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PCB板固定结构、PCB板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2-09 22:37: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pcb板固定结构、pcb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电子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板固定结构、pcb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现阶段手机向着轻、薄、小尺寸化发展,但是随着摄像头逐渐增多,多扬声器方案等普及,手机内部空间被压缩,留给pcb板布件的空间越来越少。
3.而为了将pcb板紧固于手机中,通常需要在pcb板上开设螺钉孔,以通过螺钉与螺钉孔的配合将pcb板固定于上下机壳,而为了保证pcb与上下机壳的有效连接,螺钉孔不可避免地设于pcb板的布件区域,但这种固定方式造成了pcb板上螺钉孔两侧都不能布件,造成了空间浪费。
4.此外,对于pcb板上宽度较小的窄板位置,在开设螺钉孔后强度较弱,容易断裂,给螺钉孔的布局及整机设计带来诸多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板固定结构、pcb板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在pcb板上的布件区域开设螺钉孔而造成其两侧都不能布件,以及在pcb板上宽度较小的位置开设螺钉孔后强度较弱,容易断裂,给螺钉孔的布局及整机设计带来诸多困难的问题。
6.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pcb板固定结构,其中,包括补强件和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机壳相连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补强件的一侧,所述补强件的另一侧用于与pcb板固定相连。
7.其中,补强件可以使pcb板上与补强件连接位置处的强度提升,避免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机壳连接时受到过大的拉伸力而发生断裂。同时,该pcb板固定结构仅需固定于pcb板的一侧,而无需在pcb板上开设螺钉孔,从而可以节省pcb板上与pcb板固定结构相背离的一侧的空间,以用于布件。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补强件包括至少一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固定于所述pcb板的窄板或悬臂的位置。该延伸部可以与附近窄板或悬臂部位固定贴合,从而可以通过延伸部增强pcb板上位于第一连接件附近位置处的窄板或悬臂部位的整体强度,使pcb板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手机的机壳连接时不会发生断裂的风险。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补强件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凸出于所述补强件的表面,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抵接于所述凸台。通过在补强件上设置凸台,可以使第一连接件上的凸缘准确地固定于该凸台,便于对第一连接件的定位。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穿设于所述定位孔中。当导向部穿入至定位孔中后,凸缘的下表面可以搭接于凸台的上表面,从而实现了对螺母在补强件上的快速定位,方便安装固定。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补强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定位孔连通。该
通孔可以为第一连接件上的导向部提供容置空间,用于吸收导向部的误差,避免导向部在轴向上的尺寸过大时触及到pcb板而造成pcb板划伤。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孔的直径。从而使通孔与定位孔之间形成台阶面,该当补强件贴合于pcb板上后,该台阶面与pcb板之间可以用于填充焊料,并通过焊接方式实现补强件与pdb板的可靠结合,提升了补强件与pcb板的连接强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补强件的厚度为0.2mm~0.5mm。在该厚度范围内,一方面可以保证补强件对pcb板强度提升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补强件的厚度较大而占用手机机壳内部的空间。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焊接、铆接或粘接于所述补强件。从而可以保证第一连接件与补强件连接固定的可靠性。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补强件上设置有固定孔。通过该固定孔可以实现补强件与pcb板的精确定位。
16.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pcb板,其中,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pcb板固定结构。
17.本技术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pcb板,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所述pcb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机壳,所述第一机壳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
附图说明
18.图1为现有技术中pcb板在手机机壳内安装的状态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pcb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pcb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21.图4为pcb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pcb固定结构在电子设备中应用的状态图;
