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20:21: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断点塑壳断路器。


背景技术:

2.塑壳断路器是常见的电路保护器之一,用于电路过载短路保护,当电路出现短路或过载的情况时,塑壳断路器的脱扣机构自动切断电路,实现对电路的保护。在切断电路的过程中,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会产生大量的电弧,电弧的产生伴随着高温高压,若不及时疏散灭弧会击穿甚至烧毁塑壳断路器,严重影响塑壳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和使用寿命,需要通过断路器内部设置的灭弧装置来将电弧熄灭。而现有的灭弧装置只设置一个灭弧腔室,虽然能够熄灭电弧,但是其空间占用大,引弧能力也稍弱,有时仍会出现飞弧现象,在设计上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所以现需一种能够有效利用空间,且具有更高引弧能力的灭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通过在装置内设置两个独立的灭弧空腔,并对灭弧片形状进行改进,配合隔弧板能够有效提升灭弧装置的性能。
4.一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壳体、灭弧室、静触头和隔弧板,壳体上设有两个形状一致的凹槽,灭弧室和静触头为两个,凹槽形状与灭弧室形状匹配,凹槽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面的侧部设有开口,静触头固定在凹槽底部,灭弧室安装在凹槽内,隔弧板设在开口顶部。
5.作为优选,灭弧室包括灭弧侧板和灭弧片,两个平行的灭弧侧板之间平行、均匀地固定有多个灭弧片,灭弧片相对的边上分别设有第一引弧槽和第二引弧槽,第一引弧槽和第二引弧槽为u形凹槽,第一引弧槽深度比第二引弧槽深度大,灭弧片两侧设有多个凸台,灭弧片通过凸台固定在灭弧侧板上,第二引弧槽一侧靠近隔弧板。
6.作为优选,隔弧板包括第一隔弧板和第二隔弧板,第一隔弧板上均匀设有多个圆孔;第二隔弧板为直角弯折板,第二隔弧板两个板面中,一个板面上设有多个圆孔,另一个板面的两侧设有固定凸台;第一隔弧板和第二隔弧板的圆孔交错设置,带圆孔部分安装在壳体侧面,第二隔弧板通过固定凸台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顶部。
7.作为优选,静触头上还设有引弧片,引弧片设在静触头上靠近灭弧片的第一引弧槽一侧。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灭弧装置,有效利用了断路器内部空间,通过两个独立的灭弧腔室提升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本装置能够加快灭弧效率,充分引导动、静触头产生的电弧进入灭弧装置内,防止电弧所带电粒子飞溅出断路器体外,实现断路器的零飞弧,从而提高产品灭弧性能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0.图1为灭弧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灭弧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灭弧室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隔弧板与灭弧室安装状态位置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灭弧片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第二隔弧板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所示:1-壳体、2-灭弧室、3-静触头、4-隔弧板、5-凹槽、6-引弧片、21-灭弧侧板、22-灭弧片、23-第一引弧槽、24-第二引弧槽、25-凸台、41-第一隔弧板、42-第二隔弧板、43-固定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18.如图1至2所示的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壳体1、灭弧室2、静触头3和隔弧板4,壳体1上设有两个形状一致的凹槽5,灭弧室2和静触头3为两个,凹槽5形状与灭弧室2形状匹配,凹槽5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面的侧部设有开口,静触头3固定在凹槽5底部,灭弧室2安装在凹槽5内,如图3所示,隔弧板4设在开口顶部,在工作时,静触头3能够将断路器开断过程中产生的电弧引入到灭弧装置内部进行熄灭,利用隔弧板4将电弧隔离在灭弧装置内。
19.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灭弧室2由灭弧侧板21和灭弧片22两部分组成,每个灭弧室2具有两个灭弧侧板21,两个灭弧侧板21平行设置,灭弧侧板21之间平行、均匀地固定有多个灭弧片22,灭弧片22相对的边上分别设有第一引弧槽23和第二引弧槽24,第一引弧槽23和第二引弧槽24的形状为u形凹槽,第一引弧槽23深度比第二引弧槽24深度大,如图5所示,第二引弧槽24的一侧靠近隔弧板4,灭弧片22两侧设有多个凸台25,灭弧侧板21上设有与凸台25相对应的开口,灭弧片22通过凸台25固定在灭弧侧板21上。通过这样形状设置的灭弧片22,可以将产生的电弧迅速引入灭弧室2内,让电弧以第一引弧槽23至第二引弧槽24的方向运动,由于第二引弧槽24的存在,灭弧片22与隔弧板4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能够有效加快灭弧效率,充分引导电弧进入灭弧室2内。
