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植入式导线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6:43: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植入式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对植入式导线的改进。


背景技术:

2.典型的植入式心脏除颤器或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导线经静脉植入到人体。脉冲发生器植入在人体胸部组织皮下。脉冲发生器通过导线感知人体心电信号,并根据感知的信号做出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发出电刺激治疗脉冲。
3.导线靠近心肌的一端(远端)具有载药组件。带螺旋电极的导线植入人体时,螺旋电极固定到心肌组织中,对心肌有损伤,会引起心肌的炎症反应,该炎症反应一方面会导致心脏创口出现纤维组织、疤痕组织,抬高起搏阈值,对治疗不利,且高起搏阈值同时会增加耗电量减少医疗设备的寿命。另一方面会导致脉冲发生器感知到的波形异常,影响系统感知。为了消除炎症反应的不利影响,通常在导线的远端设置载药套,该载药套内置类固醇药物,载药套在植入后缓释药物降低或消除炎症反应对起搏植入和治疗产生的不利影响。类固醇类激素药物能够降低炎症反应,减少或消除纤维组织生成。
4.通常情况下,导线植入后的1至6个月需要保持起搏阈值稳定,所述药套为洗脱药套,其能够缓释药套中的药物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药物的缓释时间是决定植入后恢复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目的是延长药套洗脱药物的缓释时间。
6.本发明提供一种植入式导线,包括:连接医疗设备脉冲发生器的导线近端,以及连接心肌组织的导线远端,和设置在所述导线远端上的载药组件;所述载药组件包括具有中空腔的套管,和设置在所述套管上的洗脱药套;所述洗脱药套设置在所述套管上的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接于所述洗脱药套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凹槽上设置与所述中空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供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洗脱药物进入所述中空腔内。
7.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环绕所述套管设置,所述通孔设置在第二凹槽内。
8.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洗脱药套、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为环形结构;所述洗脱药套的内表面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洗脱药套的内表面的第二部分覆盖所述第二凹槽以将所述第二凹槽形成密封腔体。
9.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中空腔远离所述心肌组织的一端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通孔之间形成滞留药物的流体死腔。
10.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洗脱药套为液体可渗入的材料制成的;渗入的液体将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洗脱药物通过所述通孔的对流作用带入流体死腔内。
11.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流体死腔包括一径向扩张的腔体。
12.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洗脱药套为药物的硅胶组件,所载的药物为类固醇。
13.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脉冲发生器是植入式起搏器、植入式心脏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复律除颤起搏器(crtd)或心脏监视器的脉冲发生器。
14.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导线是经过静脉植入式导线。
15.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中空腔内设置密封件和螺旋电极;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中空腔远离所述心肌组织的一端;所述螺旋电极包括螺旋部和杆部;所述杆部穿过所述密封件上设置的孔与所述螺旋部连接;所述杆部与连接导线近端电极的导电体连接。
16.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外侧设置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与所述第一凹槽形成收容所述洗脱药套的密封腔体。
17.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案中,心室收缩时体液经过所述反渗透膜洗脱所述洗脱药套上的药物,洗脱药物经过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通孔进入所述流体死腔。
