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安全距离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13 20:53: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安全距离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搭载组件(100),所述搭载组件(100)包括前端组件(101)、后端组件(102)以及安装部件(200);前端组件(101),包括信息接收模块(101a)、与信息接收模块(101a)相连的数据处理模块(101b)以及与数据处理模块(101b)相连的电压检测模块(101c);以及,后端组件(102),包括数据综合模块(102a)以及数据存储单元(102b)。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相机的安全距离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101a)包括与数据处理模块(101b)电连接的深度相机单元(101d)以及与深度相机单元(101d)相连的拾音及发声单元(101e),其中,所述拾音及发声单元(101e)包括拾音模块以及与拾音模块相连的发声单元(101e),所述拾音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101b)电连接,所述发光单元与信息接收模块(101a)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深度相机的安全距离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综合模块(102a)包括与数据处理模块(101b)电连接的数据收发单元(102c)以及中控模块(102d),所述中控模块(102d)与数据收发单元(102c)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存储单元(102b)与中控模块(102d)电连接,所述中控模块(102d)上设置有人机交互单元(10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相机的安全距离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200)包括搭载体(201)、设置在搭载体(201)上的角度转动部件(300)以及设置在搭载体(201)上的收纳件(202),其中,所述搭载体(201)上开设有安装槽(203),所述安装槽(203)内设置有插接件(20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深度相机的安全距离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204)包括与安装槽(203)滑移连接的插板(204a)、转动连接在安装槽(203)内的卡杆(204b)以及设置在卡杆(204b)下端的凸起块(204c),所述卡杆(204b)的转动平面平行与安装槽(203)底面,所述插板(204a)下端设置有与凸起块(204c)抵接的配合块(205),所述卡杆(204b)与安装槽(203)转动连接处设置有扭簧(206)。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基于深度相机的安全距离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件(202)包括转动连接在插板(204a)上的第一转动杆(202a)、与第一转动杆(202a)铰接的第二转动杆(202b)以及设置在第一转动杆(202a)上端的承接板(202c),所述安装槽(203)一端设置有第一边框(207),所述承接板(202c)上连接有第二边框(208),所述第一边框(207)与第二边框(208)铰接,所述第一边框(207)与第二边框(208)之间设有防水层(209)。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深度相机的安全距离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转动部件(300)设置在承接板(202c)上,所述角度转动部件(300)包括设置在深度相机单元(101d)下端的转动盘(301)、设置在转动盘(301)外的驱动轮齿以及设置在承接板(202c)上端的安置箱,所述安置箱上设置有底板(304),所述底板(304)上设置有轨道(305),所述底板(304)中心转动连接有配合齿轮(306),所述配合齿轮(306)与驱动轮齿啮合。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深度相机的安全距离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305)包括第一轨道(305a)和第二轨道(305b),所述第一轨道(305a)为圆形,所述第二轨道(305b)为等腰三角形开设,所述第一轨道(305a)与第二轨道(305b)连通,所述转动盘(301)
下端设置有与轨道(305)配合的配合杆(307),所述底板(304)上设置有拨动件(400)。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深度相机的安全距离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件(400)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二轨道(305b)侧壁上的拨动杆(401)、设置在拨动杆(401)末端的拨片(402)以及设置在拨动杆(401)前端的进入头(403),所述拨动杆(401)上设置有扭簧(206)。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安全距离预警系统,包括,搭载组件,所述搭载组件包括前端组件、后端组件以及安装部件;前端组件,包括信息接收模块、与信息接收模块相连的数据处理模块以及与数据处理模块相连的电压检测模块;以及,后端组件,包括数据综合模块以及数据存储单元,当操作者在登高进行登高作业时,利用此预警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对登高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的实时评估,并在登高作业人员存在安全风险时向登高作业人员发出告警,不需要依赖于地面工作人员手工测量或者的提醒,解决了现有的电力登高作业安全预警方式依赖于地面工作人员提醒,依赖手工测量、非实时测量、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低的技术问题。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耀 陈定标 李文迪 张旭东 李发元 钟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31
技术公布日:2022/12/1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