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2022-12-13 16: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具有成像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成像镜头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产品中,并且一直在被不断地改进和优化。目前,大多数成像镜头的改进方向是:如何将成像镜头做小、做薄,以及在将成像镜头做小、做薄的同时选择出合适的具有良好光学特性配合度的透镜并研究其如何组合在一起能保证良好的成像效果。然而,在成像的过程中,由于从各个角度摄入到成像镜头中的光会在镜头内外发生多次反射而引起杂光干扰问题,这对成像品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避免杂光干扰等问题,在实现镜头小型化、超薄化的同时能够保证良好的成像品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镜筒和容置于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和至少一个间隔件。其中,所述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正,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负;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负,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负;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的第三间隔件,其物侧面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第四间隔件,其物侧面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ep34与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可满足:0《|(r7 ep34)/d4s|《2.0。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还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第一间隔件,其物侧面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其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接触,其外围面与镜片接触或与镜筒接触;以及所述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可满足:cp3≤0.2mm。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还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间隔件,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1可满足:1.0《t12/cp1《9.0。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还可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间隔件,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以及所述第二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2可满足:18.5《(t23 ct2)/cp2《35.5。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还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
二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间隔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间隔件,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ep12可满足:1.5《(ct1 ct4)/ep12《3.0。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ep34可满足:5.5《f3/(ct2 t34 ep34)《8.5。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还可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间隔件,所述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2m、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s、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可满足:1.0《|(d2m d3s)/(r4 r5)|《2.0。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还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间隔件,所述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所述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1m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可满足:1.0《|(d4m d1m)/r7|《4.5。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与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可满足:0.5《r9/(d4s-d4s)《4.0。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还可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间隔件,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ep23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可满足:8.5《|(f2 f3)/(ep23-ct3)|《115.5。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还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间隔件,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可满足:4.5《|(r2-r1)/(d1s-d1s)|《13.0。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所述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与所述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可满足:4.0《f4/(cp3 cp4)《32.5。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还可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间隔件,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d、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可满足:3.0《td/(d3s-d2s)《9.5。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所述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3m可满足:1.5《|∑ct/(d4m-d3m)|《113.0。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可满足:cp4≤0.3mm。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间隔件的内表面为朗伯面。
19.本技术采用了五片式镜头架构,通过合理搭配各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有利于控制场曲、像散、畸变以及倍率色差在合适范围,便于提高成像质量。并且通过间隔件的合理设置,有利于控制杂光在第四透镜非有效径部分的传播路径恰好被第四间隔件拦截,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杂光对光学成像镜头成像的局部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此外,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通过优化镜头的结构设计,包括合理设置各透镜以及各间隔件的形状、尺寸以及间距等特征,可以实现光学成像镜头在具有小型化、超薄化特性的同时,更有效地解决杂光干扰等问题,使镜头具有更高的成像品质,并且,可以获得更好的加工工艺性,可以获得更加合理的镜片间承靠关系,降低系统敏感度,提升系统稳定性,还可以实现更好地成品场曲控制,提升制品良率。
附图说明
20.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21.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及部分参数示意图;
22.图2示出了杂光在第四透镜非有效径部分的传播路径被第四间隔件拦截情况的示意图;
23.图3a至图3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在三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a和图4b分别示出了位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第一间隔件的外围面(b)与镜筒接触情况和与镜片接触情况的示意图;
25.图5a示出了杂散光入射至位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之间的第四间隔件的内表面(c)上的情况示意图;
26.图5b为图5a的局部放大图,示出了第四间隔件的内表面(c)为朗伯面,将入射至其上的杂散光均匀分散射出的情况示意图;
27.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和倍率色差曲线;
28.图7a和图7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在两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和倍率色差曲线;
30.图9a和图9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在两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和倍率色差曲线;
