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20:39: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器属于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变速器通过起步线圈以及调速线圈达到无级变速的目的。


背景技术:

2.变速器,可以改变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转速比的装置。现有市场上的变速器分为手动齿轮变速器、自动变速器、cvt无极变速器、行星齿轮变速器、蜗轮变速器、皮带联动变速器。但是,上述手动齿轮变速器、行星齿轮变速器、蜗轮变速器、皮带联动变速器需要人工熟练的操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操作较为麻烦,自动变速器操作简单、由于自身结构复杂故障率较高,cvt无极变速器操作简单、但是由于自身结构的原因无法承受大扭矩、并且使用寿命较短。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可靠性高、能承受大扭矩的变速器来替代上述变速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器解决了上述困难,提供一种通过主动齿轮、行星齿轮、从动齿轮、起步线圈、调速线圈来改变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比的无级变速器。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速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左侧面中央的凸起内部并列安装了两个轴承、两个轴承的内部横向安装了输入轴、输入轴的右边延伸至箱体的内部顶端固定了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内部为圆孔并且圆孔内部安装了滚针轴承,所述箱体内部的中央横向安装了副轴、副轴左边的顶端延伸至滚针轴承的内部、副轴右边的顶端延伸至箱体右侧面中央凸起部位内部轴承的里面、副轴的右顶端向右延伸至箱体的外面并且上面安装了三个滑环、副轴的左边安装了从动齿轮、副轴左边的中央安装了联动盘、副轴右边的中央安装了前进齿轮、副轴的右边安装了倒挡齿轮,所述箱体内壁的左边通过叠加的硅钢片安装了起步线圈,所述箱体左边内部的中央安装了支架、支架左边的中央和右边的中央以及两边边缘的部位上面均设置了轴承安装孔、支架左边的中央通过轴承安装孔里面的轴承安装于主动齿轮的左边输入轴右边的上面、支架右边的中央通过轴承安装孔里面的轴承安装于从动齿轮的右边副轴左边中部的上面、支架外部的中央安装了起步磁钢、支架的右侧面安装了联动磁钢、支架内部边缘的对称部位横向安装了支撑轴、支撑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支架两边边缘的轴承安装孔连接、支撑轴左边的上面安装了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行星齿轮、支撑轴右边的上面安装了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行星齿轮,所述联动盘的上面安装了联动线圈,所述碳刷通过圆筒状的碳刷支架安装于滑环的外面箱体右侧面的中央、碳刷与滑环相互贴合,进油管的入口与箱体前面中部的下方联动磁钢的正前方连接、进油管的出口与润滑油冷却器的入口连接,回油管的出口与箱体后面中部的下方联动磁钢的正后方连接、回油管的入口与润滑油冷却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发动机转速感应器安装于发动机飞轮的后面,所述输出轴转速感应器安装于箱体后面的上面与输出轴上面的感应盘贴合,所述控制盒安装于车架上面、内部设置了控制器、一号电子调压器、二号电子
调压器,所述控制器分别通过电源线与蓄电池、发动机转速感应器、输出轴转速感应器、一号电子调压器、二号电子调压器连接,一号电子调压器通过电源线与起步线圈连接,二号电子调压器通过电源线与碳刷连接、碳刷通过滑环和电源线与联动线圈连接。