18.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反渗透膜仅允许体液通过,所述洗脱药物无法通过所述反渗透膜。
19.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反渗透膜包括芳香族聚酰胺膜、醋酸纤维素膜、芳香族聚酰肼膜。
20.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套管表面、第一凹槽的轴向外侧设置台阶结构,所述反渗透膜连接在所述台阶结构上。
21.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孔能够让血液在心脏泵血运动时候,产生对流作用,使得类固醇药物进入流体死腔内,流体死腔内部血液不容易与外部血液交换,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2.第二凹槽与洗脱药套的内表面内接,第二凹槽为环形结构,扩大了第二凹槽的洗脱面积,使得整个洗脱药套参与洗脱,提高了药物洗脱效果(现有技术仅是药套局部洗脱);3.洗脱药套覆盖在套管的第一凹槽上,中空腔与密封件形成流体死腔,内部血液不易与外部血液交换,药物进入流体死腔内,长时间被保持在流体死腔内,并作用于心尖的创口部位,保持起搏阈值处于低水平;4.所述反渗透膜仅允许体液通过,所述洗脱药物无法通过所述反渗透膜,对流作用将所述药物不断洗脱并保持在反渗透膜内的中空腔中,使得中空腔中的药物浓度也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流体死腔的存在所述中空腔内能够保持长时间的高浓度药物,具有更好的炎症抑制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是植入式导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植入式导线实施例一中导线远端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植入式导线实施例一中套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植入式导线实施例一中套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植入式导线实施例一中载药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植入式导线实施例二中套管仅有一个通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植入式导线实施例二中套管具有多个通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植入式导线实施例二中载药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保护范文的限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应当以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为准。本文中所述“远端”是指植入式导线100远离脉冲发生器400的一端,所述“近端”是指植入式导线100靠近脉冲发生器400的一端。同时导线远端200也是靠近心肌组织b的一端。
31.实施例一参照图1所示的植入式导线100,其中简化了植入式导线100的中间部分,但并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理解。
32.导线100包括导线近端300和导线远端200。导线近端300包括多个用于与脉冲发生器400连接的电极,其中包括位于最前端的电极针303,以及第一环电极301、第二环电极302。所述电极针303通过内部的导体连接位于导线远端200的螺旋电极203(见图2),第一环电极301通过内部的导体连接近场环电极201、第二环电极302通过内部的导电体连接除颤电极202。所述电极针303与第一环电极301、第二环电极302之间相互绝缘,第一环电极301、第二环电极302和电极针303之间设置绝缘块304。
33.参照图2所示的植入式导线100的导线远端200示意图,其中标号b表示与导线远端200连接的简化后的心肌组织,靠近导线远端200的一侧为右心室心内膜。
34.导线远端200包括除颤电极202、近场环电极201、螺旋电极203。螺旋电极203的前端2031在导线100植入过程中旋转进入心肌组织b中,使得导线远端200固定在心肌组织b上,螺旋电极203在固定的同时能够感知心肌组织b的信号,同时脉冲发生器400还能够通过该电极向心肌组织b释放电刺激。所述除颤电极202包括螺旋状盘绕的线圈,该线圈的螺旋盘绕结构增大了线圈的与血液接触的表面积减少除颤阻抗,除颤电极202与脉冲发生器400的导电机壳401(见图1)组成放电回路,产生高压脉冲刺激以将心脏从快速心律失常或室颤中电除颤恢复正常。所述高压脉冲包括双向脉冲,所述高压脉冲释放的能量为15j-45j。近场环电极201与螺旋电极203组成近场感知回路,该近场感知回路感知心肌组织b局部的心电信号,其感知的信号通过内部的导电体传输至脉冲发生器400,脉冲发生器400根据所述感知的信号诊断心脏状况,根据诊断结果通过上述的除颤电极202、近场环电极201、螺旋电极203发放适当的电脉冲以终止心律失常。
35.请回顾图1,导线100的外层为绝缘层101。导线100的主体为绝缘层101,其主要材质是硅胶,为了导线100植入方便其表面还可以涂敷润滑涂层(如硅脂等),导线100的主体包括多腔体的截面结构,每个腔体内收容连接导线近端300电极和导线远端200电极之间的导电体(图中未示出)。通过多个导电体连接所述螺旋电极203与电极针303、近场环电极201与第一环电极301、除颤电极202与第二环电极302。
36.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导线100是经静脉植入式导线。
