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上下开合式手动蜂巢帘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08:29: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蜂巢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下开合式手动蜂巢帘。


背景技术:

2.蜂巢帘又名风琴帘,灵感来自于世界上的建筑
‑‑
蜂巢的设计,蜂窝结构,使空气存储于中空层,令室内保持恒温,隔热保暖。目前市面上的手动蜂巢帘在使用的过程中,人员可通过上下拉动蜂巢帘下部的梁架带动帘身实现开合,整个蜂巢帘的帘身部分采用同一种透光程度的材料制成,当需要对室内的隐私进行保护时,需要将整个帘身完全展开,此时会影响室内的透光性,如将帘身采用半遮光材料,则无法很好的保证室内的隐私,因此设计一种上下开合式手动蜂巢帘,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上下开合式手动蜂巢帘,包括收帘盒,所述收帘盒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绕绳盒,所述收帘盒的内部还对称固定连接有放线盒,所述收帘盒的下方水平设置有上梁架,所述收帘盒与上梁架之间设置有半遮光蜂巢帘,所述半遮光蜂巢帘上串接有第一帘绳,所述上梁架的下方水平设置有下梁架,所述上梁架与下梁架之间设置有全遮光蜂巢帘,所述全遮光蜂巢帘上串接有第二帘绳,所述上梁架与下梁架正面的中部还固定连接有调节柄。
5.优选的,所述绕绳盒位于收帘盒内部的中间位置处,两个所述放线盒对称设置在收帘盒的两端。
6.优选的,所述绕绳盒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绕绳辊轮和发条辊轮,且绕绳辊轮位于发条辊轮的外侧,所述绕绳辊轮与发条辊轮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7.优选的,所述放线盒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且第一辊轮位于第二辊轮的外侧。
8.优选的,所述半遮光蜂巢帘的顶部与收帘盒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半遮光蜂巢帘的底部与上梁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全遮光蜂巢帘的顶部与上梁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全遮光蜂巢帘的底部与下梁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二帘绳的一端缠绕固定在一侧的绕绳盒中的绕绳辊轮上,所述第二帘绳的另一端绕过一侧的放线盒中的第二辊轮,继续向下依次贯穿半遮光蜂巢帘一侧的穿绳孔和上梁架一侧的穿绳孔后,接着绕过上梁架,再向上依次贯穿半遮光蜂巢帘另一侧的穿绳孔和上梁架另一侧的穿绳孔后,最后绕过另一侧的放线盒中的第二辊轮,并缠绕固定在另一侧的绕绳盒中的绕绳辊轮上。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帘绳的一端缠绕固定在一侧的绕绳盒中的绕绳辊轮上,所述第一帘绳的另一端绕过一侧的放线盒中的第一辊轮,继续向下依次贯穿半遮光蜂巢帘一侧的
穿绳孔、上梁架一侧的穿绳孔、全遮光蜂巢帘一侧的穿绳孔和下梁架一侧的穿绳孔后,接着绕过下梁架,再向上依次贯穿下梁架另一侧的穿绳孔、全遮光蜂巢帘另一侧的穿绳孔、上梁架另一侧的穿绳孔和半遮光蜂巢帘另一侧的穿绳孔后,最后绕过另一侧的放线盒中的第一辊轮,并缠绕固定在另一侧的绕绳盒中的绕绳辊轮上。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收帘盒的内部设置绕绳盒和放线盒,并在收帘盒的下方设置上梁架和下梁架,在收帘盒和上梁架之间设置半遮光蜂巢帘,并在上梁架与下梁架之间设置全遮光蜂巢帘,通过下拉下梁架和上梁架能够使半遮光蜂巢帘和全遮光蜂巢帘实现收放,通过调节上梁架与下梁架的相对距离,能够对半遮光蜂巢帘与全遮光蜂巢帘的开合比例进行调节,使其在能够保障家居隐私的同时,还能让日光透进室内更好的保持阳光与室内环境的联系。