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9 23:56: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能够任意地使输入构件的旋转力向输出构件传递或切断该传递的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2.一般来说,两轮机动车具备的动力传递装置用于任意地使发动机的驱动力向变速器及驱动轮传递或切断该传递,具有与发动机侧连结的输入构件、与变速器及驱动轮侧连结的输出构件、与输出构件连结的离合器构件及能够相对于离合器构件接近或离开的压力构件,构成为:通过使压力构件相对于离合器构件接近,使驱动侧离合器片和被动侧离合器片压接而进行动力的传递,并且,通过使压力构件相对于离合器构件离开,使驱动侧离合器片和被动侧离合器片的压接力释放而切断该动力的传递。
3.作为以往的动力传递装置,例如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那样,关于具备配重构件的离心离合器单元进行了提案,该配重构件通过伴随于离合器壳体的旋转的离心力而从有关槽部的内径侧位置向外径侧位置移动,从而能够使驱动侧离合器片和被动侧离合器片压接。根据该以往的动力传递装置,通过离合器壳体伴随于发动机的驱动而旋转,能够对配重构件施加离心力,能够使驱动侧离合器片和被动侧离合器片压接而使发动机的驱动力向车轮传递。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3/18358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8.然而,上述以往的动力传递装置由于配重构件由钢球构成,所以需要比较大的钢球的移动空间而装置可能会大型化。因而,本技术人锐意研究了通过使用具有表背面的将棋棋子状(块状)的配重构件来将装置小型化,但在该情况下,为了使配重构件返回初始位置,以致于研究了具备弹簧等施力构件的结构。
9.根据该结构,在伴随于离合器壳体的旋转的离心力下降了时,能够利用施力构件使配重构件从外径侧位置顺畅地移动至内径侧位置。然而,在将配重构件遍及保持构件的周向而配设多个且分别能够向放射状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利用施力单元对配重构件从外径侧位置朝向内径侧位置高精度地施力这一问题。
10.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形而完成,提供能够对配重构件从外径侧位置朝向内径侧位置高精度地施力并能够根据离心力而使配重构件稳定地移动的动力传递装置。
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2.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离合器壳体,与通过车辆的发动机的驱动力而旋转的输入构件一起旋转,安装有多个驱动侧离合器片;离合器构件,安装有与
所述离合器壳体的驱动侧离合器片交替地形成的多个被动侧离合器片,并且与能够使车辆的车轮旋转的输出构件连结;压力构件,能够在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工作位置是使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片和被动侧离合器片压接而设为能够将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向所述车轮传递的状态的位置,所述非工作位置是使该驱动侧离合器片和被动侧离合器片的压接力释放而能够切断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向所述车轮的传递的位置;及离心离合器单元,具备能够通过伴随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旋转的离心力而从内径侧位置向外径侧位置移动的配重构件,在该配重构件处于所述外径侧位置时使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片和被动侧离合器片压接而设为能够将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向所述车轮传递的状态,并且在该配重构件处于所述内径侧位置时使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片和被动侧离合器片的压接力释放而能够切断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向所述车轮的传递,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离合器单元构成为具备:保持构件,将所述配重构件保持为能够在所述内径侧位置与外径侧位置之间移动;压接构件,通过所述配重构件从所述内径侧位置向外径侧位置移动而向所述驱动侧离合器片及被动侧离合器片的层叠方向移动从而使该驱动侧离合器片和被动侧离合器片压接;及施力构件,从所述外径侧位置朝向内径侧位置对所述配重构件施力,所述配重构件分别收容于遍及所述保持构件的周向而形成有多个的收容部,从而能够向放射状方向移动,并且所述施力构件在所述收容部的内周壁面与所述配重构件之间在周向上各配设有多个。
