧支撑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调节第二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带动抵接块抵紧支撑板的侧面,从而为支撑板的侧面提供了支撑作用,减少支撑板的侧面在浇筑混凝土时受到混凝土的压力导致断裂的情况。
19.可选的,所述模板上螺栓连接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上铰接有斜撑套筒,所述斜撑套筒上螺纹连接有斜撑螺杆,所述斜撑螺杆远离斜撑套筒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螺栓连接在地下室底板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支座固定在地下室底板上,然后转动斜撑套筒,斜撑套筒调动第一支座固定抵在模板上,然后将第一支座与模板固定,从而加强了对模板的支撑。
21.可选的,所述第一立杆远离底板的一端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螺纹连接有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远离第一立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支撑板抵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支撑螺杆,支撑螺杆带动支撑块抵接支撑板底部,减少混凝土将支撑板与压变形或混凝土将模板与支撑板的连接出压裂的情况。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模板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在浇筑后浇连续墙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没过下挂梁的底部,位于下挂梁底部以上的混凝土受重力作用下压,从而使下挂梁底部与混凝土充分结合,从而减少了后浇连续墙与下挂梁之间的接茬缝隙,减少水从接茬缝隙中渗漏的情况,提高了后浇连续墙的防水效果;
25.2.通过销钉和销片使第一连接块之间相互抵紧,从而加强了模板之间的连接,连接螺杆和固定螺母使第二连接块之间相互抵紧,加强了支撑板之间的连接,提高了模板整体的稳定性,减少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模板和支撑板出现涨摸和漏浆的情况。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8.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调节套筒、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模板;11、支撑板;111、第二连接块;12、第一支座;13、第二支座;14、斜撑套筒;15、斜撑螺杆;16、第一连接块;17、调节槽;18、支撑螺杆;19、支撑块;2、第一立杆;21、斜杆、211、第二孔洞;22、第一调节孔;23、横杆;231、第一孔洞;3、支撑组件;31、支撑座;32、第一调节螺杆;33、调节套管;4、第一连接组件;41、销钉;42、销片;5、第二连接组件;51、连接螺杆;52、固定螺母;6、第二立杆;61、第二调节孔;62、第二调节螺杆;63、抵接块;7、下挂梁;8、上翻梁;9、后浇连续墙。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逆作业法地下工程墙体接茬装置。
33.如图1,逆作业法地下工程墙体接茬装置包括若干模板1和若干第一立杆2,第一立杆2螺栓连接在地下室底板上,第一立杆2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模板1的支撑组件3,第一立杆2与模板1一一对应,模板1立在地下室底板上并且模板1靠近地下室底板的一端与地下室底板的上翻梁8抵接。模板1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呈漏斗状,支撑板11由一块斜板和一块立板组成,支撑板11的斜板顶部标高高于下挂梁7的底面标高,支撑板11的斜板与下挂梁7之间留有浇筑混凝土和插入振捣棒的空间,支撑板11的立板的顶部与地下室顶板之间留有浇筑混凝土和插入振捣棒的空间。相邻的模板1之间通过若干第一连接组件4连接,相邻的支撑板11之间通过若干第二连接组件5连接。
34.第一立杆2背离模板1的一侧设置有斜杆21,斜杆21远离第一立杆2的一端螺栓连接在地下室底板上。地下室底板上螺栓连接有第二支座13,第二支座13上铰接有斜撑螺杆15,斜撑螺杆15的螺纹连接有斜撑套筒14,斜撑套筒14远离第二支座13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支座12,第一支座12螺栓连接在模板1上。
35.在安装模板1时,将第一立杆2和斜杆21固定在地下室底板上,然后将模板1立在地下室底板上并使模板1与上翻梁8抵接,接着用若干第一连接组件4将相邻模板1之间连接,随后用支撑组件3将模板1抵接并调整好模板1的垂直度,接着将第二支座13固定在地下室
底板上,然后拧动斜撑套筒14,斜撑套筒14带动第一支座12抵接模板1并将第一支座12与模板1螺栓连接。
36.在浇筑过程中,将混凝土从支撑板11与地下室顶板之间的空间灌入模板1与支护桩围成的空间并使混凝土没过下挂梁7的底部,当混凝土与支撑板11的立板顶面平齐时,停止浇筑混凝土,支撑板11的混凝土受自身重力作用向下挤压,使模板1内的混凝土与下挂梁7的底部充分接触,带混凝土达到初凝时间后,后浇连续墙9成型并拆除模板1,随后将支撑板11上围成的多余混凝土块剔凿,从而完成后浇连续墙9的施工,后浇连续墙9的顶部与下挂梁7的底部紧密接茬,从而减少水从后浇连续墙9的顶部和下挂梁7的底部之间的缝隙流出导致后浇连续墙9渗漏的情况。