32.图11a和图11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在两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33.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和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35.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36.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37.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在近轴区域的面型的判断可依据本领域中的通用方法进行判断,例如以r值(r指近轴区域的曲率半径)的正负判断凹凸。在本文中,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
38.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39.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41.以下对本技术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42.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一镜筒结构,在镜筒结构的内部,还可包括透镜组和至少一个间隔件。间隔件可以设置于透镜组所包括的各透镜之间。
4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镜筒内例如可包括五个透镜,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可
具有负光焦度。
4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可以为正,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可以为负。
4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可以为负,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可以为负。
46.通过合理控制光学成像镜头中各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有利于控制场曲、像散、畸变、倍率色差在合适范围,便于提高成像质量。
4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一间隔件,其物侧面可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
4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二间隔件,其物侧面可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
4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三间隔件,其物侧面可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
5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可以设置有第四间隔件,其物侧面可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
5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r7 ep34)/d4s|《2.0,其中,r7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ep34为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与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d4s为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与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之和与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之比的绝对值在该范围,有利于控制杂光在第四透镜(e4)非有效径部分的传播路径恰好被第四间隔件(p4)拦截,如图2所示,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杂光对光学成像镜头成像的局部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更具体地,r7、ep34和d4s可以满足:0.2《|(r7 ep34)/d4s|《1.9。
5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一间隔件,其物侧面可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直接接触,其像侧面可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相接触,其外围面(b)可与镜片接触或与镜筒接触。如图4a所示为第一间隔件(p1)的外围面(b)与镜筒的内侧面相接触情况的示意图;图4b所示为第一间隔件(p1)的外围面(b)与镜片(例如第一透镜e1)相接触情况的示意图。第一间隔件采用多种方式组装,是出于保证信赖性性能考虑,同时间隔件与镜筒配合组装,可提升组装精度,避免隔片偏移等情况发生,有利于杜绝因隔片偏移产生的漏光现象。
5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cp3≤0.2mm,其中,cp3是第三间隔件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通过控制第三间隔件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在该范围,使第三间隔件的厚度不会过厚,由于此处为第四透镜辅助承靠位置,合理的隔片厚度有利于提升承靠稳定性。更具体地,cp3可以满足:cp3≤0.19mm。
5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1.0《t12/cp1《9.0,其中,t12是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p1是第一间隔件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由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第一空气间隔是整个系统场曲敏感度最大的位置,所以通过控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与第一间
隔件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的比值在该范围,以合理管控此处的间隔件厚度与空气间隙的大小,使得此处空气间隙在高温高湿的极端条件下不会因为隔片变化从而产生较大影响,提升镜头正常工作的工况区间。更具体地,t12和cp1可以满足:1.2《t12/cp1《8.8。
5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18.5《(t23 ct2)/cp2《35.5,其中,t23是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2是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p2是第二间隔件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通过控制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与第二间隔件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的比值在该范围,合理控制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可避免第二透镜像侧面外凸风险,将其与第二间隔件的厚度和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合理控制,可有效缓解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小组立段差,使得此处组立稳定性得以保证,同时第二间隔件的厚度合理设定,可控制其内径面反射面积,减小黑物杂光风险,同时此处感度较高,隔片厚度选用稳定型号,有利于成品场曲控制,从而提升制品良率。
5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1.5《(ct1 ct4)/ep12《3.0,其中,ct1是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是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p12是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与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因第一透镜和第四透镜的中厚为其最厚处,合理控制中厚可有效控制其厚薄比,以获得成型加工性更好的透镜镜片,避免成型应力残留和熔接痕的产生;通过控制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与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与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的比值在该范围,可使得整个光学系统配合镜筒要求后,前后可以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前后透镜擦伤风险。更具体地,ct1、ct4和ep12可以满足:1.6《(ct1 ct4)/ep12《2.9。
5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5.5《f3/(ct2 t34 ep34)《8.5,其中,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ct2是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34是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ep34是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与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通过控制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与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与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满足5.5《f3/(ct2 t34 ep34)《8.5,可使得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有效焦距更好的衔接,从而获得更加优异的光线汇聚能力,同时与第二透镜中厚数据平衡控制,可有效避免第二、三、四透镜间产生的反射杂光,同时合理的间隔件距离配比,可有效控制其空气间隙变化量,获得更好的受力仿真性能,避免小角度跌落产生的跌落不良。更具体地,f3、ct2、t34和ep34可以满足:5.7《f3/(ct2 t34 ep34)《8.5。