13.方案2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构件形成有使与所述保持构件对置的面开口并能够将所述施力构件插通而安装的插通部。
14.方案3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构件在从所述内径侧位置去往外径侧位置的方向上形成有槽,并且所述保持构件形成有与所述槽匹配而保持所述配重构件的保持部。
15.方案4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离合器单元构成为具备:第一球状构件,使一部分从形成于所述配重构件的贯通孔的一方的开口突出而能够与所述压接构件的滚动面接触而滚动;及第二球状构件,使一部分从形成于所述配重构件的贯通孔的另一方的开口突出而能够与所述保持构件的滚动面接触而滚动。
16.方案5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4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构件或压接构件具有沿着所述配重构件的移动方向的槽形状,该槽形状被设为所述第一球状构件或第二球状构件的滚动面。
17.方案6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4或5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状构件及第二球状构件分别遍及所述保持构件的周向而形成有多个。
18.发明效果
19.根据方案1的发明,由于配重构件分别收容于遍及保持构件的周向而形成有多个的收容部且能够向放射状方向移动,并且施力构件在收容部的内周壁面与配重构件之间在周向上各配设有多个,所以能够对配重构件从外径侧位置朝向内径侧位置高精度地施力,能够根据离心力而使配重构件稳定地移动。
20.根据方案2的发明,由于配重构件形成有使与保持构件对置的面开口并能够将施力构件插通而安装的插通部,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施力构件相对于配重构件的组装。
21.根据方案3的发明,由于配重构件在从内径侧位置去往外径侧位置的方向上形成有槽,并且保持构件形成有与槽匹配而保持配重构件的保持部,所以能够稳定地进行配重构件的移动。
22.根据方案4的发明,由于离心离合器单元构成为具备:第一球状构件,使一部分从形成于配重构件的贯通孔的一方的开口突出而能够与压接构件的滚动面接触而滚动;及第二球状构件,使一部分从形成于配重构件的贯通孔的另一方的开口突出而能够与保持构件的滚动面接触而滚动,所以能够更稳定地进行配重构件的移动。
23.根据方案5的发明,由于保持构件或压接构件具有沿着配重构件的移动方向的槽形状,该槽形状被设为所述第一球状构件或第二球状构件的滚动面,所以能够更顺畅地进行配重构件的移动。
24.根据方案6的发明,由于第一球状构件及第二球状构件分别遍及保持构件的周向而形成有多个,所以能够谋求更稳定的配重构件的移动。
附图说明
25.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外观图。
26.图2是图1中的ii-ii线剖视图。
27.图3是图1中的iii-iii线剖视图。
28.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离合器壳体的立体图。
29.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第一离合器构件的三视图。
30.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第一离合器构件的立体图。
31.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第二离合器构件的三视图。
32.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第二离合器构件的立体图。
33.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压力构件的三视图。
34.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压力构件的立体图。
35.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离心离合器单元的纵剖视图。
36.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离心离合器单元的局部剖切的立体图。
37.图13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离心离合器单元的保持构件的三视图。
38.图14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离心离合器单元的支承构件的三视图。
39.图15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离心离合器单元的压接构件的三视图。
