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应用于灌溉排水口的组合型生态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7:28: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灌溉排水口的组合型生态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农业污水是指农牧业生产排出的污水和降水或是灌溉水流过农田或经农田渗漏排出的水。目前河道治理很少将农业灌溉水进行处理,基本上是直接排放入河道的,所以有必要针对这种情况为农村河道治理提供一种灌溉水排口处理系统。
4.如专利号为cn201920468299.1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农业污水处理环保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进水口、过滤室和储液室,所述外壳的右下角固接且互为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内固接有球阀,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四角均固接有支腿。该农业污水处理环保装置,通过滤网、套环和套筒的配合,使农业污水经过滤网时,农业污水内的大颗粒杂物被滤网过滤,且农业污水在滤网上与净水物质混合进入过滤室内,通过第一挡板、第一连接轴和第一把手的配合,使外壳的右上角能够打开,从而使滤层露出,进而实现滤层的清理更换及过滤室内的清理。
5.虽然实现了对农业污水的处理,但仅仅采用了过滤的方法去除了污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而没有解决农业污水中的富营养元素,对农业灌溉水的处理效果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应用于灌溉排水口的组合型生态净化系统。
7.一种应用于灌溉排水口的组合型生态净化系统,其包括一个排水口初滤回流结构,一个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初滤回流结构后的生态渠,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生态渠后的净化装置。所述排水口初滤回流结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排水口后的清掏区,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清掏区后的填料区。所述清掏区及填料区在排水期间定期投加生物菌种。所述填料区种植挺水植物。所述生态渠从渠底到渠面依次包括一个陶粒层,一个沸石层,以及一个生物层。所述净化装置为四级设置在所述生态渠溢流口后的净化结构,多个设置在各级净化结构之间的高效生态复合滤网,以及一个设置在各级净化结构之上的溢流层。所述净化结构从前到后依次采用四级不同的填料,分别为第一级的聚氨酯球形填料,第二级的环氧树脂填料,第三级的碳纤维人工水草,以及第四级的铁碳填料。所述铁碳填料上种植挺水植物。所述高效生态复合滤网设置在各级所述净化结构之间,且滤网的孔隙逐级减小。所述溢流层设置在各级所述净化结构的顶部。
8.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渠为一个采用混凝土梯形衬砌为主体,所述生态渠的上宽不小于1m,下底不小于0.8m。
9.进一步地,所述陶粒层铺设20cm厚的陶粒,其粒径为3-5cm。
10.进一步地,所述沸石层铺设20cm厚的沸石,其粒径为1-3cm。
11.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层为1:1混合种植在所述沸石层上的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同时放置一些水生动物。
12.进一步地,所述应用于灌溉排水口的组合型生态净化系统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净化装置后的净化缓冲区,所述净化缓冲区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净化装置后的菌剂投加区,一个设置在所述菌剂投加区之后的双层过滤区,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双层过滤区之后的深度过滤区。
13.进一步地,所述双层过滤区内种植挺水植物,并采用防腐格栅及高效生态复合滤网进行双重过滤。
14.进一步地,所述深度过滤区采用双层木桩围挡,内部放置三层滤料,分别为鹅软石、除磷陶粒及沸石,上部种植挺水植物。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灌溉排水口的组合型生态净化系统通过设置一个所述排水初滤回流结构,有效提高了处理时间和效果,且无二次污染。并通过一个所述生态渠进行水质净化,采用自流式来处理灌溉水,不安装电器设备,节能环保。通过设置一个净化装置,利用四级所述净化结构,内置多种填料介质,可以有效去除氨氮、总磷等指标。最后通过所述净化缓冲区后排入河道,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灌溉水对河道的污染,使得排口达到iv类水的标准。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灌溉排水口的组合型生态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俯视)。
17.图2为图1的一种应用于灌溉排水口的组合型生态净化系统的生态渠的截面示意图。
18.图3为图1的一种应用于灌溉排水口的组合型生态净化系统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的一种应用于灌溉排水口的组合型生态净化系统的净化缓冲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灌溉排水口的组合型生态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应用于灌溉排水口的组合型生态净化系统包括一个排水口初滤回流结构10,一个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初滤回流结构10后的生态渠20,一个设置在所述生态渠20后的净化装置30,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净化装置30后的净化缓冲区40。可以想到的是,所述应用于灌溉排水口的组合型生态净化系统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连接用的水管,曝气用的风机等等,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22.所述排水口初滤回流结构10设置在靠近上游处,其包括一个设置在排水口 11后
的清掏区12,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清掏区12后的填料区13。所述清掏区 12及填料区13在排水期间定期投加生物菌种,以实现对农业污水的初步过滤。所述填料区13种植挺水植物,以实现生物功能的对水质的初步净化,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对环境的美化作用。
23.所述生态渠20为一个采用混凝土梯形衬砌为主体,尺寸根据原有渠道进行设计,一般上宽不小于1m,下底不小于0.8m。所述生态渠20从渠底到渠面依次包括一个陶粒层21,一个沸石层22,以及一个生物层23。所述陶粒层21铺设20cm厚的陶粒,其粒径为3-5cm。所述沸石层22铺设20cm厚的沸石,其粒径为1-3cm。所述生物层23为1:1混合种植在所述沸石层22上的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同时放置一些螺类、小鱼等水生动物,以实现进一步净化水质,同时与环境相协调。
24.所述净化装置30为四级设置在所述生态渠20溢流口后的净化结构31,多个设置在各级净化结构之间的高效生态复合滤网32,以及一个设置在各级净化结构之上的溢流层33。所述净化结构31从前到后依次采用四级不同的填料,分别为第一级的聚氨酯球形填料311,第二级的环氧树脂填料312,第三级的碳纤维人工水草313,以及第四级的铁碳填料314。所述聚氨酯球形填料311通过附着水中的微生物,对进入所述净化装置30的水质实现初步净化。所述环氧树脂填料312通过挂膜形成生物屏障,进一步吸附水质的金属离子,净化水质。所述碳纤维人工水草313,用以吸附降解污染物,过滤杂质。所述铁碳填料314上种植挺水植物,以进行深度净化后排入河道。所述高效生态复合滤网32设置在各级所述净化结构31之间,且滤网的孔隙逐级减小,以有效去除被排入污水中的悬浮杂质。所述溢流层33设置在各级所述净化结构31的顶部,以防止渠道排水不及时产生的水位上升。
25.所述净化缓冲区40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净化装置30后的菌剂投加区41,一个设置在所述菌剂投加区41之后的双层过滤区42,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双层过滤区42之后的深度过滤区43。所述菌剂投加41可以设置一个曝气装置(未标示),用以控制菌剂反应的氧浓度,提高净化效果,所述曝气装置为一项已有技术,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双层过滤区42内种植挺水植物,并采用防腐格栅及高效生态复合滤网进行双重过滤,进一步去除并净化水中的杂质。所述深度过滤区43采用双层木桩围挡,内部放置三层滤料,分别为鹅软石、除磷陶粒及沸石,上部种植挺水植物,进行排入河道前的最后过滤。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灌溉排水口的组合型生态净化系统通过设置一个所述排水初滤回流结构10,有效提高了处理时间和效果,且无二次污染。并通过一个所述生态渠20进行水质净化,采用自流式来处理灌溉水,不安装电器设备,节能环保。通过设置一个净化装置30,利用四级所述净化结构,内置多种填料介质,可以有效去除氨氮、总磷等指标。最后通过所述净化缓冲区40后排入河道,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灌溉水对河道的污染,使得排口达到iv类水的标准。
2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