5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1.0《|(d2m d3s)/(r4 r5)|《2.0,其中,d2m是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3s是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r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是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控制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1.0《|(d2m d3s)/(r4 r5)|《2.0,合理控制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曲率半径,可有效改善镜片弯曲度,使得各部件在组装仿真过程中,镜片的空间变化量
更小,从而获得更好的信赖性性能;同时对第二间隔件和第三间隔件的管控可有效区分外径相似的黑物隔圈,便于组立机台后续组装识别,作为区分识别标记,同时也使得镜片承靠过渡更加合理,使得镜头可获得更加稳定的量产性。更具体地,d2m、d3s、r4和r5可以满足:1.1《|(d2m d3s)/(r4 r5)|《1.9。
5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1.0《|(d4m d1m)/r7|《4.5,其中,d4m是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1m是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r7是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控制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1.0《|(d4m d1m)/r7|《4.5,控制第一间隔件和第四间隔件外径,可有效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立段差,减少大段差的结构,从而获得更加合理的镜片之间的承靠关系,使得在轴向受压仿真时可获得更加优异的空气间隙变化感度,同时与第四透镜的曲率半径相互配合,可有效改善第四透镜前后的空气间隙受力下的变化量,降低系统敏感度。更具体地,d4m、d1m和r7可以满足:1.1《|(d4m d1m)/r7|《4.4。
6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r9/(d4s-d4s)《4.0,其中,r9是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d4s是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是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通过控制第五透镜的曲率半径,可杜绝第五透镜超出底面的风险,避免外观擦伤风险;通过控制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和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满足0.5《r9/(d4s-d4s)《4.0,可有效改善此处漏光拖出杂光风险,同时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大小与前面几个间隔件成梯度差异,作为区分标识,差异化区分各个配件,防止混装;同步控制第四间隔件环状带大小,防止隔片烘烤变形产生新增杂光。更具体地,r9、d4s和d4s可以满足:0.5《r9/(d4s-d4s)《3.9。
6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8.5《|(f2 f3)/(ep23-ct3)|《115.5,其中,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ep23是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与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ct3是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通过控制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可有效减小镜头光学长度,使得在配合模组时获得更薄的模组厚度,使镜头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中所需的安装空间更小;通过控制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与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满足8.5《|(f2 f3)/(ep23-ct3)|《115.5,可使得第三片敏感透镜获得更好的镜片整体厚度均匀性,减少面型亚斯风险,同时隔片的合理间隔设置,可有效过滤第三透镜附近产生的镜片内反射杂光,使得成像结果更加清晰干净。
6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4.5《|(r2-r1)/(d1s-d1s)|《13.0,其中,r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d1s是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是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可以使得镜片有效径部分和镜头部分衔接处获得更加平滑的缩口结构,不易产生结构反曲,同时镜片厚薄比会更小,成型过程不易产生熔接痕;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和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满足4.5《|(r2-r1)/(d1s-d1s)|《13.0,可有效避免边缘质量不佳的多余光线,防止发生漏光,同时第一间隔件承担着吸收大部分机构内反杂
光的作用,合理的内径数值可使得杂光风险等级大幅降低。更具体地,r2、r1、d1s和d1s可以满足:4.7《|(r2-r1)/(d1s-d1s)|《12.9。
6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4.0《f4/(cp3 cp4)《32.5,其中,f4是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cp3是第三间隔件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cp4是第四间隔件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通过控制第三、第四间隔件厚度,可有效控制镜片与隔片堆叠后轴向总长度,使得镜头轴向长度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可避免第三、第四间隔件与其对应的镜筒假承靠面的干涉风险;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与第三间隔件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与第四间隔件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之和的比值在该范围,可有效前移第四透镜落在轴上的焦点位置,使得可以和第五透镜间的空气间隔变小,减小间隙敏感度,有利于后续生产中实际场曲的调整与改善。更具体地,f4、cp3和cp4可以满足:4.1《f4/(cp3 cp4)《32.3。
6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3.0《td/(d3s-d2s)《9.5,其中,td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d3s是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是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物侧面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轴上距离参数,可有效控制镜头总长度,可满足小型化轻量化设计,使得镜头轴向长度最小化,更加符合主流手机对镜头轻薄特性的追求。同时配合第三间隔件和第二间隔件内径,避免镜头产生拖出杂光,影响性能,同时间隔件内径控制合理,可使得镜头在从第一透镜观察时不会漏出结构喷砂发白部分,使得整体外观更为美观。更具体地,td、d3s和d2s可以满足:3.2《td/(d3s-d2s)《9.3。
6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1.5《|∑ct/(d4m-d3m)|《113.0,其中,∑ct是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d4m是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3m是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内径。通过控制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内径和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内径满足1.5《|∑ct/(d4m-d3m)|《113.0,控制所有镜片在轴上厚度之和,可减小光学系统成像面与镜筒尾端的距离,在模组高度一定的前提下,可获得更大的对焦行程,从而获得更加迅速的对焦响应,同时控制隔片内径可使得环状带更加合理,提升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装稳定性,靠近像面的镜片组装越稳定,则镜头整体信赖性越好,可提升镜头在极端环境工况下的性能。
6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cp4≤0.3mm,其中,cp4是第四间隔件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通过控制第四间隔件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在该范围内,既有遮挡杂光的作用又可起到承靠的作用,设计自由度大,便于应对不同设计需求,并且可对场曲进一步调节。更具体地,cp4可以满足:cp4≤0.28mm。
6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间隔件的内表面(c)可为朗伯面。将位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直接接触的第四间隔件(p4)的内表面(c)做成弧形朗伯面,如图5a和图5b所示,能够均匀分散入射至第四间隔件内表面上的杂散光以避免杂光集中入射至接收装置内,能够很大程度上弱化杂光对成像的局部影响,保证良好的成像品质。