40.图16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离心离合器单元的配重构件的四视图。
41.图17是图16中的xvii-xvii线剖视图。
42.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离心离合器单元中的配重构件处于内径侧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43.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离心离合器单元中的配重构
件处于外径侧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44.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a)压接辅助用凸轮的作用、(b)反转矩限制器用凸轮的作用的示意图。
45.图21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图。
46.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配重构件处于内径侧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47.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配重构件处于内径侧位置与外径侧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48.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配重构件处于外径侧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49.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配重构件处于外径侧位置且压力构件处于非工作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0.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51.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k如图21所示那样配设于车辆而用于任意地将发动机e的驱动力经由变速器m而向驱动轮t侧传递或切断该传递,如图1~17所示,构成为具有形成有通过车辆的发动机e的驱动力而旋转的输入齿轮1(输入构件)的离合器壳体2、连接于变速器m的输出轴3(输出构件)、离合器构件(第一离合器构件4a及第二离合器构件4b)、压力构件5、多个驱动侧离合器片6及多个被动侧离合器片7、具备配重构件10的离心离合器单元9、以及辅助离合器片17。
52.输入齿轮1若被输入从发动机e传递来的驱动力(旋转力)则能够以输出轴3为中心进行旋转,通过铆钉等而与离合器壳体2连结。离合器壳体2由图2、3中右端侧开口的圆筒状构件构成并且构成为与输入齿轮1连结,能够通过发动机e的驱动力而与输入齿轮1的旋转一起旋转。
53.另外,如图4所示,离合器壳体2遍及周向而形成有多个切口2a,以向这些切口2a嵌合的方式安装有多个驱动侧离合器片6。该驱动侧离合器片6的各自由形成为大致圆环状的板材构成并且与离合器壳体2的旋转一起旋转,且构成为能够在轴向(图2、3中左右方向)上滑动。
54.离合器构件(第一离合器构件4a及第二离合器构件4b)安装有与离合器壳体2的驱动侧离合器片6交替地形成的多个被动侧离合器片7,并且与能够经由车辆的变速器m而使驱动轮t旋转的输出轴3(输出构件)连结,通过组装第一离合器构件4a和第二离合器构件4b这2个构件而构成。
55.第一离合器构件4a构成为在形成于其中央的插通孔(参照图5、6)插通输出轴3且互相形成的齿轮啮合而在旋转方向上连结。如图5、6所示,在该第一离合器构件4a形成有构成压接辅助用凸轮的坡度面4aa和构成反转矩限制器用凸轮的坡度面4ab。需要说明的是,该图中附图标记4ac表示凸起部,该凸起部形成有用于将第一离合器构件4a和固定构件8连结的螺栓b的插通孔。
56.如图7、8所示,第二离合器构件4b由形成有凸缘部4bb的圆环状构件构成,构成为
在形成于外周面的花键嵌合部4ba通过花键嵌合而安装被动侧离合器片7。并且,如图2、3所示,在离合器构件(第一离合器构件4a及第二离合器构件4b)组装压力构件5,在该压力构件5的凸缘部5c与第二离合器构件4b的凸缘部4bb之间交替地以层叠状态安装多个驱动侧离合器片6及被动侧离合器片7。
57.如图9、10所示,压力构件5由遍及周缘部而形成有凸缘部5c的圆板状构件构成,能够在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工作位置是使驱动侧离合器片6和被动侧离合器片7压接而设为能够将发动机e的驱动力向车轮传递的状态的位置,非工作位置是使该驱动侧离合器片6和被动侧离合器片7的压接力释放而能够切断发动机e的驱动力向车轮的传递的位置。
58.更具体而言,如图7、8所示,形成于第二离合器构件4b的花键嵌合部4ba由遍及该第二离合器构件4b的外周侧面的大致整周而一体地形成的凹凸形状构成,构成为:通过被动侧离合器片7向构成花键嵌合部4ba的凹槽嵌合,一边容许被动侧离合器片7相对于第二离合器构件4b的轴向上的移动一边限制旋转方向上的移动,能够与该第二离合器构件4b一起旋转。