23.图6为图5的局部剖视图;
24.图7为补强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25.图8为图7的局部剖视图;
26.图9为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补强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28.图11为pcb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29.图12为pcb板的结构示意图(四)。
30.附图标记:
31.10-机壳;
32.20-pcb板;
33.30-螺钉孔;
34.40-螺钉;
35.1-pcb板;
36.11-窄板部位;
37.12-宽板部位;
38.13-悬臂部位;
39.14-镂空区;
40.15-基准;
41.2-补强件;
42.21-延伸部;
43.22-凸台;
44.23-固定孔;
45.24-定位孔;
46.25-通孔;
47.26-台阶面;
48.3-第一连接件;
49.31-导向部;
50.32-固定部;
51.33-凸缘;
52.4-第二连接件;
53.5-第一机壳;
54.6-第二机壳;
55.7-布件区域。
5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5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9.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60.如图2至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b板固定结构,该pcb板固定结构用于将pcb板固定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阅读器等任何具有pcb板的设备。本技术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作特殊限制,以下为了方便说明,是以电
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的说明。
61.手机包括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相互对合后形成手机的整体轮廓,pcb板集成于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内。由于现阶段手机向着轻、薄、小尺寸化发展,手机内部空间被压缩,导致pcb板布件的空间降低。图1为现有技术中pcb板在手机机壳内安装的状态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pcb板20为了能够可靠固定于机壳10内,pcb板20上通常需要开螺钉孔30,并采用螺钉40穿过pcb板20的螺钉孔30后将pcb板20固定于机壳10,而为了保证pcb板20的可靠固定,螺钉孔30不可避免地需要开设在pcb板20上的布件区域,这导致pcb板20的螺钉孔30两侧区域都不能布件,进一步造成了空间的浪费。其中,布件区域为pcb板的一侧或两侧用于布置电气元件、结构部件等的区域。
62.此外,为了对手机机壳内的众多结构部件等进行避让,同时也为了便于pcb板上的各个部件在手机内合理布局,pcb板通常设计为环形,且pcb板不同位置处的宽度并不完全一致,即存在窄板位置、宽板位置、悬臂位置等,而对于窄板、悬臂位置处的宽度较小,强度较弱,当在此位置处开设螺纹孔后,会造成该位置处的强度进一步减弱,容易断裂,给螺钉孔的布局及整机设计带来诸多困难。
63.为此,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pcb板固定结构可以包括补强件2和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机壳相连的第一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3固定于补强件2的一侧,补强件2的另一侧用于与pcb板1固定相连。该补强件2可以采用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简称smt)固定于pcb板1,使补强件2的安装固定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且焊点缺陷率低。补强件2可以使pcb板1上与补强件2连接位置处的强度提升,当pcb板1的窄板位置处需要与手机的机壳固定时,通过补强件2与pcb板1的窄板位置相连接,可以有效提升pcb板1的窄板位置处的强度,避免在通过第一连接件3与机壳连接时受到过大的拉伸力而发生断裂。
64.其中,第一连接件3可以为螺母、螺柱等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操作优选为螺母。该螺母可以与螺钉、螺栓等连接固定。具体地,可以使螺钉穿过手机一侧的机壳后拧紧在螺母中,从而可以实现pcb板1与机壳的安装固定。
65.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pcb板固定结构仅需固定于pcb板1的一侧,而无需在pcb板1上开设螺钉孔,从而可以节省pcb板1上与pcb板固定结构相背离的一侧的空间,以用于布件,同时又能够实现pcb板1与机壳的可靠连接固定。
6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补强件2为一种板状结构,其与pcb板1固定的一面为平面,通过smt技术可以实现补强件2与pcb板1的可靠贴合固定,从而可以使pcb板1上与补强件2连接位置处的强度均得到加强。
67.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2、图3、图4和图7所示,补强件2包括至少一个延伸部21,延伸部21固定于pcb板1的窄板或悬臂的位置。该pcb板1整体呈环形,鉴于手机内部安装环境复杂,pcb板1并非规则的形状,其存在窄板、悬臂及宽板的部位,可以理解的是,宽板部位12的结构强度较强,而由于窄板部位11的宽度较小,导致窄板部位11的结构强度相对较弱,悬臂部位13的一端形成为自由端,无其他结构部件支撑,也造成了窄板的结构强度相对较弱。当补强件2和第一连接件3固定于pcb板1上靠近窄板或悬臂部位13的位置处时,且在手机的机壳与第一连接件3相连时,会对补强件2造成拉力,该拉力也会传递到附近窄板或悬臂的位置处,而由于窄板或悬臂本身的结构强度较弱,当受到拉力的作用后仍具有断
裂的风险。为此,本实施例中,使补强件2包括至少一个的延伸部21,该当补强件2固定于pcb板1后,延伸部21可以与附近窄板或悬臂部位13固定贴合,从而可以通过延伸部21增强pcb板1上位于第一连接件3附近位置处的窄板或悬臂部位13的整体强度,使pcb板1在通过第一连接件3与手机的机壳连接时不会发生断裂的风险。