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开合式手动蜂巢帘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开合式手动蜂巢帘的拆分结构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开合式手动蜂巢帘中绕绳盒的立体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开合式手动蜂巢帘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9.1、收帘盒;2、半遮光蜂巢帘;3、上梁架;4、全遮光蜂巢帘;5、下梁架;6、调节柄;7、绕绳盒;71、绕绳辊轮;72、齿轮;73、发条辊轮;8、第一帘绳;9、第二帘绳;10、放线盒;11、第一辊轮;12、第二辊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上下开合式手动蜂巢帘,包括收帘盒1,收帘盒1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绕绳盒7,收帘盒1的内部还对称固定连接有放线盒10,收帘盒1的下方水平设置有上梁架3,收帘盒1与上梁架3之间设置有半遮光蜂巢帘2,半遮光蜂巢帘2上串接有第一帘绳8,上梁架3的下方水平设置有下梁架5,上梁架3与下梁架5之间设置有全遮光蜂巢帘4,全遮光蜂巢帘4上串接有第二帘绳9,上梁架3与下梁架5正面的中部还固定连接有调节柄6,通过手持调节柄6,能够带动上梁架3和下梁架5上下移动,对上梁架3和下梁架5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半遮光蜂巢帘2能够阻隔80%以上的紫外线,全遮光蜂巢帘4能够阻隔99%以上的紫外线,能够保护室内家居和器物不受紫外线侵蚀而受损变色。
22.进一步地,绕绳盒7位于收帘盒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两个放线盒10对称设置在收帘盒1的两端,通过设置的绕绳盒7,能够对第一帘绳8和第二帘绳9进行收卷,绕绳盒7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绕绳辊轮71和发条辊轮73,且绕绳辊轮71位于发条辊轮73的外侧,绕绳辊轮71与发条辊轮7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齿轮72,两个齿轮72啮合连接,发条辊轮73能够在自身发条的弹力作用下,实现自动复位转动,通过设置的齿轮72,能够使发条辊轮73转动的同时带动绕绳辊轮71转动对第一帘绳8和第二帘绳9进行收卷。
23.进一步地,放线盒10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第一辊轮11和第二辊轮12,且第一辊轮11位于第二辊轮12的外侧,半遮光蜂巢帘2的顶部与收帘盒1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半遮光蜂巢帘2的底部与上梁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全遮光蜂巢帘4的顶部与上梁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全遮光蜂巢帘4的底部与下梁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上梁架3上下移动能够带动半遮光蜂巢帘2实现收放,下梁架5上下移动能够带动全遮光蜂巢帘4收放,实现手动蜂巢帘的收放。
24.进一步地,第二帘绳9的一端缠绕固定在一侧的绕绳盒7中的绕绳辊轮71上,第二帘绳9的另一端绕过一侧的放线盒10中的第二辊轮12,继续向下依次贯穿半遮光蜂巢帘2一侧的穿绳孔和上梁架3一侧的穿绳孔后,接着绕过上梁架3,再向上依次贯穿半遮光蜂巢帘2另一侧的穿绳孔和上梁架3另一侧的穿绳孔后,最后绕过另一侧的放线盒10中的第二辊轮12,并缠绕固定在另一侧的绕绳盒7中的绕绳辊轮71上,第一帘绳8用于实现对半遮光蜂巢帘2和上梁架3的限位和提拉支撑,使半遮光蜂巢帘2和上梁架3能够实现悬挂。
25.进一步地,第一帘绳8的一端缠绕固定在一侧的绕绳盒7中的绕绳辊轮71上,第一帘绳8的另一端绕过一侧的放线盒10中的第一辊轮11,继续向下依次贯穿半遮光蜂巢帘2一侧的穿绳孔、上梁架3一侧的穿绳孔、全遮光蜂巢帘4一侧的穿绳孔和下梁架5一侧的穿绳孔后,接着绕过下梁架5,再向上依次贯穿下梁架5另一侧的穿绳孔、全遮光蜂巢帘4另一侧的穿绳孔、上梁架3另一侧的穿绳孔和半遮光蜂巢帘2另一侧的穿绳孔后,最后绕过另一侧的放线盒10中的第一辊轮11,并缠绕固定在另一侧的绕绳盒7中的绕绳辊轮71上,第一帘绳8用于实现对全遮光蜂巢帘4和下梁架5的限位和提拉支撑,使得全遮光蜂巢帘4和下梁架5能够实现悬挂。
26.在使用该一种上下开合式手动蜂巢帘时,通过手持下梁架5上的调节柄6并下拉下梁架5,此时由于上梁架3的位置不动,全遮光蜂巢帘4可向下展开,由于此时整个蜂巢帘下部分与发条辊轮73所受到的弹力抵消,下梁架5可停留在任意位置处,在此情况下,通过手持上梁架3上的调节柄6,并向下拉动上梁架3,能够使半遮光蜂巢帘2向下展开,与此同时全遮光蜂巢帘4能够同步收拢相应的展开高度,可通过调节上梁架3的位置高度来调整半遮光蜂巢帘2与全遮光蜂巢帘4的开合比例,适用不同的家居情况,使其在能够保障家居隐私的同时,还能让日光透进室内更好的保持阳光与室内环境的联系。
2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