37.如图2,第一连接组件4包括销钉41和销片42,模板1的两侧沿着高度方向均等距排列有若干第一连接块16,相邻模板1相互靠近的两排第一连接块16一一对应,第一连接块16上开设有孔洞,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块16上的孔洞相连通,销钉41通过孔洞穿过相对应的两个第一连接块16,销钉41上开设有固定孔,销片42从固定孔穿过并卡接在销钉41上,相对应的两个第一连接块16相互抵紧。
38.在使用过程中,将相邻的模板1拼接后,用若干销钉41将若干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块16,然后在销钉41上钉上销片42,从而使模板1之间紧密连接相抵,减少模板1拼接缝出现漏浆的情况。
39.如图3,第二连接组件5包括连接螺杆51,支撑板11的斜板和立板的两侧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块111,第二连接块111沿着支撑板11的斜板的长度方向等距排列,第二连接块111沿着支撑板11的立板的高度方向等距排列,相邻的支撑板11相互拼接的一侧上的第二连接块111上一一对应,第二连接块111上开设有通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块111的通孔相互连通,连接螺杆51通过通孔穿过两个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块111,连接螺杆51的两端均螺纹有固定螺母52,固定螺母52与第二连接块111紧抵。
40.在使用过程中,拧紧固定螺母52,从而使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块111之间紧抵,进而使支撑板11之间相互紧抵减少支撑板11拼缝漏浆。
41.如图1和图4,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座31、第一调节螺杆32和调节套管33,第一立杆2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22,调节套管33固定在第一立杆2上,调节套管33与第一立杆2相互垂直,调节套管33与第一调节孔22连通,第一调节螺杆32穿过第一调节孔22并从调节套管33穿出,第一调节螺杆32与第一调节套管33螺纹连接,第一调节螺杆32与模板1垂直,第一调节螺杆32远离第一立杆2的一端与支撑座31转动连接,支撑座31螺栓连接在模板1上。
42.在使用过程中,拧动第一调节螺杆32,使第一调节螺杆32带动支撑座31紧抵着模板1,同时方便调节模板1的垂直度,当模板1垂直度调节完成并与支撑座31紧抵,将支撑座31螺栓连接在模板1上,从而完成了对模板1的支撑,降低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爆模或者涨摸的风险。
43.如图1和图4,第一立杆2背离模板1的一侧固定有横杆23,横杆23与第一立杆2相互垂直,横杆23与斜杆21位于同一平面上,横杆23上开设有第一孔洞231,斜杆21开设有第二孔洞211,第一孔洞231与第二孔洞211相对应,第一孔洞231穿设有第二立杆6,第二立杆6穿过第二孔洞211并固定在地下室底板上,第一立杆2与第二立杆6相互平行,第二立杆6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调节孔61,第二调节孔61的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杆62,第二调节螺杆62与
支撑板11的立板相互垂直,第二调节螺杆62的靠近支撑板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抵接块63,抵接块63与支撑板11的立板紧抵。
44.第一立杆2的顶部开设有调节槽17,调节槽17内螺纹连接有支撑螺杆18,支撑螺杆18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块19,支撑块19的顶面与支撑板11的斜板相平行,支撑块19与支撑板11的斜板紧抵。
45.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二立杆6穿过横杆23和斜杆21并固定在地下室底板后,调节第二调节螺杆62,使第二调节螺杆62带动抵接块63与支撑板11的立板紧抵,调节支撑螺杆18,使支撑螺杆18带动支撑块19紧抵支撑板11的斜板,从而加强了对支撑板11的支撑,减少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压力使支撑板11发生断裂、变形的现象。
46.本技术实施例实施原理为:先在地下室底板上放线,确定好每块模板1的安装位置,然后将第二立杆6穿过横杆23和斜杆21并根据放线的位置将若干第一立杆2和若干第二立杆6固定在地下室底板上。接着安装模板1,相邻模板1安装好后用销钉41销片42将其连接,相邻支撑板11安装好后用连接螺杆51和固定螺母52将其连接。当相邻的模板1和支撑板11连接固定后,拧动第一调节螺杆32,第一调节螺杆32带动支撑座31抵紧模板1,同时调节好模板1的垂直度,待调节好后将支撑座31螺栓连接在模板1上。接着拧动支撑螺杆18和第二调节螺杆62,支撑螺杆18带动支撑块19紧抵支撑板11的斜板,第二调节螺杆62带动抵接块63紧抵支撑板11的立板,随后将第二支座13螺栓连接在地下室底板上,然后拧动斜撑套筒14,斜撑套筒14带动第二支座13抵紧模板1底部,使模板1底部与上翻梁8紧抵,最后将第二支座13螺栓连接在模板1上。
47.待模板1安装完成好,进行后浇连续墙9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没过下挂梁7的底部,下挂梁7底部标高以上的混凝土压着后浇连续墙9的混凝土,使后浇连续墙9顶部的混凝土与下挂梁7底面充分接触,待混凝土达到初凝时间后,拆除模板1将支撑板11部分的混凝土剔凿,该浇筑方式使后浇连续墙9的顶部与下挂梁7的底部充分接茬,减少水从接茬缝隙流出导致墙体渗漏的情况,提高了后浇连续墙9的防水作用。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