68.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补强件2上与第一连接件3相应的位置处可以固定于pcb板1上的拐角位置处,补强件2包括两个延伸部21,该两个延伸部21可以分别固定贴合于pcb板1上位于拐角两侧的窄板部位11,从而实现对窄板部位11强度的加强。
69.其中,为了提升补强件2与pcb板1结合的可靠性,同时保证补强件2能够可靠地实现对pcb板1强度的加强,该补强件2可以为不锈钢板。
7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2和图7所示,补强件2上设置有凸台22,凸台22凸出于补强件2的表面,第一连接件3上设置有凸缘33,凸缘33抵接于凸台22。本实施例中,该补强件2整体呈平板状结构,其上下表面均为平面,而凸台22凸出于补强件2的表面,第一连接件3上的凸缘33可以准确地固定于该凸台22,便于对第一连接件3的定位。
71.此外,第一连接件3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粘接于补强件2。为了保证第一连接件3与补强件2连接固定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优选采用焊接的方式将第一连接件3固定于补强件2。具体地,该第一连接件3的凸缘33可以焊接至补强件2的凸台22上。
72.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6、图8和图9所示,凸台22上设置有定位孔24,第一连接件3上设置有导向部31,导向部31穿设于定位孔24中。当导向部31穿入至定位孔24中后,凸缘33的下表面可以搭接于凸台22的上表面,从而实现了对螺母在补强件2上的快速定位,方便安装固定。
73.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连接件3优选为螺母,该螺母包括固定部32和导向部31,固定部32和导向部31分别位于凸缘33的两侧,固定部32用于与如螺钉、螺栓等第二连接件4相连,导向部31可以与定位孔24间隙配合,以便于导向部31能够快速插入至定位孔24中,实现定位。
74.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8所示,补强件2上可以设置有通孔25,通孔25与定位孔24连通。其中,该定位孔24与通孔25同轴设置,该通孔25可以为第一连接件3上的导向部31提供容置空间,用于吸收导向部31的误差,避免导向部31在轴向上的尺寸过大时触及到pcb板1而造成pcb板1划伤。
75.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通孔25的直径大于定位孔24的直径,从而使通孔25与定位孔24之间形成台阶面26,该当补强件2贴合于pcb板1上后,该台阶面26与pcb板1之间可以用于填充焊料,并通过焊接方式实现补强件2与pdb板的可靠结合,提升了补强件2与pcb板1的连接强度。
76.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补强件2的厚度可以为0.2mm~0.5mm。在该厚度范围内,一方面可以保证补强件2对pcb板1强度提升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补强件2的厚度较大而占用手机机壳内部的空间。本实施例中,补强件2的厚度优选为0.3mm或0.4mm,具有该厚度的补强件2的pcb板1,可以满足各种规格型号的手机的设计要求。
77.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10至图12所示,补强件2上还可以设置有固定孔23。该固定孔23的位置可以与pcb板1上的非布件区域7对应,pcb板1在非布件区域7可以设有与该固定孔23相配合的基准15,通过该基准15与固定孔23的配合可以实现对补强板的精
确定位。该基准15可以为基准孔或基准槽。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当该基准15为基准槽时,基准槽不贯通pcb板1,固定孔23和基准槽对齐后,可以向基准槽和固定孔23中填充焊料,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补强板与pcb板1的可靠结合。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当该基准15为基准孔时,可以采用如螺钉、螺栓等第二连接件依次穿过固定孔23、基准孔后紧固于手机的机壳。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可以依次穿过固定孔23、基准孔后紧固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第二机壳6,而第一连接件3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机壳5。从而实现了pcb板1在两机壳内的可靠固定。其中,非布件区域7为pcb板1上位于布件区域7以外的区域。
7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pcb板,如图4所示,该pcb板1包括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提供的pcb板固定结构。该pcb板1的中心区域设置有镂空区14,该镂空区14可以为手机机壳内的部件提供安装空间,该pcb板1整体呈环形,其包括窄板部位11、悬臂部位13和宽板部位12。pcb板1上具有宽板部位12由于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使pcb板1上具有宽板部位12的非布件区域7可以直接通过第二连接件4固定于手机的机壳。而窄板部位11和悬臂部位13的强度较弱,可以通过该pcb板固定结构进行加强,同时,该pcb板1上的布件区域7不开设任何孔,从而可以在pcb板1上背离pcb板固定结构的一侧节省空间,用于布件。
7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5和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阅读器等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提供的pcb板1,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机壳5和第二机壳6,该第一机壳5和第二机壳6形成该电子设备的整体轮廓,所述pcb板1固定于所述第二机壳6,所述第一机壳5通过第二连接件4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
8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