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10:27: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子设备的通话功能是其基本功能,用户手持电子设备通话时,电子设备的声音会泄露到外部环境,导致用户的通话内容被泄露。
3.相关技术中,为了改善听筒漏音,通过设计两个扬声器,使两个扬声器发出反相声波实现消音,但是两个扬声器的设计导致电子设备整体厚度较厚、装配复杂,且封闭扬声器的后腔时无法利用电子设备的框体、主板等结构,导致其空间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扬声器和电子设备,至少解决具有电子设备中扬声器的防漏音设计厚度较厚、装配复杂,以及应用在电子设备中时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之一。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扬声器,包括:壳体;振膜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振膜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一振膜连接,所述第二音圈与所述第二振膜连接;磁路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所述磁路组件与所述第一音圈、所述第二音圈对应设置,磁路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振动,其中,所述振膜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同相振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反相振动。
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设有第一音腔和第二音腔;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于所述框体内,所述第一振膜用于向所述第一音腔发送声波,所述第二振膜用于向所述第二音腔发送声波,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听筒模式时,所述振膜组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外放模式时,所述振膜组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扬声器包括壳体、振膜组件、第一音圈、第二音圈和磁路组件,振膜组件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磁路组件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设置在壳体内。振膜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第一音圈与第一振膜连接,第二音圈与第二振膜连接,在磁路组件驱动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振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振动,使得振膜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同相振动,从而扬声器能够发出同相的声波,提高了扬声器外放时的音量,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反相振动,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达到防止漏音的效果。同时,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设置在壳体的同一侧,便于振膜组件的组装。
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2.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3.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的爆炸示意图;
14.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的剖视图;
15.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16.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17.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8.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19.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0.图10是图9所示实施例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21.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2.图12是图11所示实施例的c-c方向的剖视图;
23.图13是图12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1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25.图15是图14所示实施例的d-d方向的剖视图;
26.图16是图15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1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28.图18是图17所示实施例的e-e方向的剖视图;
29.图19是图18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0.图20是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的示意图;
31.图2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与相关技术电子设备漏音曲线对比图。
32.附图标记:
33.1扬声器,10壳体,102凸起,104缺口,106极板,108塑胶件,11振膜组件,110第一振膜,112第二振膜,12第一音圈,13第二音圈,14磁路组件,140第一磁路部,1400第一中心极板,1402第一中心磁铁,142第二磁路部,1420第二中心极板,1422第二中心磁铁,144磁碗,146边磁铁,148限位板,16盖体,2框体,20第一音腔,200第一通道,202第一出音孔,22第二音腔,220第二通道,222第二出音孔,24隔板,240第一限位筋,242第二限位筋,26边框,27双面胶,28第一泡棉,29第二泡棉,3屏幕,4盖板,5主板,50副板,6支架,7后腔,8扬声组件,9电池,90电池盖,100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前”、“后”、“顶”、“底”、“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下面结合图1-图21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1和电子设备100。
39.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扬声器1,包括:壳体10;振膜组件11,设于壳体10的第一侧,振膜组件11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13,设于壳体10内,第一音圈12与第一振膜110连接,第二音圈13与第二振膜112连接;磁路组件14,设于壳体10的第二侧,磁路组件14与第一音圈12、第二音圈13对应设置,磁路组件14用于驱动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13振动,其中,振膜组件11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同相振动,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反相振动。
