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2-12-11 21:12: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2.目前,终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诸如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终端极大的增加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其中,按键是许多终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是实现对终端的各种控制。例如,手机中的音量键可以用来调节手机的音量。
3.在相关技术中,终端的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按键通常位于该安装孔内,且凸出于壳体的外表面,用户通过按压按键以实现对终端的控制。
4.但是,由于按键通常凸出于壳体的外表面,因此按键极易被磨损,导致按键的使用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按键的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7.壳体、按键、传动件和驱动组件;
8.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具有开口;
9.所述按键位于所述开口处;
10.所述传动件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按键抵接;
11.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传动件在所述传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按键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或者,使所述按键伸出的部分缩回至所述壳体内。
12.可选的,所述按键靠近所述传动件的一面具有滑块;
13.所述传动件靠近所述按键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凸起结构;
14.所述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传动件在所述传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使第一凸起结构在所述传动件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15.其中,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侧面与所述滑块接触,且所述第一凸起结构朝向所述滑块移动时,所述第一凸起结构驱动所述按键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伸出;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端面与所述滑块分离时,所述按键伸出的部分缩回至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端面为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中远离所述传动件的侧壁的一面。
16.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中与所述滑块接触的侧面为第一斜面,且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在所述传动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沿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17.可选的,所述滑块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平行的第二斜面,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第一斜面与所述滑块接触时,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接触。
18.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个数和所述滑块的个数均为多个,且所述按键靠近所述传动件的一面还具有位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滑块之间的承载槽,所述承载槽被配置为:在所述按键伸出的部分缩回至所述壳体内时,容置所述第一凸起结构。
19.可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中存在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沿所述传动件的长度方向排布,且分别位于所述传动件的两端。
20.可选的,在所述按键位于所述壳体内时,位于所述传动件一端的第一凸起结构的端面与所述按键分离,位于所述传动件另一端的第一凸起结构位于所述承载槽内。
21.可选的,所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以及位于所述按键本体靠近所述传动件的一侧的第一磁体;
22.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件本体,以及位于所述传动件本体靠近所述按键一侧的第二磁体;
23.其中,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端面与所述滑块分离时,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相吸。
24.可选的,在所述按键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伸出后,所述第一磁体在所述开口所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开口所在面上的正投影错开。
25.可选的,所述按键本体靠近所述传动件的一侧具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磁体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26.所述传动件本体靠近所述按键的一侧具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磁体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27.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子开关,所述电子开关位于所述传动件远离所述按键的一侧;
28.所述传动件的远离所述按键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凸起结构;
29.其中,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端面与所述滑块接触时,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端面与所述电子开关接触。
30.可选的,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容纳腔,以及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安装部,所述按键的至少部分和所述传动件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