5.进一步,所述箱体为中空长方体形状、左侧面的中央至右侧面的中央贯穿式安装了圆柱形的输入轴和圆柱形的副轴、副轴左边的顶端与滚针轴承进行活动连接以及定位,箱体内壁左边的硅钢片为圆环形、硅钢片内圆的上面横向均匀设置了凹槽、凹槽的里面相互串联安装了o型的起步线圈。
6.进一步,所述支架为中空圆柱形、左侧面和右侧面中央的内部各设置了一个圆环形的轴承安装孔,支架左侧面和右侧面边缘的内侧对称部位分别设置了2-5组轴承安装孔、每组轴承安装孔的里面均通过轴承安装了一根圆柱形的支撑轴、每根支撑轴上面的从动行星齿轮和主动行星齿轮为固定连接,支架外圆上面的起步磁钢为圆环形、起步磁钢设置于起步线圈硅钢片的内圆里面、起步磁钢的外圆与硅钢片的内圆之间间隔2-5mm,支架右侧面的联动磁钢为圆筒状。
7.进一步,所述联动盘的外圆为圆环形硅钢片叠加而成、硅钢片的外圆上面横向均匀设置了凹槽、凹槽的里面相互串联安装了o型的联动线圈,联动盘的左侧面为圆盘状通过中央的套管与副轴之间为固定连接,联动盘设置于联动磁钢的内部,联动盘的外圆与联动磁钢的内圆之间间隔2-5mm。
8.进一步,所述输入轴、主动齿轮、轴承、滚针轴承、支架、支撑轴、从动行星齿轮、主动行星齿轮、从动齿轮、副轴相互连接组成变速机构。
9.进一步,所述从动行星齿轮的直径大于主动齿轮的直径1.2倍,从动行星齿轮的直径大于主动行星齿轮的直径1.2倍,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主动行星齿轮的直径1.2倍。
10.进一步,所述起步线圈、联动磁钢、联动盘、联动线圈、滑环、碳刷、发动机转速感应器、输出轴转速感应器、控制器、一号电子调压器、二号电子调压器、电源线相互连接组成控制变速机构。
11.有益效果:一种变速器通过输入轴、主动齿轮、轴承、滚针轴承、支架、支撑轴、从动行星齿轮、主动行星齿轮、从动齿轮、副轴相互配合可以实现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可靠性高、能承受大扭矩的变速器;
12.一种变速器通过起步线圈、联动磁钢、联动盘、联动线圈、滑环、碳刷、发动机转速感应器、输出轴转速感应器、控制器、一号电子调压器、二号电子调压器、电源线相互配合可以实现控制输入轴与副轴之间实现无级变速。
附图说明
13.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描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意图,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不需要创造性可以结合这些附图获得更多的附图。
14.图1为一种变速器的截面示意图;
15.图2为输入轴、主动齿轮、滚针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支架、起步磁钢、联动磁钢、轴承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支撑轴、从动行星齿轮、主动行星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从动齿轮、副轴、联动盘、联动线圈、前进齿轮、倒挡齿轮、滑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起步线圈、联动盘、联动线圈、滑环、碳刷、发动机转速感应器、输出轴转速感应器、控制盒、控制器、一号电子调压器、二号电子调压器、电源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箱体;2、输入轴;3、主动齿轮;4、轴承;5、滚针轴承;6、支架;7、支撑轴;8、从动行星齿轮;9、主动行星齿轮;10、从动齿轮;11、副轴;12、起步磁钢;13、起步线圈(dc12v-500v/>30a);14、联动磁钢;15、联动盘;16、联动线圈(dc12v-500v/>30a);17、前进齿轮;18、倒挡齿轮;19、滑环(dc12v-500v/>30a);20、碳刷(dc12v-500v/>30a);21、进油管;22、回油管;23、润滑油冷却器;24、轴承安装孔;25、发动机转速感应器(dc12v-24v/5a);26、输出轴转速感应器(dc12v-24v/5a);27、控制盒;28、控制器(dc12v-24v/>30a);29、一号电子调压器(dc12v-500v/>30a);30、二号电子调压器(dc12v-500v/>30a);31、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21.现结和附图及附图标记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形状:
22.实施例一
23.参见附图1-6,所述一种变速器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左侧面中央的凸起内部并列安装了两个轴承4、两个轴承4的内部横向安装了输入轴2、输入轴2的右边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顶端固定了主动齿轮3、主动齿轮3的内部为圆孔并且圆孔内部安装了滚针轴承5,所述箱体1内部的中央横向安装了副轴11、副轴11左边的顶端延伸至滚针轴承5的内部、副轴11右边的顶端延伸至箱体1右侧面中央凸起部位内部轴承4的里面、副轴11的右顶端向右延伸至箱体1的外面并且上面安装了三个滑环19、副轴11的左边安装了从动齿轮10、副轴11左边的中央安装了联动盘15、副轴11右边的中央安装了前进齿轮17、副轴11的右边安装了倒挡齿轮18,所述箱体1内壁的左边通过叠加的硅钢片安装了起步线圈13,所述箱体1左边内部的中央安装了支架6、支架6左边的中央和右边的中央以及两边边缘的部位上面均设置了轴承安装孔24、支架6左边的中央通过轴承安装孔24里面的轴承4安装于主动齿轮3的左边输入轴2右边的上面、支架6右边的中央通过轴承安装孔24里面的轴承4安装于从动齿轮10的右边副轴11左边中部的上面、支架6外部的中央安装了起步磁钢12、支架6的右侧面安装了联动磁钢14、支架6内部边缘的对称部位横向安装了支撑轴7、支撑轴7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4与支架6两边边缘的轴承安装孔24连接、支撑轴7左边的上面安装了与主动齿轮3啮合的从动行星齿轮8、支撑轴7右边的上面安装了与从动齿轮10啮合的主动行星齿轮9,所述联动盘15的上面安装了联动线圈16,所述碳刷20通过圆筒状的碳刷支架安装于滑环19的外面箱体1右侧面的中央、碳刷20与滑环19相互贴合,进油管21的入口与箱体1前面中部的下方联动磁钢14的正前方连接、进油管21的出口与润滑油冷却器23的入口连接,回油管22的出口与箱体1后面中部的下方联动磁钢14的正后方连接、回油管22的入口与润滑油冷却器23的出口连接,所述发动机转速感应器25安装于发动机飞轮的后面,所述输出轴转速感应器26安装于箱体1后面的上面与输出轴上面的感应盘贴合,所述控制盒27安装于车架上面、内部设置了控制器28、一号电子调压器29、二号电子调压器30,所述控制器28分别通过电源线31与蓄电池、发动机转速感应器25、输出轴转速感应器26、一号电子调压器29、二号电子调压器
30连接,一号电子调压器29通过电源线31与起步线圈13连接,二号电子调压器30通过电源线31与碳刷20连接、碳刷20通过滑环19和电源线31与联动线圈16连接,上述相互连接组成了无级变速器。
24.参见附图1-2,所述箱体1为中空长方体形状、左侧面的中央至右侧面的中央贯穿式安装了圆柱形的输入轴2和圆柱形的副轴11、副轴11左边的顶端与滚针轴承5进行活动连接以及定位,副轴11右边中央的前进齿轮17与箱体1后方输出轴上面的被动前进齿轮啮合、副轴11右边的倒挡齿轮18通过倒向齿轮与输出轴上面的被动倒挡齿轮啮合(此部分为现有技术),箱体1内壁左边的硅钢片为圆环形、硅钢片内圆的上面横向均匀设置了凹槽、凹槽的里面相互串联安装了o型的起步线圈13,上述为输入轴2和副轴11的安装方式以及连接方式。
25.参见附图1和3,所述支架6为中空圆柱形、左侧面和右侧面中央的内部各设置了一个圆环形的轴承安装孔24,支架6左侧面和右侧面边缘的内侧对称部位分别设置了2-5组轴承安装孔24、每组轴承安装孔24的里面均通过轴承4安装了一根圆柱形的支撑轴7、每根支撑轴7上面的从动行星齿轮8和主动行星齿轮9为固定连接,支架6外圆上面的起步磁钢12为圆环形、起步磁钢12设置于起步线圈13硅钢片的内圆里面、起步磁钢12的外圆与硅钢片的内圆之间间隔2-5mm,支架6右侧面的联动磁钢14为圆筒状,上述为支架6以及联动磁钢14的形状和结构。