6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至少一个光阑。光阑可约束
光路,控制光强大小。光阑可设置在光学成像镜头的适当位置,例如,光阑可以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
6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70.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五片。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通过合理搭配第一至第五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可有效地控制场曲、像散、畸变以及倍率色差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并且,通过合理设置例如第三间隔件和第四间隔件,控制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与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以及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满足0《|(r7 ep34)/d4s|《2.0,有利于控制杂光在第四透镜非有效径部分的传播路径恰好被第四间隔件拦截,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杂光对光学成像镜头成像的局部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此外,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通过优化镜头的结构设计,包括合理设置各透镜以及各间隔件的形状、尺寸以及间距等特征,可以实现光学成像镜头在具有小型化、超薄、轻量化特性的同时,更有效地解决杂光干扰等问题,使镜头具有更高的成像品质,提升系统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满足目前例如手机以及智能穿戴等设备发展的高需求。
71.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镜面中可至少具有一个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中可至少包括一个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进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72.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也可改变间隔件的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五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五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又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四个间隔件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也不限于包括四个间隔件。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间隔件。
73.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74.实施例1
75.以下参照图3a至图3c以及图6a至图6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3a至图3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在三种不同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76.如图3a至图3c所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p0以及容纳于镜筒p0中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和第五透镜e5。
77.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
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滤光片e6,滤光片e6可以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未示出)。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保护玻璃e7,保护玻璃e7可以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未示出)。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成像面s15(未示出),来自物体的光例如可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78.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79][0080]
表1
[0081]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082][0083]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1和表2-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至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a
28
和a
30

[0084][0085]
[0086]
表2-1
[0087]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1.3912e-062.1777e-06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22.0543e-06-5.7234e-07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32.4063e-06-4.3326e-07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4-2.2292e-05-9.2822e-06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5-4.4224e-06-1.4032e-05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64.2065e-06-2.3128e-05-2.2408e-065.8171e-091.5116e-090.0000e 000.0000e 00s72.7380e-052.7662e-05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8-1.9651e-04-2.0226e-05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9-1.8804e-03-6.2558e-04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102.8783e-044.1056e-04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
[0088]
表2-2
[0089]
示例性地,如图3a、图3b和图3c所示,分别对应实施例1-1、1-2和1-3。根据实施例1-1、1-2和1-3,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容纳于镜筒p0中的置于透镜间的至少一个间隔件。例如,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间隔件p1;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间隔件p2;置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间隔件p3;以及置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间隔件p4。
[0090]
如图3a、图3c所示,根据实施例1-1和1-3,第一间隔件p1的外围面(b)与镜筒p0的内表面接触,其局部示意图可参考图4a所示。
[0091]
如图3b所示,根据实施例1-2,第一间隔件p1的外围面(b)与第一透镜e1接触,其局部示意图可参考图4b所示。
[0092]
在实施例1-1、1-2和1-3中,相关参数值分别如表9中所示,其中,d1s为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为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m为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2s为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为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s为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m为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为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s为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为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m为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内径;cp1为第一间隔件p1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cp2为第二间隔件p2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cp3为第三间隔件p3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cp4为第四间隔件p4在沿光轴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的最大厚度;ep12为第一间隔件p1的像侧面与第二间隔件p2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ep23为第二间隔件p2的像侧面与第三间隔件p3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ep34为第三间隔件p3的像侧面与第四间隔件p4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间隔距离。表9中所示上述各参数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93]
