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LNG罐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09:06: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lng罐式集装箱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ng罐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2.随着天然气开采以及使用技术的发展,天然气的进口量日益增加,虽然天然气通过管道运输是主流方式,对于较远距离的远洋进口还是采用集装箱进行液态天然气运输,罐式集装箱可以搭载到挂车上进行运输,到达港口后通过吊装设备进行转移,直接放置到运输船上,专利号为《cn 207112360 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一种方便安装的lng罐式集装箱,通过连接杆与套接杆相配合来对lng罐体进行固定,避免了传统焊接连接中的热变形同时方便拆装,但是在在罐式集装箱进行堆叠时,结构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ng罐式集装箱,包括:lng储存罐、支撑框架、操作箱,支撑框架固定安装到lng储存罐的外部,操作箱设置在lng储存罐的侧方,lng储存罐水平设置,支撑框架包括:前支撑框架、后支撑框架,前支撑框架与后支撑框架对称设置,所述前支撑框架与所述后支撑框架上均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lng储存罐焊接相连,所述前支撑框架与后支撑框架的四个边角分别通过支撑垫板连接,所述支撑垫板上开设有等间隔设置的通孔。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垫板的截面为l形角板结构,所述支撑垫板的水平板部位上开设有等间隔设置的竖直通孔,所述支撑垫板的侧方开设有等间隔设置的水平通孔,上下堆叠的lng储存罐之间通过锁紧螺母组贯穿两个相邻的支撑垫板上的竖直通孔进行压紧固定,水平相邻的lng储存罐之间通过锁紧螺母组贯穿两个相邻的支撑垫板上的水平通孔进行压紧固定。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ng储存罐的上下两侧壁上安装有多组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间隔设置在所述lng储存罐的上下两侧。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ng储存罐上下两侧的支撑底座通过连接体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支撑底座的两侧分别与支撑垫板固定相连。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支撑垫板位于同一平面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竖直通孔位置对应的螺纹柱,所述固定底座的下表面焊接到运输船的甲板上。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ng罐式集装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框架包括:前支撑框架、后支撑框架,前支撑框架与后支撑框架对称设置,前支撑框架与后支撑框架上均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与lng储存罐固定焊接,前支撑框架与后支撑框架的四个边角分别通过支撑垫板连接,支撑垫板的截面为l形角板结构,支撑垫板的水平板部位上开设有等间隔设置的竖直通孔,支撑垫板的侧方开设有等间
隔设置的水平通孔,上下堆叠的lng储存罐之间通过锁紧螺母组贯穿两个相邻的支撑垫板上的竖直通孔进行压紧固定,水平相邻的lng储存罐之间通过锁紧螺母组贯穿两个相邻的支撑垫板上的水平通孔进行压紧固。
11.2.本实用新型在lng储存罐的上下两侧壁上安装有多组支撑底座,lng储存罐进行堆叠时支撑底座之间相互连接支撑,增加lng储存罐的接触支撑面,增强支撑稳定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lng罐式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一种lng罐式集装箱的状态图。
15.其中:1
‑ꢀ
lng储存罐;201-前支撑框架;202-后支撑框架;3-加强筋;4-支撑垫板;401-竖直通孔;402-水平通孔;5-支撑底座;6-连接体;7-操作箱;8-固定底座;9-螺纹柱。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1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ng罐式集装箱,包括:lng储存罐1、支撑框架、操作箱7,支撑框架固定安装到lng储存罐1的外部,操作箱7设置在lng储存罐1的侧方,lng储存罐1水平设置,支撑框架包括:前支撑框架201、后支撑框架202,前支撑框架201与后支撑框架202对称设置,前支撑框架201与后支撑框架202上均设有加强筋3,加强筋3与lng储存罐1焊接相连,前支撑框架201与后支撑框架202的四个边角分别通过支撑垫板4连接,支撑垫板4上开设有等间隔设置的通孔,支撑垫板4的截面为l形角板结构,支撑垫板4的水平板部位上开设有等间隔设置的竖直通孔401,支撑垫板4的侧方开设有等间隔设置的水平通孔402,上下堆叠的lng储存罐1之间通过锁紧螺母组贯穿两个相邻的支撑垫板4上的竖直通孔401进行压紧固定,水平相邻的lng储存罐1之间通过锁紧螺母组贯穿两个相邻的支撑垫板上的水平通孔402进行压紧固。