26.参见附图1和5,所述联动盘15的外圆为圆环形硅钢片叠加而成、硅钢片的外圆上面横向均匀设置了凹槽、凹槽的里面相互串联安装了o型的联动线圈16,联动盘15的左侧面为圆盘状通过中央的套管与副轴11之间为固定连接,联动盘15设置于联动磁钢14的内部,联动盘15的外圆与联动磁钢14的内圆之间间隔2-5mm,上述为联动盘15的形状和结构以及与联动磁钢14之间的安装位置。
27.参见附图1-5,所述输入轴2、主动齿轮3、轴承4、滚针轴承5、支架6、支撑轴7、从动行星齿轮8、主动行星齿轮9、从动齿轮10、副轴11相互连接组成变速机构。
28.参见附图1,所述从动行星齿轮8的直径大于主动齿轮3的直径1.2倍,从动行星齿轮8的直径大于主动行星齿轮9的直径1.2倍,从动齿轮10的直径大于主动行星齿轮9的直径1.2倍,上述为变速齿轮的倍数。
29.参见附图1和6,所述起步线圈13、联动磁钢14、联动盘15、联动线圈16、滑环19、碳刷20、发动机转速感应器25、输出轴转速感应器26、控制器28、一号电子调压器29、二号电子调压器30、电源线31相互连接组成控制变速机构。
30.实施例二
31.参见附图1和5,所述副轴11右边中央的前进齿轮17与箱体1后方的主减速器齿轮啮合。
32.实施例三
33.参见附图1和5,所述副轴11右边的顶端滑环19的右边安装了凸圆叉。
34.实施例四
35.参见附图1和5,所述副轴11右边的顶端滑环19的右边设置了花键轴。
36.根据上述一种变速器在使用时,驾驶员开启主电源,蓄电池给整车电路及控制器供电,驾驶员发动引擎,此时、发动机转速感应器及输出轴转速感应器将感应的数据传输给
控制器、发动机转速大于650r/min、输出轴转速0r/min,此时、控制器控制一号电子调压器将电压调至最大后供给起步线圈、起步线圈通电后产生电涡流迫使硅钢片产生强磁场将起步磁钢吸住使其无法转动,当驾驶员轻踩加速踏板时、发动机转速快速增加迫使飞轮驱动变矩器带动输入轴快速旋转、输入轴通过主动齿轮拨动从动行星齿轮旋转、从动行星齿轮带动主动行星齿轮旋转、主动行星齿轮拨动从动齿轮旋转、从动齿轮带动副轴同步旋转、副轴带动联动盘和前进齿轮以及倒挡齿轮同步旋转、前进齿轮拨动输出轴上面的被动前进齿轮旋转、被动前进齿轮带动输出轴旋转将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给后桥、后桥再推动汽车前进,此时、输出轴转速感应器将输出轴的转速数据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计算车速大于5km/h后控制一号电子调压器给起步线圈断电、控制二号电子调压器给联动线圈供电、联动线圈通电后产生电涡流迫使联动盘产生强磁场与联动磁钢相互吸引使联动磁钢依小于联动盘的转速旋转,此时、主动齿轮拨动从动行星齿轮旋转、主动行星齿轮拨动从动齿轮旋转、从动行星齿轮和主动行星齿轮会同时产生反作用力并且通过支撑轴推动支架向输入轴和副轴的反方向旋转、支架在与输入轴和副轴反方向旋转的同时会带动从动行星齿轮和主动行星齿轮围绕着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公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在公转的同时会将输入轴和副轴之间的差速比消耗掉,在此同时控制器会根据发动机的转速以及输出轴的转速实时调整二号电子调压器给联动线圈的供电电压、使输入轴通过从动行星齿轮和主动行星齿轮以及支架与从动齿轮之间实现无级变速,当发动机的转速下降后、发动机转速感应器和输出轴转速感应器将感应的数据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二号电子调压器给联动线圈的供电电压逐步减小、直至车速小于5km/h后、控制器控制一号电子调压器给起步线圈再次供电同时控制二号电子调压器给联动线圈断电。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规揭示,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熟悉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实施对以上所述技术作出的任何等同变化的调整、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