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辅助纤维掺入基质沥青胶浆的电动拌和装置

2022-12-07 19:49: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拌和装置,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辅助纤维掺入基质沥青胶浆的电动拌和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已成交通大国,进一步向交通强国迈进,基于此,如何在试验中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成为当前交通行业的热门问题。已有研究表明,纤维掺入到基质沥青中能够改善沥青胶浆及其混合料的综合性能,然而,基质沥青与纤维是否均匀的交融,将对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所以,沥青与纤维的拌和装置成为沥青路用性能提高试验的核心装置。改性沥青对于路用性能的提高,降低了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产生的概率,达到了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年限、降低维修次数的目的,对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引意义。
3.基质沥青中掺加纤维拌和成改性沥青制备要求均匀性较高,且拌和具有时效性。然而,目前在实验室是通过人工手扶拌和方式对掺入纤维的基质沥青胶浆进行搅拌,物料搅拌均匀性差,出料质量差,耗时长。另外,手取纤维直接加入沥青罐中,会导致沥青罐内壁附着大量的纤维,直接影响其配合比。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发明一种辅助纤维掺入基质沥青胶浆的电动拌和装置,提高基质沥青胶浆与纤维的拌和效率以及物料均匀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辅助纤维掺入基质沥青胶浆的电动拌和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纤维掺入基质沥青胶浆的电动拌和装置,包括底板、三个固定柱、沥青罐、电机和搅拌轴,底板起固定和支撑作用,三个固定柱以竖直朝上的方式固定于底板的上表面上,沥青罐位于三个固定柱之间,沥青罐的下端经沥青罐固定装置固定在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固定柱中的一个固定柱上固定有升降式支撑架,其余两个固定柱上固定有支撑板,升降式支撑架上固定有用于向沥青罐中加入纤维的投料漏斗,投料漏斗的下端伸入至沥青罐中;电机以其输出轴水平朝向沥青罐上方的形式固定于支撑板上,搅拌轴以竖直方向设置于沥青罐中,电机经传动机构驱使搅拌轴进行转动,搅拌轴的下端固定有圆盘,圆盘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多个搅拌杆。
6.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纤维掺入基质沥青胶浆的电动拌和装置,所述传动机构由转杆、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外套筒和连轴杆构成,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为相啮合的锥齿轮,转杆的一端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上,另一端与主动齿轮相固定;连轴杆位于外套筒之中,连轴杆的上端与从动齿轮相固定,下端与搅拌轴相固定。
7.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纤维掺入基质沥青胶浆的电动拌和装置,所述支撑板的两端设置有两固定柱插入的升降套,升降套上设置有对其定位的调节螺母;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固定于固定柱上的防落杆。
8.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纤维掺入基质沥青胶浆的电动拌和装置,所述沥青罐固定装置由构造框、调节螺杆、转盘和手摇柄构成,构造框为内径大于沥青罐外径的圆柱形,构造框的上端开口,沥青罐的下端伸入构造框中;构造框上开设有调节螺杆插入的螺纹孔,转盘固定于调节螺杆的外端,手摇柄固定于转盘上。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拌和装置,底板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沥青罐,固定柱的支撑板上设置有电机,电机经传动机构驱使位于沥青罐中圆盘和搅拌杆的转动,以实现对纤维与基质沥青的拌合,与现有的手动拌和装置相比,具有拌和效率高、拌和性能好、节省人力的优点;通过在升降式支撑架上设置投料漏斗,有利于将纤维经投料漏斗均匀加入到沥青罐中的基质沥青中,解决了现有手取纤维直接加入沥青罐中会导致沥青罐内壁附着大量的纤维的问题。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纤维掺入基质沥青胶浆的电动拌和装置的主视图;