20.作为隔弧板4的最佳方案,隔弧板4分为第一隔弧板41和第二隔弧板42两个,第一隔弧板41、第二隔弧板42上均匀设有多个圆孔,圆孔的大小均匀,并且在位置上互相交错,此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凹槽5内部半密封的同时,由内至外进行气流导流,有效的避免通过灭弧装置的电弧所带电粒子飞溅出断路器体外,实现断路器的零飞弧。如图6所示,第二隔弧板42还包括一个无圆孔的板面,与带圆孔的板面形成一个直角弯板,无圆孔的板面两侧设有固定凸台43,壳体1顶部设有与固定凸台43对应的卡槽,第二隔弧板42通过固定凸台43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顶部。隔弧板4装在灭弧装置上时,第一隔弧板41和第二隔弧板42的带圆孔部分在灭弧装置的壳体1侧面,第二隔弧板42无圆孔的部分位于壳体1的凹槽5的顶部,对灭弧室2进行遮挡,形成一个半密闭空间,如图4所示,进一步提高灭弧装置的电弧阻隔效果,同时第二隔弧板42的这种设计,也方便对灭弧室2进行拆卸和安装。第一隔弧板41在具体固定方式上,可以根据灭弧装置整体需求来进行选择,可以与壳体1一体成型,也可以与壳体1采用分离式设计,如第二隔弧板42一样采用凸起卡扣在壳体1上也可。
21.在静触头3上还可以各设置一组引弧片6,引弧片6设在静触头3上靠近灭弧片22的第一引弧槽23一侧,由于引弧片6本身也具备一定的灭弧效果,通过设置引弧片6能够进一步加强灭弧装置的灭弧效果。
22.在组装灭弧装置时,先将静触头3固定在壳体1的凹槽5底部,让静触头3带有引弧片6一端设在远离第一隔弧板41的方向,然后放入灭弧室2,将灭弧室2固定在凹槽5内,最后将第二隔弧板42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对灭弧室2进行固定,即完成整个灭弧装置的组装。
23.被灭弧装置在使用时,断路器工作时由静触头3与动触头断开所产生的电弧被引导至灭弧片22内隔断,第一隔弧板41和第二隔弧板42特殊的设置方法,能保证电弧的引导方向的同时,避免电弧所带电子外溢,能够达到最佳的灭弧效果。
24.本灭弧装置的组装结构简单,能够简便的完成对灭弧室2的拆装,由于将灭弧的腔室分割为两个,能够有效利用壳体1的内部空间达到最佳的灭弧效果。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利用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壳体(1)、灭弧室(2)和静触头(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弧板(4),所述壳体(1)上设有两个形状一致的凹槽(5),灭弧室(2)和静触头(3)为两个,凹槽(5)形状与灭弧室(2)形状匹配,所述凹槽(5)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面的侧部设有开口,静触头(3)固定在凹槽(5)底部,灭弧室(2)安装在凹槽(5)内,隔弧板(4)设在开口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2)包括灭弧侧板(21)和灭弧片(22),两个平行的灭弧侧板(21)之间平行、均匀地固定有多个灭弧片(22),灭弧片(22)相对的边上分别设有第一引弧槽(23)和第二引弧槽(24),第一引弧槽(23)和第二引弧槽(24)为u形凹槽,第一引弧槽(23)深度比第二引弧槽(24)深度大,灭弧片(22)两侧设有多个凸台(25),灭弧片(22)通过凸台(25)固定在灭弧侧板(21)上,第二引弧槽(24)一侧靠近隔弧板(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板(4)包括第一隔弧板(41)和第二隔弧板(42),第一隔弧板(41)上均匀设有多个圆孔;第二隔弧板(42)为直角弯折板,第二隔弧板(42)两个板面中,一个板面上设有多个圆孔,另一个板面的两侧设有固定凸台(43);第一隔弧板(41)和第二隔弧板(42)的圆孔交错设置,带圆孔部分安装在壳体(1)侧面,第二隔弧板(42)通过固定凸台(43)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3)上还设有引弧片(6),引弧片(6)设在静触头(3)上靠近灭弧片(22)的第一引弧槽(23)一侧。

技术总结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壳体、灭弧室、静触头和隔弧板,壳体上设有两个形状一致的凹槽,灭弧室和静触头为两个,凹槽形状与灭弧室形状匹配,凹槽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面的侧部设有开口,静触头固定在凹槽底部,灭弧室安装在凹槽内,隔弧板设在开口顶部。灭弧片相对的边上分别设有第一引弧槽和第二引弧槽,第一引弧槽和第二引弧槽为U形凹槽,第一引弧槽深度比第二引弧槽深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灭弧装置,有效利用了断路器内部空间,提升断路器的分断能力,能够加快灭弧效率,充分引导动、静触头产生的电弧进入灭弧装置内,防止电弧所带电粒子飞溅出断路器体外,实现断路器的零飞弧,从而提高产品灭弧性能和安全性能。从而提高产品灭弧性能和安全性能。从而提高产品灭弧性能和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勇 彭子龙 潘绪 鲁开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泰永长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1
技术公布日:2022/1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