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混合风风阀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6:28: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风风阀。


背景技术:

2.电动风阀是在五金、化工、建材、电站、玻璃等行业中的通风、环保工程的含尘冷风或热风气体管道中,作为气体介质调节流量或切断装置。
3.现有技术的风阀在送风过程中无法对不同风源的风进行混合,不同风之间风口设置位置也较远,不利于人员操作,且风阀设置距离较远检修也较为不便,现需要一种可以对不同风源的风进行混合的混合风风阀,同时使风口设置较近便于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风风阀,用以解决现有风阀设置距离较远检修也较为不便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风风阀,包括主体、控制部、混合风道、阀门模块、执行模块,所述混合风道位于所述主体内部,所述阀门模块位于所述主体内部,所述阀门模块位于所述混合风道前端,所述执行模块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下两侧,所述执行模块与所述阀门模块相连接,所述控制部设置在所述主体右侧,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执行模块通过电路相连接。
6.优选地,所述阀门模块包括第一风阀、第二风阀,所述第一风阀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上方,所述第二风阀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下方,第一风阀、第二风阀用于调节风力。
7.优选地,所述执行模块包括第一风阀执行器、第二风阀执行器,所述第一风阀执行器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端,所述第二风阀执行器设置在所述主体下端,第一风阀执行器、第二风阀执行器用于控制第一风阀、第二风阀。
8.优选地,所述混合风道包括上风管、下风管,所述上风管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上方,所述上风管位于第一风阀后端,所述上风管与第一风阀相连接,所述下风管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下方,所述下风管位于第二风阀后端,所述下风管与第一风阀相连接,上风管、下风管用于送风。
9.优选地,在所述主体内部设置风阀插口,第一风阀安装在所述风阀插口上端,第二风阀安装在所述风阀插口下端,风阀插口用于第一风阀、第二风阀的安装。
10.优选地,在所述主体内部设置第二风阀插口,所述第二风阀插口设置在所述混合风道与所述阀门模块之间,第二风阀插口用于安装替换滤网。
11.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风阀插口上设置替换滤网,替换滤网用于过滤空气。
12.优选地,所述控制部分为上控制面板与下控制面板。
13.优选地,所述上控制面板与所述下控制面板分别设置有四档,用于调节第一风阀、第二风阀的风力。
14.优选地,在所述主体正面外侧设置有防尘模块,防尘模块用于防止灰尘进入主体。
15.通过上述方案得知,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风风阀,通过将不同风源的风阀进行整
合,使风阀可以集中在同一处区域,便于维修,通过控制上控制面板与下控制面板调节第一风阀、第二风阀来调节不同风源的风量,需要维护时,可将第一风阀、第二风阀从风阀插口拆出,可将替换滤网从第二风阀插口拆出。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风风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风风阀的内部结构正面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风风阀的内部结构侧面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第一风阀,2、第二风阀,3、第一风阀执行器,4、第二风阀执行器,5、风阀插口,6、主体,7、控制部,8、第二风阀插口,9、替换滤网,10、上风管,11、下风管,12、混合风道,13、防尘模块,21、阀门模块,22、执行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风风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风风阀,包括主体6、控制部7、混合风道12、阀门模块21、执行模块22,所述混合风道12位于所述主体6内部,所述阀门模块21位于所述主体6内部,所述阀门模块21位于所述混合风道12前端,所述执行模块22设置在所述主体6上下两侧,所述执行模块22与所述阀门模块21相连接,所述控制部7设置在所述主体6右侧,所述控制部7与所述执行模块22通过电路相连接。
24.优选地,所述阀门模块21包括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所述第一风阀1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上方,所述第二风阀2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下方,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用于调节风力。
25.优选地,所述执行模块22包括第一风阀执行器3、第二风阀执行器4,所述第一风阀执行器3设置在所述主体6上端,所述第二风阀执行器4设置在所述主体6下端,第一风阀执行器3、第二风阀执行器4用于控制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
26.优选地,所述混合风道12包括上风管10、下风管11,所述上风管10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上方,所述上风管10位于第一风阀1后端,所述上风管10与第一风阀1相连接,所述下风管11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下方,所述下风管11位于第二风阀2后端,所述下风管11与第一风阀1相连接,上风管10、下风管11用于送风。
27.优选地,在所述主体6内部设置风阀插口5,第一风阀1安装在所述风阀插口5上端,第二风阀2安装在所述风阀插口5下端,风阀插口5用于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的安装。
28.优选地,在所述主体6内部设置第二风阀插口8,所述第二风阀插口8设置在所述混
合风道12与所述阀门模块21之间,第二风阀插口8用于安装替换滤网9。
29.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风阀插口8上设置替换滤网9,替换滤网9用于过滤空气。
30.优选地,所述控制部7分为上控制面板与下控制面板。
31.优选地,所述上控制面板与所述下控制面板分别设置有四档,用于调节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的风力。
32.优选地,在所述主体6正面外侧设置有防尘模块13,防尘模块13用于防止灰尘进入主体6。
33.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实施例1
35.一种混合风风阀,包括主体6、控制部7、混合风道12、阀门模块21、执行模块22,所述混合风道12位于所述主体6内部,所述阀门模块21位于所述主体6内部,所述阀门模块21位于所述混合风道12前端,所述执行模块22设置在所述主体6上下两侧,所述执行模块22与所述阀门模块21相连接,所述控制部7设置在所述主体6右侧,所述控制部7与所述执行模块22通过电路相连接。
