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云母带包缠放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0:21: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加工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云母带包缠放带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目前电缆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在电缆生产时,导线表面的云母带缠绕效率较低,同时云母带在缠绕上,由于导线横向移动可能会拉动云母带发生皱褶,影响导线表面的保包装质量,同时通过导线在移动时,导线与接触物体接触较多,增加导线表面的磨损,影响使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电缆生产用云母带的绕包装置。
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2010566.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生产用云母带的绕包装置,其大致描述为,包括包括底座、支撑板、连接板、固定轴、转动筒、固定柱、套筒、固定板、第一电动机、转动轴、收线轮、导线、第二电动机等,其在使用时,虽然通过设置的绕包机构的作用下,便于将云母带均匀缠绕在导线表面,同时通过设置的两个夹板将云母带均匀平铺的缠绕在导线表面,提高导线表面的包装质量,通过在绕包机构的相对两侧设有转动筒,通过相配合的两个转动筒保障导线水平滑动,保障降低导线移动过程中的磨损,提高导线表面质量,实用性价值较高,适合推广使用,但是现在有些线缆在生产时,在导线缠绕好云母带后,还需把多根导线聚集到一起再使用云母带缠绕成线缆后,再进行后续加工,上述装置不具备对多根导线同时缠绕云母带后,再把多根导线聚集在一起使用云母带缠绕成线缆,实用性较差,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云母带包缠放带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不具备对多根导线同时缠绕云母带后,再把多根导线聚集在一起使用云母带缠绕成线缆,实用性较差,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云母带包缠放带装置,包括底座和收线装置,所述收线装置设置在底座的顶端,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缠绕箱,所述缠绕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块,四个所述连接块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左端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开设有与第一套筒内径相同的第一圆孔,所述转盘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齿圈,所述转盘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左端安装有第一云母带盘,缠绕箱的内部转动连接传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四个第一齿圈相啮合,缠绕箱的右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左部输出端贯穿入缠绕箱的内部并与传动轴固定连接,缠绕箱的右
端开设有四个进线孔,缠绕箱的左端开设有四个出线孔,缠绕箱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四个用于稳定导线的稳定轮,缠绕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轮,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右端设置有四个第二导向轮,支撑板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套筒内径相同的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套筒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柱,所述第二转动柱的左端安装有第二云母带盘,所述第二套筒上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稳定导向组件。
8.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二齿圈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齿圈固定套设在第二套筒上,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支撑板的顶端,所述第二电机的左部输出端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齿圈相啮合。
9.进一步的,所述稳定导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均固定连接在底座的顶端,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稳定滚轴。
10.再进一步的,所述缠绕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遮挡罩,所述第一电机位于遮挡罩的内部。
11.更进一步的,所述遮挡罩的右端设置有通风网。
12.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缠绕箱的前端通过两个合页连接有遮挡门。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云母带包缠放带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该电线电缆生产用云母带包缠放带装置,第一电机通过带动传动轴和第一齿轮转动,便于第一齿轮通过多个第一齿圈带动多个转盘转动,从而便于转盘带动第一转动柱和第一云母带盘进行移动,对导线进行缠绕云母带,便于同时对多个导线进行缠绕,通过稳定轮、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的配合,便于对多个导线进行导向和聚集,从而便于动力装置通过第二套筒带动第二转动柱和第二云母带盘进行移动,对多个导线进行集体缠绕,使多个导线缠绕成线缆,较为便于实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的主视平面效果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的右视平面效果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缠绕箱、遮挡门、遮挡罩等配合的平面效果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座;2、收线装置;3、缠绕箱;4、连接块;5、第一套筒;6、转盘;7、第一齿圈;8、第一转动柱;9、第一云母带盘;10、传动轴; 