59.该被动侧离合器片7与驱动侧离合器片6交替地层叠形成,相邻的各离合器片6、7能够实现压接或压接力的释放。即,两离合器片6、7被容许向第二离合器构件4b的轴向的滑动,通过各离合器片(6a、6b、7a、7b)被压接而离合器开启,从而成为离合器壳体2的旋转力经由第二离合器构件4b及第一离合器构件4a而向输出轴3传递的状态,通过各离合器片(6a、6b、7a、7b)的压接力被释放而离合器关闭,从而第一离合器构件4a及第二离合器构件4b不再追随离合器壳体2的旋转,旋转力向输出轴3的传递不再进行。
60.于是,在驱动侧离合器片6和被动侧离合器片7被压接的状态下,将输入到离合器壳体2的旋转力(发动机e的驱动力)经由输出轴3(输出构件)而向驱动轮侧(变速器m)传递,并且,在驱动侧离合器片6和被动侧离合器片7的压接被释放的状态下,能够切断输入到离合器壳体2的旋转力(发动机e的驱动力)向输出轴3(输出构件)的传递。
61.另外,如图9、10所示,压力构件5遍及周向而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嵌入孔5d,离合器弹簧s嵌入于各嵌入孔5d。如图2所示,该离合器弹簧s收容于嵌入孔5d内且一端抵接于固定构件8,被向将驱动侧离合器片6及被动侧离合器片7压接的方向施力。并且,通过操作未图示的离合器操作单元,能够进行驱动侧离合器片6及被动侧离合器片7的压接或压接的释放。
6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6、9、10所示,在第一离合器构件4a形成有坡度面4aa及4ab,并且在压力构件5形成有与这些坡度面4aa及4ab对置的坡度面5a、5b。即,坡度面4aa和坡度面5a抵接而构成压接辅助用凸轮,并且坡度面4ab和坡度面5b抵接而构成反转矩限制器用凸轮。
63.并且,在发动机e的转速上升而成为了输入到输入齿轮1及离合器壳体2的旋转力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构件4a及第二离合器构件4b而向输出轴3传递的状态(配重构件10为外径侧位置)时,如图20(a)所示,对压力构件5施加a方向的旋转力,因此,通过压接辅助用凸轮的作用,在该压力构件5产生向该图中c方向的力。由此,压力构件5向其凸缘部5c相对于第二离合器构件4b的凸缘部4bb进一步接近的方向(图2、3中左侧)移动,使驱动侧离合器片6和被动侧离合器片7的压接力增加。
64.另一方面,在输出轴3的旋转超过输入齿轮1及离合器壳体2的转速而产生了反转矩时,如图20(b)所示,对离合器构件4施加b方向的旋转力,因此,通过反转矩限制器用凸轮的作用,使压力构件5向该图中d方向移动而使驱动侧离合器片6和被动侧离合器片7的压接力释放。由此,能够避免由反转矩引起的相对于动力传递装置k、动力源(发动机e侧)的不良状况。
65.如图11~19所示,离心离合器单元9具备能够通过伴随于离合器壳体2的旋转的离心力而从内径侧位置(参照图18)向外径侧位置(参照图19)移动的配重构件10,构成为:在配重构件10处于外径侧位置时使驱动侧离合器片6和被动侧离合器片7压接而设为能够将发动机e的驱动力向车轮(驱动轮t)传递的状态,并且在该配重构件10处于内径侧位置时使驱动侧离合器片6和被动侧离合器片7的压接力释放而能够切断发动机e的驱动力向车轮(驱动轮t)的传递。
66.具体而言,离心离合器单元9构成为具有由将棋棋子状(块状)构件构成的配重构件10、安装有支承构件13的保持构件11、压接构件12、第一球状构件14、第二球状构件15及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施力构件16。需要说明的是,保持构件11及压接构件12遍及周向而形成有多个突起部,与驱动侧离合器片6同样,嵌合安装于离合器壳体2的切口2a。由此,保持构件11及压接构件12能够分别在离合器壳体2的轴向上移动,并且能够在旋转方向上卡合而与该离合器壳体2一起旋转。
67.如图16所示,配重构件10由具有一个面x及另一个面y的将棋棋子状构件构成,如该图及图17所示,配重构件10构成为具有从一个面x到另一个面y贯通形成的贯通孔10a、形成于另一个面y的插通部10b及形成于一个面x的槽10c。如图18、19所示,该配重构件10收容于保持构件11的收容部11a,在不被施加离心力的状态下被保持于内径侧位置(参照图18),并且,通过被施加离心力而对抗施力构件16的作用力向外侧移动,到达外径侧位置(参照图19)。
68.保持构件11将配重构件10保持为能够在内径侧位置与外径侧位置之间移动,如图13所示,由圆环状构件构成,构成为具有遍及周向而形成有多个并且收容配重构件10的收容部11a、形成于收容部11a内的槽形状11b、及按压面11c。各收容部11a由与配重构件10的形状及移动范围匹配的凹形状构成,构成为施力构件16的一端能够与其内周壁面11aa抵接。
69.另外,在保持构件11的形成有收容部11a的面固定有支承构件13。如图14所示,该支承构件13形成有在径向上形成的保持部13a,通过该保持部13a与配重构件10的槽10c匹配而配重构件10被保持于保持构件11。即,配重构件10在其一个面x的中央位置处在从内径侧位置去往外径侧位置的方向上形成有槽10c,通过使保持部13a与该槽10c匹配,配重构件10被保持为能够在径向(从内径侧位置去往外径侧位置的方向)上移动。