37.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脉冲发生器400是植入式起搏器、植入式心脏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复律除颤起搏器(crtd)或心脏监视器的脉冲发生器。
38.继续参照图2,导线远端200设置载药组件210(见图1)允许洗脱药物进入导线远端200的中空腔211中。所述载药组件210包括具有中空腔211的套管212,和设置在所述套管212上的洗脱药套213;所述洗脱药套213设置在所述套管212上的第一凹槽214内;所述第一凹槽214上设置与中空腔211连通的通孔215;所述通孔215供所述第一凹槽214内的洗脱药物进入所述中空腔211内。
39.由于心脏泵血过程中产生的对流作用,洗脱药套213上的药物被对流的血液洗脱,洗脱的药物通过所述通孔215进入中空腔211中,药物通过中空腔211作用在心肌组织b上,以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的起搏阈值升高的问题。通过所述通孔215的对流(图3中标号r所指引的箭头符号)作用进入中空腔211的流体死腔218的药物能够有效地作用在螺旋电极203引起的组织创口上,相反如果没有所述通孔215,大量的药物随着血液逸散到全身,使得药物浓度降低而无法有效地作用于创口。
40.所述中空腔211形成流体死腔218能保持药物浓度延长缓释时间。中空腔211的远端面216植入后与心肌组织b抵触,中空腔211远离心肌组织b的一端设置密封件217,因此中空腔211内的液体(血液)与外界交换缓慢,所述密封件217与所述通孔215之间形成滞留药物的流体死腔218。洗脱药物进入所述流体死腔218的内部,流体死腔218的药物无法对流逸散,故药物浓度不断提升,并且能够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治疗之上。
41.继续参照图2,所述中空腔211内设置密封件217和螺旋电极203;所述螺旋电极203包括螺旋部2032和杆部2033;所述螺旋电极203的杆部2033穿过密封件217上设置的孔与螺旋部2032连接;螺旋电极203的杆部2033与连接导线近端300电极的导电体220连接。螺旋部2032的远端在旋转的过程中螺旋进入心肌组织b,其前端为尖锐的头部(图中未示出),所述尖锐的头部在植入时突破心内膜进入心肌组织b。杆部2033的近端与导电体220连接,所述导电体220为螺旋结构,导电体220的近端与所述电极针303(见图1)电性连接。
42.参照图3和图4所示的套管212结构,为了清楚将套管212的剖面单独展示。
43.套管212用于安装洗脱药套213以及形成流体死腔218。所述套管212包括近端2121和远端2122,套管212的远端2122外表面形成安装所述洗脱药套213的第一凹槽214,第一凹槽214环绕所述套管212外表面形成环槽。连接第一凹槽214和中空腔211的通孔215设置在第一凹槽214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第一凹槽214的近端侧设置一径向扩张的腔体2125,该径向扩张的腔体2125形成所述流体死腔218的一部分,该径向扩张的腔体2125能够阻碍内部的流体轴向流动,从而减少内部药物的逸散。套管212的近端2121与导线100的导线近端300(见图1)连接,套管212的近端2121具有扩张的内台阶面2126,该内台阶面2126可以用作装配时与导线100的连接机构黏结。
44.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靠近所述扩张的腔体2125远端一侧的中空腔211的腔径d,中空腔211的腔径d按照从远端2122到近端2121的方向先逐渐缩小再逐渐变大,其界面线为一内凹的弧线s。该结构使得所述流体死腔218的近端和远端形成“小口瓶”结构,其能够减少血液对流,从而提高流体死腔218内的药物浓度,以持续稳定地对创口提供药物。
45.所述套管212的远端2122直接与心肌组织b接触的位置包括一倒角2127和一平面2128,该倒角2127和平面2128结构组成的与心肌组织b接触的表面一方面能够减少对心肌
组织b的应力,另一方面能提高所述流体死腔218的密封性。
46.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洗脱药套213与第一凹槽214的台阶面流体密闭连接,该流体密闭连接能够减少中空腔211内的药物逸散,从而提高所述中空腔211内的药物浓度。
47.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可设置多个所述通孔215。
48.所述洗脱药套213为环状结构,其具有一定的弹性通过过盈装配固定在第一凹槽214内。装配时所述洗脱药套213和第一凹槽214的台阶面可涂敷医学胶水,胶水在第一凹槽214和洗脱药套21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流体密封固定。
49.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洗脱药套213为液体可渗入的材料制成的;渗入的液体将洗脱药物通过所述通孔215的对流作用带入所述流体死腔218内。
50.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洗脱药套213为载药的硅胶组件,所载的药物可以为类固醇抗炎药物,例如地塞米松、乙酸阿奈可他、四氢皮质醇,四氢皮甾酮、可的松、乙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乙酸氢化可的松、氟氢可的松、乙酸氟氢可的松、磷酸氟氢可的松、强的松、泼尼松龙、泼尼松龙磷酸钠、甲基泼尼松龙、乙酸甲基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龙、琥珀酸钠、曲安西龙、酯形式、曲安奈德、己曲安奈德、氟轻松和乙酸氟轻松、倍氯米松、二丙酸倍氯米松、二氟拉松、二乙酸二氟拉松、糠酸莫米松和乙酰唑胺。