31.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连接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传动件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连接轴分别与所述传动件和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32.其中,所述驱动电机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连接轴在所述第一连接轴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使所述传动件在所述传动件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33.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二连接轴,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的第一连接件和套接在所述第二连接轴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34.其中,所述第二连接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驱动电机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连接轴转动,使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二连接轴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35.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第三连接轴,以及套接在所述第
三连接轴上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轴滑动连接。
36.可选的,所述按键具有条状的第一通槽,所述壳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通槽连通的条状的第二通槽;
37.所述终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通槽和所述第一通槽内的条状的限位插销件;
38.其中,所述第一通槽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通槽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按键的伸出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通槽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通槽的长度,且与所述限位插销件的长度之差小于差值阈值,所述第一通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通槽的宽度。
3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40.该终端包括:壳体、按键、第一连接轴和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的驱动传动件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可以让按键至少部分通过壳体的开口伸出,或者,让按键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内。其中,在按键至少部分通过壳体的开口伸出后,按键处于伸出状态,其凸出于壳体的外表面,使得其可以正常使用。在按键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内时,按键处于隐藏状态,其不会凸出于壳体的外表面,壳体可以对按键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了按键被磨损的概率,提高了按键的寿命。并且,在按键可以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内时,可以提高壳体的外表面的平整度,以提高终端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是图1示出的终端在a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按键进行伸出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切换的示意图;
45.图4是图1示出的终端在a处的另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4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与传动件配合的示意图;
4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按键进行伸出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切换的示意图;
48.图7是图1示出的终端中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49.图8是图1示出的终端中的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50.图9是图1示出的终端在a处的又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51.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终端的按键进行伸出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切换的示意图;
52.图11是图1示出的终端在a处的再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53.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与壳体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56.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示出的终端在a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可以包括:壳体100,按键200、传动件300和驱动组件400。
57.壳体100的外表面具有开口100a。按键200位于开口100a处。传动件300位于壳体100内,且与按键200抵接。
58.驱动组件400位于壳体100内,且与壳体100固定连接。该驱动组件400还与传动件300连接,驱动组件400被配置为:驱动传动件300在其长度方向移动,以使按键200从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或位于壳体100内。
59.在本技术中,通过驱动组件400的驱动传动件300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可以让按键200的至少部分通过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或者,让按键200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100内。其中,在按键200的至少部分通过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后,按键200处于伸出状态,其凸出于壳体100的外表面,使得其可以正常使用。在按键200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100内时,按键200处于隐藏状态,其不会凸出于壳体100的外表面。这种情况下,壳体100可以对按键200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了按键200被磨损的概率,提高了按键200的寿命。