4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扬声器1包括壳体10、振膜组件11、第一音圈12、第二音圈13和磁路组件14,振膜组件11设置在壳体10的第一侧,磁路组件14设置在壳体10的第二侧,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13设置在壳体10内。振膜组件11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第一音圈12与第一振膜110连接,第二音圈13与第二振膜112连接,在磁路组件14驱动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13振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振动,使得振膜组件11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同相振动,从而扬声器1能够发出同相的声波,提升了扬声器1外放时的效果,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反相振动,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达到防止漏音的作用。同时,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设置在壳体10的同一侧,便于振膜组件11的组装。
4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在壳体10的第一侧相邻设置,这样,在安装振膜组件11时,降低了扬声器1的厚度,便于扬声器1的组装。同时通过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13的驱动,使得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既能够发出同相的声波,又能够发出反相的声波,以根据不同的出声需求发出不同的声波,具体地,在外放模式下,需要提高声波音效时,使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发出同相声波,在听筒模式下,需要避免扬声器1漏音时,使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发出反相声波,进而抵消漏音。
4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音圈12与第一振膜110连接,磁路组件14能够驱动第一音圈12振动,第一音圈12带动第一振膜110振动,从而实现声波的传递;第二音圈13与第二振膜112连接,磁路组件14能够驱动第二音圈13振动,第二音圈13带动第二振膜112振动,从而实现声波的传递。
43.在具体应用中,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均为振膜,振膜的数量多个,具体地,振膜还包括第三振膜、第四振膜、第五振膜、第六振膜等等,进一步地,多个振膜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排列,或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排列,或者多个振膜呈环形分布,或者多个振膜呈矩形分布,或者多个振膜呈扇形分布。
44.进一步地,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结构相同。
45.具体地,第一振膜110具有第一膜部和第二膜部,第二膜部位于第一膜部周围,第二膜部与第一音圈1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膜部振动,第二膜部带动第一膜部振动。第二振膜112具有第三膜部和第四膜部,第三膜部位于第四膜部周围,第四膜部与第二音圈13连接,用于驱动第四膜部振动,第四膜部带动第三膜部振动。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磁路组件14包括:第一磁路部140,第一磁路部140对应第一音圈12设置;第二磁路部142,第二磁路部142对应第二音圈13设置;磁碗144,设于第一磁路部140和第二磁路部142背离振膜组件11的一侧;多个边磁铁146,多个边磁铁146围设在第一磁路部140和第二磁路部142的周围。
46.在该实施例中,磁路组件14包括第一磁路部140、第二磁路部142、磁碗144和多个边磁铁146,磁路组件14为通电的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13提供磁场,从而驱动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13运动。具体地,第一磁路部140对应第一音圈12设置,第二磁路部142对应第二音圈13设置,磁碗144设置在第一磁路部140和第二磁路部142背离振膜组件11的一侧,多个边磁铁146围设在第一磁路部140和第二磁路部142的周围,进而驱动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13振动。
47.在具体应用中,第一磁路部140包括第一中心磁铁1402和第一中心极板1400,第一中心极板1400设置在第一中心磁铁1402朝向第一振膜110的一侧,第一中心极板1400设置在第一振膜110和第一中心磁铁1402之间。第二磁路部142包括第二中心磁铁1422和第二中心极板1420,第二中心极板1420设置在第二中心磁铁1422朝向第二振膜112的一侧,第二中心极板1420位于第二中心磁铁1422和第二振膜112之间。
48.进一步地,第一中心磁铁1402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中心极板1400位于第一音圈12内,第二中心磁铁1422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中心极板1420位于第二音圈13内。
49.进一步地,边磁铁146的数量为7个,具体地,在第一中心磁铁1402和第二中心磁铁1422之间设置有一个边磁铁146,在第一中心磁铁1402其他三个方向分别设置有一个边磁铁146,在第二中心磁铁1422的其他三个方向分别设置有一个边磁铁146。
50.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0的侧壁设有多个凸起102,凸起102向壳体10的第二侧延伸,相邻凸起102合围出缺口104,磁碗144上设有多个限位板148,限位板148设于缺口104内。
51.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102,凸起102向壳体10的第二侧延伸。相应地,磁碗144上设置有多个限位板148,限位板148设置在缺口104内,提升了磁路组件14与壳体10之间的连接强度。
52.进一步地,多个凸起102沿壳体10的周侧分布。
5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0包括:框体和极板106,框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振膜110封堵第一安装孔,第二振膜112封堵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设置有极板106。
54.进一步地,框体为塑胶件108,塑胶件108与极板106一体注塑而成。
55.进一步地,塑胶件108上设有凸起102。
56.在具体应用中,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在平面相平行。