51.实施例二参照图5和图6所示的载药组件210剖面和套管212结构示意图。
52.在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电极导线远端200设置载药组件210以及允许洗脱药物进入导线远端200内的中空腔211。所述载药组件210包括具有中空腔211的套管212,和设置在所述套管212上的洗脱药套213;所述洗脱药套213设置在所述套管212上的第一凹槽214内;所述第一凹槽214内设置第二凹槽2141,所述第二凹槽2141内接于所述洗脱药套213内表面;所述第二凹槽2141上设置与中空腔211连通的通孔215;所述通孔215供所述第二凹槽2141内的洗脱药物进入所述中空腔211内。
53.第二凹槽2141与洗脱药套213内接,增大了第二凹槽2141中的血液(或体液等)与洗脱药套213的接触面积,增强了药物洗脱效果,使得其达到有效浓度的时间更短。第二凹槽2141所增大的洗脱面积为凹槽的截面宽度与周长的乘积。由于设置所述通孔215,洗脱的药物能够通过通孔215的对流作用进入所述中空腔211,并且在中空腔211的流体死腔218中滞留,使得所述中空腔211的药物浓度维持有效浓度。套管212的远端面216直接与心肌组织b接触密封,所述中空腔211中的药物直接作用于所述螺旋电极203固定心肌组织b时产生的创口,防止其产生纤维组织,降低起搏阈值。
54.所述通孔215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2141的正中心。所述第二凹槽2141的截面宽度为所述第一凹槽214宽度的1/5-4/5。所述第二凹槽2141与洗脱药套213的内接面作为洗脱药套213的表面,在第二凹槽2141内部的液体在对流作用下洗脱药物,并且洗脱的药物通过所述通孔215进入所述流体死腔218内。
55.洗脱药套213的内表面的第一部分2131与第一凹槽214的内表面连接,洗脱药套213的内表面的第二部分2132覆盖所述第二凹槽2141以将所述第二凹槽2141形成密封腔体。内表面的第一部分2131与第一凹槽214密封连接,该密封连接的常用技术手段包括洗脱药套213与第一凹槽214过盈连接,洗脱药套213与第一凹槽214通过密封胶连接,洗脱药套
213与第一凹槽214通过焊接工艺连接。
5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凹槽2141内仅设置一个通孔215,第二凹槽2141内的药物通过该通孔215进入所述流体死腔218内,同时由于仅设置一个通孔215并且洗脱药套213将第二凹槽2141密封住,故第二凹槽2141也形成一个流体死腔。其仅设置一个通孔215,药物分子仅通过该通孔215对流缓释,故能够延长药物的缓释时间。
57.参照图7,所述第二凹槽2141内设置多个通孔215,多个所述通孔215在植入后能快速地将流体死腔218内的药物浓度提高至有效浓度。所述多个孔均匀地径向分布在所述环形的第二凹槽2141的周向上。
58.参照图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洗脱药套213的外周侧设置反渗透膜240。在所述第一凹槽214的外周面上设置用于连接反渗透膜240的台阶结构219,反渗透膜240连接至所述台阶结构219上时将所述第一凹槽214形成一密闭腔体230,该密封腔体230内的液体包围所述洗脱药套213,洗脱药套213的所有表面均与该密闭腔体230内的液体接触以增加洗脱效果。
59.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反渗透膜240连接与台阶结构219密封连接的常用技术手段包括反渗透膜240与台阶结构219过盈连接,反渗透膜240与台阶结构219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反渗透膜240与台阶结构219通过焊接工艺连接。
60.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洗脱药套213的内表面与第一凹槽214之间为非紧配连接,洗脱药套213的内表面和第一凹槽214的表面留有一定的间隙g使得所述洗脱药套213内表面与第一凹槽214之间形成能够存留洗脱液体密封腔体,增大了洗脱药套213与洗脱液体的接触面积。
61.反渗透膜240一方面能够提高洗脱药套213的药物洗脱效果,另一方面减少药物随血液的逸散。在心脏收缩时反渗透膜240外的压力增大,血液中的水分经过反渗透膜240进入所述第一凹槽214内洗脱药物,心脏扩张时反渗透膜240外的压力减小,水分通过所述反渗透膜240外流,洗脱的药物分子为大分子无法通过所述反渗透膜240,随着多次反复洗脱药物浓度不断增加。相对于不具有反渗透膜240的方案药物浓度峰值更高,药物逸散少浓度增加的速度更快。
62.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反渗透膜240包括了醋酸纤维素(ca)和芳香聚酰胺膜。
63.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仅在所述第一凹槽214上设置一个通孔215,反渗透膜240密闭所述第一凹槽214,使得第一凹槽214形成一流体死腔,该流体死腔内的药物仅通过通孔215对流扩散增加了药物的缓释时间。
64.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洗脱药套213的外周侧设置反渗透膜240,反渗透膜240固定在第一凹槽214的台阶面2129上。所述洗脱药套213设置在所述套管212上的第一凹槽214内;所述第一凹槽214内设置第二凹槽2141,所述第二凹槽2141的内接于所述洗脱药套213内表面;所述第二凹槽2141上设置与中空腔连通的通孔215;所述通孔215供所述第二凹槽2141内洗脱的药物扩散进入所述中空腔内。
65.综上所述,本发明一方面增加洗脱面积以加速药物的洗脱,使得其迅速达到有效浓度;另一方面形成流体死腔以延长药物的缓释时间,使得药物持续发生作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