60.示例的,如图3所示,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按键进行伸出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切换的示意图。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按键200和传动件300的配合,图3去除了按键200周围的部分壳体100。按键200靠近传动件300的一面具有滑块200a,传动件300靠近按键200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凸起结构300a。驱动组件400被配置为:驱动传动件300在传动件30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使第一凸起结构300a在传动件30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61.在第一凸起结构300a的侧面与按键200的滑块200a接触,且第一凸起结构300a朝向按键200的滑块200a移动时,第一凸起结构300a可以驱动按键200的至少部分通过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在按键200从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后,该按键200处于伸出状态。在第一凸起结构300a的端面与按键200的滑块200a分离时,按键200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100内,该按键200处于隐藏状态。其中,第一凸起结构300a的端面为第一凸起结构300a中远离传动件300的侧壁的一面。
62.在一种使用场景中,该按键200可以为终端中的游戏按键。由于游戏按键仅有在终端处于游戏模式时,其才会被使用,而在终端不处于游戏模式时,其通常不会被使用。因此,在终端处于游戏模式时,通过驱动组件400可以让按键200的至少部分通过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该按键200处于伸出状态,使其可以正常使用。当终端处于非游戏模式时,通过驱动组件400可以让按键200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100内,该按键200处于隐藏状态,以降低按键200被磨损的概率,提高按键200的寿命。并且,在按键200可以位于壳体100内时,可以提高壳体100的外表面的平整度,以提高终端的美观性。
63.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使用场景中,按键200还可以为电源键或音量键等其他位于壳体上的按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64.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包括:壳体、按键、第一连接轴和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的驱动传动件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可以让按键的至少部分通过壳体的开口
伸出,或者,让按键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内。其中,在按键的至少部分通过壳体的开口伸出后,按键处于伸出状态,其凸出于壳体的外表面,使得其可以正常使用。在按键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内时,按键处于隐藏状态,其不会凸出于壳体的外表面,壳体可以对按键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了按键被磨损的概率,提高了按键的寿命。并且,在按键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内时,可以提高壳体的外表面的平整度,以提高终端的美观性。
6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图4是图1示出的终端在a处的另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壳体100还可以具有与开口100a连通的容纳腔100b,以及位于容纳腔100b内的安装部100c,按键200的至少部分和传动件300均位于容纳腔100b内,驱动组件400与安装部100c固定连接。
66.在本技术中,如图4所示该终端中的第一凸起结构300a与滑块200a接触的侧面为第一斜面b,且第一凸起结构300a在传动件300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沿靠近壳体100的开口100a的方向逐渐减小。如此,可以降低第一凸起结构300a朝向滑块200a移动时的阻力,降低第一凸起结构300a和按键200因碰撞而损坏的概率。
67.在本技术中,如图4所示,滑块200a可以具有与第一斜面b平行的第二斜面c,在第一凸起结构300a的第一斜面b与滑块200a接触时,第二斜面c与第一斜面b接触。如此,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凸起结构300a朝向滑块200a移动时的阻力,降低第一凸起结构300a和按键200因碰撞而损坏的概率。
6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与传动件配合的示意图。第一凸起结构300a的个数和滑块200a的个数可以均为多个,且按键200靠近壳体100内部的一面还具有位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滑块200a之间的承载槽200b。该承载槽200b被配置为:在按键200位于壳体100内时,容置第一凸起结构300a。在本技术中,多个第一凸起结构300a与多个滑块200a一一对应,当需要按键200的至少部分通过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时,每个第一凸起结构300a可以与对应的滑块200a接触,通过该多个第一凸起结构300与多个滑块200a的配合,可以保证按键200在伸出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按键200位于壳体100内时,多个第一凸起结构300a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凸起结构300a可以位于承载槽200b内,以保证按键200外表面与壳体100外表面的平整度。
69.在本技术中,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凸起结构300a中存在两个第一凸起结构300a沿传动件300的长度方向排布,且该两个第一凸起结构300a分别位于传动件300的两端。示例的,请参考图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按键进行伸出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切换的示意图。当需要通过驱动组件400的驱动,让按键200的至少部分通过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时,位于传动件200两端的第一凸起结构300a,可以分别与按键200两端的滑块200a接触,进而保证在按键200从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按键200的正常使用功能。
70.示例的,如图6所示,在按键200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100内时,位于传动件300一端的第一凸起结构300a的端面与按键200分离,而位于传动件300另一端的第一凸起结构300a位于承载槽200b内。如此,可以减少按键200上的承载槽200b的数量,降低按键200的制造难度。
71.在本技术中,请参考图4、图6和图7,图7是图1示出的终端中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中的按键200可以包括:按键本体201,以及位于按键本体201靠近传动件300一侧的
第一磁体202。传动件300可以包括:传动件本体301,以及位于传动件本体301靠近按键200一侧的第二磁体302。该第一磁体202和第二磁体302分别为两个相吸的磁体。示例的,该第一磁体202和第二磁体302均可以为:本身具有磁性的永磁体或是通过间接手段获得磁性的电磁体。本技术实施例以第一磁体202和第二磁体302均为永磁体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其中,该第一磁体202的磁性与第二磁体302的磁性相反。例如,该第一磁体202和第二磁体302中的一个磁性为北极(n极)磁性,另一个磁性为南极(s极)磁性。