图6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94]
实施例2
[0095]
以下参照图7a、图7b以及图8a至图8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7a和图7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在两种不同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96]
如图7a和图7b所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p0以及容纳于镜筒p0中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和第五透镜e5。
[0097]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滤光片e6,滤光片e6可以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未示出)。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保护玻璃e7,保护玻璃e7可以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未示出)。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成像面s15(未示出),来自物体的光例如可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098]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1和表4-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s1至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a
28
和a
30
,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099][0100]
表3
[0101]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5.5656e-03-2.2710e-03-3.2416e-04-4.4052e-05-1.6897e-05-7.2654e-06-4.3112e-06s2-2.0691e-02-1.1257e-04-6.6281e-054.2367e-04-5.5852e-054.6523e-053.3195e-06s3-3.7838e-023.9365e-04-4.8346e-044.3556e-04-2.1522e-041.4884e-05-1.5860e-05s4-9.2672e-03-2.3345e-031.0448e-049.7913e-042.8780e-057.9782e-05-4.2515e-06s5-1.0009e-01-3.3878e-041.7649e-032.6447e-039.2839e-041.9236e-04-9.8231e-05s6-1.6210e-01-6.2199e-033.4377e-033.1926e-039.9815e-044.1214e-042.1068e-05s7-6.3754e-02-2.4434e-03-5.5761e-031.6105e-03-2.8755e-03-1.6178e-04-6.4864e-04s85.6068e-026.3133e-02-1.4834e-02-3.2227e-03-2.4740e-031.9664e-03-1.2286e-04
s9-4.6965e-012.8923e-023.5965e-02-2.4155e-021.1663e-02-3.6456e-031.6668e-03s10-9.1881e-01-2.1095e-02-1.9388e-02-9.9574e-034.2991e-03-1.7172e-032.6318e-03
[0102]
表4-1
[0103]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1.1171e-06-1.1467e-06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21.1574e-051.8601e-06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35.7454e-06-1.7886e-06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4-6.5840e-07-3.2988e-06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5-6.6150e-05-3.7834e-05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61.1897e-05-1.0733e-05-1.7437e-064.1691e-06-1.2872e-060.0000e 000.0000e 00s73.3279e-05-5.7138e-05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84.1108e-04-1.6832e-04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9-7.0417e-048.3857e-05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102.0024e-055.5295e-04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
[0104]
表4-2
[0105]
示例性地,如图7a所示,根据实施例2-1,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容纳于镜筒p0中的置于透镜间的至少一个间隔件。例如,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间隔件p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间隔件p1的外围面与第一透镜e1的像侧的部分表面接触,局部示意图可参见图4b;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间隔件p2;置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间隔件p3;以及置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间隔件p4。
[0106]
示例性地,如图7b所示,根据实施例2-2,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容纳于镜筒p0中的置于透镜间的至少一个间隔件。例如,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间隔件p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间隔件p1的外围面与镜筒p0的内表面接触,局部示意图可参见图4a;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间隔件p2;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件p3,置于第三间隔件p3的像侧面和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之间的间隔件p3b;以及置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间隔件p4。
[0107]
实施例2-1和2-2中各相关参数值分别如表9中所示,其中,各参数的意义如前文所述,在此不再重复介绍,并且表9中所示各参数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08]
图8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09]
实施例3
[0110]
以下参照图9a、图9b以及图10a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a和图9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在两种不同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111]
如图9a和图9b所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p0以及容纳于镜筒p0中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和第五透镜e5。
[0112]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滤光片e6,滤光片e6可以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未示出)。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保护玻璃e7,保护玻璃e7可以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未示出)。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成像面s15(未示出),来自物体的光例如可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113]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1和表6-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s1至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a
28
和a
30
,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14][0115]
表5
[0116][0117][0118]
表6-1
[0119]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6.3570e-08-7.6897e-07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
s2-4.3169e-071.0386e-06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32.3937e-06-8.8577e-07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42.6376e-06-3.6773e-06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5-3.2384e-05-1.4934e-05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6-8.6796e-06-1.2749e-056.2584e-071.5780e-07-4.8069e-060.0000e 000.0000e 00s71.3405e-041.5508e-05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82.5148e-041.5958e-05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9-4.3505e-04-1.6421e-04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10-5.6955e-055.5740e-04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