5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扬声器1还包括:盖体16,设于振膜组件11背离壳体10的一侧。
58.在该实施例中,扬声器1还包括盖体16,盖体16设置在振膜组件11背离壳体10的一侧,起到保护振膜组件11的作用,进一步地,盖体16与振膜组件11通过粘接件粘接在一起。
59.进一步地,盖体16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振膜110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一通孔显露出来,第二振膜112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二通孔显露出来,盖体16与振膜组件11通过胶水粘接。
60.在具体应用中,本技术提供的扬声器1,设有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位于同一侧面,保证扬声器1组装的简易性。扬声器1组装简单的同时,能有效利用整机的框体2、支架6、主板5等装配进行后腔7密封,可将后腔7最优化。
61.其中,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能发出两束反相声波达到防漏音效果。并且,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能发出同相的声波,与扬声组件8组成立体声功能。
62.同时,本技术提出的扬声器1空间利用率更高,尺寸更小。
63.具体地,扬声器1包括盖体16、振膜组件11、第一音圈12、第二音圈13、壳体10、磁路组件14等,其中:振膜组件11包括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振膜组件11和盖体16用胶水粘接。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13分别粘接在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上。第一音圈12驱动第一振膜110,第二音圈13驱动第二振膜112。壳体10为扬声器1的支撑结构,起到保护扬声器1的作用。壳体10由塑胶件108和极板106组成。极板106与塑胶件108注塑一体。磁路组件14给通电的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13提供磁场,从而驱动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13运动。磁路组件14包括第一中心磁铁1402、第二中心磁铁1422、7个边磁铁146、第一中心极板1400、第二中心极板1420。其中7个边磁铁146的数量可根据结构形式而调整。
64.当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13输入同相电流时,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同相振动。当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13输入反相电流时,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反相振动。
65.当扬声器1充当外放功能时,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同相振动。当扬声器1充当听筒功能时,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反相振动,抵消漏音。
66.如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屏幕3、盖板4、框体2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扬声器1;框体2上设有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220,第一振膜110对应第一通道200设置,第二振膜112对应第二通道220设置,屏幕3位于第一通道200背离扬声器1的一侧,屏幕3、扬声器1与第一通道200合围出第一音腔20,盖板4位于第二通道220背离扬声器1的一侧,盖板4、扬声器1与第二通道220合围出第二音腔22;其中,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听筒模式时,振膜组件11处于第二状态,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外放模式时,振膜组件11处于第一状态。
67.在该实施例中,框体2上设置有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220,屏幕3与框体2连接,并与第一通道200合围出第一音腔20,盖板4与框体2连接,并与第二通道220合围出第二音腔22,使得第一音腔20和第二音腔22隔绝,保证第一通道200内的空气和第二通道220内的空气隔离,进而保证听筒模式下的声波传递以及对漏音的抵消。也即,本技术充分利用了框
体2和屏幕3,实现第一音腔20和第二音腔22的限定,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同时也降低了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厚度。
68.其中,第一振膜110对应第一通道200设置,第二振膜112对应第二通道220设置,扬声器1和屏幕3分别设置在框体2的两侧,扬声器1和盖板4也设置在框体2的两侧,盖板4设置在屏幕3朝向第二通道220的一侧,用于封闭第二通道220。
69.在具体应用中,如图6所示,框体2与屏幕3通过双面胶27粘接。
70.其中,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听筒模式的情况下,振膜组件11处于第二状态,也即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反相振动,从而能够抵消漏音,在电子设备100处于扬声器1模式的情况下,振膜组件11处于第一状态,也即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同相振动,从而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发声效果。
71.可以理解的是,在听筒模式下,扬声器1发出的声音供人耳接收,一般地,需要将电子设备100靠近用户的耳朵设置,在外放模式下,扬声器1发出的声音较大。
72.如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音腔20包括第一出音孔202,第一出音孔202位于框体2朝向屏幕3的一侧,并靠近框体2的顶部设置;第二音腔22包括第二出音孔222,第二出音孔222位于框体2的顶部。
73.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音腔20包括第一出音孔202,第二音腔22包括第二出音孔222,第一出音孔202设置在框体2朝向屏幕3的一侧,并且靠近框体2的顶部设置,第二出音孔222设置在框体2的顶部,这样,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听筒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出音孔202发出的部分声音被人耳接收,另一部分声波在第二出音孔222发出的反相声波的作用下被抵消,进而避免电子设备100漏音。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外放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出音孔202和第二出音孔222发出同相声波,提升出音效果。
74.在具体应用中,框体2上设置有第一出音孔202,屏幕3上设置有避让口,避让口避让第一出音孔202,使得第一出音孔202显露于屏幕3,以提升出音效果。