72.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凸起结构300a的端面与滑块200a分离时,第一磁体202与第二磁体302相吸,以使按键200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100内,也即是,按键200处于隐藏状态。如此,通过在终端中设置第一磁体202和第二磁体302,可以使第一凸起结构300a与按键200分离时,按键200可以通过第一磁体202和第二磁体302相吸的作用下,直接缩回至壳体100内,简化了按键200缩回至壳体100内的操作。并且,通过相吸的第一磁体202和第二磁体302,可以保证按键200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100内时,按键200与壳体100之间配合的紧固性,保证按键200不会因终端的位置变化而从壳体100的开口100a的伸出,进而进一步降低按键200被磨损的概率。
73.可选的,请参考图6,在按键200的至少部分通过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后,第一磁体202在壳体100的开口100a所在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磁体302在壳体100的开口100a所在面上的正投影错开。如此,当按键200的至少部分通过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后,第一磁体202与第二磁体302之间不存在吸引力,可以降低按键200从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过程中的阻力,以保证按键200的正常使用功能。在第一凸起结构300a的端面与按键200中的滑块200a分离时,第一磁体202在壳体100的开口100a所在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磁体302在壳体100的开口100a所在面上的正投影重合。此时,第一磁体202与第二磁体302之间的吸引力较大,可以使按键200在第一磁体202和第二磁体302相吸的作用下,顺利的缩回至壳体100内。
74.在本技术中,请参考图7和图8,图8是图1示出的终端中的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按键200中的按键本体201靠近第一连接轴300的一侧具有第一安装槽201a,第一磁体202位于第一安装槽201a内,且该第一磁体202与第一安装槽201a固定连接。传动件本体301靠近按键200的一侧具有第二安装槽301a,第二磁体302位于第二安装槽301a内,且该第二磁体302与第二安装槽301a固定连接。如此,第一磁体202可以通过第一安装槽201a与按键本体201固定连接,第二磁体302可以通过第二安装槽301a与传动件本体301固定连接,提高了第一磁体202和第二磁体302的稳定性,降低了第一磁体202和第二磁体302脱落的概率。同时,还可以增加第一磁体202和第二磁体302的体积,以增加第一磁体202和第二磁体302之间的吸引力。
75.示例的,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当传动件300的传动件本体301上具有两个第一凸起结构300a时,第二安装槽301a位于两个第一凸起结构300a之间。进一步的,第二安装槽301a与两个第一凸起结构300a之间的距离相等。如此,第一磁体202可以位于按键本体201的中央区域,保证在按键200缩回至壳体100过程中的稳定性。
7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图9是图1示出的终端在a处的又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终端还可以包括:位于壳体100内的电子开关500,该电子开关500位于传动件300远离按键200的一侧。传动件300的远离按键200的侧壁上还可以具有第二凸起结构300b。
77.示例的,请参考图10,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终端的按键进行伸出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切换的示意图。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按键200和传动件300的配合,图10去除了按键200周围的部分壳体100。当按键200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凸起结构300a的端面与滑块200a接触,第二凸起结构300b的端面与电子开关500接触。其中,第二凸起结构300b的端面为第二凸起结构300b中远离传动件300的侧壁的一面。如此,在按键200的至少部分通过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后,该按键200可以通过第二凸起结构300b与电子开关500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在按键200被按动时,按键200可以通过与其接触的第一凸起结构300a,使传动件300和第二凸起结构300b向靠近电子开关500的方向移动,进而使电子开关500被第二凸起结构300b按动。在电子开关500被按动后,该电子开关500能够向终端中的控制器发送指令以实现按键200的控制功能。
78.当按键200处于隐藏状态时,第一凸起结构300a的端面与滑块200a分离,第二凸起结构300b的端面与电子开关500分离。如此,在按键200位于壳体100内内后,该按键200并不会对电子开关500施加作用力,保证电子开关200并不会被按键200按动。
79.需要说明的是,当传动件300的传动件本体301上具有两个第一凸起结构300a时,第二凸起结构300b位于两个第一凸起结构300a之间。
80.在本技术中,请参考图11,图11是图1示出的终端在a处的再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驱动组件40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轴401和驱动电机402,第一连接轴401的长度方向与传动件300的长度方向相同,且第一连接轴401分别与传动件300和驱动电机402连接。该驱动电机402被配置为:驱动第一连接轴401在第一连接轴40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从而使传动件300在传动件30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驱动电机402为直线电机。如此,传动件300可以通过第一连接轴401与驱动电机402连接,驱动电机402可以通过第一连接轴401带动传动件300在传动件300的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
81.当驱动电机402为旋转电机时,请参考图11,驱动组件400还可以包括:与驱动电机402连接的第二连接轴403,以及套接在第一连接轴401上的第一连接件404和套接在第二连接轴403上的第二连接件405。第一连接件404与第一连接轴40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405与第二连接轴403活动连接,且第一连接件404和第二连接件405固定连接。其中,第二连接轴40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接轴401的长度方向平行,驱动电机402被配置为:驱动第二连接轴403转动,使第二连接件405在第二连接轴403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如此,通过第二连接件405与第二连接轴403的配合,可以将第二连接轴403的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当驱动电机402带动第二连接轴403转动时,第二连接件405在第二连接轴403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二连接件405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404,带动第一连接轴401在第一连接轴40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进而使第一连接轴401带动传动件300在传动件30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82.可选的,第二连接轴403可以具有外螺纹,第二连接件405具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如此,第二连接件405可以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与第二连接轴403连接,当第二连接轴403在驱动电机401的驱动下转动时,第二连接件405可以在第二连接轴403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83.在本技术中,请参考图11,驱动组件400还可以包括:与壳体100连接的第三连接轴406,以及套接在第三连接轴406上的第三连接件407,第三连接件407分别与第一连接件404