70.压接构件12通过配重构件10从内径侧位置向外径侧位置移动而向驱动侧离合器片6及被动侧离合器片7的层叠方向(图2、3中右侧)移动从而使该驱动侧离合器片6和被动侧离合器片7压接。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压接构件12由圆环状构件构成,构成为具有遍及周向而形成有多个的坡度槽12a、在形成有坡度槽12a的位置分别形成的槽形状12b、及按压面12c。
71.坡度槽12a分别形成于与配重构件10对应的位置,从内侧朝向外侧被设为上坡。由
此,在离合器壳体2停止的状态下,利用施力构件16的作用力使配重构件10保持于内径侧位置,并且,若离合器壳体2旋转,则对配重构件10施加离心力而沿着上坡的坡度槽12a,从而压接构件12向离开保持构件11的方向(即,使驱动侧离合器片6及被动侧离合器片7压接的方向)移动。
72.于是,若一边使配重构件10处于中间一边组装保持构件11及压接构件12,则如图11、12所示,坡度槽12a位于与各配重构件10对应的位置,通过配重构件10通过离心力而从内径侧位置去往外径侧位置且沿着坡度槽12a,压接构件12向图11中箭头方向(图中右侧)移动,形成于该压接构件12的按压面12c按压驱动侧离合器片6及被动侧离合器片7而设为压接状态,并且保持构件11通过其反作用力而向与图11中箭头相反的方向(图中左侧)移动,形成于该保持构件11的按压面11c将辅助离合器片17压接。
73.如图18、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配重构件10分别收容于遍及保持构件11的周向而形成有多个的收容部11a且能够向放射状方向移动,并且施力构件16在收容部11a的内周壁面11aa(参照图13)与配重构件10之间在周向上各配设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配设2个)而对配重构件10从外径侧位置朝向内径侧位置施力。在此,收容部11a的内周壁面11aa被设为与施力构件16的一端抵接的平坦的面,能够将施力构件16以稳定的状态安装。
74.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配重构件10形成有使与保持构件11对置的面(图17中的另一个面y)开口并能够将施力构件16插通而安装的隧道状的插通部10b。并且,通过使向插通部10b插入了施力构件16的状态的配重构件10收容于保持构件11的收容部11a,施力构件16以处于收容部11a的内周壁面11aa与配重构件10之间的方式被安装。需要说明的是,施力构件16以一端与内周壁面11aa抵接且另一端与插通部10b的端部壁面10ba抵接的方式配设,能够对配重构件10从外径侧位置朝向内径侧位置施力。
75.第一球状构件14由安装于配重构件10的钢球构成,如图16、17所示,使一部分从形成于配重构件10的贯通孔10a的一方的开口10aa(一个面x侧的小径的开口)突出,能够与压接构件12的滚动面接触而滚动。另外,第二球状构件15由安装于配重构件10的钢球构成,如图16、17所示,使一部分从形成于配重构件10的贯通孔10a的另一方的开口10ab(另一个面y侧的大径的开口)突出,能够与保持构件11的滚动面接触而滚动。
76.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贯通孔10a以从一方的开口10aa(一个面x侧的小径的开口)到另一方的开口10ab(另一个面y侧的大径的开口)直径连续地变大的方式形成为锥状,并且第一球状构件14由该一方的开口10aa及另一方的开口10ab中的小径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个面x侧的一方的开口10aa)的外周缘部防脱。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球状构件14及第二球状构件15根据贯通孔10a的内径而由直径互相不同的球状构件(第二球状构件15是比第一球状构件14大径的构件)构成,能够以小径的第一球状构件14由贯通孔10a的小径侧的开口缘部谋求防脱且与该贯通孔10a的内周面分别接触的状态滚动。
77.另一方面,如图11、12所示,第二球状构件15由保持构件11的滚动面防脱。由此,小径的第一球状构件14由贯通孔10a的小径侧的开口缘部防脱,并且大径的第二球状构件15以一部分从贯通孔10a的大径侧的开口突出的状态由保持构件11的滚动面防脱。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大径的第二球状构件15以与保持构件11的滚动面对置的方式被组装,但该第二球状构件15也可以以与压接构件12的滚动面对置的方式被组装。在该情况下,小径的第一球状构件14由贯通孔10a的小径侧的开口缘部防脱,并且大径的第二球状构件
15以一部分从贯通孔10a的大径侧的开口突出的状态由压接构件12的滚动面防脱。
78.如图13所示,保持构件11的滚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第二球状构件15的滚动面)由沿着配重构件10的移动方向(连结内径侧位置和外径侧位置的方向)的槽形状11b构成,并且如图15所示,压接构件12的滚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第一球状构件14的滚动面)由沿着配重构件10的移动方向(连结内径侧位置和外径侧位置的方向)的槽形状12b构成。