[0120]
表6-2
[0121]
示例性地,如图9a所示,根据实施例3-1,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容纳于镜筒p0中的置于透镜间的至少一个间隔件。例如,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间隔件p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间隔件p1的外围面与第一透镜e1的像侧的部分表面相接触,局部示意图可参见图4b;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间隔件p2;置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间隔件p3;以及置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间隔件p4。
[0122]
示例性地,如图9b所示,根据实施例3-2,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容纳于镜筒p0中的置于透镜间的至少一个间隔件。例如,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间隔件p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间隔件p1的外围面与镜筒p0的内表面接触,局部示意图可参见图4a;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间隔件p2;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件p3,置于第三间隔件p3的像侧面和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之间的间隔件p3b;以及置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间隔件p4。
[0123]
实施例3-1和3-2中各相关参数值分别如表9中所示,其中,各参数的意义如前文所述,在此不再重复介绍,并且表9中所示各参数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24]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25]
实施例4
[0126]
以下参照图11a、图11b以及图12a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a和图11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在两种不同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127]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p0以及容纳于镜筒p0中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和第五透镜e5。
[0128]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
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滤光片e6,滤光片e6可以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未示出)。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保护玻璃e7,保护玻璃e7可以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未示出)。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成像面s15(未示出),来自物体的光例如可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129]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1和表8-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8中各非球面镜面s1至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a
28
和a
30
,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30][0131]
表7
[0132][0133][0134]
表8-1
[0135]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2.4691e-07-5.2480e-07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2-7.2262e-076.5330e-07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33.5987e-06-9.1289e-07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44.5140e-06-2.7346e-06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
s5-3.1980e-053.3699e-06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62.8060e-053.6862e-051.3490e-054.9798e-06-2.5216e-060.0000e 000.0000e 00s72.7460e-041.0773e-04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81.6038e-04-3.1056e-05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9-1.8823e-04-1.6639e-04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102.2215e-043.6913e-04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
[0136]
表8-2
[0137]
示例性地,如图11a所示,根据实施例4-1,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容纳于镜筒p0中的置于透镜间的至少一个间隔件。例如,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间隔件p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间隔件p1的外围面与第一透镜e1的像侧的部分表面接触,局部示意图可参见图4b;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间隔件p2;置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三间隔件p3;以及置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间隔件p4。
[0138]
示例性地,如图11b所示,根据实施例4-2,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包括容纳于镜筒p0中的置于透镜间的至少一个间隔件。例如,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一间隔件p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间隔件p1的外围面与镜筒p0的内表面接触,局部示意图可参见图4a;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二间隔件p2;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件p3,置于第三间隔件p3的像侧面和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之间的间隔件p3b;以及置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四间隔件p4。
[0139]
实施例4-1和4-2中各相关参数值分别如表9中所示,其中,各参数的意义如前文所述,在此不再重复介绍,并且表9中所示各参数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40]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41]
[0142][0143]
表9此外,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值f1至f5如表10中所示。
[0144]
参数/实施例1234f1(mm)2.812.762.762.78f2(mm)-3.81-3.82-3.70-3.57f3(mm)9.238.606.465.65f4(mm)1.151.141.151.13f5(mm)-1.11-1.13-1.17-1.17
[0145]
表10实施例1至实施例4分别满足表11中所示的条件。
[0146]
条件式/实施例1-11-21-32-12-23-13-24-14-2|(r7 ep34)/d4s|1.691.781.671.161.170.590.580.570.56|(r2-r1)/(d1s-d1s)|6.3512.846.4610.025.0510.124.939.594.79|(f2 f3)/(ep23-ct3)|62.1762.1742.02115.2767.0028.5811.5323.328.96f4/(cp3 cp4)7.844.217.8931.645.8632.077.1831.276.99t12/cp11.391.392.083.743.748.588.588.648.64(t23 ct2)/cp223.5723.5735.3521.5721.5719.0719.0718.6518.65(ct1 ct4)/ep122.762.762.822.512.511.881.881.811.81f3/(ct2 t34 ep34)7.668.347.808.108.466.756.635.995.88|(d2m d3s)/(r4 r5)|1.731.731.691.301.261.351.271.491.41|(d4m d1m)/r7|1.461.311.461.992.203.774.173.944.36r9/(d4s-d4s)3.593.653.703.183.181.461.460.540.54td/(d3s-d2s)5.905.905.835.733.287.884.079.093.81|∑ct/(d4m-d3m)|2.231.601.742.7513.154.39112.534.1437.51
[0147]
表11
[0148]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设置有电子感光元件以成像,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0149]
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