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力通信光缆固定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20:48: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缆固定夹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通信光缆固定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2.智能电网要求电力系统中辅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特征;fttx和3g网络建设要求信息通信的同时解决网络终端设备的用电问题,因此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兼顾电力传输和信息通信的各类复合缆和特种光缆即电力光缆。
3.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传统的电力通信光缆固定夹紧在使用时不方便对线缆进行限位,装配麻烦,费时费力;
5.2、传统的电力通信光缆固定夹紧在使用时不方便调节线缆的位置,且不方便夹紧固定线缆,操作麻烦。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中提出一种电力通信光缆固定夹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通信光缆固定夹紧装置,具有方便装配限位线缆,方便调节或固定线缆的特点。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通信光缆固定夹紧装置,包括放置座,所述放置座底端固定连接有底脚,所述放置座顶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右端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挡块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底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顶端固定连接有挂环,所述挡块外侧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放置座底端内侧螺旋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卡壳,所述卡壳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侧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滑块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通信光缆固定夹紧装置优选的,所述放置座顶端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座的数量为两个,位于左端的所述放置座右端与位于右端的所述放置座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通信光缆固定夹紧装置优选的,所述压板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滑杆外侧与所述压板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压板底端开设有压槽。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通信光缆固定夹紧装置优选的,所述推板内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杆外侧与所述推板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推板内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杆外侧与所述推板的第一螺纹孔螺旋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通信光缆固定夹紧装置优选的,所述挂环的运动轨迹为圆弧状,所述挂钩设置在所述挂环的运动轨迹上,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滑杆的周向位
置。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通信光缆固定夹紧装置优选的,所述放置座底端内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杆外侧与所述放置座的第二螺纹孔螺旋连接,所述放置座底端内侧开设有调节槽,所述卡壳外侧与所述放置座的调节槽滑动连接,所述放置座的第二螺纹孔内侧壁顶端与所述放置座的调节槽相互连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光缆线放置在放置座的放置槽内侧,然后挂钩与挂环分离,然后第一弹簧推动推板向下运动,推板通过第一螺纹杆带动压板向下运动,压板与放置座闭合,将线缆限位连接在放置座内,然后通过反转第一螺纹杆带动推板向上运动,从而增大第一弹簧对推板的推力,从而提高压板对放置座的弹力,压板和放置座对线缆进行限位固定,完成装配,提高装置对线缆放置限位的效率,提高装置对线缆限位的稳定性,提高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16.2、卡壳与线缆分离,第二弹簧推动滚轮向上运动,滚轮与线缆接触用于拉动线缆在放置座内运动,方便调节线缆,然后通过反转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推动卡壳向上运动,卡壳推动与线缆接触,卡壳将线缆夹紧固定,避免线缆随意运动,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方便调节或者固定线缆,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放置座;2、底脚;3、滑杆;4、挡块;5、挂钩;6、第一弹簧;7、推板;8、挂环;9、压板;10、第一螺纹杆;11、第二螺纹杆;12、卡壳;13、限位杆;14、滑块;15、弹簧;1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方案:一种电力通信光缆固定夹紧装置,包括放置座1,放置座1底端固定连接有底脚2,放置座1顶端固定连接有滑杆3,滑杆3顶端固定连接有挡块4,挡块4右端固定连接有挂钩5,挡块4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底端固定连接有推板7,推板7顶端固定连接有挂环8,挡块4外侧滑动连接有压板9,压板9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0,放置座1底端内侧螺旋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1,第二螺纹杆11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卡壳12,卡壳12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3,限位杆13外侧滑动连接有滑块14,滑块14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5,滑块14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轮16。
24.本实施方案中: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放置座1放置好后,拉起第一螺纹杆10,第
一螺纹杆10带动推板7和压板9均向上运动与放置座1分离,转动挂环8挂在挂钩5上,然后光缆线放置在放置座1的放置槽内侧,然后挂钩5与挂环8分离,然后第一弹簧6推动推板7向下运动,推板7通过第一螺纹杆10带动压板9向下运动,压板9与放置座1闭合,将线缆限位连接在放置座1内,然后通过反转第一螺纹杆10带动推板7向上运动,从而增大第一弹簧6对推板7的推力,从而提高压板9对放置座1的弹力,压板9和放置座1对线缆进行限位固定,然后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11带动卡壳12向下运动,卡壳12与线缆分离,然后第二弹簧15推动滑块14在限位杆13上滑动,从而带动滚轮16向上运动,第二弹簧15推动滚轮16向上运动,滚轮16与线缆接触用于拉动线缆在放置座1内运动,方便调节线缆,然后通过反转第二螺纹杆11,第二螺纹杆11推动卡壳12向上运动,卡壳12推动与线缆接触,卡壳12将线缆夹紧固定。
2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放置座1顶端开设有放置槽,放置座1的数量为两个,位于左端的放置座1右端与位于右端的放置座1固定连接,压板9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滑杆3外侧与压板9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压板9底端开设有压槽,推板7内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滑杆3外侧与推板7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推板7内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杆10外侧与推板7的第一螺纹孔螺旋连接,挂环8的运动轨迹为圆弧状,挂钩5设置在挂环8的运动轨迹上,第一弹簧6设置在滑杆3的周向位置。
26.本实施例中:增大第一弹簧6对推板7的推力,从而提高压板9对放置座1的弹力,压板9和放置座1对线缆进行限位固定,完成装配,提高装置对线缆放置限位的效率,提高装置对线缆限位的稳定性,提高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2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放置座1底端内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杆11外侧与放置座1的第二螺纹孔螺旋连接,放置座1底端内侧开设有调节槽,卡壳12外侧与放置座1的调节槽滑动连接,放置座1的第二螺纹孔内侧壁顶端与放置座1的调节槽相互连通,卡壳12内侧开设有限位槽,卡壳12的限位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壳12的限位槽呈对称设置在卡壳12左端内侧和右端内侧,限位杆13的数量为两个,限位杆13顶端和底端均与卡壳12的限位槽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5设置在限位杆13的周向位置。
28.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11带动卡壳12向下运动,卡壳12与线缆分离,然后第二弹簧15推动滑块14在限位杆13上滑动,从而带动滚轮16向上运动,第二弹簧15推动滚轮16向上运动,滚轮16与线缆接触用于拉动线缆在放置座1内运动,方便调节线缆。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放置座1放置好后,拉起第一螺纹杆10,第一螺纹杆10带动推板7和压板9均向上运动与放置座1分离,转动挂环8挂在挂钩5上,然后光缆线放置在放置座1的放置槽内侧,然后挂钩5与挂环8分离,然后第一弹簧6推动推板7向下运动,推板7通过第一螺纹杆10带动压板9向下运动,压板9与放置座1闭合,将线缆限位连接在放置座1内,然后通过反转第一螺纹杆10带动推板7向上运动,从而增大第一弹簧6对推板7的推力,从而提高压板9对放置座1的弹力,压板9和放置座1对线缆进行限位固定,然后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11带动卡壳12向下运动,卡壳12与线缆分离,然后第二弹簧15推动滑块14在限位杆13上滑动,从而带动滚轮16向上运动,第二弹簧15推动滚轮16向上运动,滚轮16与线缆接触用于拉动线缆在放置座1内运动,方便调节线缆,然后通过反转第二螺纹杆11,第二螺纹杆11推动卡壳12向上运动,卡壳12推动与线缆接触,卡壳12将线缆夹紧固定。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