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育秧流水线的拆垛机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3:00: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育秧流水线的拆垛机。


背景技术:

2.育秧流水线也称育秧机流水线,是实现洒土、浇水、播种等作业的生产线,与传统的育秧方式相比,具有大幅缩短作业时间、降低劳动强度、自动化程度高的效果。在进入育秧流水线之前,育秧盘是堆叠在一起,堆叠的育秧盘需要进行拆垛,目前人工拆垛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育秧流水线的拆垛机,具有对育秧盘进行拆垛、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的效果。
4.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育秧流水线的拆垛机,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架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输送带、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架体、安装于所述第二架体的第二输送带、驱动所述第二输送带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输送带低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架体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方的两个托盘、驱动所述托盘运动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架体还设置有若干个导向座、驱动所述导向座转动的第四驱动机构,所述导向座设有螺旋向下的螺旋导向面,所述托盘高于所述导向座,所述第二架体上还设置有挡部,所述挡部与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形成有出盘口。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育秧盘堆叠成一组,育秧盘组先从第一输送机构进入到托盘处,被托盘托住。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托盘运动后与育秧盘组分离,育秧盘组向下掉落到导向座上,并与导向座上的螺旋导向面相接触,育秧盘组的下端面被螺旋导向面托住。第四驱动机构驱动导向座旋转,育秧盘组在螺旋导向面的引导和自身重力作用下进行下降,育秧盘组在下降的过程中与螺旋导向面分离后掉落到第二输送机构的第二输送带上,第二输送带输送育秧盘组向前运动,育秧盘组内最下方的育秧盘从出盘口出去,其余育秧盘被挡部挡住,当最下方的育秧盘与其余的育秧盘完全分离后,其余的育秧盘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第二输送带上,最下方的育秧盘再次被第二输送带向前输送,从出盘口出去,如此多次,实现将育秧盘组内的育秧盘依次从出盘口输送出去,完成拆垛作业。
6.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架体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架体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是否有育秧盘组,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是否有育秧盘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均传递信号给控制单元。当控制单元识别到第一传感器处有育秧盘组、第二传感器处没有育秧盘组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输送带运动以将育秧盘组送至托盘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输送带运动,直至下一组育秧盘组
被输送至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内。当控制单元识别到第一传感器检测区域、第二传感器检测区域均有育秧盘组,控制单元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停止工作,第二驱动机构正常工作。
8.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架体设置有前挡板、两个侧挡板,所述前挡板、所述侧挡板均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方。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育秧盘组在从第一输送机构进入到托盘、从托盘到导向座、从导向座上下降到第二输送带的过程中,前挡板用于挡住育秧盘组的前端,两个侧挡板挡住育秧盘组的侧端,对育秧盘组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
10.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两根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皮带轮、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输送带套在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轴旋转,第一转轴上的第一皮带轮带动第一输送带运动。