36.优选地,所述阀门模块21包括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所述第一风阀1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上方,所述第二风阀2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下方,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用于调节风力。
37.优选地,所述执行模块22包括第一风阀执行器3、第二风阀执行器4,所述第一风阀执行器3设置在所述主体6上端,所述第二风阀执行器4设置在所述主体6下端,第一风阀执行器3、第二风阀执行器4用于控制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
38.优选地,所述混合风道12包括上风管10、下风管11,所述上风管10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上方,所述上风管10位于第一风阀1后端,所述上风管10与第一风阀1相连接,所述下风管11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下方,所述下风管11位于第二风阀2后端,所述下风管11与第一风阀1相连接,上风管10、下风管11用于送风。
39.优选地,在所述主体6内部设置风阀插口5,第一风阀1安装在所述风阀插口5上端,第二风阀2安装在所述风阀插口5下端,风阀插口5用于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的安装。
40.使用时,将上风管10接入冷风、将下风管11接入新风,冷风从上风管10进入,通过第一风阀1进行送风,新风从下风管11进入,通过第二风阀2进行送风,需要调节风力时,调节控制部7,控制部7通过控制第一风阀执行器3可以控制第一风阀1的送风风量大小,控制部7通过控制第二风阀执行器4可以控制第二风阀2的送风风量大小。
41.需要维修时,可将第一风阀1或者第二风阀2从风阀插口5上拆出。
42.实施例2
43.一种混合风风阀,包括主体6、控制部7、混合风道12、阀门模块21、执行模块22,所述混合风道12位于所述主体6内部,所述阀门模块21位于所述主体6内部,所述阀门模块21位于所述混合风道12前端,所述执行模块22设置在所述主体6上下两侧,所述执行模块22与
所述阀门模块21相连接,所述控制部7设置在所述主体6右侧,所述控制部7与所述执行模块22通过电路相连接。
44.优选地,所述阀门模块21包括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所述第一风阀1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上方,所述第二风阀2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下方,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用于调节风力。
45.优选地,所述执行模块22包括第一风阀执行器3、第二风阀执行器4,所述第一风阀执行器3设置在所述主体6上端,所述第二风阀执行器4设置在所述主体6下端,第一风阀执行器3、第二风阀执行器4用于控制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
46.优选地,所述混合风道12包括上风管10、下风管11,所述上风管10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上方,所述上风管10位于第一风阀1后端,所述上风管10与第一风阀1相连接,所述下风管11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下方,所述下风管11位于第二风阀2后端,所述下风管11与第一风阀1相连接,上风管10、下风管11用于送风。
47.优选地,在所述主体6内部设置风阀插口5,第一风阀1安装在所述风阀插口5上端,第二风阀2安装在所述风阀插口5下端,风阀插口5用于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的安装。
48.优选地,在所述主体6内部设置第二风阀插口8,所述第二风阀插口8设置在所述混合风道12与所述阀门模块21之间,第二风阀插口8用于安装替换滤网9。
49.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风阀插口8上设置替换滤网9,替换滤网9用于过滤空气。
50.使用时,将上风管10接入冷风、将下风管11接入新风,冷风从上风管10进入,通过替换滤网9之后进入第一风阀1进行送风,新风从下风管11进入,通过替换滤网9之后进入第二风阀2进行送风,需要调节风力时,调节控制部7,控制部7通过控制第一风阀执行器3可以控制第一风阀1的送风风量大小,控制部7通过控制第二风阀执行器4可以控制第二风阀2的送风风量大小。
51.需要维修或者维护时,可将第一风阀1或者第二风阀2从风阀插口5上拆出,可将替换滤网9从第二风阀插口8上拆出。
52.实施例3
53.一种混合风风阀,包括主体6、控制部7、混合风道12、阀门模块21、执行模块22,所述混合风道12位于所述主体6内部,所述阀门模块21位于所述主体6内部,所述阀门模块21位于所述混合风道12前端,所述执行模块22设置在所述主体6上下两侧,所述执行模块22与所述阀门模块21相连接,所述控制部7设置在所述主体6右侧,所述控制部7与所述执行模块22通过电路相连接。
54.优选地,所述阀门模块21包括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所述第一风阀1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上方,所述第二风阀2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下方,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用于调节风力。
55.优选地,所述执行模块22包括第一风阀执行器3、第二风阀执行器4,所述第一风阀执行器3设置在所述主体6上端,所述第二风阀执行器4设置在所述主体6下端,第一风阀执行器3、第二风阀执行器4用于控制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
56.优选地,所述混合风道12包括上风管10、下风管11,所述上风管10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上方,所述上风管10位于第一风阀1后端,所述上风管10与第一风阀1相连接,所述下风管11设置在所述主体6内部下方,所述下风管11位于第二风阀2后端,所述下风管11与第
一风阀1相连接,上风管10、下风管11用于送风。
57.优选地,在所述主体6内部设置风阀插口5,第一风阀1安装在所述风阀插口5上端,第二风阀2安装在所述风阀插口5下端,风阀插口5用于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的安装。
58.优选地,所述控制部7分为上控制面板与下控制面板。
59.优选地,所述上控制面板与所述下控制面板分别设置有四档,用于调节第一风阀1、第二风阀2的风力。
60.优选地,在所述主体6正面外侧设置有防尘模块13,防尘模块13用于防止灰尘进入主体6。
61.使用时,将上风管10接入冷风、将下风管11接入新风,冷风从上风管10进入,通过第一风阀1到防尘模块13进行送风,新风从下风管11进入,通过第二风阀2到防尘模块13进行送风,需要调节风力时,调节控制部7,控制部7通过上控制面板调节四档风力来控制第一风阀执行器3可以控制第一风阀1的送风风量大小,控制部7通过下控制面板调节四档风力来控制第二风阀执行器4可以控制第二风阀2的送风风量大小。
62.需要维修时,可将第一风阀1或者第二风阀2从风阀插口5上拆出。
6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