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溶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09:50: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溶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高,环保意识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节能减排更是每个生产型企业的重中之重。
3.水溶性有机物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可作为溶解、反应、清洗的溶剂,由于水溶性有机物极易挥发的特性,因此在生产的废气中会含有一定溶度的水溶性有机物。如果不经处理直接将其排放将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因而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对含有水溶性有机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溶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对废气处理的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第一吸收塔对水溶性有机废气进行第一次处理,将大部分水溶性有机废气至吸收剂中,被吸收的水溶性有机物与吸收剂的混合液通过第一吸收塔塔釜泵采出送往吸收剂再生机构内通过再沸器对水溶性有机物进行气化处理,并通过冷凝单元进行冷凝,冷凝液部分回流再生塔顶部做回流液,部分做废液处理,冷凝单元中的不凝气经过二次处理机构进行再次处理,处理后的废水排出,处理后的废气达标排放,有效提高水溶性有机废气处理的效果。
5.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溶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
6.一次处理机构,所述一次处理机构包括第一吸收塔和第一吸收塔风机,所述第一吸收塔风机的输出端与第一吸收塔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塔的一侧设有第一循环机构;
7.再生机构,所述再生机构包括再生塔、冷凝单元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吸收塔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再生塔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吸收塔塔釜泵,所述再生塔的上方通过管道与冷凝单元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一端与再生塔的底部管道连接,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再生塔的下部连接,且所述再生塔的底部管道上位于加热装置的后方设有釜底出料泵,所述釜底出料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吸收塔连接;
8.二次处理机构,所述第一吸收塔的顶部通过管道与二次处理机构的进气端连接,所述二次处理机构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冷凝单元的气体输出端连接。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溶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对废气处理的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第一吸收塔对水溶性有机废气进行第一次处理,将大部分水溶性有机废气至吸收剂中,被吸收的水溶性有机物与吸收剂的混合液通过第一吸收塔塔釜泵采出送往吸收剂再生机构内通过再沸器对水溶性有机物进行气化处理,并通过冷凝单元进行冷凝,冷凝液部
分回流再生塔顶部做回流液,部分做废液处理,冷凝单元中的不凝气经过二次处理机构进行再次处理,处理后的废水排出,处理后的废气达标排放,有效提高水溶性有机废气处理的效果,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10.其中,所述冷凝单元包括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和回流罐,所述一级冷凝器的进料口与再生塔的顶部连接,气相出料口通过管道与二级冷凝器的进料口连接,所述二级冷凝器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与二次处理机构的进料端连接,且管道上设有真空泵,所述回流罐和二级冷凝器的下部,且所述一级冷凝器和二级冷凝器的液相出料口均通过管道与回流罐连。进入再生机构的水溶性有机物经过再沸器加热后被气化,再通过一级冷凝器和二级冷凝器依次冷凝,冷凝液部分经回流泵返回至再生塔顶部作回流液,剩余部分液体通过再生塔塔顶采出泵采出,进一步提高其废气处理的效果。
11.进一步的,所述回流罐的输出端设有回流管道和废液输出管道,所述回流管道上设有回流泵,所述回流泵的输出端与再生塔的顶部连接,所述废液输出管道与废液收集机构连接,且废液输出管道上设有再生塔塔顶采出泵。回流管道和回流泵的设置,让冷凝液部分能够返回至再生塔顶部作回流液,实现循环利用的效果。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二次处理机构包括第二吸收塔风机、第二吸收塔和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吸收塔风机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二级冷凝器的气相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二吸收塔风机的出风口与第二吸收塔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吸收塔的下部设有循环管,所述循环泵设于循环管上,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与第二吸收塔的顶部连接,且所述第二吸收塔的底部设有排废管,所述排废管的上设有第二吸收塔塔釜泵,所述第二吸收塔塔釜泵的输出端与废水排放管连接,所述第二吸收塔的顶部设有气体排放口。