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改进型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12:53: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管式换热器是换热器的一种,主要由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
3.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2512607u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进水管箱和出水管箱,所述进水管箱和出水管箱相离的一端分别连通有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所述壳体内腔的后端和前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横向的换热管束,所述第一管板的前侧面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上设置有扰流板,所述壳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连通有热流进入管和热流排出管,所述壳体内腔的后端和前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第二管板和固定环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4.现有的管式换热器在对冷水与热源介质热交换时,通常将冷水直接导入换热管内,利用换热管的管壳面积进行热交换处理,由于冷水与热源介质的温度差较大,直接热交换的方式会导致热源介质的热量交换效率不高,使得部分热量被浪费,从而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采用可以将热源介质内热量进行阶梯式回收利用,对冷水进行预热处理,提高热交换效率的一种改进型换热器。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换热器,包括壳体:
7.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仓,且进水仓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仓,且出水仓上设置有出水管;
8.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个平行分布的换热管;
9.所述壳体上且靠近进水仓的一侧设置有介质进管,所述壳体上且靠近出水仓的一侧设置有介质出管;
10.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向进水仓内循环供热的回流预热组件。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换热管的进水侧设置有与进水管连通的分流管。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回流预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泄流管,泄流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泄流管
的出口侧与进水仓连接。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进水仓的底部设置有泄压管。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上下错位分布的挡板。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2.所述还包括支撑组件;
23.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底座的一端设置有支杆,且支杆通过铰支座与壳体转动连接,底座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壳体接触的调节单元。
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5.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套管,套管的内壁螺旋连接有调节杆,且调节杆的顶部设置有球头。
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型换热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该换热器通过设置的回流预热组件,可以将壳体内热源介质的热量回流导入进水仓内,对即将进入换热管内的冷水进行初步预热处理,使得冷水能够被预热处理,既降低了冷水进入换热管内换热时的温差,也提高了热源介质中热量的利用率,进而增强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型换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壳体;2、进水仓;3、进水管;4、分流管;5、出水仓;6、出水管;7、介质进管;8、介质出管;9、换热管;10、挡板;11、温度传感器;12、泄流管;13、电磁阀;14、回流管;15、泄压管;16、支撑组件;161、底座;162、套管;163、调节杆;164、球头;165、支杆;166、铰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34.如图1-图2所示,一种改进型换热器,包括壳体1:
35.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水仓2,且进水仓2上设置有进水管3,壳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仓5,且出水仓5上设置有出水管6,进水管3连接冷水供水管道,将冷水导入进水仓2内,出水管6连接用水管道,即可将出水仓5内热交换后的热水导出;
36.壳体1内设置有若干个平行分布的换热管9,若干个换热管9之间留有缝隙,使得热
量可以在缝隙之间流动,实现热传导效果;
37.壳体1上且靠近进水仓2的一侧设置有介质进管7,壳体1上且靠近出水仓5的一侧设置有介质出管8,热源介质通过介质进管7导入壳体1内,并且在换热管9之间的缝隙内流动,使得热源介质中的热量与换热管9大面积接触,即可通过换热管9将热量传导给冷水,实现热交换效果;
38.壳体1上设置有向进水仓2内循环供热的回流预热组件,可以将壳体1内热源介质的热量回流导入进水仓2内,对即将进入换热管9内的冷水进行初步预热处理,使得冷水能够被预热处理,既降低了冷水进入换热管9内换热时的温差,也提高了热源介质中热量的利用率,进而增强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39.换热管9的进水侧设置有与进水管3连通的分流管4,每一个换热管9的进水侧都独立连接有一个分流管4,使得进水管3导入的冷水能够沿着分流管4逐一且均匀的进入到换热管9内,实现冷水均匀通常的流动效果,同时也利用分流管4可以增大冷水在进水仓2内的预热面积,加快分流管4内冷水的预热效率。
40.回流预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泄流管12,泄流管12的数量为若干个,且等距分布在壳体1上,使得每一个泄流管12内对应的泄流介质的温度都不一样,泄流管12上设置有电磁阀13,泄流管12的出口侧与进水仓2连接,进水仓2的底部设置有泄压管15,在电磁阀13的控制下,使得壳体1内不同位置的热源介质的热量进入泄流管12内,并沿着回流管14进入到进水仓2内,对进水仓2内分流管4内的冷水进行预热处理,并且通过泄压管15可以在进水仓2内压力过大时进行泄压处理。
41.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上下错位分布的挡板10,挡板10为圆缺结构,可以在壳体1内形成上下错位式的折流阻挡结构,使得热源介质内的热量能够更大面积的与换热管9内的冷水接触并热交换。
42.壳体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可以对壳体1内每一处泄流管12对应位置的热源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准确的控制对应位置电磁阀13的开闭状态,以实现不同温度的回流预热效果。
43.还包括支撑组件16,支撑组件16包括底座161,底座161的一端设置有支杆165,且支杆165通过铰支座166与壳体1转动连接,底座16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壳体1接触的调节单元,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底座161上的套管162,套管162的内壁螺旋连接有调节杆163,且调节杆163的顶部设置有球头164,通过转动调节杆163使其在套管162内旋转升降,并且在球头164的滚动支撑下,调节壳体1一侧的高低位置,并使得壳体1的另一侧在铰支座166和支杆165的支撑下转动,从而对壳体1的工作水平状态进行调节,使得壳体1水平或倾斜,满足了凹凸不平地面的换热器稳定放置需求。
44.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