79.而且,如图16、18、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球状构件14及第二球状构件15分别遍及保持构件11的周向(配重构件10的宽度方向)而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球状构件14及第二球状构件15分别形成有2个),伴随于配重构件10的移动,第一球状构件14及第二球状构件15分别能够一边在贯通孔10a内滚动一边沿着槽形状11b、12b移动。
80.辅助离合器片17由直径与驱动侧离合器片6及被动侧离合器片7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比驱动侧离合器片6及被动侧离合器片7小径)的圆环状构件构成,如图2、3所示,向其中央开口17a插通输出轴3(输出构件)而设为嵌合状态,并且构成为具有与保持构件11的按压面11c对置的被按压面17b。
81.该辅助离合器片17若在配重构件10处于外径侧位置时(即,驱动侧离合器片6及被动侧离合器片7为压接状态时)由形成于保持构件11的按压面11c按压而压接,则能够将发动机e的驱动力向输出轴3传递。另外,若在配重构件10处于内径侧位置时(即,驱动侧离合器片6及被动侧离合器片7的压接力为释放状态时)形成于保持构件11的按压面11c的按压力下降而压接力被释放,则能够切断发动机e的驱动力向输出轴3的传递。
82.即,若配重构件10向外径侧位置移动,则坡度槽12a作为凸轮发挥功能,保持构件11及压接构件12向互相离开的方向移动。由此,压接构件12的按压面12c将驱动侧离合器片6及被动侧离合器片7压接,并且保持构件11的按压面11c将辅助离合器片17的被按压面17b按压而压接,因此发动机e的驱动力向驱动轮t传递。
83.而且,如图5、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离合器构件4a在与压力构件5对置的面的一部分形成有抵接面4ad,并且如图9、10所示,压力构件5在与第一离合器构件4a对置的面的一部分形成有抵接面5e,在第一离合器构件4a、第二离合器构件4b及压力构件5被组装的状态(没有从输入齿轮1(输入构件)向输出轴3(输出构件)的传递转矩的状态)下,如图2、3所示,被设为抵接面4ad和抵接面5e抵接的状态。
84.这样,在抵接面4ad和抵接面5e抵接的状态下,在离心离合器单元9的配重构件10从内径侧位置(参照图22)向中间位置(参照图23)移动而从输入齿轮1(输入构件)向输出轴3(输出构件)的传递转矩增加的过程中,第一离合器构件4a与压力构件5之间的相对移动不被容许,因此压接辅助用凸轮的工作被限制。
85.之后,若离心离合器单元9的配重构件10从中间位置(参照图23)朝向外径侧位置(参照图24)进一步移动,由第二离合器构件4b的凸缘部4bb按压而驱动侧离合器片6及被动侧离合器片7被压接,并且该凸缘部4bb的按压力成为离合器弹簧s的作用力以上,则相对于第一离合器构件4a使第二离合器构件4b及压力构件5在轴向(图2、3中右方向)上移动,使第一离合器构件4a的抵接面4ad和压力构件5的抵接面5e离开。需要说明的是,图25示出了配重构件10处于外径侧位置且压力构件5处于非工作位置的状态(离合器关闭状态)。
86.这样,在抵接面4ad和抵接面5e离开的状态下,在离心离合器单元9的配重构件10从内径侧位置向外径侧位置移动而从输入齿轮1(输入构件)向输出轴3(输出构件)的传递
转矩增加的过程中,第一离合器构件4a与压力构件5之间的相对移动被容许,因此压接辅助用凸轮的工作被容许。
87.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k,离心离合器单元9中的配重构件10的贯通孔10a从一方的开口10aa到另一方的开口10ab形成为锥状,并且第一球状构件14由该一方的开口10aa及另一方的开口10ab中的小径的开口的外周缘部防脱,因此能够在配重构件10简易且正确地安装第一球状构件14,并且能够使制造成本降低。
88.另外,第一球状构件14及第二球状构件15由与贯通孔10a的内径对应的直径互相不同的球状构件构成,能够以与该贯通孔10a的内周面分别接触的状态滚动,因此能够在配重构件10的移动时使第一球状构件14及第二球状构件15稳定地滚动,能够谋求顺畅的移动。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球状构件15由保持构件11或压接构件12的滚动面防脱,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球状构件14及第二球状构件15的防脱。
89.而且,保持构件11或压接构件12的滚动面由沿着配重构件10的移动方向的槽形状(11b、12b)构成,因此能够分别可靠地进行大径的开口侧的第二球状构件15的防脱及小径的开口侧的第一球状构件14的防脱并谋求配重构件10的更顺畅的移动。
90.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的配重构件10分别收容于遍及保持构件11的周向而形成有多个的收容部11a,从而能够向放射状方向移动,并且施力构件16在收容部11a的内周壁面11aa与配重构件10之间在周向上各配设多个而对配重构件10从外径侧位置朝向内径侧位置施力,因此能够对配重构件10从外径侧位置朝向内径侧位置高精度地施力,能够根据离心力而使配重构件10稳定地移动。