二次处理机构对经过二级冷凝器处理后的废液进行再次处理,直至废气达标后方可排放,进一步提高了废气处理的效果。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循环机构包括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的进料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吸收塔的底部连接,出料端通过循环管与第一吸收塔的顶部连接。水溶性有机废气经第一吸收塔风机增压后进入第一吸收塔下部,通过第一吸收塔循环泵将吸收剂送至第一吸收塔顶部,气-液两相在第一吸收塔顶填料机构内进行逆流吸收,将大部分水溶性有机废气至吸收剂中。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热装置采用再沸器。再沸器的设置,在其加热作用下,水溶性有机物被气化,便于后续冷凝单元对气化的废气进行冷凝处理。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收塔内设有第一填料机构。
1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收塔内设有第二填料机构。
17.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溶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对废气处理的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第一吸收塔对水溶性有机废气进行第一次处理,将大部分水溶性有机废气至吸收剂中,被吸收的水溶性有机物与吸收剂的混合液通过第一吸收塔塔釜泵采出送往吸收剂再生机构内通过再沸器对水溶性有机物进行气化处理,并通过冷凝单元进行冷凝,冷凝液部分回流再生塔顶部做回流液,部分做废液处理,冷凝单元中的不凝气经过二次处理机构进行再次处理,处理后的废水排出,处理后的废气达标排放,有效提高水溶性有机废气处理的效果,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溶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再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一次处理机构1、第一吸收塔11、第一填料机构111、第一吸收塔风机12、第一循环机构13、第一吸收塔塔釜泵14,
22.再生机构2、再生塔21、冷凝单元22、加热装置23、釜底出料泵24、一级冷凝器221、二级冷凝器222、回流罐223、回流泵2231、再生塔塔顶采出泵2232,
23.二次处理机构3、第二吸收塔风机31、第二吸收塔32、第二循环泵33、第二吸收塔塔釜泵34。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如图1、2所示一种水溶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
30.一次处理机构1,所述一次处理机构1包括第一吸收塔11和第一吸收塔风机12,所述第一吸收塔风机12的输出端与第一吸收塔11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塔11的一侧设有第一循环机构13,所述第一吸收塔11内设有第一填料机构111;
31.再生机构2,所述再生机构2包括再生塔21、冷凝单元22和加热装置23,所述第一吸收塔11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再生塔21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吸收塔塔釜泵14,所述再生塔21的上方通过管道与冷凝单元22连接,所述加热装置23一端与再生塔21的底部管道连接,另
一端通过管道与再生塔21的下部连接,且所述再生塔21的底部管道上位于加热装置23的后方设有釜底出料泵24,所述釜底出料泵24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吸收塔11连接;
32.二次处理机构3,所述第一吸收塔11的顶部通过管道与二次处理机构3的进气端连接,所述二次处理机构3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冷凝单元22的气体输出端连接。
33.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单元22包括一级冷凝器221、二级冷凝器222和回流罐223,如图2所示所述一级冷凝器221的进料口与再生塔21的顶部连接,气相出料口通过管道与二级冷凝器222的进料口连接,所述二级冷凝器222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与二次处理机构3的进料端连接,且管道上设有真空泵224,所述回流罐223设于所述一级冷凝器221和二级冷凝器222的下部,且所述一级冷凝器221和二级冷凝器222的液相出料口均通过管道与回流罐223连。
34.如图2所示回流罐223的输出端设有回流管道和废液输出管道,所述回流管道上设有回流泵2231,所述回流泵2231的输出端与再生塔21的顶部连接,所述废液输出管道与废液收集机构连接,且废液输出管道上设有再生塔塔顶采出泵2232。
35.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处理机构3包括第二吸收塔风机31、第二吸收塔32和第二循环泵33,参照图1,所述第二吸收塔风机31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二级冷凝器222的气相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二吸收塔风机31的出风口与第二吸收塔32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吸收塔32的下部设有循环管,所述循环泵33设于循环管上,所述循环泵33的输出端与第二吸收塔32的顶部连接,且所述第二吸收塔32的底部设有排废管,所述排废管的上设有第二吸收塔塔釜泵34,所述第二吸收塔塔釜泵34的输出端与废水排放管连接,所述第二吸收塔32的顶部设有气体排放口。
36.实施例2
37.如图1、2所示一种水溶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