11.图2、图3和图4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纤维掺入基质沥青胶浆的电动拌和装置的立体图;
1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机与主动齿轮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连轴杆与圆盘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连轴杆与圆盘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圆柱形底座,2矩形底座,3底板,4构造框,5固定柱,6沥青罐,7升降式支撑架,8投料漏斗,9圆盘,10搅拌轴,11连轴杆,12外套筒,13从动齿轮,14支撑横架,15主动齿轮,16转杆,17电机,18支撑板,19防落杆,20调节螺母,21电源线,22手摇柄,23转盘,24调节螺杆,25搅拌杆,26升降套。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7.如图1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纤维掺入基质沥青胶浆的电动拌和装置的主视图,图2、图3和图4所示,给出了其立体图,所示的电动拌和装置由底板3、三个固定柱5、沥青罐6、升降式支撑架7、电机17、支撑板18、搅拌轴10、沥青罐固定装置、传动机构组成,底板3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底板3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圆柱形底座1和矩形底座2,以实现对底板3的稳固支撑,三个固定柱5以竖直方向固定于底板3的上表面上。沥青罐固定装置设置于底板3上,沥青罐6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沥青罐6的下端固定于沥青罐固定装置上。
18.所示三个固定柱5中的一个固定柱5上固定有升降式支撑架7,升降式支撑架7在固定柱5上的高度位置可调,升降式支撑架7上固定有投料漏斗8,投料漏斗8的下端伸入至沥青罐6中。这样,通过将纤维放入到投料漏斗8中,即可使纤维均匀加入到沥青罐6中,以实现纤维与基质沥青的均匀混合,解决了手抓纤维向沥青罐6中加入纤维时所导致的混合不均匀,以及纤维容易粘附到沥青罐6内壁上的问题。
19.所示三个固定柱5中的另外两个固定柱5固定支撑板18,支撑板18的两端设置有两固定柱5插入的升降套26,升降套26上设置有对其定位的调节螺母20,这样,可以调节支撑板18在固定柱5上的高度。所示电机17一起输出轴朝向沥青罐6上方的形式固定于支撑板18
上,搅拌轴10以竖直方向设置于沥青罐6开口的中上部,搅拌轴10的下端固定圆盘9,圆盘9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多个搅拌杆25,搅拌杆25用于实现纤维和基质沥青的搅拌。电机17的输出轴经传动机构与搅拌轴10的上端相连接,这样,电机17即可经传动机构驱使搅拌轴10、圆盘9和搅拌杆25同步转动,以实现自动搅拌。
20.所示的传动机构由转杆16、主动齿轮15、从动齿轮13、外套筒12和连轴杆11构成,外套筒12经支撑横架14固定于支撑板18上,连轴杆11设置于外套筒12中并可在其中自由转动,主动齿轮15和从动齿轮13为相啮合的锥形齿轮。转杆16的一端固定于电机17的输出轴上,另一端固定于主动齿轮13上,连杆轴11的上端固定于从动齿轮13上,下端与圆盘9相固定。这样,在电机17的驱动作用下,即可带动搅拌轴10、圆盘9和搅拌杆25同步转动,以实现限位和基质沥青的搅拌。
21.由于每次所搅拌的基质沥青的量可能不同,这就使得沥青罐6中基质沥青的液位不同,这就需要对搅拌杆25的高度进行相应的升降调节。所示支撑板18的两端为插入固定柱5中的升降套26,以便对搅拌杆25的高度进行相应调节。为了防止搅拌杆25的下端触底,故支撑板18的下方设置有固定于固定柱5上的防落杆19,以限制支撑板18的过渡下移。
22.所示的沥青罐固定装置由构造框4、调节螺杆24、转盘23和手摇柄22构成,构造框4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构造框4的内径大于沥青罐6的外径,以便将沥青罐6放入到构造框4中。所示的构造框4的体壁上开设有调节螺栓24穿过的螺栓孔,调节螺栓24的外端固定转盘23,手摇柄22固定于转盘23上,这样,将沥青罐6放置于构造框4中后,通过手持手摇柄22转动转盘23,即可令调节螺杆24的前端将沥青罐6牢固地压持住,实现对沥青罐6的固定。
23.使用时,首先向沥青罐6中加入适量的基质沥青,然后将沥青罐6放入到构造框4中,并手动转动转盘23使调节螺杆24将沥青罐6固定;然后通过调节升降式支撑架7,使投料漏斗8的出口位于沥青液位之上,调节支撑板18在固定柱5上的位置,使搅拌杆25出入到沥青罐6中的沥青之后,然后开启电机17,驱使搅拌杆25跟随圆盘9转动来实现对沥青的搅拌,同时经投料漏洞8加入纤维,以实现限位与基质沥青的自动、均匀搅拌。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