91.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配重构件10形成有使与保持构件11对置的面开口并能够将施力构件16插通而安装的插通部10b,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施力构件16相对于配重构件10的组装。而且,本实施方式的配重构件10在从内径侧位置去往外径侧位置的方向上形成有槽10c,并且保持构件11(具体而言,固定于保持构件11而与其一体化的支承构件13)形成有与槽10c匹配而保持配重构件10的保持部13a,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配重构件10的移动。
92.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离心离合器单元9构成为具备:第一球状构件14,使一部分从形成于配重构件10的贯通孔10a的一方的开口10aa突出,能够与压接构件12的滚动面(槽形状12b)接触而滚动;及第二球状构件15,使一部分从形成于配重构件10的贯通孔10a的另一方的开口10ab突出,能够与保持构件11的滚动面(槽形状11b)接触而滚动,因此能够更稳定地进行配重构件10的移动。
93.尤其是,保持构件11或压接构件12具有沿着配重构件10的移动方向的槽形状(11b、12b),该槽形状(11b、12b)被设为第一球状构件14或第二球状构件15的滚动面,因此能够更顺畅地进行配重构件10的移动。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球状构件14及第二球状构件15分别遍及保持构件11的周向(配重构件10的宽度方向)而形成有多个,因此能够谋求进一步稳定的配重构件10的移动。
94.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不具有压接辅助用凸轮(坡度面4aa及坡度面5a)以及反转矩限制器用凸轮(坡度面4ab及坡度面5b)的结构、不具有辅助离合器片17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10a形成为锥状,但也可以从一方的开口到另一方的开口为止设为同径的插通孔,将第一球状构件14及第二球状构件15通过铆接等其他的防脱单元及方法来防脱。
95.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离合器构件4a、第二离合器构件4b及压力构件5被组装的状态(没有从输入齿轮1(输入构件)向输出轴3(输出构件)的传递转矩的状态)下,被设为抵接面4ad和抵接面5e抵接的状态,但也可以不具有这些抵接面4ad及抵接面5e而是离开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除了两轮机动车之外,还能够应用于汽车、3轮或4轮越野车、或者通用机等各种多片离合器型的动力传递装置。
96.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97.只要是“离心离合器单元构成为具备:保持构件,将配重构件保持为能够在内径侧位置与外径侧位置之间移动;压接构件,通过配重构件从内径侧位置向外径侧位置移动而向驱动侧离合器片及被动侧离合器片的层叠方向移动从而使该驱动侧离合器片和被动侧离合器片压接;及施力构件,从外径侧位置朝向内径侧位置对配重构件施力,配重构件分别收容于遍及保持构件的周向而形成有多个的收容部,从而能够向放射状方向移动,并且施力构件在收容部的内周壁面与配重构件之间在周向上各配设多个而对配重构件从外径侧位置朝向内径侧位置施力”的动力传递装置,则也能够应用于外观形状不同的动力传递装置或被附加了其他的功能的动力传递装置等。
98.附图标记说明
99.1输入齿轮(输入构件)
100.2离合器壳体
101.2a切口
102.3输出轴(输出构件)
103.4a第一离合器构件
104.4aa坡度面(压接辅助用凸轮)
105.4ab坡度面(反转矩限制器用凸轮)
106.4ac凸起部
107.4ad抵接面
108.4b第二离合器构件
109.4ba花键嵌合部
110.4bb凸缘部
111.5压力构件
112.5a坡度面(压接辅助用凸轮)
113.5b坡度面(反转矩限制器用凸轮)
114.5c凸缘部
115.5d嵌入孔
116.5e抵接面
117.6驱动侧离合器片
118.7被动侧离合器片
119.8固定构件
120.9离心离合器单元
121.10配重构件
122.10a贯通孔
123.10aa一方的开口
124.10ab另一方的开口
125.10b插通部
126.10ba端部壁面
127.10c槽
128.11保持构件
129.11a收容部
130.11aa内周壁面
131.11b槽形状
132.11c按压面
133.12压接构件
134.12a坡度槽
135.12b槽形状
136.12c按压面
137.13支承构件
138.13a保持部
139.14第一球状构件
140.15第二球状构件
141.16施力构件
142.17辅助离合器片
143.17a中央开口
144.17b被按压面
145.s离合器弹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