75.进一步地,第一出音孔202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前侧,以便于在听筒模式下靠近用户的耳朵。
76.如图9和图10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框体2包括隔板24和围设在隔板24周侧的边框26,第一通道200、第二通道220和第一出音孔202位于隔板24,第二出音孔222位于边框26。
77.在该实施例中,框体2包括隔板24和围设在隔板24周侧的边框26,第一通道200、第二通道220和第一出音孔202设置在隔板24上,从而在听筒模式下,便于用户听取第一出音孔202发出的声音,第二出音孔222设置在边框26上,以便于在外放模式下形成立体声音,在听筒模式下便于对漏音进行抵消。
78.在具体应用中,第一出音孔202和第二出音孔222相靠近,以保证对漏音的抵消。
79.如图13、图16和图19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主板5,与隔板24连接,位于扬声器1的周侧;支架6,位于主板5背离隔板24的一侧,主板5、支架6、扬声器1和隔板24合围出后腔7。
80.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主板5和支架6,主板5与隔板24连接,设置在扬声器1的周侧,支架6设置在主板5背离隔板24的一侧,从而主板5、支架6、扬声器1和隔板24合围出后腔7,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共用后腔7,且充分利用了支架6和主板5,增大了
后腔7的空间,从而提升了出音效果。
81.可以理解的是,支架6用于支撑主板5。
82.在具体应用中,主板5上设置有安装孔,扬声器1设置在安装孔内,从而使得主板5围设在扬声器1的周围。
83.如图9和图10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隔板24上设有第一限位筋240,第一限位筋240围设在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220的周侧,主板5通过密封件与第一限位筋240连接。
84.在该实施例中,隔板2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筋240,第一限位筋240围设在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220的周侧,进而主板5能够通过密封件与第一限位筋240连接,实现对后腔7的密封。
85.进一步地,密封件包括第一泡棉28,主板5通过第一泡棉28与第一限位筋240压合密封。
86.进一步地,隔板24背离屏幕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筋240。
87.如图9和图10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隔板24上设有第二限位筋242,第二限位筋242位于第一限位筋240围成的空间内,第二限位筋242用于对扬声器1限位。
88.在该实施例中,隔板2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筋242,第二限位筋242设置在第一限位筋240围成的空间内,用于对扬声器1进行限位,以实现扬声器1的预安装。
89.如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扬声组件8,靠近框体2的底部设置,在外放模式时,扬声组件8、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同相振动。
90.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扬声组件8,扬声组件8靠近框体2的底部设置,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外放模式的情况下,扬声组件8、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同相振动,从而形成立体声效果。
91.在具体应用中,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屏幕3、框体2、主板5、电池9、副板50、电池盖90、支架6、扬声器1、扬声组件8等。
92.其中,扬声器1充当外放功能和听筒功能。充当外放功能时,与扬声组件8形成立体声。
93.如图10所示,框体2设有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220。第一通道200周围设置有双面胶27,将框体2和屏幕3粘接,形成第一音腔20。第二通道220通过盖板4将其密封,形成第二音腔22。从而保证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220内部空气隔离,保证第二音腔22内部不与第一音腔20导通。
94.如图8所示,其中,第一音腔20设有第一出音孔202,第二音腔22设有第二出音孔222。第一出音孔202和第二出音孔222设置在框体2上。
95.如图20所示,用户手持电子设备100打电话时,第一出音孔202正对人耳,同时有声波泄露出去。而第二出音孔222设在框体2顶部,通过发出反相的声波,将漏音抵消。
96.如图10所示,框体2设有第一限位筋240,用于扬声器1后腔7的密封,第一限位筋240上贴第一泡棉28,第一泡棉28和主板5压合密封。框体2还设有第二限位筋242,用于扬声器1装配定位。
97.如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和图19所示,支架6设置在主板5背离屏幕3的一侧,支架6通过第二泡棉29与主板5密封,通过支架6、主板5、框体2、扬声器1、
第一泡棉28、第二泡棉29共同围成后腔7,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共用一个后腔7。
98.具体地,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可以看出,通过盖板4实现了第二通道220的密封,支架6、主板5、框体2、扬声器1、第一泡棉28、第二泡棉29共同围成后腔7。
99.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出音孔202位于框体2朝向屏幕3的一侧。
100.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第二出音孔222位于框体2的顶部。
101.进一步地,框体2上设置有通孔,用于容置电池9,电池盖90与框体2连接,以封盖电池9。
102.当电子设备100的听筒模式启动时。第一振膜110发出声音是人耳接收声音,同时第一振膜110发出的声音会泄露到整机以外的区域。第二振膜112发出反相的声波,能有效地抵消第一振膜110泄露的声波,从而达到降低漏音的效果。
103.进一步地,当电子设备100的外放模式启动时。扬声器1的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发出同相位的声波。与电子设备100底部的扬声组件8形成立体声效果。
104.如图8所示,框体2顶部设有第二出音孔222。第二出音孔222为一排圆孔。孔的形状不做限制,椭圆孔、跑道孔均可。
105.进一步地,第二出音孔222的面积大于或等于3mm2。
106.如图21所示,示出了第二出音孔222为3mm2、第二出音孔222为5mm2与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漏音曲线对比,对比相关技术,本技术提出的实施例,漏音有较大降低。同时第二出音孔222的面积增大体现了立体声的效果。
107.根据本技术提出的电子设备100,第一振膜110和第二振膜112设置在同一侧,方便扬声器1与整机的组装,装配更加可靠,不容易出现漏气漏水等风险。能有效利用整机内部的支架6、主板5、框体2等进行密封,使后腔7最大化。本技术提出的扬声器1,空间利用率更高,防漏音效果得到了提升。
10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0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