和第二连接件405固定连接,且第三连接件407与第三连接轴406滑动连接。如此,当驱动电机402带动第二连接轴403转动时,第二连接件405在第二连接轴403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二连接件405可以带动第三连接件407在第三连接轴406上滑动,进而使第三连接件407通过第一连接件404带动第一连接轴401在第一连接轴40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实现第一连接轴401带动传动件300在传动件30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同时,由于第三连接轴406与壳体100连接,因此,通过设置该第三连接轴406,可以提高传动件300与驱动电机401之间的传动稳定性。
8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件404、第二连接件405以及第三连接件407可以为一体结构。其中,第二连接件405通过螺纹孔405a与第二连接轴403活动连接。第三连接件407通过通孔407a与第三连接轴406滑动连接,该通孔407a的直径大于第三连接轴406的直径。第一连接件404通过通孔404a与第一连接轴401固定连接。
85.可选的,该第一连接件404与第一连接轴401之间可以通过键连接。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连接件404与第一连接轴401之间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粘接,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86.在本技术中,请参考图13,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与壳体配合的示意图。按键200具有条状的第一通槽200c,壳体100具有与第一通槽200c连通的第二通槽100d。终端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二通槽100d和第一通槽200c内的限位插销件600。
87.在本技术中,按键200的伸出方向为第一方向z,第一通槽200c的长度方向和第二通槽100d的长度方向相同,均为第二方向x。该第二方向x与第一方向z垂直。该第一通槽200c的长度等于第二通槽100d的长度,且与限位插销件600的长度之差小于差值阈值,也即是,该第一通槽200c和第二通槽100d与限位插销件600之间可以为间隙配合。该预设阈值可以为0.01毫米。如此,限位插销件600可以避免按键200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提高按键200的可靠性。
88.第一通槽200c的深度方向和第二通槽的100d的深度方向相同,均为第三方向y。该第三方向y与第一方向z垂直,且与第二方向x垂直。壳体100上的开口100a在第三方向y上的宽度,与按键200在第三方向y上的宽度之差小于预设阈值。该预设阈值可以为0.01毫米。如此,该壳体100的开口100a可以避免按键200在第三方向y上移动,进一步提高按键200的可靠性。
89.第一通槽200c和第二通槽100d的宽度方向相同,且均与按键200的伸出方向相同,均为第一方向z。第一通槽200c的宽度大于第二通槽100d的宽度。如此,按键200可以在第一方向z上进行移动。当按键200的至少部分通过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时,若用户按压按键200,按键200可以在压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z移动。同时,传动件300具有弹性,传动件300可以在按键200的压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z产生轻微的移动(例如,该移动范围可以为0.01毫米至0.02毫米),以使按键200可以被按动,实现按键200的控制功能。
9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限位插销件600具有端盖601,壳体100还具有与第二通槽100d连通的第三通槽100e,且该第三通槽100e的形状与端盖601的形状匹配。如此,当限位插销件600与壳体100连接时,端盖601可以降低限位插销件600从壳体100上脱落的风险。
91.可选的,第一通槽200c、第二通槽100d和限位插销件600的数量可以均为两个,且该两个第一通槽200c,两个第二通槽100d和两个限位插销件600均沿按键200的长度方向(也即是,第二方向x)排布,以进一步提高按键200的可靠性。
92.以下对图10示出的终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93.示例的,如图10所示,当驱动电机401驱动传动件300向第四方向移动时,传动件300上的第一凸起结构300a的端面与按键200中的滑块200a接触,第二凸起结构300b的端面与电子开关500接触。如此,该第一凸起结构300a可以驱动按键200的至少部分通过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在按键200从壳体100的开口100a伸出后,该按键200处于伸出状态,其凸出于壳体100的外表面,使得其可以正常使用。
94.当驱动电极401驱动传动件300向第五方向移动时,传动件300上的第一凸起结构300a的端面与按键200中的滑块200a分离,第二凸起结构300b的端面与电子开关500分离,且第一磁体202与第二磁体302相吸。如此,按键200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100内。该按键200处于隐藏状态,其不会凸出于壳体100的外表面。这种情况下,壳体100可以对按键200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了按键200被磨损的概率,提高了按键200的寿命。
95.其中,第四方向与第五方向相反,例如,第四方向可以为沿传动件300长度方向向左或向右中的一个方向,第五方向可以为沿传动件300长度方向向左或向右中的另一个方向。
96.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包括:壳体、按键、第一连接轴和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的驱动传动件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可以让按键的至少部分通过壳体的开口伸出,或者,让按键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内。其中,在按键的至少部分通过壳体的开口伸出后,按键处于伸出状态,其凸出于壳体的外表面,使得其可以正常使用。在按键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内时,按键处于隐藏状态,其不会凸出于壳体的外表面,壳体可以对按键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了按键被磨损的概率,提高了按键的寿命。并且,在按键伸出的部分缩回至壳体内时,可以提高壳体的外表面的平整度,以提高终端的美观性。
97.在本技术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9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可选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