11、第一齿轮;12、第一电机;13、出线孔;14、稳定轮;15、固定槽;16、第一导向轮;17、支撑板;18、第二导向轮;19、第二套筒;20、第二转动柱;21、第二云母带盘;22、第二齿圈;23、第二电机;24、第二齿轮;25、支撑柱;26、稳定滚轴;27、遮挡罩;28、通风网;29、遮挡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4,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云母带包缠放带装置,包括底座1和收线装置2,收线装置2设置在底座1的顶端,底座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缠绕箱3,缠绕箱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块4,四个连接块4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5,第一套筒5的左端转动连接有转盘6,转盘6上开设有与第一套筒5内径相同的第一圆孔,转盘6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齿圈7,转盘6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8,第一转动柱8的左端安装有第一云母带盘9,缠绕箱3的内部转动连接传动轴10,转动轴10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11,第一齿轮11与四个第一齿圈7相啮合,缠绕箱3的右端安装有第一电机12,缠绕箱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遮挡罩27,第一电机12位于遮挡罩27的内部,便于对第一电机12进行保护,遮挡罩27的右端设置有通风网28,便于对遮挡罩 27的内部进行通风,为第一电机12进行散热,第一电机12的左部输出端贯穿入缠绕箱3的内部并与传动轴10固定连接,用于同时对多个导线进行云母带的缠绕,缠绕箱3的右端开设有四个进线孔,缠绕箱3的左端开设有四个出线孔13,缠绕箱3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四个用于稳定导线的稳定轮14,用于在导线进行移动时提供稳定性,缠绕箱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槽15,固定槽1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轮16,底座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17,支撑板17的右端设置有四个第二导向轮18,用于对导线进行导向,便于把多个导线聚集到一起,支撑板17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筒19,支撑板 17上开设有与第二套筒19内径相同的第二圆孔,第二套筒19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柱20,第二转动柱20的左端安装有第二云母带盘21,用于对多个导线进行集体缠绕云母带,使其形成线缆,从而便于通过两个稳定滚轴 26进行稳定导向后,使用收线装置2进行收集。
24.还需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二套筒19上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第二齿圈22和第二电机23,第二齿圈22固定套设在第二套筒19上,第二电机 23安装在支撑板17的顶端,第二电机23的左部输出端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 24,第二齿轮24与第二齿圈22相啮合,便于带动第二套筒19进行转动,用于对多个导线进行集体缠绕,把它们缠绕成线缆,底座1上设置有稳定导向组件,稳定导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柱25,两个支撑柱25均固定连接在底座1 的顶端,两个支撑柱25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稳定滚轴26,用于对多个导线组成的线缆进行导向,方便收线装置2进行缠绕,缠绕箱3的前端通过两个合页连接有遮挡门29,便于对第一云母带盘9进行更换和对缠绕箱3的内部进行维修,较为便于实用。
25.还需进一步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23为市面上购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型号的选用或进行定制,本专利中我们只是对其进行使用,并未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改进,其设定方式、安装方式和电性连接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只要按照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调试操作即可,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且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23设置有与其配套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安装位置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控制即可。
26.综上所述,该电线电缆生产用云母带包缠放带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在使用时,首先将该电线电缆生产用云母带包缠放带装置放置在所需使用的地点,在使用时,先把多个导线梳理好,再通过多个进线孔分别把多个导线送入缠绕箱3内,然后依次把每个导线穿过各自相应的第一套筒5和第一圆孔,再把导线搭在稳定轮14,然后把多个导线穿过
各自相应的出线孔 13,在使用第一导向轮16和第二导向轮18进行导向,使多个导线均穿过第二圆孔和第二套筒19形成线缆,再把多个导线形成的线缆在两个稳定滚轴26 之间穿过后,把多个导线形成的线缆固定在收线装置2上即可,然后拉出第一云母带盘9上的云母带,把云母带缠绕在导线上固定即可,再把第二云母带盘21上的云母带拉出,把云母带缠绕在多个导线上,使多个导线形成线缆即可,然后启动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带动传动轴10和第一齿轮11转动,第一齿轮11通过多个第一齿圈7带动多个转盘6转动,便于转盘6带动第一转动柱8和第一云母带盘9进行移动,对导线进行缠绕云母带,然后在启动第二电机23,第二电机23带动第二齿轮24转动,第二齿轮24通过第二齿圈 22带动第二套筒19转动,便于第二套筒19带动第二转动柱20和第二云母带盘21进行移动,对多个导线进行集体缠绕,把多个导线缠绕成线缆即可,本方案中涉及的收线装置2为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2010566.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已授权技术,其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并非本专利的创新点,本专利的创新重点在于对多个导线进行单独缠绕云母带后,在聚集缠绕成线缆,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本专利对其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不再做详细赘述。
27.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