12.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两根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皮带轮、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输送带套在两个所述第二皮带轮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轴旋转,第二转轴上的第二皮带轮带动第二输送带运动。
14.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二架体的两个气缸、铰接于所述第二架体的两根摆臂,两个所述气缸活塞杆分别与两根所述摆臂相固定,所述摆臂转动连接有安装轴,所述托盘固定在所述安装轴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活塞杆驱动摆臂转动,安装轴随摆臂运动进而带动托盘运动。
16.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架体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开设有导槽,所述摆臂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外圈位于所述导槽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的外圈位于导槽内,轴承的内圈与摆臂相固定。在摆臂转动的过程中,轴承在导槽内运动,能对运动的摆臂起到支撑作用,实现对托盘及托盘上的育秧盘组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摆臂上安装轴承,在摆臂相对于支架运动的过程中,避免摆臂直接与支架接触,减少支架及摆臂的磨损,且摆臂摆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第三驱动机构能够更为迅速地驱动摆臂运动,避免影响拆垛机的生产效率。
18.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传动轴联动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安装轴之间设有传递动力的传动带或链条。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育秧盘组在从第一输送带到托盘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依靠育秧盘自身惯性向前运动,无法保证每次育秧盘组都能完全脱离第一输送带、完全位于托盘上。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依次带动传动轴、安装轴转动,安装轴带动托盘旋转,托盘能够带动育秧盘组向前运动,直至被前挡板挡住,实现对育秧盘组的精准输送和定位,同时无需额外动力机构来驱动托盘旋转,降低制造成本和使用能耗。
20.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架体的联动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联动轴转动,,所述联动轴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导向座设
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转轴转动时,也带动联动轴、导向座旋转。第三驱动机构的动力来源于第二驱动机构,使第三驱动机构无需再设置电机等动力机构,降低制造成本和使用能耗。
22.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输送带数量为两条及以上,所述第二输送带数量为两条及以上,所述导向座的数量为三个及以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输送带数量、第二输送带数量均在两条及以上,能更好地承托育秧盘组。导向座数量为三个及以上,也能较好地承托育秧盘组。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5.1、育秧盘组在从第一输送机构进入到第二输送机构的过程中,首先采用托盘进行承托,其次采用导向座导导向育秧盘组缓慢下降,育秧盘组脱离导向座的螺旋导向面后再掉落到第二输送机构的第二输送带上,达到多级缓冲下降、保护育秧盘组的效果。
26.2、育秧盘组在接触托盘的过程中,托盘在传动轴的带动下转动,起到辅助输送托盘运动的作用。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摆臂转动,带动托盘运动,结构设计精巧,使得托盘自身转动以及在摆臂带动下运动互不干涉和影响。
27.3、本发明应用在育秧流水线上,达到保护育秧盘组、快速高效进行拆垛作业、自动化程度高、拆垛效率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30.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31.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2.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驱动机构、托盘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第一输送机构;11、第一架体;12、第一输送带;13、第一驱动机构;131、第一转轴;132、第一皮带轮;133、第一电机;2、第二输送机构;21、第二架体;211、前挡板;212、侧挡板;213、挡部;22、第二输送带;23、第二驱动机构;231、第二转轴;232、第二皮带轮;233、第二电机;234、传动轴;2341、第四锥齿轮;235、驱动轴;2351、第六锥齿轮;236、从动轴;2361、第三锥齿轮;24、托盘;25、第三驱动机构;251、气缸;252、摆臂;2521、轴承;253、安装轴;26、导向座;261、螺旋导向面;262、第二锥齿轮;27、第四驱动机构;271、联动轴;2711、第一锥齿轮;2712、第五锥齿轮;28、支架;281、导槽;29、出盘口。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一种育秧流水线的拆垛机,包括第一输送机构1、第二输送机构2,第一输送机构1包括第一架体11、安装在第一架体11的第一输送带12、驱动第一输送带12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3,第一驱动机构13包括两根第一转轴131、安装在第一转轴131的第一皮带轮132、驱动第一转轴131转动的第一电机133,第一转轴131转动连接在第一架体11上,第一输送带12为皮带,数量为至少两条,套在两个第一皮带轮132上。