19.当lng罐式集装箱堆叠放置到地面或者运输船的甲板上时,四周的lng储存罐1弧形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使堆放的结构更加稳固。
20.为提高单个lng储存罐1的支撑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lng储存罐1的上下两侧壁上安装有多组支撑底座5,支撑底座5间隔设置在lng储存罐1的上下两侧,lng储存罐1上下两侧的支撑底座5通过连接体6形成一个整体,支撑底座5的两侧分别与支撑垫板4固定相连,支撑底座5与支撑垫板4位于同一平面上。通过在下侧设置多个支撑底座5增加lng储存罐1的接触支撑面积,使lng储存罐1表面受力均匀,同时在上侧也设置多个支撑底座5方便进行堆叠放置。
21.为防止lng储存罐1在运输船的甲板上发生位移,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设置:固定底座8,固定底座8的上表面设有与竖直通孔401位置对应的螺纹柱9,固定底座8的
下表面焊接到运输船的甲板上。通过吊装机构直接将lng罐式集装箱吊装到固定底座8上并且使lng罐式集装箱吊底部的竖直通孔401对准螺纹柱9,之后通过锁紧螺母进行压紧固定。
22.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lng罐式集装箱,包括:lng储存罐(1)、支撑框架、操作箱(7),所述支撑框架固定安装到lng储存罐(1)的外部,所述操作箱(7)设置在所述lng储存罐(1)的侧方,其特征在于,所述lng储存罐(1)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前支撑框架(201)、后支撑框架(202),前支撑框架(201)与后支撑框架(202)对称设置,所述前支撑框架(201)与所述后支撑框架(202)上均设有加强筋(3),所述加强筋(3)与所述lng储存罐(1)焊接相连,所述前支撑框架(201)与后支撑框架(202)的四个边角分别通过支撑垫板(4)连接,所述支撑垫板(4)上开设有等间隔设置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垫板(4)的截面为l形角板结构,所述支撑垫板(4)的水平板部位上开设有等间隔设置的竖直通孔(401),所述支撑垫板(4)的侧方开设有等间隔设置的水平通孔(402),上下堆叠的lng储存罐(1)之间通过锁紧螺母组贯穿两个相邻的支撑垫板(4)上的竖直通孔(401)进行压紧固定,水平相邻的lng储存罐(1)之间通过锁紧螺母组贯穿两个相邻的支撑垫板上的水平通孔(402)进行压紧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lng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lng储存罐(1)的上下两侧壁上安装有多组支撑底座(5),所述支撑底座(5)间隔设置在所述lng储存罐(1)的上下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ng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lng储存罐(1)上下两侧的支撑底座(5)通过连接体(6)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支撑底座(5)的两侧分别与支撑垫板(4)固定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lng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5)与所述支撑垫板(4)位于同一平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lng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底座(8),所述固定底座(8)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竖直通孔(401)位置对应的螺纹柱(9),所述固定底座(8)的下表面焊接到运输船的甲板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NG罐式集装箱,包括:LNG储存罐、支撑框架、操作箱,支撑框架固定安装到LNG储存罐的外部,操作箱设置在LNG储存罐的侧方,LNG储存罐水平设置,支撑框架包括:前支撑框架、后支撑框架,前支撑框架与后支撑框架对称设置,前支撑框架与后支撑框架上均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与LNG储存罐焊接相连,前支撑框架与后支撑框架的四个边角分别通过支撑垫板连接,支撑垫板上开设有等间隔设置的通孔。上下堆叠的LNG储存罐之间通过锁紧螺母组贯穿两个相邻的支撑垫板上的竖直通孔进行压紧固定,水平相邻的LNG储存罐之间通过锁紧螺母组贯穿两个相邻的支撑垫板上的水平通孔进行压紧固,使堆放的LNG罐式集装箱形成一个整体,提高结构稳定性。构稳定性。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志鹏 王盛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安盛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0
技术公布日:2022/12/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