38.一次处理机构1,所述一次处理机构1包括第一吸收塔11和第一吸收塔风机12,所述第一吸收塔风机12的输出端与第一吸收塔11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塔11的一侧设有第一循环机构13,如图1所示第一循环机构13包括第一循环泵131,所述第一循环泵131的进料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吸收塔11的底部连接,出料端通过循环管与第一吸收塔11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塔11内设有第一填料机构111;所述第一吸收塔11内位于第一填料机构111的上方设有喷淋组件,水溶性有机废气经第一吸收塔风机增压后进入第一吸收塔下部,通过第一吸收塔循环泵将吸收剂送至第一吸收塔顶部,气-液两相在第一吸收塔顶填料机构内进行逆流吸收,将大部分水溶性有机废气吸收至吸收剂中,被吸收的水溶性有机物与吸收剂的混合液通过第一吸收塔塔釜泵采出送往吸收剂再生塔的采用能够对水溶性有机废气进行处理的吸收塔即可。
39.再生机构2,所述再生机构2包括再生塔21、冷凝单元22和加热装置23,所述第一吸收塔11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再生塔21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吸收塔塔釜泵14,所述再生塔21的上方通过管道与冷凝单元22连接,所述加热装置23一端与再生塔21的底部管道连接,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再生塔21的下部连接,且所述再生塔21的底部管道上位于加热装置23的后方设有釜底出料泵24,所述釜底出料泵24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吸收塔11连接,如图2所示加热装置23采用再沸器;在真空泵224和再生塔底部加热装置23加热作用下,水溶性有机物被气化,由再生塔塔顶进入冷凝单元22进行冷凝,冷凝液部分经回流泵2231返回至再生
塔顶21部作回流液,剩余部分作废液处理。
40.二次处理机构3,所述第一吸收塔11的顶部通过管道与二次处理机构3的进气端连接,所述二次处理机构3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冷凝单元22的气体输出端连接。真空泵224的不凝气经二次处理机构3增压后将废气中夹带的吸收剂吸收至水中,水洗形成的废水通过第一吸收塔塔釜泵采出,水洗后废气达标排放。
41.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单元22包括一级冷凝器221、二级冷凝器222和回流罐223,如图2所示所述一级冷凝器221的进料口与再生塔21的顶部连接,气体出口通过管道与二级冷凝器222的进料口连接,所述二级冷凝器222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与二次处理机构3的进料端连接,且管道上设有真空泵224,所述回流罐223设于所述一级冷凝器221和二级冷凝器222的下部,且所述一级冷凝器221和二级冷凝器222的液相出料口均通过管道与回流罐223连。
42.如图2所示回流罐223的输出端设有回流管道和废液输出管道,所述回流管道上设有回流泵2231,所述回流泵2231的输出端与再生塔21的顶部连接,所述废液输出管道与废液收集机构连接,且废液输出管道上设有再生塔塔顶采出泵2232。
43.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处理机构3包括第二吸收塔风机31、第二吸收塔32和第二循环泵33,参照图1,所述第二吸收塔风机31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二级冷凝器222的气相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二吸收塔风机31的出风口与第二吸收塔32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吸收塔32的下部设有循环管,所述循环泵33设于循环管上,所述循环泵33的输出端与第二吸收塔32的顶部连接,且所述第二吸收塔32的底部设有排废管,所述排废管的上设有第二吸收塔塔釜泵34,所述第二吸收塔塔釜泵34的输出端与废水排放管连接,所述第二吸收塔32的顶部设有气体排放口。所述第二吸收塔32内设有第二填料机构321。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吸收塔32采用市面上现有的包含喷淋机构和填料机构,所述填料机构能够对废气中夹带的吸收剂进行吸收即可,同时其中所述第二填料机构321的填料层的层数以及填料能够根据处理的气体进行选择。
44.经吸收剂洗涤后废气再经第二吸收塔风机31增压进入第二吸收塔32底部,通过循环泵33将洗涤水送至第二吸收塔32顶部,气-液两相在第二吸收塔32填料机构内进行逆流吸收,将废气中夹带的吸收剂吸收至水中,水洗形成的废水通过第二吸收塔塔釜泵32采出,水洗后废气达标排放。
4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水溶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水溶性有机废气经第一吸收塔风机12增压后进入第一吸收塔11下部,通过第一吸收塔的第一循环泵131将吸收剂送至第一吸收塔11顶部,气-液两相在第一吸收塔11的填料机构内进行逆流吸收,将大部分水溶性有机废气吸收至吸收剂中,被吸收的水溶性有机物与吸收剂的混合液通过第一吸收塔塔釜泵14采出送往吸收剂再生塔21,第一吸收塔11的废气通过第二吸收塔风机31进入第二吸收塔32用水吸收;
46.在真空泵224和再生塔21底部再沸器加热作用下,水溶性有机物被气化,由再生塔21塔顶进入冷凝单元22,经过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依次冷凝,经过进行冷凝,冷凝液部分经回流泵2231返回至再生塔顶21部作回流液,多余的液体通过再生塔塔顶采出泵采出即可;
47.真空泵224的不凝气经第二吸收塔风机31增压后进入第二吸收塔32;再生后吸收
剂由再生塔21底部返回第一吸收塔作吸收液;
48.经吸收剂洗涤后废气再经第二吸收塔风机31增压进入第二吸收塔32底部,通过循环泵33将洗涤水送至第二吸收塔32顶部,气-液两相在第二吸收塔32填料机构内进行逆流吸收,将废气中夹带的吸收剂吸收至水中,水洗形成的废水通过第二吸收塔塔釜泵32采出,水洗后废气达标排放。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