36.第二输送机构2包括第二架体21、安装在第二架体21的第二输送带22、第二驱动机构23,第二输送带22为皮带,且数量为至少两条。第二驱动机构23包括两根第二转轴231、安装在第二转轴231上的第二皮带轮232、转动连接在第二架体21的驱动轴235、第二电机233,第二输送带22套在两个第二皮带轮232上,第二电机233通过链条来带动驱动轴235转动。驱动轴235与第二转轴231之间设有动力传输机构,动力传输机构可以为传动带或者链条,驱动轴235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转轴231转动。
37.第二架体21上设置有前挡板211、两个侧挡板212,前挡板211和两个侧挡板212均位于第二输送带22上方,第二输送带22高度低于第一输送带12高度。第二架体21上设置有两个托盘24,两个托盘24分别位于第二输送带22两侧上方。第二架体21上还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25,第三驱动机构25包括两个气缸251、铰接于第二架体21的两根摆臂252,两个气缸251分别与两根摆臂252一一对应,其活塞杆与摆臂252相铰接。气缸251是铰接在第二架体21上的。每根摆臂252上转动连接有安装轴253,两个托盘24分别安装固定在两个安装轴253上。气缸251活塞杆动作,带动摆臂252摆动,摆臂252通过安装轴253带动托盘24运动。
38.第二架体21固定有支架28,支架28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摆臂252的下方。支架28上开设有导槽281,导槽281呈弧形。摆臂252上安装后轴承2521,轴承2521内圈与摆臂252相固定,外圈嵌在导槽281内。支架28通过与轴承2521接触,起到承托摆臂252的作用,使摆臂252受力运动时更为稳固。
39.第二驱动机构23包括传动轴234,传动轴234竖直设置,转动连接在第二架体21上。第二架体21上转动连接有从动轴236,从动轴236与第二转轴231之间通过链条传递动力,从动是水平设置,且从动轴236上安装固定有第三锥齿轮2361,传动轴234上安装固定有第四锥齿轮2341,第三锥齿轮2361与第四锥齿轮2341相啮合,使得第二转轴231转动时能够带动从动轴236、传动轴234转动。传动轴234与安装轴253之间通过传动带或链条传递动力,如此,传动轴234转动时能够带动安装轴253转动。
40.第二架体21设置有四个导向座26,两个导向座26位于第二输送带22一侧的上方,其余两个导向座26位于第二输送带22另一侧的上方。导向座26高度低于托盘24,导向座26的上部开设有螺旋导向面261,下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架体21上。第二架体21上设有第四驱动机构27,第四驱动机构27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二架体21的联动轴271,联动轴271上安装固定有第一锥齿轮2711,导向座26下端安装固定有第二锥齿轮262,第一锥齿轮2711与第二锥齿轮262相啮合。联动轴271上还安装固定有第五锥齿轮2712,驱动轴235上还安装固定有第六锥齿轮2351,第五锥齿轮2712与第六锥齿轮2351相啮合。当驱动轴235转动时,带动联动轴271转动,联动轴271带动导向座26转动。
41.育秧流水线的拆垛机还包括控制单元,第一架体11设置有第一传感器,第二架体
21设置有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检测是否有育秧盘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均与控制单元相连。
42.工作原理:育秧盘组由多个育秧盘堆叠而成,多个育秧盘组依次被搬运至第一输送带12上,育秧盘组在第一输送带12的带动下进入到第二输送带22的上方,被托盘24托住。第二驱动机构23内的第二电机233运行,驱动第二转轴231转动,第二转轴231在带动第二输送带22运动的同时,还带动传动轴234和联动轴271转动,传动轴234带动安装轴253转动,托盘24随安装轴253一起转动。育秧盘组底面接触托盘24后,被转动的托盘24带动向前运动,直至抵在前挡板211上,两个侧挡板212挡在育秧盘组两侧,避免育秧盘组向侧方倾倒。此时气缸251活塞杆动作,带动摆臂252摆动,摆臂252带动安装轴253及托盘24远离育秧盘组,育秧盘组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导向座26上,被导向座26上的螺旋导向面261托住,转动的联动轴271带动导向座26旋转,育秧盘组在螺旋导向面261的导向下下降,直至育秧盘组脱离螺旋导向面261后,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第二输送带22上。第二传感器感应到育秧盘组后传递信号给控制单元,当控制单元同时感应到第一传感器处、第二传感器处有育秧盘组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的第一电机133停止工作。第二电机233继续运行,第二输送带22带动育秧盘组向前运动,最下方的育秧盘位于出盘口29处时,其余育秧盘被挡部213挡住,最下方的育秧盘在第二输送带22的带动下从出盘口29出去后,其余育秧盘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第二输送带22上,此时最下方的育秧盘又被第二输送带22从出盘口29带出去,如此,实现育秧盘组内的育秧盘逐个从出盘口29出去,实现拆垛作业。当控制单元收到第二传感器处没有育秧盘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内的第一电机133运行,带动育秧盘组继续向前运动,实现连续化拆垛作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