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及球囊反搏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16:45: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及球囊反搏系统。


背景技术:

2.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 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系统(iabp)的原理是经动脉穿刺在病人的主动脉处放置一条球囊反搏导管,利用体外的反搏泵根据患者心电数据向球囊反搏导管充气或排气,在心脏舒张初期主动脉瓣关闭时,由反搏泵对球囊进行充气使其充盈膨胀,产生正压,增加舒张压,增加全身及冠状动脉的血液灌注;在心脏排血初期(即收缩初期)主动脉瓣打开时球囊被迅速排空抽瘪,产生负压,造成主动脉压力瞬间下降,降低心脏左室射血阻力即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脏排血量,从而改善左心室射血。
4.现有的球囊反搏系统,患者的心电数据是通过体外贴片电极采集处理,数据经过体外收集放大再处理,再反馈执行到体内,延迟时间较长,同步性较差,而且工作时体外贴片电极采集的心电数据与球囊所在的主动脉内血流动力学数据可能存在偏差,影响工作效果,另外,这种系统结构较复杂,操作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及球囊反搏系统,通过在球囊反搏导管的远端设置微型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工作时直接在患者主动脉内实时采集球囊工作部位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线缆传输至体外的球囊反搏主机,实现参数的实时性,减少数据传输处理的延迟问题及偏差问题,提升治疗效果,且系统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操作工艺也更为简便。
6.本实用新型任务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包括导管及设在导管靠近远端处的至少一个球囊,导管内设有导丝通道以及分别独立连通各球囊的球囊通道,导管的近端设有导管接头,导管接头上设有对应连通各个球囊通道的气路接头,所述球囊反搏导管还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及线缆,数据采集处理模块贴附在所述导管远端的外表面,线缆沿着所述导管设置,线缆的远端电性连接数据采集处理模块,所述导管接头上设有连接线缆近端的电路接头。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球囊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导管内还设有线缆通道,线缆通道和所述球囊通道相互独立,线缆通道的近端延伸至所述导管接头,远端延伸至靠近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处,并通过设在导管上的一个线缆孔连通导管外,所述线缆穿过线缆通道,线缆的远端从线缆孔伸出并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球囊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近侧球囊和远侧球囊,两个球囊沿所述导管轴向间隔设置并相互独立,所述球囊通道包括相互独立的近侧球囊通道和远侧球囊通道,所述导管内还设有线缆通道,线缆通道的近端延伸至所述导管接头,远端延伸至靠近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处,并通过设在导管上的一个线缆孔连通导管外,所述线缆穿过线缆通道,线缆的远端从线缆孔伸出并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球囊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近侧球囊和远侧球囊,两个球囊沿所述导管轴向间隔设置并相互独立,所述球囊通道包括相互独立的近侧球囊通道和远侧球囊通道,所述导管内还设有线缆通道,线缆通道的近端延伸至所述导管接头,远端延伸至两个球囊之间,并通过设在导管上的一个线缆孔连通导管外,所述线缆穿过线缆通道,线缆的远端从线缆孔伸出并螺旋缠绕所述远侧球囊的外侧后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近侧球囊充盈后的直径大于远侧球囊充盈后的直径,其中近侧球囊充盈后能紧贴其所在主动脉的内壁从而能阻隔血流,远侧球囊充盈后的直径小于其所在主动脉的直径从而不会阻隔血流。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远侧球囊的长度大于所述近侧球囊的长度,且远侧球囊充盈后的容积大于近侧球囊充盈后的容积。
13.一种球囊反搏系统,包括球囊反搏主机、以及前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所述球囊反搏主机内设有反搏泵和控制模块,反搏泵的壳体上设有接驳口,接驳口设有气路接口和电路接口,所述导管接头与接驳口进行直接或间接连接,其中各个所述球囊通道通过气路接口分别独立连通反搏泵的气路,所述线缆通过电路接口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从而使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的数据信号能输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信号来控制反搏泵的工作状态。
14.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及球囊反搏系统,通过在球囊反搏导管的远端设置微型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工作时直接在患者主动脉内实时采集球囊工作部位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线缆传输至体外的球囊反搏主机,实现参数的实时性,减少数据传输处理的延迟问题及偏差问题,提升治疗效果,且系统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操作工艺也更为简便。
1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是实施例1中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实施例1中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18.图3是实施例1中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19.图4是实施例2中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实施例2中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21.图6是实施例2中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22.图7是实施例3中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实施例3中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24.图9是实施例4中球囊反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5.其中,球囊反博导管100,导管1,导丝通道11,球囊通道12,近侧球囊通道121,远侧球囊通道122,线缆通道13,线缆孔14,导管接头15,球囊2,近侧球囊21,远侧球囊22,数据采集处理模块3,线缆31,球囊反搏主机200,反搏泵201,控制模块202,接驳口203。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相连,也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1:
28.如图1-3所示,一种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100,包括导管1 及设在导管1靠近远端处的一个球囊2,导管1内设有导丝通道11以及连通球囊2的球囊通道12,导管1的近端设有导管接头,导管接头上设有对应连通各个球囊通道12的气路接头,所述球囊反搏导管10还包括微型数据采集处理模块3及线缆31,数据采集处理模块3贴附在所述导管1远端的外表面,线缆31沿着所述导管1设置,线缆31的远端电性连接数据采集处理模块3,所述导管接头上设有连接线缆31近端的电路接头。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100,通过在球囊反搏导管1的远端设置微型数据采集处理模块3,工作时直接在患者主动脉内实时采集球囊2工作部位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线缆31 传输至体外的球囊2反搏主机,实现参数的实时性,减少数据传输处理的延迟问题及偏差问题,提升治疗效果。
3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管1内还设有线缆通道13,线缆通道13 和所述球囊通道12相互独立,线缆通道13的近端延伸至所述导管接头,远端延伸至靠近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3处,并通过设在导管1上的一个线缆孔14连通导管1外,所述线缆31穿过线缆通道13,线缆31的远端从线缆孔 14伸出并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3。通过独立设置的线缆通道13,线缆31直接布设在导管1内,不会受到球囊2膨胀或收缩的影响。
31.实施例2:
32.在实施例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改进:
33.如图4-6所示,所述球囊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近侧球囊21和远侧球囊22,两个球囊沿所述导管1轴向间隔设置并相互独立,所述球囊通道12包括相互独立的近侧球囊通道121和远侧球囊通道122,所述导管1内还设有线缆通道13,线缆通道13的近端延伸至所述导管接头,远端延伸至靠近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3处,并通过设在导管上的一个线缆孔14连
通导管1外,所述线缆31穿过线缆通道13,线缆31的远端从线缆孔14伸出并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3。通过在导管1上设置相互独立的远侧球囊22和近侧球囊21,并在导管1内设置对应的独立球囊通道12,从而能够通过对近侧球囊 21和远侧球囊22分别在不同时间独立进行充气或排气,来增强对心脏排血的抽吸作用,进一步增加心脏排血量,改善左心室射血,具体过程是:左心室收缩初期(主动脉瓣打开时),远侧球囊22排气抽瘪,主动脉内压大幅降低,由于此时近侧球囊21还处于充盈状态从而能对其近端侧的血液起到封堵作用,所以远侧球囊22抽瘪产生的负压主要针对主动脉瓣侧的血液进行抽吸,心脏排血阻力大幅下降,促使心脏排出更多的血液;左心室收缩末期,近侧球囊21排气抽瘪,进一步促进更多血液排出;左心室舒张初期(主动脉瓣关闭时),远侧球囊22充气充盈,促进主动脉向心脑和全身器官的供血灌注,左心室舒张末期(主动脉瓣打开前),近侧球囊21充气充盈,进一步促进主动脉向心脑和全身器官的供血灌注。
3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近侧球囊21充盈后的直径大于远侧球囊22 充盈后的直径,其中近侧球囊21充盈后能紧贴其所在主动脉的内壁从而能阻隔血流,远侧球囊22充盈后的直径小于其所在主动脉的直径从而不会阻隔血流。优选,所述近侧球囊21在自然状态下充盈后的横截面积是其所在主动脉腔的100%至110%,所述远侧球囊22在充盈后的横截面积是其所在主动脉腔的95%以内。根据近侧球囊21和远侧球囊22的主要作用不同,对二者尺寸进行区别设计,其中近侧球囊21充盈后能紧贴其所在主动脉的内壁从而能阻隔血流,进一步增加封堵效果,使得远侧球囊22先行排气抽瘪时对主动脉瓣侧血液进行抽吸效果更好,而远侧球囊22充气充盈后不会完全阻隔血流,这样可以避免远侧球囊22充气充盈后突然产生局部高压而对血液中的细胞或者主动脉壁产生损害,由于远侧球囊22和近侧球囊21分别是在左心室舒张初期和末期先后进行充气充盈,远侧球囊22充气充盈已经促进主动脉向心脑和全身器官的供血灌注,所以待近侧球囊21充气充盈时虽然完全阻隔血流,也不易产生局部高压,不会对对血液中的细胞或者主动脉壁产生损害。
3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远侧球囊22的长度大于所述近侧球囊21的长度,且远侧球囊22充盈后的容积大于近侧球囊21充盈后的容积,即远侧球囊223采用细而长的结构,近侧球囊212采用粗而短的结构,这样使得远侧球囊223的反搏作用和近侧球囊212的封堵作用都更加凸显,而且近侧球囊212采用粗而短的结构,能够进一步避免其充气充盈后产生局部高压的风险。
36.实施例3:
37.在实施例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如下改进:
38.如图7-8所示,所述线缆通道13的近端延伸至所述导管接头,远端延伸至两个球囊之间,并通过设在导管1上的一个线缆孔14连通导管1外,所述线缆31穿过线缆通道13,线缆31的远端从线缆孔14伸出并螺旋缠绕所述远侧球囊22的外侧后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3。线缆31在远侧球囊 22外侧采用螺旋式设计,可以消除远侧球囊22收缩过程中线缆31的张力影响。
39.实施例4:
40.如图9所示,一种球囊反搏系统,包括球囊反搏主机200、以及实施例 1-3任一所述的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100,所述球囊反搏主机200 内设有反搏泵201(也叫律动模块)和控制模块202,球囊反搏主机200的壳体上设有接驳口203,接驳口203设有气路
接口和电路接口,球囊反博导管 100的导管接头15与接驳口203进行直接或间接连接,其中各个所述球囊通道12通过气路接口分别独立连通反搏泵201的气路,所述线缆31通过电路接口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从而使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3的数据信号能输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信号来控制反搏泵201的工作状态。
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球囊反搏系统,通过采用体内在线监测集成式球囊反博导管100,通过在球囊反搏导管1的远端设置微型数据采集处理模块3,工作时直接通过设置在球囊反搏导管1远端的微型数据采集处理模块3实时采集球囊2工作部位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线缆31传输至体外的球囊反搏主机200,实现参数的实时性,减少数据传输处理的延迟问题及偏差问题,提升治疗效果,且系统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操作工艺也更为简便。
42.应当说明的是,反搏泵、控制模块、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均属于现有技术,本专利不再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记载的内容可以从现有技术中进行适应性选用。
43.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通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进行间接连通,具体根据应用场景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